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中的孩子》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10篇

2018-03-23 21: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10篇

  《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由朱利安·法里诺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凯莉·麦克唐纳 / 斯蒂芬·坎贝尔·莫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一):三个 时间中 的孩子

  这段斯蒂芬和特尔吗讨论关于酒吧的‘幻觉时候

  斯蒂芬想起了六年级的时候读过的一首诗:

  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可能体现在将来的时间里,而将来的时间却包含在过去的事件中。

  而这我认为就是《时间中的孩子》的题眼。

  -------------------------------------------------------------------------------------------------------------------------------

  书中一共讲述了3个时间中的孩子

  一。

  丢失的凯特,她是现在时间里的孩子。

  不论如何,她都会在时间中成长距离那个3岁的走失的孩子越来越远,时间不会停下来。

  任何一个五岁女孩——虽然男孩们也一样——都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女儿继续存在着。无论是在商店里,操场边,还是在朋友家里,他总是在其他小孩中寻找凯特,总能注意到他们身上缓慢变化和渐增的能力,总能感受到那些白白流逝岁月——那些本该属于她的时间——的潜在力量。凯特的成长成为了时间的核心。斯蒂芬揪心悲伤,带来的只是他女儿幻影般的成长,而这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谁都阻止不了强健的时钟——而且是必要的。没有关于她继续存在的幻想,他就迷失了,时间也将停止。他是一个隐形孩子的父亲

  二。

  斯蒂芬母亲看到的斯蒂芬,是未来时间里的孩子。

  和电影中表述的不一样,当斯蒂芬母亲克莱尔他父亲道格拉斯关于怀孕的事情的时候,他吓坏了,慌乱了。以至于克莱尔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完整的在内心决定当这个男人说到“堕胎”的字眼的时候,就一定要打掉这个孩子,忘掉这段感情。这个时候他母亲形容这个婴儿的时候用的都是“它”。直到,斯蒂芬母亲从窗口看到了斯蒂芬,她确认是他。

  不管这个男人和她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它已经具有了某种独立性。她第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独立个体,意识到她必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它。它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一个讨价还价的砝码。它现在就在窗口,一个完整的自我,乞求她让自己活下去。它在她身体里面,正慢慢复杂地展开,靠她血脉的搏动生存。他们现在讨论的不该是怀孕,而应该是活生生的人她感到自己开始爱上它了,不管它是谁。

  三。

  出版商查尔斯,是过去时间里的孩子。

  这部分我看书的时候一直不太理解,真的是电影直接通过台词点破了我,查尔斯对斯蒂芬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丢失的孩子。那就是童真的他自己。他是两方面无法协调悲剧,最终这些想法折磨了他,吞噬了他。

  他想出名,想让别人说有一天他会成为首相。然而他又想成为一个无忧无虑小男孩,没有任何责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这不是一时的古怪念头,这是一个压倒一切的占据他所有私人空间的幻想。他不停地想它,他想要它,就像有的人想要性一样。事实上,它也有性欲的一面。他穿短裤,让一个妓女装成老师打他屁股。这是公学学生典型的小众爱好。(这也同时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娶一个大他十二岁的女物理学老师为妻,在小说一开始形容“她不是一个经营低级趣味音乐年轻百万富翁显而易见妻子候选人。”)

  “它是对查尔斯问题的绝好说明。他幻想的生活让他对这工作产生了兴趣,他想取悦老板愿望又让他用这种方式来写。这是他所无法协调,这也就是他崩溃的原因。他永远也没有办法把自己那些孩子船的品质——真的,斯蒂芬,你应该见过,他那么有趣、直率、温和——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点带进他的公众生活。相反,公众生活倒是对他自认为的过度软弱这一缺点疯狂补偿。所有这些奋斗、呼喊、垄断市场、赢得辩论,都是为了遏制他的弱点老实说,当我想工作中的同事科学机构管理它们的人,想起科学本身,以及这几个世纪以来它是如何发展的,我得说查尔斯的例子是一个普遍问题的极端形式。”

  另外,我认为,首相是真的爱查尔斯,不只是工作上的欣赏,他渴望查尔斯回到他身边。不过电影里没过多的阐述(挺好),但他的这部分爱也起了副作用啊。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二):不让走丢的孩子仅仅是一个数据

  这是英国作家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小说的同名电影,也是麦克尤恩的早年作品(1987),所以虽然没有《赎罪》(Atonement;2001)这样的成熟作品那么优越,但依旧拍得扣人心悬。

  男女主都是我喜欢演员:很多年前在《特务A》系列(Alias,2005)看 凯莉·麦当劳 (Kelly Macdonald)演了一名护士的小角色,但是当时她的表演抓住了我,很喜欢她的苏格兰口音,很优美。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自然无需多说,他的《神探夏洛克》(Sherlock)特別好看。其实这是康伯巴奇第二次接拍麦克尤恩的小说转电影作品了。他在《赎罪》中演的就是大反派。

  这部电影比较感动我的地方是它不像那种大片有着大起大伏,而是叙述了一对平凡夫妻的虐心经历故事简单演技和拍摄都很好。我们多少人曾经漠然的与无数个寻人启事擦身而过,多少个走丢的孩子终究成为了数据。这部电影拉开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生动的展现了平凡人如何从绝望中,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前迈。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三):致每一个走失在时间中的成年人

  走失与拐卖儿童事儿,不仅国内电影中常见,国外电影中也有,比如BBC今年出品的电视电影《时间中的孩子》。

  如果只看片名,你大概不会猜到电影想表达什么。偏偏这样一个带着点意识流和文艺调调的片名,却高配了卷福这样一个男主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想用一集的容量来涵盖一本书的内容,看完难免有点意(一)犹(脸)未(懵)尽(圈)。

  卷福饰演的男主角斯蒂芬是个儿童文学作家,有一个爱他的妻子朱莉,和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凯特,生活美好幸福。但是你们懂的,生活么,总会给你来一点出其不意打击,问你刺不刺激,惊不惊喜,然后还要强迫你笑着活下去。影片中,故事正是从凯特的失踪开始。

  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一切来得毫无预兆。斯蒂芬带着女儿去逛超市,当他在收银台结完账后发现女儿就这么不见了。是走失还是被人拐卖,又或者是什么其他阴谋,电影没有交代。但一个孩子的失踪,必然给整个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争吵成为夫妻二人主要的沟通方式。

  一次次的寻找,只是换来了更大的失望。朱莉决定搬去乡村,用分居暂时缓解二人的关系,以及丢失女儿的痛苦逃避,是朱莉选择解决方式。

  而对于斯蒂芬来说,不逃避不等于被生活善待,即使住在原来的房子,一切也不可能回到曾经。

  时间一天天过去,妻子逐渐适应了乡村的生活,而斯蒂芬也重新开始他的写作工作。生活看上去归于平静,其实大家都只是在假装遗忘罢了。时间当真会改变一切?也许,对斯蒂芬来说,这可以成为一个自欺欺人理由

  你得承认,想念就是会呼吸的痛,而且一碰就更痛。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能让斯蒂芬触景生情,他无法走出弄丢女儿的自责,更无法停止对女儿的思念

  女儿的房间还维持着原样,而自从女儿失踪后,斯蒂芬还养成了外出时在门上贴上字条的习惯,上面写着他的手机号,因为他怕女儿回来或是有人提供线索。甚至,他不止一次看到和女儿相似的孩子,当然这不过都是生活开的恶意玩笑

  翻翻卷福演过的影视剧,无论是大侦探福尔摩斯,还是《模仿游戏》中的天才数学家图灵,又或者是即将上映的《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男主妥妥的都是“大人物”。难得这次演一个普通人,竟然如此被虐?!

  讲真,如果你不是卷福的粉丝,或许很难耐着性子看完第一遍。至于是否很好地还原了原著作为一个没看过小说的人自然无力评价。但在剧情呈现上,的确略显绵软与乏味。高开低走的豆瓣评分(6.7分)与之前吸引人的预告片形成了鲜明对比

  原本以为会是一部英国版《亲爱的》,越看却越觉得有点《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意思,但又丧得不够极致

  影片淡化了女儿丢失的过程以及斯蒂芬寻找女儿的经历,所以没有你们想看的催人泪下,反而多了点压抑深意

  为了创作而在放满水的浴缸里练习憋气的斯蒂芬,又何尝不是那个想变成鱼的男孩?

  斯蒂芬的好友查尔斯,为了找寻童真而隐居山中,他以近乎疯狂的方式享受着自己营造出的童年乐趣,但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想要寻回孩子般的纯真大概很难罢!就像查尔斯看上去神经质的行为一样,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但别忘了,“童年是一种特权”。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还安排了一次斯蒂芬与母亲恍如隔世遇见(原著中也是如此),为剧情又添了一丝奇幻色彩。原来斯蒂芬的母亲也曾经差一点永远失去他

  这一幕在片中三次出现,也成为朱莉迎来新生命的预示。父母子女还真是一种奇妙的关系,比起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为人父母的成年人有更多是从孩子身上学到的。

  不要怀疑剧情,或许导演只是没有找到更好的表现方式。比起失去子女,电影似乎更想强调“成长”本身。

  一次次把自己闷入水中的斯蒂芬,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着。而朱莉选择独自等待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也是她的成长方式。所以,我们是否也可以把查尔斯的死看作是一种拒绝成长?

  从成年到成熟,不止是身高年龄增长,想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还要经历很多。那个走失的孩子,正是随着时间而消逝的纯真。

  致走失在时间中的孩子,那是每个成年人在找寻自我的成长过程。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四):文学之殇(影评,时间中的孩子)

  当文学遇见电影,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是”相互作用、互为效力“?

  还是”正正得负、彼此抵消“?

  或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呵呵,个人认为“皆有可能”!

  英国电影《THE CHILD IN TIME》(时间中的孩子)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Stephen)、Kelly Macdonald(饰演Julie)、Stephen Campbell Moore(饰演Charles)

  故事概述:讲述Stephen夫妇如何走出“女儿失踪后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最终满怀“爱与希望”展开新生活的故事

  上映时间:2017年9月24日在英国上映

  这是一部典型的“文学改编类”作品。“文艺”气息浓郁可惜受限于导演的执导水平,影片最终的成色“差强人意”。接下来,个人结合影像,简单分析一番。

  I,经典文学作品改编

  《时间的孩子》,英国著名作家Ian McEwan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推出的长篇小说

  作品主角是Stephen与其太太Julie,故事以“一个残损家庭(孩子走失、夫妻分居)”为描写对象,通过记录丈夫与妻子之间行为模式、处事方式、思想本质的变化”,向所有读者传达了”自我成长“、”自我更新“、”自我平衡“的信息

  原著温暖深邃,极具魅力相比之下,改编后的影片就逊色不少。人物塑造不再鲜活、剧情穿插不再细腻主题立意不再清晰。可叹!可惜!

  II,演技派代表人物

  enedict Cumberbatch(卷福)的加盟是本作最大(也是唯一)亮点

  ①对于角色的把握,失去女儿后的性格转变诠释到位

  ②与Macdonald(夫妻)、Moore(挚友)之间的对手戏,全情投入、令人动容

  ③举手投足、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的展现,堪称“教科书”般的演绎典范

  III,散乱的剧情线索

  ①爱情线索——Stephen+Julie

  由于孩子的遗失,Stephen与Julie的爱情之旅似乎走到了尽头,失望、埋怨冷漠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冲垮了俩人之间的心之纽带

  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路在何方?是所有观众关注焦点,也是所有观众坚持看到最后一秒的关键动力

  ②友情线索——Stephen+Charles

  这条支线存在的意义在哪?作为剧中出场率颇高的Charles,他在影片起到了何种作用?存在的价值何在?

  真心惭愧,在下孤陋寡闻,着实没看懂!

  作为Stephen的密友,导演花了不少篇幅详述”S与C之间的合作同盟、挚友关系“,却忘记了直接或间接地点出Charles出场的目的性,这条线索的出现与主线格格不入,令人大失所望。

  ③亲情线索——Stephen+母亲;Stephen+Julie+失踪女儿Kate

  两段亲情描绘,前者”轻描淡写“、后者”浓墨重彩“。虽然在比重上,各有不同,但从意义来看,完全一致,皆是强调”亲情“的力量、”亲子“的纽带。

  散落在剧中的三条线索,原本相互穿插、互为协作。可惜在导演拙劣调控下,显得格外别扭、生硬,尤其是安排“Charles”、“政客”、”首相“的出现,让人倍感莫名其妙。

  IV,迷茫的主题思考

  自我历练+心智成长+时间疗法

  本作的中心思想,浅显易懂。

  ①心理的创伤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慢慢抚平

  ②内心的创痛在亲情、爱情、友情的滋润中渐渐康复

  ③“逝去的”已成“昨日”,“新生的”化为“希望”

  可是!再简单的主题,如果缺失合适的表达方式,终将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正如本作一般,导演过分执着于营造“氛围”,制造“煽情点”,而忽略了作品最重要的内容表现力,结果弄巧成拙、本末倒置(主题不明、内容散乱),贻笑大方。

  《时间的孩子》,一部“被导演耽搁”的作品,一部“演员卖力加分、编剧卖力减分”的作品,一部“看了等于没看”的作品。

  导演★☆☆☆☆(执导能力很成问题)

  演员★★★★★(三个主要演员,表现出色)

  剧情★☆☆☆☆(一盘散沙)

  视效★★★★☆(英伦气息,轻柔、淡雅)

  音效★★★★☆(钢琴伴奏,舒缓、深情)

  推荐度★★☆☆☆(推荐给卷福影迷,至于普通观众就不用尝试这部”半吊子“影片了)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五):The Child In Time, The Child Out Of Time

  作为麦克尤恩的书迷,去年听说了《时间中的孩子》要被BBC改编成电视剧时真的是挺兴奋的,虽然后来电视剧变成了电视电影,fine,有的看就行吧。然而,不得不说,真的是很失望,墙头本尼都救不了的失望。 影片的主题呢我也不想多说了,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说它是对走失儿童的社会关照,也可以说它在讲逝去的童年和成长的剧痛,再或者是两性关系、政府行为反思等等。但其实这些主题说到底也是聚焦于一个意象,“孩子”。人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这个故事以孩子失踪开篇, 以寻找孩子为主线, 并以孩子出生结尾, “孩子”在结构和主题中都占据中心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我觉得可惜的地方,恰恰在于影片对原著另一个重要意象的忽视,那就是“时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吐槽查尔斯回归童年那条线显得格格不入,以及斯蒂芬的母亲在酒馆看到他的情节太过魔幻让人一脸懵逼。不得不说,后现代主义的时间写作要想改编成影视作品在表现上往往都会大打折扣,太过了呢容易有装逼之嫌,太少了呢就会像这部影片这样表意不清。 “时间中的孩子”其实表达的恰恰是创伤过后“从时间中逃离的成人”,因此,对斯蒂芬来说的时间静止与缺口、对查尔斯来说的时间倒流,都是他们逃离时间的方式。然而,“孩子”终究要回归时间, 走向成熟。查尔斯没能实现这一步,所以他就只能作为一个孩子死在树林里了。(这一部分影片表现的死因导向成了查尔斯撰写育儿指南事迹败露所以自杀或被灭口,难怪很多人不理解他的人设。) 斯蒂芬走向成熟过程中有几个和时间有关的顿悟, 分别是他在时间缺口中的酒馆外看到自己的母亲并使得母亲留下作为胎儿的自己,接着时空交错他来到木屋和妻子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以及后来斯蒂芬在时间缺口中解救车祸中的卡车司机乔(这里影片未拍)。另外,斯蒂芬走向成熟恰恰对应了小说中象征孕育孩子九个月的九个章节。这一系列关于时间的意象,试图说明的是爱和生命是回归时间的最佳方式。可惜的是,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合适的表达。 总而言之,对于原著党来说影片是有遗憾的,看完电影呢我是已经准备回头再去啃一遍原著了。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六):丢失在时间里的孩子

  电影从男主行尸走肉般地步出警察局作为开始,缓慢而安静的音乐,外面的世界一如既往的一片嘈杂,他的世界却停止到仿若看不到时间的流逝。

  时间被永远定格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带着4岁的女儿去超市购物,本是日常而快乐的一天,却因为孩子突然的走失,而陷入不幸。

  《时间中的孩子》影评(七):search for meaning

  麦克尤恩笔下的主人公总是不停地找寻一些若有若无的存在,以至于他们在读者眼中的形象是模糊的,不可捉摸的。如果觉得电影像悬疑片,让你迷惑不解,这不是导演和演员的错,他们已经尽力了。谁让作者本人写的书就是这种风格呢。

  其实麦克尤恩的很多书看完我都是懵的,他到底在说些什么,他到底想表达什么,这个人为什么会死掉,那个人为什么要报仇,连续不断的疑问,以至于就算从头读到尾,也无法把握全书的思路。

  olar 倒是一个例外,至少看懂了他要说什么。可能还是因为看的次数比较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也了解了不少,所以理解起来也不太困难。

  不知道麦克尤恩是不是从东方哲学中了解了“轮回”的概念,或者西方本来也存在这样的观念,主人公在酒馆窗口看到年轻时怀着自己的母亲,在地铁上看到自己未出世的孩子。

  钢琴配乐很美,卷福奔跑时和找寻时摇晃的镜头有一种不稳定的美感,白色的阳光,明亮的街道,不同于惯常的英伦片阴郁的景色,绝望中带着更多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希望,在于——新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