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10篇

2018-03-29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10篇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一部由陈道明 / 朱丹 / 范明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一):《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让文化魅力,让传承更给力

  文/温翔

  北京卫视推出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以大型文化类节目的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精髓,让人欣赏到很多高端艺术,不仅仅是秀绝活,更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人文品相传承与发扬,凸显“中国意象”。

  不太明白“中国意象”何为,但看了节目以后,这四个字内涵更为明确,它可以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是忠、孝、义,或许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或许是对故乡文化的眷恋,或许是包罗万象的各种传统文化。它有着深刻的中国烙印,包蕴着值得发扬光大的中国精神。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北京卫视,看见、听懂传统之美

  作为一档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在第一季里以传统文化作为引子,将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并通过电视传播,将“传承”的概念植入观众心里。到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节目更是明确的以“中国意象”作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的舞台和影像技术结合,继续为观众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文艺观察员的评论青年团之间的辩论,引导观众对中华文化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欣赏。《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能够以全新的艺术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坚守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确实值得点赞。

  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特色之处就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与探讨上。在内容上,该节目能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提炼阐述,让电视观众有机会亲眼看到在这个舞台上所展现的最精华、最精彩演出。节目传递出一种力量,一种拥有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直击人心的力量。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歌手雷佳携那首在G20晚会上给各国元首演唱的《难忘茉莉花》出现在舞台上,同样的演唱,加上了精美的布景灯光和舞台设置,使得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这首曲子以中国传统民歌作为底子,在词曲意境上都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但是在歌曲的起承转合、编曲的巧思灵感中,又撷取了西方歌剧和交响乐的精华,诠释音乐作为世界共通语言,搭建不同民族文化桥梁的精妙。在同期节目中,天津杂技团表演的杂技同样是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杂技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的其它文化元素如跳水、冰上运动项目技巧动作,使得整个节目焕然一新。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节目也进一步展示了传统文化需要吸收更多营养,不断推陈出新特征,是对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有益探索

  在节目直观展现传统之美的基础上,再通过探讨来加深国人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理解思考,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定位上讲求深度的一个体现。文艺观察员的评论和青年团之间的辩论,引导的正是节目想更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也是从整体上对于“传承”和“中国意象”进行形式化解读的结果。正因为节目里展现的几乎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讨论时我们所展现的态度也属于一种“中国意象”。 文艺观察员通过自己深入的解读来引导观众,并且与有态度的青年团之间展开辩论,带来对中华文化的多维度欣赏。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关于“青年团”的设定,恰恰也是节目最为独具匠心的一点。在年轻人与传统文化貌似渐行渐远的今天,该节目将几位年轻人引入节目中,并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通过辩论或是发表意见的方式来表明当下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一方面表达了年轻的声音,拉近了节目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传统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可以说,在当下商业大潮冲击下,人们关注八卦热度要远远高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身处于这个有些尴尬时代,还能看到这样一宗有良心、有情怀的综艺节目,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一方面以其精美的影像来阐释唯美的中国意象和美学意境,另一方面则以有营养有深度的讨论让观众听懂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共同来引导人们欣赏和赞美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深厚文明与艺术。这样的节目,满满都是良心和诚意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三):从“象”出“意” 以形求美

  时至今日,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内在实力象征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复兴的使命让我们对蕴含中国意象的传统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也使我们更加注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传承。近日,由北京卫视联合能量传播共同制作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节目以“中国意象”为主题,着力挖掘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汇集全国顶级的艺术院团,带来极致唯美的殿堂级表演,通过一幅幅动静相宜的艺术画卷,诠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意象”作为一个独特的美学概念,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中国式审美名词,其中凝聚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文体验。早在《易经》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而《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则首次将这一概念完整地运用到艺术评论中,也奠定了“意象”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具体说来,“意象”之中,有意有象,我们不但要感受外在的具象,也要体悟内在的意蕴。对于体现中国意象的传统艺术文化来说,外在技艺的展现传承固然重要,内在的意蕴传达更不可缺少。

  在经历了第一季《传承者》的辉煌之后,《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全面创新升级,并继续邀请陈道明坐镇,与华少、朱丹、范明共同成为文化观察员,并给予8位年轻人更多的评论空间,着力展现年轻人与传统艺术的互动,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8位年轻人参与讨论,可以让年轻一代品悟传统艺术背后的意蕴,使他们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王弼认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诸如抖空竹、武术、木偶戏、杂技、京剧等都具有鲜明经典形象,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传统与现代融合,经典与创新相遇,带来精湛的技艺和传承创新的深意。可以说,节目在形象展示方面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声光技术融合,呈现出超乎青年人想象的魅力,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魅力。例如“抖空竹”表演中不仅融合了京剧中花旦的艺术造型,也大力借鉴舞台光影技术,使整个表演俏皮中带着古典的雅致,传统又不失清新活泼。“赵氏孤儿”的表演则将古典舞与现代舞台叙事融合起来,具有古典美,又不失现代感。

  “意象”之中,“象”为外观,“意”则为灵魂。传统文化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关键是如何实现巧妙地以“象”出“意”。在这方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一方面,浸在各种具体之象上的独特文化符号,比如“俏花旦”,机灵而不失风趣,在一抖一跳中都透露着东方女孩的神韵;“青衣”中的水袖表演则将女性柔美与力量凝聚在一起,宛如顾恺之的长画卷《洛神赋》,给人以行云流水、天外飞仙的感觉;而“胡杨魂”中的胡杨造型粗砺中传递出不惧风沙的强劲,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这些意象都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共同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同样,在“赵氏孤儿”中,打动观众的不仅是跌宕起伏故事剧情,更有故事背后对于中国精神中“义”的深沉诠释,大“义”凛然、“义”薄云天、舍生取“义”,“道义”早已成为深植于中国精神中的重要之“意”,为现代观众带来深深震撼;而在“爸爸时光机”中,传统木偶戏发展为机械木偶剧,看似突破了表演形式的传统之“象”,却传承了中国精神中对“孝道”的推崇,感人至深父子之爱让观众热泪盈眶

  寻中国传统艺术之形“象”,以求中国文化之真“意”,《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还通过各种经典“具象”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得到更为突出的弘扬。在这一节目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意象的艺术呈现,还能透过这些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体悟到浸润在这些技艺中的真、善、美。(LS)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四):国之粹,行有道,《传承者》

  中国意象,紫气东来!忘记传统,社会将很难发展,只有传承,才能拥有未来。目前,北京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正在热播阶段,第七期丰富而厚重的内容将全季推到了一个新高潮

  所谓的中国意象、中国文明、文化传承,在这一期中都得到了精彩的展现。从文学到历史,从国粹京剧到新民乐,每一场绚丽舞台上的精彩呈现,都引起现场乃至荧幕前观众的惊叹。

  所谓“传承者”,必定是有“传”,有“承”,更需要有“人”来传承。每一项国粹或国宝,艺术或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变迁和时代更迭中,都需要有稳定的大环境和谐氛围以及勇于投身传承的人去做、去坚持。节目中,作为梅派第三代传人的胡文阁,堪称是传承者中的代表。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愿做那梅派京剧艺术的接力棒!”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喜爱京剧艺术,共同传承这项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

  节目中,依旧是四位文艺界资深从业者担纲观察员的重任,陈道明、华少、朱丹和范明,以“中国意象”为主体,以普通的国人身份和热衷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视角,对每一次“传承者”们对“传承”的精彩诠释,都做了精心而真诚点评。既有像师长一样温文尔雅的“说”,又有如朋友轻松欢愉的“聊”,让《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更多了几分亲切之感。

  除了四位观察员之外,节目还汇聚了能言善辩的、代表年轻一代人感受和态度的青年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凸显传统文化地位的同时,又为新老两代间的观点碰撞和交锋提供了舞台。

  以第七期节目为例,先是根据李敖小说改编的话剧,不仅在表演形式上凸显和流露出了对当下舞台剧与老派演员现状的思考,也让身为观察员和演艺界前辈的陈道明感慨良多;接着梅派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倾情演绎了祖师爷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惊艳全场。尤其是在精心保存的视频资料里,梅兰芳和梅葆玖两位大师的隔空亮相,让国粹京剧闪耀出夺目的光芒;最后,曾红遍华夏大地,也曾招致异样目光的新民乐的代表“女子十二乐坊”及其作品的精彩重现,再次点燃了节目现场的气氛。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承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话题,也成为在场观察员们的热议焦点

  总之,无论是传统还是经典,集大成的国粹还是别的艺术形式,节目传承的,不仅是文化记忆,更是精气神!

  另外,看看下期节目中将要登场的“传承者”们的节目名单:《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父亲草原母亲的河》,无论哪一个都将会是引发观众热烈反响的经典!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五):《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全面解读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等软实力方面,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随着我们国家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现实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乐观,在全民沸腾的年代里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创新是一个关于文化创造力课题

  由北京卫视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式回顾与推广。在经历了第一季的辉煌之后,本季的四位嘉宾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担任文化观察员,将更大的舞台交给八位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验传统文化意象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感,也通过新老两代人的不同审美态度来揭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都市进程的加剧,很多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缺少传承者的尴尬现实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源于我们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推广。尽管很多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金量,然而这种文化意蕴是内隐的,并没有凝聚成鲜明的文化意象。《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停留在技艺的展示层面,而是将传统文化形式放在新的传媒载体中进行声光乐舞的全面包装与提炼,其实单纯的技艺展示也只能给人一时的热闹,对于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要想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生存能力,只有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作近距离的对接。

  就现实效果来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确实真正走进了传统文化内并与其共鸣,八位青年评论员对各种技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味地随声附和,年轻的他们是从90后们的欣赏旨趣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因而对于他们并不认可的对象直言不讳,从在评分中经常出现4分、5分的情况即可看出他们的态度。点评时同样不遗余力,对于自己接受的对象、不接受的对象旗帜鲜明且立场坚定。作为文化观察员的几位老师在点评时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演员的表演与节目的呈现,并对于节目的深层内蕴给予深入浅出的解析,带来深度的分享。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欣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要看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内容。在对“抖空竹”的表演点评中就展现出这种要求。尽管空竹表演相当精彩,还是有青年人提出如何在纯意象的表演中加入叙述元素使之成为更具魅力的表演项目的问题。而对《赵氏孤儿》的舞蹈表演,几乎所有的观察员都给出较高的评价。这其中除了表演者拥有精湛的技艺之外,舞蹈表演与叙事要素的融合也是致胜的重要方面。传统艺术的很多项目都侧重于抒情性或表演性,而现代文化则更侧重于叙事性,如何在传统艺术抒情画面中融入叙事的内容是艺术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直达青年观众所需要探寻的途径。

  当然,一切艺术都需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更需要情感的介入,这或许也是《赵氏孤儿》、《胡杨树》获得观众好评的原因。《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只是传承,也不只是意象,而是浸润着我们时代情感的中国意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六):《传承者》——在泛娱乐大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品味

  闻道不群

  北京卫视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 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较之其他选秀节目的狂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使我们从各种泛娱乐的综艺节目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冷静思考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风险,探索一档真正属于我们大众的电视节目。在这方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无疑做得更多,也走得更远。因为,在一个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时代,总要有人站出来做不一样的事情。

  第六期的国粹艺术的表演,真可谓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这一期中,有京剧艺术表演《三岔口》、还有古琴艺术表演,以及舞蹈《白蛇传》。在《三岔口》的表演中,正是因为表演者坚持数十年的苦练,才会有台上惊为天人的表演。尤其是两人模仿漆黑场景中如何去辨识对方的表演,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京剧的美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去观赏,然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更为单纯直接的交流。这档节目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交流方式,那就是文艺观察员和青年团面对面交流,各抒己见,对艺术当下的处境,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未来做出精辟的分析,这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是获益匪浅的。第六期节目中,《白蛇传》的舞者用精湛的舞蹈技艺和优美的肢体语言,让观众一下子就对西湖雷峰塔产生莫名的具象感。古琴的表演更多的则是读“物”,所谓的“物是天地万象,一切皆都可为‘物’”,真可谓声声古琴响,万物皆为“灵”。而这种古琴表演技艺,是修为和造诣的所指,表演者可谓物我合一。

  第七期中,话剧表演《北京法源寺》,将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搬上了台面,两位表演者让我们感受到文人在历史大是大非中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决然。而《贵妃醉酒》中,梅派的京剧艺术非常鲜明,一颦一笑都都能让人去细细品味,这一出绝佳的贵妃醉酒,让人更进一步了解了京剧艺术。接下来的女子十二乐坊,作为一个古今结合和中外结合的典范,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乐器都是中国的,但融入了西洋的管弦乐和打击乐,节奏感十足。可以说,不管是古琴还是京剧表演,亦或者是话剧表演,都能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里找到特别契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即将播出的第八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曾在上个世纪中风靡校园的诗人席慕蓉不远万里从台湾来到了节目现场。席慕蓉老师身上有一种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特质,淡雅、知性、从容,令人敬佩。在这一期节目中,席慕蓉和歌唱家德德玛交流诗歌,乡愁,故土。有人说过,回不去的是故乡,席慕蓉娓娓道来,将现代人久违的故乡家园情怀,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昭君出塞则以现代荧幕传播手段,加以传统舞蹈,直观的将昭君出塞中不同时段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悲壮或哀婉,总有一种不一样的体会。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七):《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这档大型文化类节目已经在北京卫视开播,在第二期凭着少林塔沟武术、木偶剧《父与子》,以及现代蒙古舞剧《蓝•印》等节目,让大家通过电视平台,重新认识了那些流传千年甚至更久的中华文化,在舞台上展现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意象,让观众眼界大开之余,也得到了陶冶与激励,其传承、推广的意义,是对第一季《传承者》的延伸和升级。

  在流行文化占据主流,普遍奉行娱乐至上的综艺氛围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承担起传承、推广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本身就是责任感的高度体现,而节目能做到如此精彩,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一方面要感谢历史文化的丰富宝藏,提供了太多精彩的节目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节目的创新精神,从节目编排到视听技术,再到深入浅出的视点、观点,对每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形成带入感,对观众的欣赏品味形成引领而不是迎合。

  平时提到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戏曲频道的唱念坐打、古色古韵、琴棋书画、唐诗宋辞,内容虽然好,但是节奏偏慢,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重新设定了节目的定位,节目精挑细选,都是经过现代化影视语言全新改良的文艺形式,由文化观察员、青年团与表演者进行互动交流,三方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去碰撞,发出不同的声音。从第二季前两期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擦出了很多火花,例如陈道明对舞蹈家指出表演弱点,陈道明与青年团成员对于武术是“套路”还是“实用”的辩论,朱丹看完木偶剧讲述自己的家庭情感故事,都是从现代的视角对艺术进行了重新的阐释。

  大众对传承普遍有个误区,认为传承就是把旧的东西一模一样地保留下来,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这一观念,用新颖的节目和全新的视角告诉大家,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传承,是真正有效的传承。其实从节目名称就能看出来,“中国意象”要说明的就是: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文本,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呈现出变幻多彩的意象图景,共同传递出中国精神的丰厚底蕴。

  就像带有鲜明蒸汽朋克风格的木偶剧,还加入了西方的乐器口琴,看着是一个新的节目,但内在的中国式父子情是传统孝道的体现;还有武术表演,表现的不是争强斗勇,而是少林文化、精武精神、强国理念的统一描述。这档节目,以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

  少林功夫、绝活儿抖空竹、荡气回肠的现代舞剧《赵氏孤儿》、展现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蒙古史诗舞剧……随着节目的播出,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精彩的顶级表演,继续在表演者与观察员的对话中得到更多文化的营养。在欢乐与感动交替、严肃与活泼共存的氛围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通过殿堂级的艺术表演、新颖有趣的点评形式,抒发独特的东方意境美学和人文意义,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向传统文化探宝的寻根新浪潮。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八):《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激活意象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周易》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以“象”来达“意”,以“意”来通“道”,达到“象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从“象”到“意”,既有直观性与空间感,又有可得不可至的“理想美”;既有创作者的感悟、情感和理念,又有美学精神与哲学思考;既是文化创作者必不可少的思虑,又是文艺作品能够升华的途径。然而,在文化创作中如此重要的“意象”二字,却总是与电视综艺这一最为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失之交臂。在繁花似锦的电视荧屏上,创作者更醉心于“狂拽酷炫”的感官表达,而对于文化的“意向”却大多选择了浅尝辄止甚至避而不谈。近日,北京卫视的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为中国百姓的电视荧屏引入一股清流。节目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组成文化观察员,以“意象”为核,以“真挚情怀、真实争鸣、真诚致敬”为定位,力图通过中国顶级文艺演出团体的文艺汇演,带领观众从文字传承走向“视觉传承”,并找回逐渐消失的文化之根,激活当代中国“意象”和“叙事”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以“意象”的手段和方式,结合中国广袤土地上最优秀的文艺演出团体,让高高在上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式的文化形态,同时也让该节目成为“以文艺抒发情感”的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每一个节目现场表演之后,4位观察员与8位青年团成员便会参与到其中的讨论环节,提炼出该节目所蕴藏的中国“意象”。这种设置与安排使观众对于抽象的中国“意象”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具体来说,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无论是杂技魔术类,还是话剧类,无论是打击乐类,还是舞剧类、戏曲类,都通过“具象”的方式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抖空竹”的表演,是通过“竹”的意象,展现出京腔中的幽雅、情致,乃至争强斗胜。正如《水浒传》中宋江感慨道,“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不同地方的“抖空竹”表演,是有不一样的精神的,像南京就凸显出闲情雅致,广东倾向于瑞雪迎春的欢喜,北京则侧重于生活情景中的爽朗、活泼与幽默等。再如,杂技《胡杨魂》就利用“胡杨”的意象,凸显了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之“魂”。当然,不管是空中飞舞、水袖长舒,还是大漠雄浑、舞姿婀娜,都通过一个个具备中国最高文艺水准的灿烂之“象”,传递出代表中国精神的“意”,共同组成中华文明的意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主竞技演播室与四位文化观察员指导排练纪实演播室构成了“意中之象”,所要达到的是象外之境。节目所延伸出的“俏花旦”“青衣”“赵氏孤儿”“胡杨魂”等殿堂级的文艺呈现,都可以称作“意象”,因为它们带领我们完成了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想象。就像美学家叶朗所说,《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所建构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从“象”到“形”再到“意”,《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传承”的过程中,将隐藏于每个“具象”中的文化勾勒而出。在传统与流行元素的混搭中,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在不同年代的交流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完成了传统意象的多样解读。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推动力,也是让中华艺术团体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武器”。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九):四个理由,证明这是今年最值得看的真人秀

  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之前上网查了下资料,发现第一季评分竟然高达8.3,如此高的评价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专注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从第一期“集体抖空竹”开始,就完全被这档节目征服了,至今已经看完五期,感慨良多,并可以断定这是今年最值得看的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

  第一,我觉得《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开辟了文化类节目的新思路,嘉宾们奉上高质量的表演的同时,兼具文化和内涵,并且把中国人擅长的、引以为傲的技艺充分的展现出来。简言之,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属于中国观众自己的文化类节目,它用一幕幕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技艺之美、中国意象的独特魅力。

  第二,舞台兼容并蓄,内容不拘一格。《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局限于一种表演形式,让节目不会显得单一、枯燥。主题为“中国意象”,也就意味着只要能传递出中国意象的表演就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得以展示。从第一期“集体抖空竹”开始,到第五期天津杂技团的“蹬人”,每一个节目都非常抓人,杂技、舞蹈、唱歌、武术、木偶……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观众从中能充分感受到技艺之美、形体之美、文化之美。同时,舞美、灯光、摄影以及剪辑的超高水准给人意外之喜,这些结合到一起,让我看到的是在综艺节目范畴里最顶级的视听体验。每一期都有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一幕,比如第二期来自河南登封的小伙伴们,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做了精彩的展示,而出色的摄影和剪辑则带给荧幕前的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全景的镜头中,观众能体会到功夫的飘逸和灵动;在特写的镜头里,看到的则是多年修炼挥洒出的力与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和观察员互动的一幕,小伙子一个跟斗翻过六人,慢镜的运用很到位,有一种功夫电影的既视感。第五期的节目,迎来了刚在G20峰会上完成独唱的雷佳,她在西子湖上的演出让观众看到的是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在传承者的舞台上,通过绝佳的舞美和灯光,展现出的则是另一番赏心悦目的光影之美。节目组通过多台投影,环绕雷佳的裙摆,营造出变幻莫测、丰富的包含中国元素的各种图案,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饱含文化传承、情感传递。来到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嘉宾,大部分是中国顶级文艺院团或在世界范围内拿过大奖的优秀团队和优秀节目,这在保证节目高水准的同时,也让这档节目完全抛开了功利色彩和炫技的成分,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档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节目;对于表演者来说,是一次毫无顾忌的享受表演的时刻。节目流程里的加番表演特别让人喜欢,雷佳和范明合唱白毛女、三大男高音合唱王菲的歌,让以往大众眼中的高雅艺术不在遥远,营造出了独有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同时,每一个节目都有背后的故事,都是特别的文化符号,都有传承在其中。有不少表演者耗尽毕生精力,将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表演事业,更有艺术家年逾古稀还在散发着光和热,这像一场永无休止的接力赛,将属于中国的传统技艺一代代传下去,如果没有他们,很多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可能就已经失传。

  最后想说的是,这是一档有态度、有底线的节目,尽量的淡化表演者的背景,不编故事,不拿苦情戏码炒作,去引导观众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去欣赏。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节目让我泪目,也让节目嘉宾泪流满面,“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这个节目上最合适不过。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拔得头筹,背后的辛酸常人难以想象:抖空竹的孩子们经常会被空竹砸的头破血流;蹬人的小伙子每长高一厘米,都让节目的表演难上加难;木偶的表演让人直观感受到父子之间单纯朴素的情感……与此同时,八位青年团成员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是一大看点,他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节目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于是乎他们带来的独到观点和犀利点评是节目中另外一道风景线。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影评(十):绽放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卫视《传承者》贺岁总决赛让人期待

  最近一段一直在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评分太高。第一季的评分远高于其他电视节目,第二季的评分在豆瓣上更是达到了9分。如此高的评分引发了我的好奇,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对于这样高分的节目,想不关注都不可能。在网上看完了第一季后,我决定和其他观众同呼吸,第二季只看电视不再后追网播,果然,看的过程是惊心动魄感慨良多。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无论是从参赛节目的选取还是文艺观察员的点评深度方面都远超第一季,而德德玛、席慕容、梅葆玖徒弟胡文阁、国家话剧院、女子十二乐坊等著名或者曾经著名的卡斯,更是让本季节目星光闪耀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任重道远。如果今年只追一个电视节目的话,那么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就足够了;如果今年年底只关注一个电视节目总决赛的话,那么《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