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牡丹花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牡丹花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3 21: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牡丹花下》观后感精选10篇

  《牡丹花下》是一部由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科林·法瑞尔 / 妮可·基德曼 / 克斯汀·邓斯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花下》观后感(一):《牡丹花下》:改编寡淡平庸 远不及原版

  索菲娅-科波拉的《牡丹花下》是对原版小说《A Painted Devil》和原版电影《受骗》的一次改编与翻拍,它保留了原版的故事架构和剧作脉络,试图在叙事层面做一回删繁就简,挪移腾转的再创作可惜在不知轻重地剔除和删减下,《牡丹花下》更像一棵没了枝叶与新芽的树干,干瘪,无力。

  《牡丹花下》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科林-法瑞尔饰演的一名受伤的北方士兵麦克伯尼被一位来自南方女子寄宿学校小女孩解救,他英俊外表,让学校里的女校长,女老师和女学生们一片春心萌动,为了争抢这个学校唯一的男人,她们展开了“宫斗”戏码,最后却让北方士兵葬送了性命

  《牡丹花下》相比《受骗》,一方面减弱了南北战争作为故事背景的叙事功能,另一方面又去除了原作中对黑人奴隶种族问题立场表达。当《受骗》里的麦克伯尼被小女孩送到学校后,学校里有几个女学生是讨厌北方兵并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而不是像《牡丹花下》,所有的女学生都被这个男人的魅力所吸引。当电影结尾,麦克伯尼的尸体被她们一群人送出学校,《受骗》相比《牡丹花下》似乎更多了一层象征意义上的指向:无法和解的南北人。其次,原版中存在一位黑人女奴隶的角色,她的个性强硬,当麦克伯尼因为断腿而愤怒发狂,她丝毫不感到畏惧,《牡丹花下》则在开场不久就让剧中人物提及了奴隶离开学校的事实,之后就没有表现任何关于黑人与种族的话题

  不过,《牡丹花下》中对宗教信仰方面的描绘是原版所没有的。这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每晚都会集体祈祷,当这群女人用毒蘑菇报复杀死了麦克伯尼,这个讽刺的改编手笔还是有些心思的。特别是电影中的胖女孩,当她爱慕麦克伯尼时给了他一本圣经,最后又是这个“虔诚”的孩子提出了暗杀麦克伯尼的歹毒计划,前后做法的这组比照很具反讽。

  索菲娅-科波拉或许就不想像原版那样在战争和种族问题上有过多指涉,这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成立,只是当她更多地把电影浓缩、框限于一个男人与多个女人之间的情爱关系时,又没有足够的技巧创造力,深层勾勒出各个女人的爱恨心理与她们之间纠缠微妙复杂关系。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女校长玛莎,克斯汀-邓斯特扮演的女老师埃德温娜以及艾丽-范宁版的女学生艾丽西亚,这三个女性角色在电影里没有原版来得饱满,她们更像是三个面具,分别代表寂寞难耐内向束缚,外露的风骚这三种单一性格符号。《受骗》中,女校长玛莎与自己逝去的表哥有乱伦之恋,女老师埃德温娜与玛莎关系极好,是玛莎心目中学校的接班人,这两个丰满人物的笔触在《牡丹花下》里没有被其他写法所占据,反而被完全剔除。

  一场在《受骗》中揭露三个女人各怀鬼胎的场景也在《牡丹花下》里被改写得失了效。《受骗》中,艾丽西亚先是在花园里勾引麦克伯尼,而后被埃德温娜撞见,麦克伯尼马上把艾丽西亚支开,然后偷偷与埃德温娜拥吻,艾丽西亚发现后心生嫉妒跑到门口系上蓝布,暗示南方军学校有逃兵,女校长玛莎一发现就偷偷把蓝布扯下,可到了《牡丹花下》,就只剩两人拥吻与艾丽西亚开门干扰场面设计了,再无其他手笔。

  对于原版中在黑夜烛光梦境与迷幻中转折抵达的性爱戏码,《牡丹花下》不仅没有转化升级,反而是简单粗暴地拍摄,先以邓斯特视角看到麦克伯尼与艾丽西亚偷情随后就在愤怒中把他推下楼梯,完全是一段毫无章法,毫无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场面调度,而本该利用这场戏如原作那样闪现女校长对麦克伯尼的隐藏情欲,在这里也通通消失殆尽。

  这出三个女人的一台戏,与国内的宫斗连续剧相比,实在是逊色得多。二十岁的女学生,三十岁的女老师,四十岁的女校长,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女人对男人的渴望态度并没有得到不同程度地描绘与纵深式的探寻。即使电影开头部分让观众直视了女校长缝补男人血红的伤口以及他擦拭男人肉体这一具有隐喻与心理表现性的镜头,到了后半程的锯腿场面,电影却又以黑屏代替,意在减弱血腥与暴力程度,这样难免没法把女校长因嫉妒所致的心狠手辣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受罪》通过断腿场面所影射出的关于男人的“断根”之意也在《牡丹花下》的这一黑屏中失了可视与可读的趣味

  《牡丹花下》在《一代宗师》摄影师的掌镜下,让这出改编之作焕发了原作所没有的精致与古典,但索菲娅-科波拉改编技巧与叙事能力严重欠缺,实在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事件或一起命案的流水账陈述,而非一个丰满故事的多面讲述。

  5.24 写于戛纳

  原载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6/42937649_0.shtml

  《牡丹花下》观后感(二):古典寂寞

  这个片子其实很适合周末拉上窗帘磨一杯咖啡围着毯子看。

  至于人物性格塑造太平,节奏俗套,冲突明显自然光其实也没那么美的遗憾先放一边。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仿佛是在读简奥斯汀的小说,从镜头的营造到光影的转换都流动着一种静静的寂寞,这种寂寞在平日里可能并不明显。

  外面战火纷飞,不远的树林中既有血肉模糊的北方逃兵,而这远郊的庄园里,茂盛的灌木,娇艳玫瑰,压箱底的华服一样都不缺。

  身材颀长的女校长,或许出身名门,此刻苦苦支撑,主持大局;国文教师矜矜业业,克制理性;情窦初开的姑娘美貌无比,上课走神;其余小女孩采蘑菇、弹钢琴祷告各有所长

  每一天,晨光穿透葱郁的树木照射到庄园,女孩们上完国文课,洗衣劳作,打水采菇,刺绣练琴……当暮色沉沉,女孩们燃起明明灭灭的点点烛火,悄声用餐,或许只能听到女校长上一代传下来的银质刀叉触碰着餐具的声音,而后在一处暗室里,完成每一天例行公事的祷告。

  真是寂寞啊。这寂寞不是灵魂深处的孤独,而是人们身处其中,可能意识不到的无聊漫长而无望。直到有一天,庄园里来了一个健壮英俊的士兵,他彬彬有礼,温言软语。学校里的女子们这才觉得这世界好像缺点什么,平时那些棉布白裙子也太过寡淡,进出不佩戴点小首饰仿佛说不过去,祷文里不为士兵许点什么愿好像不太完整

  士兵的到来是寂静湖面上投下一颗美丽石子,偌大的庄园为他而雀跃。这个说是我给你做的苹果派,那个说苹果派用的我的配方,还有人说苹果可是我亲手采的。她们都戴上束腰,身着绸缎缝制的华丽晚装,平日静悄悄的晚餐此事言笑晏晏,眉开眼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士兵有着特殊联系。校长依旧靠着学校主人特权霸占着与士兵谈笑风生时间,国文教师得到了士兵的求欢,而美丽叛逆的女学生早就偷偷利用晚祷时间吻过士兵,席间把酒言欢眼光流转……

  好一段牡丹花下的风流韵事。我甚至以为这些姑娘们就此和士兵过上了你知我知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只可惜寂寞不是爱,而是许久未满足的情欲,是对挣脱无聊的渴望,是卖弄风骚的本能……在士兵享受着女子们争相献媚的时候也将自己紧紧粘在寂寞织就的蜘蛛网,上面有情欲贪婪和嫉妒酿成的毒汁,而士兵却以为饮着甘美的白兰地。

  这一群弱女子,不知是为了留住腿伤即愈,行将离去的士兵,还是因为看到士兵竟然在月黑风高之夜穿过漆黑大厅与不是自己的人偷欢而嫉妒,总之,当士兵醒来,惊悚地发现自己只剩下一条腿。愤怒、绝望、震惊令他情绪持续失控……

  这一群寂寞的女子终于有更刺激事情做了,她们与士兵周旋,安抚士兵的情绪,感受着崩溃的士兵带来的恐怖气氛,商量着制服士兵的计策。诺,还记得那个对基督无比虔诚偷偷送祷书给士兵的姑娘吗?她提出由士兵最好的朋友艾米采来毒蘑菇毒死士兵。更有甚者,趁着大家都害怕士兵抱作一团,一个人跑到士兵房里,搬家具堵上门,引诱只剩下一条腿的士兵,与其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交欢。

  都是寂寞惹的祸啊。士兵说得对,他傻傻信任她们,把自己交给她们,却只得玩弄和屠戮。这种玩弄是全方位的,我可以献媚,也可以杀戮,晚宴上我们可以弹琴唱歌给你听,现在就可以用你最爱吃的蘑菇毒死你。这群女子竟然可以寂寞无聊到麻木,她们只能疯狂的索求刺激和情欲,却丝毫没有善良和爱。我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爱着士兵的国文教师,最后也不过是和大家一起把士兵的尸体缝起来,锁到门外,挂上蓝布条等着南方军队来带走尸体。

  怪不得叔本华都说生命不是痛苦既是无聊了,原来这寂寞竟是深植于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人确实是容易感到厌倦的生物,任是再华美的锦衣,再美味的玉食,日子一久也觉寡然、无味。或许找到每日生机和希望所在,不让自己因无聊而失去心中的爱和善良是一件我们必须修行的课题

  《牡丹花下》观后感(三):中文名的翻译可以说非常信达雅了

  预告片很严重的误导了我,导致我是抱着看xx片的心情去看的。

  顺便吸科林。

  结果确实在擦身体那一段吸到了,那段拍的很美,在自然光的衬托下健壮的男性肉体。

  看完的那一刻我在想,这名字翻译得真好。确实是牡丹花下,很风流,而且男主最后也成了鬼。

  不过还是想问下想问下囧林是为何要接这部片子?全程基本上无BGM,有种强烈的窒息感。剧情没有什么起伏,你以为摔下楼是高潮结果平淡结束了;你以为拿枪威胁少女们是高潮结果又在无声无息的少儿不宜镜头中结束了,最后杀人的晚宴明明可以拍出令人紧张的气氛但最终也没有,男主抽搐着倒地,没人尖叫没人受到惊吓,甚至没有歇斯底里,太过于冷静了吧。想想她们可是一群未出世的少女诶,第一次杀人就这么冷静?

  大当家玛莎小姐沉着冷静值得我们学习。这个学校意义上似乎是表现女孩一生中不同的阶段,当然我不确定她们在类似女儿国的地方待久了,出门会不会被骗。她的教育理念需要质疑。

  说实话作为新时代女性(笑),看到妹子们在男主来的第二天都悄悄地打扮自己那点真的笑出声了。我不觉得有哪里女权,相反倒是很直白的展现了女性的刻板形象。不过如果导演本身就是为了讽刺而这样拍的那我也无话可说

  另外,为什么没有了一条腿就不是男人了?她们还没把你阉了呢先生

  《牡丹花下》观后感(四):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在看到南北战争这个主题时,我以为是像乱世佳人那样的女主成长题材,刚开始一直在寻找剧中的女主。直到剧情过半,我才反应过来这部电影的主题——被压抑任性

  玛莎小姐所创立的女子学校,想让这些女孩躲避外面的混乱,在这里学习工作,她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她们离开学校后也有安静平和的生活。但是这里的每个女人都活的太压抑,太色彩沉重了。与外界隔绝,不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能释放自己的天性。你可以在后面晚餐时,简小姐拉小提琴麻木的表情看出来。一个男人的到来,只是导火索,他反映的某种生存方式畸形,他也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首先,不得不说,这个男人太花心萝卜、太会撩妹了。他深知这里的每个女人活的都是压抑自己天性的。比如,他对玛莎小姐说我知道你活的太累了,一个人保护这些孩子很不容易。玛莎小姐放到现在社会就是女强人,长期没有人理解的她,能不觉得心动吗?他也深知埃德温娜小姐不够自信眼神闪躲,就始终说她很美丽,是见过最美丽的女人。更别提单纯可爱的艾米小姐了,说一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就足以获得这个女孩的信任。一个情场高手,游走于这些女人之间,自以为游刃有余,却不知道女人多可怕

  分析一下这些女人还有几个小女孩对他的感情,我觉得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几个年纪稍小的女孩,都被这个男人迷住了,见他还知道打扮,这让我知道她们的生活有多么畸形、无聊。试想一下,如果从小和异性接触,或许对异性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兴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再说两个年龄稍大的,我只想用装来形容她们,表面克制冷静,其实内心也很需要爱,表面说着想让这个男人走,其实内心很想让他留下,甚至可以为了爱去嫉妒比自己小的女孩。一群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互相嫉妒,争风吃醋,实在可怕,最终这个男人也死在了牡丹花下。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告诉男人不要花心。更深的本质是在告诉女人:格局要大,要足够自信,更没必要时刻去压抑自己,过的不要那么拧巴,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精彩,很顺心,一个男人的出现,不会让你乱了阵脚,分不清东南西北。

  一部很好的电影,值得去看,去学习。

  《牡丹花下》观后感(五):牡丹花下死

  3.5。看到太多人说无聊了,没抱太大希望来看,意料之外印象还不错。摄影极美,转场的树林幽景,仅以蜡烛为照明物的对话场景都营造了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幽静,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封闭式的女权统治。士兵的出现,打乱了这座“城堡”里的秩序,三位年长的成年女性都在性的层面上被吸引,三位未成年的幼年女性都在父权的层面上被吸引,此刻似乎男性重又控制了这个世界,即便以负伤的状态。情欲,战争压力下的逃避,一切都暗流涌动着。表面上士兵拿枪控制女士们时是男权的完全展现,但是从决定锯腿的那一刻起,女权重又占据主导地位,枪的威胁只不过是一次小反转,我们知道,这些女人处理掉这个男人是迟早的事。结尾透过大门正面拍摄六个女人手拉手站在阶梯上,前景是士兵被包裹着白布的尸体,这个场景极其有力,正如士兵寻求着原本被女士们簇拥着的地位,真正有力量的女士们最终把一切拨回正轨,拨回士兵来之前的状态,关上大门,每日读书刺绣,听得到炮火声却怡然的生活继续着。这群女人是可怕的(提出杀人构想的是那么小的女孩)。

  《牡丹花下》观后感(六):好美的中文译名

  好美的中文译名,比英文原名有意思多了。当然片名本身,也预示了影片最终的结局。

  这是一部说人性的片子,看得人后背发凉。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任何人的能力,哪怕他是个垂死的士兵,或者是一群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故事的反转也许就在一瞬间。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有的时候善的初衷会引导到恶的结局。

  想想人的情感也真的是容易被环境所左右,尤其是年轻的孩子。士兵初到时,有的孩子是恐惧,有的孩子是憎恶,可一天后,当士兵被决定留下后,所有的孩子都去向士兵示好了。年龄介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艾丽丝雅的表现几乎是180度的反转。而当士兵失去一条腿,情绪开始失控后,所有人的情感又开始发生了改变。群体之中,保持情感和思考的独立性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这让我联想到了《乌合之众》。

  士兵也是很有趣,在保证了生命安全后,就开始不安分起来,左撩撩右撩撩,处处想着展示自己的魅力。他大概无法预想到故事的结局,这种事情歌舞升平的时候做做也就算了,一次一个分开独立地做也就算了,非要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选择不合适的人来做,只能哀叹他太低估女人的嫉妒心和报复欲,抑或是太高估自己的魅力。不是所有的橄榄枝都要接的。当然当整个氛围都充满魅惑,而整个氛围又让你高估自己的时候,人的判断力会消失殆尽。

  《牡丹花下》观后感(七):牡丹花下埋葬的不是下士的残肢而是人性之美

  表面上一个落难下士将女子学校搅得鸡飞狗跳,各怀鬼胎。我看到的是战乱年代普通人们对于安全感的缺失,久而变得残酷和冷血。为了生存可以放弃爱的能力。我替那些幼小的女学生们惋惜,冰冷的时代下从基督徒老师那里学到的不是仁爱,恐惧伴其一生。也可怜下士,战场上的生存记让他习惯左右逢缘去赢取生机。因果使然,他的小聪明害了他,他没想到前线的钢炮子弹没有夺走他的命,却死在战后方毫无公害的女子学校里。影片里的隐喻恰到好处,比如午后下士整理好花园坐在院子里,这是出现一只安静的蜘蛛网,就像下士在院子里静静地等着她们上前搭讪,一个个女人自投罗网一般。

  我觉得影片最耐人寻味的是每一个人不断演变的感情脉络。许久没近距离接触男人,生理上萌动到想要得到,即便得不到就报复就毁灭。

  所以我总结出,同战争同样要人命的是人性,如果世人不会爱,不会宽容和成全那即便在太平时代,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杀机都是腐烂的气息,信基督信上帝也拯救不了你。

  《牡丹花下》观后感(八):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男七女,同室斗法。这是每个直男最爱意淫的情节,如同《鹿鼎记》韦小宝坐享齐人之福,香艳无比。

  《牡丹花下》里的男主角科林原本也是这么想,可最后却惨死在群芳之下,这情节很值得玩味。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故事背景,正值美国南北战争,一名北军伤兵闯入一所南部女校。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男人们都打仗去了,女校里的师生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完全不同于后宫戏中所有女人必须绕着一个男人转,那是生存所迫。

  然而科林喜滋滋的,误以为撞了桃花运,把女人挨个撩一遍,只是他忘了自己不过是一介伤兵,还踏在敌方领地,闯入封闭的女校,早就脱离了男权社会的资源。

  他对女人们来说,是一个危险品,绝不是发饭票的皇帝。只不过危险总是与性感相伴而生的。

  女人们轮番上阵勾搭科林,科林以为自己嫖了她们,实际却是他被女人们嫖了。

  没有争风吃醋,没有腻味宫斗,女人史无前例地共享男人,也能团结起来结果掉男人。

  这是个绝妙的剧本,少了任何一个设定都构不成这出“牡丹花下死”的好戏。

  让我不禁又想到波伏娃所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牡丹花下》里的战时女校短暂地与外界剥离了,也剥离了男女身上层层叠叠的社会属性,各种三从四德在此统统失效,各种伦理纲常在此统统失效,各种情感大V的两性鸡汤在此统统失效。

  当男人变回男人,女人变回女人。就只剩下那句最粗俗的老话:

  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这才是两性关系的本来面目。

  《牡丹花下》观后感(九):《牡丹花下》、《裂縫》與女校文化

  關於女校文化,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其著作中提出「男人只認識男人的世界以及那些與男人相處的女人,卻無法看見女人在沒有男人的場所呈現的是什麼面貌。事實上,就算只有一個男人加入女性聚會的場所,女人的舉止就會立刻出現變化 」。

  《牡丹花下》片中也直白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包括交代眾女在約翰到來後變得注重儀容、Miss Martha在晚餐時跟大家討論上校的到來讓大家有何得著,竟得來「除了上課之外還有其他重要的事情」的答案。約翰原本只是把這所學校當成養傷的地方,就如後來兩個夜訪的軍人一樣把此地視作補給站,影片後段則展示了兩性間的盲點,軍人看到持槍的Miss Martha絲毫不視作威脅,反笑稱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持槍並且受驚的女人」;相反,後來手槍落入約翰手上,眾女反而顯得十分懼怕,似乎忽然忘了約翰不過是個懦弱的逃兵,而約翰也自以為佔上風,怎料到自己會死於牡丹花下。

  同為名導之後,Ridley Scott的女兒Jordan Scott於2009年執導的《裂縫》(Cracks)亦是改編自小說,或許只是巧合,但筆者認為女導演對於描寫女性之間的情誼與衝突的題材之偏愛的確是有跡可循的,如Catherine Breillat的《姊妹情色》(Fat Girl)、Jane Campion首作《甜姐兒》(Sweetie)也是這樣的作品。

  上文提到當有一個男性加入女性聚會的場所,會令她們的舉止出現變化;《裂縫》裡出現的外來者則是來自西班牙貴族的女孩Fiamma,她的出現令一所嚴如孤島的女子學校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一舉一動都是令Miss G和女生們的關係瓦解的伏線。雖然Fiamma不是男性,但由於Miss G是同性戀,而片中女學生們因為長期在女群體中生活,並且她們對Miss G的傾慕或崇拜除了因為她的閱歷亦不排除愛慕的成分(尤其另一女主角Di),因此在這程度上Fiamma在片中的地位與約翰上校是可以相提並論的。而結局Miss G得愛不遂則毀滅對方的行為跟《牡》片中眾女殺死男主角雖然同為殺人,二者的出發點卻有不同。《牡》片中的謀殺是眾人(除了Edwina)的共識,是眾女的勝利,而Miss G是出自個人的內在瓦解,雖然殺死了Fiamma,卻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女校文化的雙重標準

  此為上野千鶴子的另一個論點:「女校文化有著『面向男人』與『面向女人』的雙重標準,男人的世界卻有著一元的價值。那些受到男人吹捧的男人也會受到女人的讚賞。評估男人的標準,簡單地說就是金錢與權力。在女校文化的雙重標準下,女人眼中的『好女人』自然不同於男人眼中的『好女人』。女人無法掌控男人賦予女人的價值,因此那些男人眼中的『好女人』就成了其他女人怨恨與嫉妒的對象。另一方面,那些女人眼中的的『好女人』則因為具備無法吸引男人注意,以及不受男人歡迎等帶有惡意的評價,反倒成了可以讓其他女人安心的對象 。」

  片中最能實踐這種雙重標準的非校長Miss Martha莫屬(舊版裡的校長的這種差異更為明顯),她一方面督促女生們烹飪、學縫紉,這些都是讓她們成為(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而讓她們做的事,關上房門後卻是跟約翰一邊喝酒一邊語帶相關地聊天。而約翰徒有外表,本來就沒有令女方傾心的價值,《牡》片比起舊版更刪去了Miss Martha與兄長的不倫戀,連唯一令她對約翰愛慕的線索也沒有了,剩下的只是對異性的欲望,並且這欲望因為缺乏情感作為基礎,因此是可有可無的。

  Alicia(Elle Fanning飾)也是由此至終帶有戲謔意識地勾引約翰,二人首次對話時Alicia已毫不避諱的指出對方是個缺乏勇氣的逃兵,意外後也是理直氣壯地說謊推卸責任,不像Edwina那樣為他傾心-果然錯誤投放感情的人要淪為失敗者,還差點誤吃毒蘑菰致死。雖然如此,《牡》片中的眾女能實現上文所述的雙重標準,即使Edwina犯了錯也是她的自主,這是她們的幸運。2002年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瑪德蓮墮落少女》裡講述的則是60年代愛爾蘭的修女學校,片中的少女們被修女要求以極嚴苛的勞動去清洗自己的「罪孽」,而所謂罪孽,不過是懷上男友的骨肉、與年輕男孩約會等等,已足以讓她們被視作不潔; 作為校長的修女就是學校的掌權者,當父母把女兒送到學校,父親會把女兒的命運交由修女主宰,修女的地位在父親之上,可見修女就是父親眼中的「好女人」,而這樣一個有著督定、唯一的標準的「好女人」,卻令當時數以千萬計的女孩子困在如同牢獄的學校之中。就此說來,雙重標準之於女校文化而言,或許是其特質而非壞事。

  2017-06-09

  《牡丹花下》观后感(十):白色宫殿

  初识导演是从《迷失东京》开始,一开始索菲亚就没有要好好地讲那种特别戏剧化的故事。一贯的弱叙事反而凸显了人物和环境的紧密关系。无论让她登上领奖台的《迷失东京》,还是风评急剧下滑的《在某处》,受到王家卫风格启发的她一直以细腻的镜头呈现某种沉浸感,例如东京的都市、意大利的酒店、法国的宫廷(绝代艳后)或是比弗利的豪宅(珠光宝气)。

  这一次则是氤氲在雾气之下的弗吉尼亚的庄园,在雪白的建筑里是一所几乎与世隔绝的女校,Martha和女老师 Edwina 带领着一帮学生艰难地在战争中获得安宁的生活,但北方纽约军团的受伤士兵却打破了这片宁静。士兵的到来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好奇,有几分姿色的Corporal McBurney甚至成为庄园里女人们的某种诱惑,Marsha、Edwina和Alicia代表着女性三个阶段的超我、本我和自我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奇特的需求和寄托。Marsha为士兵疗伤因为多次得以近距离接触他,在擦拭士兵身体时甚至燥热难安,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即使在微醺后的傍晚仍然觉得应该和他保持距离,她领导着所有人祈祷、她主持庄园的工作,沉着果断、仁慈和禁欲体现出一个女性在超我层面的克制和领袖风范。Edwina作为单身女教师,被士兵轻轻一撩就花枝乱颤,她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又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倾心于甜言蜜语、失心于背叛,她处在欲望压抑和释放的矛盾之中。Alicia就更直接一些了,刚见面嘴就贴上去了,这是裹挟着好奇和性启蒙的吻也是自我真实欲望的展现,她直率而单纯,轻易展现着年轻女性的魅力。故事人物甚至延续到采蘑菇的小姑娘Amy对士兵的友谊,女性不同阶段的两性关系简简单单地在封闭的环境里表现出来。

  再说到这位受伤的士兵McBurney,自始至终以弱者身份存在于庄园,他为了能继续留在这里努力帮忙整理花园试图展现自身价值,但在欲望驱使之下滥情,最终遭遇更惨痛的结局。一开始颇具绅士风范的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却在摔下楼遭遇截肢后暴露出乖戾一面,一句“难道你们还要阉割我吗?"更是将男性的性恐惧呈现在视野之下。若是将故事中的男女反转,这近乎和女性被强暴的恐惧遥相呼应了。

  但就像索菲亚之前的影片,不强求合情合理也不附加道德审判,不问过去更不问未来,晚餐的毒蘑菇轻而易举发挥了作用,这个主意居然还是最小的女孩提出来的,这一刻所有女人,从小女孩到女主人,她们坐到同一张餐桌前再次祈祷,Edwina虽不知情但仍然同这一桌女人融为一体,她们成为一个整体目送着这位 Beguiled man身亡。唯一的男性角色被缝好的白布裹起来放到了门口,从受伤到截肢到死亡,男性在这场突如其来“战争”中完整落败。

  故事中的庄园从来没有展现出全貌,她被长满藤蔓的古树包围,白色的立柱撑起一座仿若宫殿的建筑,我们会看到小女孩拿着望远镜时常望向远处,这是一座属于女性的白色宫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