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是好孩子》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你是好孩子》影评10篇

2018-04-28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是好孩子》影评10篇

  《你是好孩子》是一部由吴美保执导,高良健吾 / 尾野真千子 / 池胁千鹤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好孩子》影评(一):即使成人,你也应该是个好孩子!

  果然被评为2015日本旬报十佳电影,绝不虚有其名,故事用一种无力感让主角感同身受

  演小学老师的高良小哥被一帮问题小孩搞的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演被家暴的真千子姐姐为了释放自己痛苦,将暴力转移到女儿身上,如此也是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

  然而,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被身边人影响着:最初高良小哥遇到学生问题,请教同事前辈,但得到信息是被说教一番却又没有解决问题根本,渐渐的他趋于疲惫,哪怕回家看到侄子都一阵头疼。只是当侄子紧紧抱着他并细声细气的说一句加油时,他又怜爱万分,紧接着姐姐无意间的一句“爱护孩子的话,世界就变的和平了”又令他心有所悟,然而最为让他触动的,应该还是无意间看到前辈们不知疲倦地、真挚乐观地与他们负责的更加特殊孩子们互动……这种前辈们“以身作责的建议”才是令他成长的一剂强心针。

  真千子姐姐饰演的母亲本身就是个受害者丈夫常年在国外工作,或许一回家就会对她施暴(影片只隐晦表达),只是她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反之将自身的无助苦痛转嫁于女儿身上,于是女儿对母亲即怕又爱。邻居小光的母亲热开朗频繁与这对母女接触。在这期间,真千子演的母亲一直在试图掩饰自己不善交流形象、掩饰对女儿不听话怒气、掩饰自己无以诉说的痛苦。终于某天于邻居家作客,女儿不小的将她手里的杯子摔到地上,她不受控一样怔怔地走向女儿,女儿立刻双手抱头跪倒,哭着叫妈妈,她不知所措地想扶起女儿,一边还看着小光妈妈的眼色,生怕自己虐待女儿被暴露……突然间小光妈妈上前抱着她说:“你也受过虐待吧,我懂,因为我曾经也和你一样。”一瞬间,她崩溃大哭。

  本以为自己小心翼翼掩藏的很好,殊不知,这一切早被小光妈妈看透,却并没有揭穿她,而是频繁与之接触力图让其走出黑暗之区。小光妈妈这个人物或许是导演安排上帝角色,但是万物均有因有果。

  个人认为影片并不局限于孩子这两个字,重点反而是你,你的范围本就不只是孩子,也指成长的大人吧。

  《你是好孩子》影评(二):你是好孩子:请温柔以待

  中国电影一向标榜自己更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但当下的中国电影,受限于内在机制与外在市场,一年中也很难看到几部真正表现社会现实的作品,在看似红火的中国电影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反观我们的邻居日本,随着富有本土特色的电影市场的确立与稳固,倒是在不同领域里——商业也好,艺术也罢——每年都能为观众呈上较为优质的电影。仅就关注社会现实而言,《你是好孩子》便是一部真切应对当下日本社会症候与个体内心困境优异之作。

  《你是好孩子》取材于小说家中胁初枝的同名短篇小说集,导演吴美保选取其中的三篇连缀成章,其间虽有微弱牵连,但在情节上可视为三个独立的故事相互穿插叙述,但在意涵上却能够气脉贯通,一同构筑起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

  小学老师冈野(高良健吾饰)面对的是38名稚气未消却性情各异的小学生性格柔弱的他因此陷入苦战。班级里的小野因患有遗尿症而受到同学言语欺凌,小野的母亲不问因由便向冈野兴师问罪;神田因惧怕继父而不敢回家,每日只以面包充饥,冈野上门与神田的继父理论却被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或许我们已经看惯了日本影视剧中中学生校园凌霸的题材,但导演却在这里将小学生阶段的校园欺凌与家庭虐待毫无掩饰地端上台面。

  如果说继父虐待继子的动机尚可被理解,但在另一个故事中,母亲水木(尾野真千子饰)对亲生女儿的虐待,则无法不让人为之惊诧。电影也在此试图揭开水木内心的晦暗。丈夫在外地工作只是略约相关的背景,真正的原因则是水木小时候同样受到家人的欺凌,手臂上被烫的疤痕就是证明。受虐的阴影在成人之后变成了对施虐的上瘾。在影片中,每当她粗暴地打过女儿后,都要在背地里暗自哭泣。这样呈现的目的并非为她开脱,而是以一种宿命论的论调宣告了人性所不能承受悲凉

  在第三个故事中,患有初期老年性痴呆的老太太秋子(喜多道枝饰)独守空巢,每日都沉浸在对旧时的无限忏悔与现实的轻微妄想中。她与患自闭症的小学生弘也(加部亚门饰)意外成为朋友,弘也怪异举动在秋子看来非但没有不妥,更能体会到他身上难得的纤细善良。备受煎熬的弘也的母亲也第一次从他人口中听到对孩子的赞许,只不过这个“他人”却是一个患病的空巢老人。电影在此并不只是想要呈现两种精神性病患以引发同情,而是借“只有病人才能理解病人”这一看似荒诞的表达去尝试触及生命本身的荒诞。

  电影在讲述这三个故事时,并没有止步于表达忧患与谴责,而是试图深入事物的内部,去探讨现实与人性之间的共谋与撕扯。无论是施虐还是受虐,冷漠还是热诚,都不过是人性在现实中的不同折射——对与错,善与恶——在不同的立场视角下,也都有着各自的心安理得与不胜委曲。所以当水木在打完女儿躲到洗手间痛哭时,她所愧疚对象不是女儿而是自己;即便是小学生,嘲讽小野的同学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什么错误

  吴美保当然不会以如此晦暗和绝望的基调为电影作结,这一点从她的前作《只在那里发光》中便可得到佐证。在那部充斥着乱伦、卖淫和暴力元素的电影中,竟意外滋生出卖淫女与颓废男之间近乎纯爱的情感。正如电影的标题和结尾所预示的那样,虽然只存在于特定情境下的“那里”,却依然有着无法阻挡的“光”。在《你是好孩子》里,吴美保同样不愿意就这样与命运苟全。她要让与水木有相同宿命的阳子(池胁千鹤饰)用自发光的方式(难怪她叫阳子)去感化水木,还要让弘也的妈妈在弘也与秋子的互动中看到弘也身上散发的神圣光辉。然后,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她还要让被感情与工作折磨得快要崩溃的冈野,在遭受了神田继父的谩骂后依然鼓起勇气,敲响那扇门。

  这样的呈现方式并没有影响电影所要表达的深意,虽然略显理想化的处理会让一些喜欢“受虐”的影迷觉得不过瘾,但这也许是电影在艺术表达与大众传播间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平衡了,因为在世俗希望与终极绝望之间,我们依然渴望选择前者。

  (原载《电影世界》2016年7月刊)

  《你是好孩子》影评(三):我是好孩子

  对于超级喜欢的《最完美离婚》这个电视剧的我来说,看见有尾野真千子的出演,就打开了,影片全程都是带有独特日本映画的文艺风格,淡淡的,缓慢的。我个人比较关注尾野真千子饰演的母亲与女儿彩音的情感变化,母亲因为自身小时候收到过母亲的暴力,再加上丈夫长期不在家(推测的),对女儿经常施暴,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知道了要对自己的女儿好。在本人看来,电影着重于拍摄了大人们心理变化,对孩子的刻画并没有全面的讲述出来。彩音比起同龄的孩子过于听话,对于别的家长开的玩笑“做别人家的孩子”非常排斥,但是对于妈妈的态度改变并没有什么反应。所以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比较关注的是大人对于孩子的态度改变。当然,大人之所以改变也是源于了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的心境。儿时的被母亲打骂和用烟头的烫伤已经是不可磨灭的了,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肯定会不知所措的吧,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有点情不自禁的去打吧。其实,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总是在说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的重要,其实无形之中创造不良的社会风气与家庭环境;我们总是能看到校园欺凌和家庭暴力的出现,其实殊不知在某些时刻,我们自己助长了这些不良事件发生。当在班级里,一位同学受其他同学欺负时,现在的你还会热血沸腾的去阻拦么。这部电影已经在反映小学生的欺凌了,我们是该再多思考思考了,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家庭。

  其实,你还是一个好孩子,衷心希望你是好孩子。

  《你是好孩子》影评(四):这不是一部简单反对家暴的电影

  影片拍得很收敛,表层情节是通过孩子去讲家庭暴力,还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带来的重创。但是导演想表达的要比看到的多得多,影片中几个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那这些施暴者=受害者,他们受到的伤害是怎样的?比如智障儿童的妈妈,本质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社会的阶层暴力,对孩子歧视的环境暴力,把她逼到了绝望,没有信心再去爱自己的孩子,当听到老太太肯定自己的孩子,瞬间泪崩。影片中的施暴者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很多创伤,能消化的消化,不能消化的就释放出去,身边最好的释放口就是最脆弱的孩子。有反例吗?只有一个就是老太太,她的创伤是什么?失去家人与战争阴影,这些创伤本该很难消化,但是老太太有失忆的问题。。。。。。这个设计巧妙。忘记了伤痛,只往前看,只看到象征爱的樱花。所以她拯救了别人。我对另一个受过家暴的单身妈妈的表达并不适应,我觉得有一些虚假,略有一些牵强,尤其是那次拥抱,我没有被感动。所以影片宏观讨论的问题很专注,用爱去释怀,用爱去救赎,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那?就算去做了,也未必成功,但可能这是唯一的方法。影片的剧情其实就是男主角寻找方法,最后坚信这个方法,并鼓起勇气去做的故事。

  《你是好孩子》影评(五):爱护孩子的话,世界就会变得和平

  被妈妈虐待着瑟瑟发抖的孩子,被妈妈宠爱着大笑着的孩子,被父母关在家门衣衫褴褛的孩子,虽然有自闭症但是被妈妈和世界爱着的孩子…

  从小被妈妈虐待、这份阴影残留至今开始虐待孩子的妈妈,从小也受过虐待、但是被邻居奶奶关爱过也想把这份爱分享给别人的妈妈,对吵闹的小孩子无可奈何新人小学老师,欣喜地看着庭院里飘落的一片樱花瓣的独居老奶奶...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个体串联起了共同一个主题:家庭与孩子的关系

  就算被妈妈虐待,但是在被别人问道“你要不要来当我家的小孩”,也还是一脸坚决地说不要,然后投到妈妈怀里,孩子就是这样单纯生物啊,默默忍受虐待,但是对父母的爱却不变。

  影片的结尾,老师向那个孩子的家的方向奔跑着,一路上樱花瓣飘落得越来越多,这是这个老师逐渐懂得的过程,他慢慢懂得,不管这些孩子有多不被他们的父母认可,不管这些孩子遭受过怎样的虐待,孩子是需要在爱和关怀中成长的,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就算有时候不被爱着,但是你们都是好孩子啊。

  《你是好孩子》影评(六):灯火阑珊处

  看完后我首先思考的是,我和我父母那么像么?即所谓的原生家庭影响是真的很巨大么?

  可是想了想,不管怎样都是过去了的事情。我觉得里面的一些家长一直活在过去所造成的坑里。他们爬不出来,而且还越陷越深。人在处于绝境情况下都会挣扎吧,所以他们显示的那种状态,就像溺水的人。

  而溺水的人,还要去照顾一个拖油瓶,当然就会把问题怪罪在最弱小,最无法反抗自己的孩子身上。

  世界好复杂,不是么?远远没那么简单的。母亲对一个孩子温柔,这孩子不一定会对其他人温柔。因为这孩子还学习了不温柔的东西。这世界往往对与错夹杂在一起,就像一锅粥

  如果要好好的对待别人,要好好的善待自己。我觉得唯一要做的事情还是学会放下。

  人总是要把一些事情捧在手心里怕摔着。有些人迷恋过去的美好,有些人沉迷去过于的苦痛。有些人认同人生最重要的是记忆

  人究竟怎样才能幸福呢?大概并不是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而是,愿你能感受到这世界对你的温柔相待。我不赞同记忆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我认为,能够在生活日常的点滴发现美好的东西,这种能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影片里的人,只有那个老太太做到了这点。她看到了小男孩的温柔,善良。然后老太太用温柔的微笑,善良的举动回报给这小男孩

  被当作异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觉得自己是异类,然后伪装着参与进其他异类的生活。就像那男主角,小学老师,他觉得小男孩有障碍。他努力的,自以为是的,想去帮助那个小男孩,结果却不如人意

  而那俩个妈妈,都曾经被家暴过。其中一个妈妈之所以一开始就能够敞开心怀,是因为知道她们是同类人类大概从小就是这种敏感物种。我们区分你,我,她。我们有伙伴同时也自己给自己树立了敌人

  大概就是这种想法让我们不知不觉活得很累,感觉到自己很孤独,找不到同伴感觉。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想太多,因为我们往往擅长计较不好的事情,而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这或许是进化过程的生存压力迫使的,或许就是因为求生意志太强了,所以才活得生不如死。

  与其如影片中,找寻同类来拯救自己,找寻认同自己的人来获取存在感。我觉得,还不如每天能看到太阳在天空上缓缓升起来得更有意思得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不外如是,不必寻,只需你能看见。

  《你是好孩子》影评(七):惟愿世间人情如樱花般绚烂 ——看电影《你是好孩子》有感

  作者:景怡(云南昆明)

  “世界会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此要找时间去外面玩。”这是扎克伯格为了迎接二女儿“八月”的出生,而写给她的一封公开信里的句子。近几年,国内虐童事件频发,扎克伯格说的一点没错,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处处存在着危险。

  当然,虐童并不是新现象,很多国家一直都存在着,影视作品也多有涉及。比如《虐童疑云》、《聚焦》、《愚行录》、《你是好孩子》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折射了虐童事件背后人性阴暗的区域。

  日本电影《你是好孩子》是导演吴美保根据中胁初枝的短篇小说集《你是好孩子》中的《圣诞老人不会光临的家》《美人》和《你好,再见》三则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是一部探索成人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电影。

  电影里有很多的孩子,调皮捣蛋的,生性怯懦的,叽叽喳喳的,闷闷不乐的……还没上幼儿园的彩音才三岁,妈妈水木雅美会带她出去和其他孩子玩,可是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监视”范围内,只是犯了错就乖乖地躺下哭嚷着等着罚站和被打,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总是打她,打完后妈妈又一个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哭。看到彩音摔跤,妈妈跑过去第一句话是“你到底子在做什么啊?鞋子都摔坏了!”而一起玩耍的小光的妈妈大宫阳子说的却是:“没关系,打起精神来!”小光的妈妈还对彩音的妈妈说道:“你平时都不摸彩音的头吧?”

  不知名调皮的孩子乱按市民家里的门铃;吉人在课堂上当着所有男女同学小便失禁;吉人妈妈打电话批评冈野匡老师对儿子的事处理不当。冈野匡虽然从年级主任那里学了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允许孩子在上课时可以去厕所,可是更多的孩子却不断地申请要去厕所打断上课,借此嘲笑吉人课堂上小便失禁,这一切激怒了吉人,吉人向带头嘲笑他的同学扔书包,追打同学。

  四年级的孩子裕太,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说自己是坏孩子,只是蹲在下着大雨的房子角落,轻声问自己的班主任冈野匡:“要怎样做才能是一个好孩子?” 冈野匡本想冒着雨带吉人回家了解孩子的爸爸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被孩子的爸爸辱骂一番,眼看着孩子被爸爸关上门教训一顿。电话里,冈野匡被另外一个女孩的妈妈责备自己教育孩子不当,晚归买了烟要抽,却远远看到自己的女友和其他男人在街角暧昧的情景。本来踌躇满志,却因处理年级内38个孩子各种突发的状况,冈野匡被搞得焦头烂额,挫败感越积越深——“看一帮任性的孩子,真是麻烦。”

  晚上,冈野匡一个人蜷缩身子斜靠在小沙发上没精打采,侄儿吵着要和他妈妈玩,他妈妈却让侄儿来找自己玩。冈野匡不耐烦地回话:“不用了,我不想和小孩儿玩。” 冈野匡的姐姐却对孩子说:“叔叔累了,你去对他说加油吧。”侄儿真的骑到冈野匡的身上,面对面紧紧地搂着冈野匡一遍一遍地轻轻说:“加油,加油,加油……”温情的一幕之后,单身带孩子的姐姐笑着对冈野说:“孩子是在学我,如果我对孩子好的话,孩子就会对别人好。爱护孩子的话,世界就会变得和平了。”

  看到课堂秩序仍旧乱哄哄,受到姐姐和侄儿鼓励的冈野匡给所有孩子布置了一个看似奇怪的家庭作业——要求所有孩子回家让家里人紧紧拥抱自己。虽然在老师面前孩子们表现出各种不情愿,可是第二天来,还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分享了各自完成作业的感受——舒服、高兴、怀念、冷静、可爱……当学生问及为什么布置这么奇怪的作业时,冈野匡说了一通,都找不到合适的感觉来形容“拥抱”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最后他说:“老师希望大家能成为,将感受到的美好无私分享给别人的人。”

  “施虐者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欺瞒受他影响的人以及他自己,以至于他们和他都意识不到他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肆虐行为。”“顺从型的人奴役伴侣,在无意识中认为这是在‘爱’。他无法忍受孤独,所以伴侣就应该一直陪伴着他。他的责怪也是间接表现出来的,他总是无意识地向他人说明,别人给了他多少苦头。”20世纪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在分析施虐倾向时曾经这样指出。在小光家,彩音玩蹦床和其他玩具尽兴时,不小心扔出的球打掉了妈妈正在端着的茶杯。被妈妈凶狠的眼神和责骂语言喝止,彩音本能反应,马上双手抱着头,弯下身子哭泣,跪在地板上等着妈妈暴打。看到这一幕的小光妈妈上前去蹲下来,抱着彩音妈妈说:“你也受过虐待吧?我懂,因为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彩音妈妈手腕上有两个烟头烙出的伤痕,小光的妈妈额头同样也有这样的伤痕。听小光妈妈倾诉完,两个女人相拥,彩音妈妈水木雅美泣不成声。

  其实,电影《你是好孩子》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所面临的遭遇,冈野老师、彩音妈妈水木和小光妈妈这样的成年人也一样在困境里挣扎着。导演似乎一直在强调,有效的分享对于缓解和治疗虐待行为是可取的。就像约翰•麦克马雷所说:“一段关系,代表着一种目的。我们在这段关系中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因为人类天生就有与他人分享经历的愿望。我们向对方敞开心灵,相互理解和包容,在合二为一的生活中分享彼此的快乐,满足彼此的心愿。”

  遇到困境不可怕,因为成长的遭遇造成人格障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天继续有着糟糕的、毫无彼此分享可言的生活环境。分享与改变是需要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突破人格障碍,收获相对美好的人生。尽管,生命如白驹过隙,惟愿世间人情如樱花般绚烂。

  《你是好孩子》影评(八):你是好孩子

  刚把 你是好孩子看完了 脑子中一直充斥着之前在微博里看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视频,孩子会学着你吸烟、骂人、发脾气……虽然有看不懂的地方,比如樱花象征什么,老师也太没脾气了吧,这样姿态做老师真的可以么,家长真的是胡搅蛮缠,可是应该是好片子,比如但从神田的脏兮兮的脸,比身体大几号的T恤,还有盖着眼睛的头发不难猜测出他是没人关爱的孩子,对于被施暴的家庭主妇,影片刚给镜头就猜出她是被施暴者和施暴者,父母啊对老师多一点宽容,给孩子多一点爱吧!影片中这样一句话“我对那孩子温柔那孩子就学着我的样子对其他人温柔”真好。ps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自闭症儿童说的:幸福是吃过晚饭后 洗个澡 钻进妈妈的被窝对她说晚安。

  《你是好孩子》影评(九):你是好孩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句老话了,不过我想也许“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也是说得通的。

  这两句话可以用在水木雅美身上,她自己少时饱受家暴之苦,可是现在成为妈妈的她,却把家暴同样加驻在自己三岁的女儿身上,这委实是令人不解。按说不应该如此,不过人也许都是“健忘”的,又或者是永远记住了自己的痛苦并且把它发泄在其他之处,人真是种奇妙地动物。

  故事以两条线为主,水木雅美算是直接描写家暴,而另一条线则是通过小学教师冈野匡的角度来表现,而在他的“视线”中没有直接出现家暴,只是孩子们的举动无一不告诉着观众,而显然冈野匡也渐渐失去了朝气。这社会真是令人难以容忍。

  当然故事是温馨的,在周围人的交流关怀之中,不管是水木还是冈野都开始成长,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你是个好孩子”不仅指的是孩子,还有着受到这种影响的成年人们。

  《你是好孩子》影评(十):我们都是孩子

  总有些疼痛发生在小时候。

  彩音因为推婴儿车闯祸,被妈妈牵着走向长廊尽头,在镜头上看,长廊越变越窄,越来越凉,那时彩音不会知道她将面对什么。世界上有很疼小孩的妈妈,但彩音的不是。她是会轻易将 小孩推倒的妈妈,她是小孩不小心打翻杯子就会呼她巴掌的妈妈,她是要求小孩在吃饼干前必须说“我要开动了”,否则就会用力瞪她的妈妈。她就是这样不堪的妈妈。她的眼神不时透露不耐烦和少许恨意。但彩音却始终爱她。她会在妈妈帮她梳头的时候乖巧地说,今天想穿和妈妈一样的鞋子,然后在阿姨们面前开心炫耀,连走路的时候都活蹦乱跳;她会小心地躲在门外听妈妈的啜泣,然后用关心的口吻不断叫着她;她会在阿姨说让她当自己女儿的时候,果断拒绝,然后一下扑到妈妈怀里。

  她慢慢试探,怎么样妈妈才不会生气;怎么样才能少挨打;怎么样才能快点长大。慢慢的,她变成了一个成年人,不能有过分的喜乐。她肯定常告诫自己:不做多余的事情,不给妈妈丢脸,不准哭。后来,她常常有一副淡然的神色,有别于其他同龄人,仿佛已经看透人世。

  神田是个寡言小孩。他说以前每天都吃面包,以后还会继续吃下去;他觉得圣诞老人不会来,是因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他怯懦地问怎样才能变成好孩子;他觉得说自己没有被爸爸打,生活就至少不会变得更坏。他有大人的审慎和防备。在单杠旁,在下雨的墙角,在通往保健室的楼道里,他把心事告诉了岡野,岡野是温柔的,但稍显无力和无奈。他不能裹住学生嘲笑小野的嘴,无法反驳小野家长的指责,无法踏进神田的家里为其争取哪怕吃饱饭的权利。他的手无法及时伸到需要保护的学生身边,甚至他连自己的感情也抓不住。

  居住在学校附近的老人。一屋,一人,一世。清寡的岁月不知过了多久,她开始幻想樱花瓣的飘零,她无意识地拿走超市的西红柿,她同一个偶遇的小男孩诉说往事,梦里是一阵阵枪声,穿插着她的前半生,那座残破的老屋不时浮现。

  那个男孩有异样的神色,但有着一颗像星星一样明亮端正的心。他们之间不只是交流,是彼此久违的共鸣。两个孤独的、敏感的、失落的却仍对世界保有期待的灵魂。他们需要相互取暖。

  他们过分自律,太早懂事。彩音也想大口吃饭,就算饭粒沾满脸也没关系;神田也想下雨的时候就马上回家,吃一碗妈妈做的哪怕是清汤面;小野也想在遭受同学嘲笑的时候给他们沉重回击。他们被逼着成长,被逼着在小小的身体里装进一颗大大的心。生活的疼痛和无可奈何如果早点领会的话或许也不是件坏事,但总是让人觉得心酸。

  彩音的妈妈也想被人拥抱,像个孩子。片中恰巧有对应,阿姨问彩音做自己家的小孩好不好,她说着不要,然后坚定地抱住妈妈。片尾,朋友抱住她,说,你也受过虐待吧,我明白,我和你一样。她看着手上被烟头烫伤的痕迹,在彩音的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她曾经也做过这样的梦: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妈妈唱着古老的歌谣抱着她入睡。

  岡野失恋的时候,小外甥给了她一个长长的拥抱,他说,舅舅加油,软糯的声音击碎封闭的心。有时候,他们角色互换了,岡野是小孩,外甥是大人。

  这个世界难以把控,所以给我们失控的权利。小野不用再忍受嘲笑,神田不用再忍受饥饿,彩音不用再忍受打骂,弘也和老人不用再忍受孤独。生而为人,有些事情无需忍受和克制。因为我们还只是孩子啊。

  弘也说,幸福就是吃完晚饭,洗好澡,躲在被窝,听妈妈说晚安时的心情。希望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心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