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纸之月》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纸之月》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5-03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纸之月》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纸之月》是一部由吉田大八执导,宫泽理惠 / 池松壮亮 / 大岛优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之月》影评(一):逃跑的梅泽

  刚刚一个人看的电影版《纸之月》,庆幸没和人一起看,如果是和他人,尤其是亲密的人一起看,当看到女主出轨贪污逃跑,他若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加以指责,我心里该会有小小的失落吧,失望有一天,若考验到来,他或许成全不了我的自由

  当然了,说到底,人的自由,尤其是女性的自由,终归是要自我成全才对。影片中的梅泽就是这样一个女性,第一眼看到她,短发,清癯苍白,身着职业装下宛若惊弓之鸟柔弱,然后再看到梅泽的丈夫,我的第六感就告诉我,出事了,这女人一定会出轨啊。梅泽的追求自由之路应该分为三阶段吧。

  第一阶段应该是对丈夫提议要个孩子,影片后半部分丈夫说几年前你想要个孩子我没准备好云云可见一斑一个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热切想要个孩子呢?或许是生活是失望而自我无力之时,妻子身份已无法让她自我认同起来,所以急于想要个孩子充实自我的爱,用母亲的身份自我确认吧,如此可以唤醒内心一部分的爱与自由意志原著作者角田光代曾写过的《第八日的蝉》中的希和子偷走情人的孩子该是极端典型之一吧。然而哪怕是这个极为微弱行动也最终未果。那么区分女人的界限是什么呢?已婚未婚?妻子的角色母亲的身份?职场生活主妇生活?

  第二阶段,梅泽终于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下走出去兼职工作,影片开头看到她对客户说“我今天从临时工升为了正式工,是通过正规考试才获得的”的时候我看得出她的自我满足感,当她不愿跟着他的丈夫出国成为依附时,梅泽冠冕堂皇地对丈夫说,我的工作需要我,只有我才能做这份工作。梅泽童年的自我,被唤醒。然而区分女人的,真的是职场和生活吗?不,区分女人不需要那么多的社会属性,能区分女人界限的,只有女人自己

  对,梅泽终于出轨了,并且为了爱情为了快活贪污了银行的巨款,每一次内心的纠结和撕扯中,都能映照到梅泽独自一人骑着单车镜头,让我想起去年看的《昼颜》里的纱和,也让我记起半年前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实习上下班的那个自己,现代女性的成长真是疏离啊,一边是苍白柔弱的身体,一边是强烈交织着的爱欲和自由意志。

  然而梅泽又与纱和不同,砂和最后离开了丈夫家庭也离开了挚爱的情人,终于学会自己给自己绑鞋带,她是借由着爱和自由而成长起来的,砂和热切相信着那些美好字眼。而当我暗自为梅泽的小情人出轨忿然之后,才发现自己境界太低,梅泽追随的是叔本华尼采这些大神啊,当她一步步成长之后,又把成长所构建起来的东西一一解构掉,因为她对这个世界价值,建立在虚无之上,她不在乎,她不相信,所以当她挑战这个世界的道德观和价值感时也是那么地不以为然。也许越是看似孤独柔弱的人内心才会有这巨大幻灭吧,这种虚无感反而让人从容有力苍凉意味渐出。

  “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我觉得我获得了自由,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

  爱情金钱都能帮助自由的实现,然而终究爱和金钱也不可信。梅泽也有软弱紧张的时候,内心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曾撕裂过,我猜她事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如我。但当她在前辈面前说出这番话,她的意识决定了她世界的存在,像她小时候面对神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意志一般,内心的自我又回归了。

  不过,这样的自我回归必须以逃跑为终结,就像日常千千万万普通女性一样,从厨房逃离到职场,从小城逃离到大城,从梦想逃离到爱情,最后无所逃遁,必须真实地面对自我。这疏离感正是现代女性成长的吊诡之处。

  《纸之月》影评(二):她,慢慢坠入欲望深渊——角田光代&宫泽理惠的《纸之月》

  “为什么月亮会消失呢?”

  “因为是假的。”

  “那个时候,很幸福。虽然幸福,但知道在某个时候总会结束……”

  也许在梅泽的心中,有过那么一段时光,就足够了。幸福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尽情享受,或许真的能说一声,“值了!”

  日本的这类剧情犯罪电影,拍得总有一种淡淡的味道,需要一种淡定心境欣赏,看完了还能回味一番。伴随着缓缓的节奏,慢慢入戏。这部《纸之月》就是这样的类型,看一眼编剧,角田光代的名字赫然入目,似乎有点印象。记起来了,《第八日的蝉》,同样的风格,同样的节奏,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总要这样慢慢拍,慢慢熬。

  月亮是什么?抬头望天,夜色之中,很美,却摸不到。于是乎,我们有了“水中月镜中花”的说法。而这部《纸之月》,讲述的却是一个用“纸”构筑起来的“月”,一个用“钞票”堆积起来的“梦”。如果把这个片子所述的故事放到社会新闻,一句“一个有夫之妇挪用银行公款包养男小三后被发现”似乎就能概括,很容易想象会是怎样一堆口水袭来。但在这部片子里,这样的一个故事,却带有着浓浓的文艺气息,时而穿插女主小时教堂点滴,让人不住地往深处思索,她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纠结于现实困境,在银行工作的女主人公梨花,在那一场邂逅之后,似乎就触动了心中的那根弦。上班跑业务,家里的夫妻生活平淡乏味,相敬如宾的表面之下,没有了深层次交流

  “结婚了吗?”

  “诶,结了。”

  “有孩子吗?”

  “没,没有。”

  “关系不好吗?和丈夫之间。”

  “不是的,没有那种事。”

  “有在做吗?”

  ……

  被一位独居老人步步追问,从回答中就流露出一种胆怯,一种与丈夫之间情感冷漠。有朋友说,自己与老公都很无节操,一起看恶搞片,一起吐槽。这,或许才是夫妻之间真正应该有的感情。梨花所缺少的,就是这种“无节操”。而这迎来的是什么?很明显,出轨。

  不得不又提到那部之前较为火热的日剧《昼颜》,同样的平淡如水的生活,只要一个契机,就能让人情不自禁。沉闷的家庭生活,逼着人走上了一条所谓的欲望之路。梨花遇上了那位老人的孙子大学时光太,第一次在老人家,第二次在地铁偶遇,第三次在地铁对视之后,就去了情侣宾馆……

  一个是大学生,是小鲜肉;一个是有妇之夫,已经人到中年。但往年恋情就这么展开了,关键是,姐弟恋。

  欲望,最初只是那么得渺小,战战兢兢地开始,却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扩散。一滴墨,也能黑了一张白纸。这位看似谨慎小心的梨花,开始了她的富贵青春

  相比之下,光太似乎更了解欲望这个东西。梨花给他钱的时候,他说:“我一拿你的钱,就一切都改变了。”一语成谶,只可惜,他还是拿了。一个没钱上学读书的男孩,一个爷爷不给他接济的男孩,开始了与这位“贵妇”的幸福生涯

  从最初只想着借一下客户的钱,到越来越受不住手。“仅仅是200万日元吗?”当梨花不得不借起高利贷的时候,这个纠结之情始终困扰着她。已经不是这么点了,已经不是以“万”计数了,换一个单位,“亿”。

  最初只是想着借一点点,马上就能还,到最后却越来越受不住手,越陷越深,这就是欲望。人性脆弱,似乎也就在此。

  不禁想到了一位朋友,在人人皆曰炒股的牛市,毅然把持不住,投入股市。当然,入市之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这句话,还是相当有震慑力。“少买一点,投入个几千块放着,亏损也不会太心疼。”欲望之初,总是保持着理性。就像梨花最初拿钱接济光太,几十万,小钱。但,一出手,想停住,难!

  钱来的太容易了。朋友在购入那时就享受着每日几百的盈利,银行一年期利率只有2.5%,余额宝7日年化利率4%左右,而现在,一天就相当于一年,或者相当于两年多!投入几千,太慢,于是,几万,十多万,源源不断进入。谁也不要去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这是一个幸福的过程,就像梨花与光太越来越奢华富豪生活。名表、名牌服饰豪华酒店……一个星期过后,留下的是一张1,465,360的账单,数一数,7位数,146万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来算,7万多人民币

  是不是感觉也不太多?但比较一下,就在之前,梨花买给自己和丈夫的一对表,作为纪念礼物,分别是3万5日元和3万3日元,分别折合约1700多人民币。

  梨花在看账单时,犹豫了一下,也许就像她当时选择对表礼物时,眼球从稍贵的一对,移动到了相对便宜的一对时的心境吧。但刷卡,似乎能消退一点此时的犹豫,从一个现金消费者,变成了刷卡消费者,梨花变了。

  变了吗?也许,这才是她最希望的一面

  片中不时穿插的是梨花小时候的故事,教堂里,她捐钱给贫困儿童

  “圣经里不是说‘施比受有福’吗?我继续帮助他们有什么错?”面对修女的责问,她这么回答。花自己的钱,捐款给贫困儿童,有错吗?相信大多数人绝对一致认可,没错!但是,试想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里,当大家都捐个100、200,你作为其中一员,突然来了个1万,是不是有点突兀?修女将这叫做“炫耀式捐款”,但作为小小年纪的她,有错吗?

  有!

  她的钱来源于她父亲,她是偷出来的!用自己父亲的钱,去接济贫困儿童。有没有错?这个小故事,似乎就是这部片子的另一个缩影。长大后,她用储民的存款,去接济光太,从最初的上学,到最后的二人世界,有错吗?

  小时候,在梨花的眼中,这没有错。但现在,她知道,这只是一个终究会破灭的梦,是一个纸之月。这只是一个财富的转移,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也许在梨花的眼中,用别人暂时储存在银行里的钱,让他人享乐,这是一个“施”!

  梨花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吗?绝对不是。她是一个极恶的人吗?不是,甚至是一个大好人,可以颁发好人卡,但她,却这么一步步走向了深渊。她心中的自由将欲望一步步放大,她一发不可收拾。

  从影片中不难发现,梨花和光太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换言之,有点纵欲。但从表面来看,没人会相信梨花是一个纵欲的人。在丈夫的眼中,她是好妻子;在上司的眼中,她是“为客户考虑”的好员工;在同事眼中,她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同事……

  好像挺眼熟,这样的好人,这样的罪犯,好像在我们的社会新闻中经常出现。大家心目中的“好人”,却在一日之间,瞬间变成了一个“罪犯”!没人想得到出人意料

  几十年的压抑平凡、孤独,生活就如同一杯白开水,能让人正常过下去,却毫无味道,这样一个人,一旦喝下一口“可乐”,就会不断去追逐欲罢不能,也许就在情理之中

  梨花的经济犯罪被发现了,但她留下的却不止是一堆存单,更似乎说服了一位女上司。她逃了,逃的途中,她的光太和他的新女友欢乐地在手挽手在吃冰淇淋。很明显,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才正常。因为,光太和梨花一起走的时候,被朋友问的是:“她是你姐姐吗?”而现在,没人会这么问光太。

  她的纸之月,在那个夜晚就已经破碎了。两双鞋子,男鞋歪倒在一边。随着镜头移动,是一堆随地乱扔的男女衣服,还有一只包包……她落泪了,反向重回了家……

  梨花没有被抓,片尾的一幕告诉我们,也许她在泰国。但她的生活如何呢?看见远处的警察,她消逝在小摊贩的视野中……

  《纸之月》影评(三):《纸之月》:女性心理泡沫经济

  日本最近这几年生产了很多部以银行为题材的影片,比如说以《半泽直树》为主的赤井户系列,整个日本都迷恋于这种”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故事。同时日本也拍摄了诸如《昼颜》这样的以日本女性的性关系为主题的家庭伦理情节剧。《纸之月》仿佛就是这两种类型的结晶,它改编自《第八日之蝉》原作者角田光代的小说,就其影片题材来讲,这部由大片厂松竹拍摄的影片,具有十足的商业性。然而吉田大八是一位天才的日本独立电影导演,在他的指导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比日本电视剧高明得多。

  这是部以女性为题材的影片,那对女性性格的剖析,以及对女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则成为这部电影的看点之一,起初,宫泽理惠饰演的菜鸟银行职员是一个非常具有日本传统唯唯诺诺的女性形象,她的目光飘忽不定,说话低声下气,在这个充满竞争办公室环境中,与年轻气盛挑衅年长者的由大岛优子饰演的年轻职员,以及工作经验25年,严格的十分有经验的银行界老手相比,她显然就是一个类似于“花瓶”的角色。不过她喜欢上一个比她年龄小很多的男子,他们产生了性关系,最终诱惑着这位女性走上诈骗的道路。随着事态的逐渐推进,这个女人的形象也逐渐转变,在爱人面前比较强势,而在公司也敢作敢为,甚至在自己的事情被察觉时,不惜一切代价要挟公司上司,她成为了一个神秘的,狡猾的,强词夺理的“蛇蝎美人”,与那些干着“性交易”等“常见的事”的人一样。然而她有缺点,她太“真实”了,反而内心总有一种惧怕和紧张。最终当她在自白自己的犯罪过程中,我们终于了解她那种从少女时就留下来的心理阴影--一种想一直包养“小弟弟”的怪癖心理,这种心理让她自由,但是在我们外人眼里,这种心理可以放到变态心理学的范畴之中了。

  她在片中提到了被擦掉的月亮的幻象,虽然在电影中这段陈述有点强行点题的意味,不过她说了一句:“一切都是假的。”

  在这部电影中,从这个女人的角度唯一看起来真实的东西就是她真心的爱,因为这种爱能给她自由,而其他的情感或许都是假的,优子与上司的情感是基于权力,而那个小白脸年轻男子对自己的情感也是基于对其他女性的欲望。为什么片名叫“纸之月”,纸糊的月亮当然是假的,而这里的纸特指海报中女性背后那白花花的钞票,钞票代表着什么:欲望,权利,拜金主义。。。。我们反观影片所发生的背景,1995年,在日本历史上,这个年代正是泡沫经济破灭的时间,一切的虚假的投机行为都会将随着1997的亚洲经济危机打水漂,弥漫着宝马,百达翡丽,卡地亚的奢侈年代也将会付之东流。

  吉田大八是一个早稻田大学的文学系学霸,他对于将文学转变为电影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他把主要的故事集中于银行内部这个小环境,对人物关系和角斗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写。在这里,所有人之间亦敌亦友。上司和下属干着常见的事,下属之间也有着互相猜忌,而整个银行网络又被一个有着长期经验的大姐大监管着,而这位大姐大非常有可能被调职。整个银行内部真可以说是草木皆兵,牵一发,而动全身。故事的冲突都来自于这种人物复杂的关系网。这让我想到了吉田大八的代表作《听说桐岛要退部》,那部电影也对各个社团对桐岛的猜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最终看到这个学校清晰的人物关系架构。

  由于吉田大八出身于广告界,它的镜头语言呈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在性感的女声电子音乐旋律下,让暧昧的气氛呈现出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迷离感,其中有一段镜头是这样的,当男女彼此站在铁道两侧,对视的男女被进站的列车阻挡,而女子消失了,通过一个缓慢的慢镜头拍摄了女子从男子后方的楼梯走下,而接下来又是一个火车进站的空镜头,随之而来就开始情色片段了。吉田大八还利用非常晃动的手持镜头以及非常浓烈的色调来描写着男女之间的迷乱时刻,充分体现了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的“性生活”。

  最终影片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将女性崇尚自由的精神升华,给那个时代糜烂的人生救赎。但是笔者并不喜欢最终的结局,仿佛这位女性出了国找寻自己的初恋去了。不过我说过,这是一部情节剧。情节剧是什么?情节剧就是我国经常说的家庭伦理剧,但是好莱坞用melodrama这个特有名词来定义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简单来说就是狗血,催泪,充斥情色。不过当我看到这部电影时,我看到这种类型在进步,它变得真实了,它的时代和环境背景是详细的,它的情感是充实的。所以笔者很喜欢这部电影,上影节也将会展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虽然它是一部小片,但买票可能并不容易,会有一帮AKB的粉丝指着那个咧嘴大笑的年轻银行职员说:“大岛,下课!”(笑)

  《纸之月》影评(四):背后的小女孩

  在B站上看的时候,有弹幕在说背景音乐这么少女合适吗,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好些片段更像是会在莉莉周之类的地方出现。其实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就在于,女主的少女气质惹人怜爱但又不显得唐突。

  回想起来第一次偷取存单的那场戏实在是巧妙极了,三十多岁结过婚的女人这时的反应本该是看着存单犹豫,下定决心之后快速地解开衣服塞进去(或者藏在别的什么地方),可是片中女主颤抖着慢慢解开衣领,把存折放进去,又慌张的捂住,简直像少女初经人事——即使在独处时还对暴露身体感到本能的羞涩。另外在床戏的时候导演也很注意展现宫泽大妈漂亮的锁骨和肩膀(据说女人这些地方最难看见年龄痕迹),还有心慌意乱的时候眼睛会左右张望也是萌到爆,像《阿飞正传》里苏丽珍被调戏时的慌张。以及不得不提的最后打破玻璃跳窗逃跑也纯粹是倔强的叛逆少女的做派,让人不由得YY脱掉高跟鞋赤脚跑步的样子。

  其实有点奇怪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有岁月痕迹的女演员才让人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可能是这种略微的苍老更让人产生呵护的冲动。其实从前看过的老女人装嫩的片子也不少,比如韩国《智齿》,不过都缺少那种少女的神韵,只能说是很嫩的熟女(韩国人也确实好这口)。宫泽女神的表演让人回忆起真正的少女的形象,敏感,忐忑,倔强,但又很勇敢,也许导演正是看中了贪污和情爱之间的某种平行关系才想到拍这部电影。

  《纸之月》影评(五):杂七杂八的说一些

  1 这不是那种特别牛逼闪闪的片子 好看是好看的 回味也是有的 但是绝对不会让人心悦诚服的给五星 但是想想这片仅仅用两个星期就拍完了。做到这个水准,真的不能再说啥了。这还不是那种文艺片,几个风景,几段独白就完事了,这是真的要讲故事的准商业电影。

  2 有人说这戏是“一个人的演技撑整部电影” 。作为宫泽理惠的脑残粉,对本片中她的表演很满意。其实本片并没有太多秀演技的段落,比如通常那种刷演员奖的片子里会出现的痛哭/撒疯/卖傻 这些都是没有的,本片没有太多情绪化的表演,宫泽的演技好在 1紧张感 宫泽的气场一直是很抓人的,不管喜欢她与否,她会让平淡的剧情维持一股张力,这是多年舞台历炼出的紧张感。2 很纤细地展示出女主性格发展中的转变,从唯唯诺诺到家庭妇女到大胆妄为的贪污犯,这个过渡演的很好。这也是各大奖项给奖时最普遍的评语(宫泽理惠凭此片拿下7个最佳女主角,包括东京电影节和日本奥斯卡),尤其要想到本片不是按顺序拍摄的,这一点就更让人惊叹了。

  3 其实本片中所有演员但表演都非常到位。本片最主要的四位演员在日本国内的各大奖项上都各有斩获。小林聪美的角色是很讨好的,但是个人其实更喜欢大岛优子的表演。因为这个“小恶魔”设定的角色,是很容易被演绎的很浮夸的,而一旦这个角色浮夸了,恐怕整个戏都要显得幼稚(因为她所对应的是女主的里人格,是让女主动摇的人)。但是大岛优子居然收住了,演的很可信。觉得作为一个年轻偶像能把握这个尺度很不简单。

  4 两个原创角色都很赞(小林聪美/大岛优子)但是池松壮亮那条线反而有些不对了,那条线要是拍的再精炼点,这戏可能更好看。

  5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攻击此片“三观不正” 总有些人把电影当家庭调节节目看,把自己当家庭调节节目嘉宾

  6 本片在筹备过程中几乎夭折,直到导演拿着剧本找到宫泽理惠,宫泽理惠接下此片,然后松竹给了投资,其他演员到位,最后本片以小成片制作拿到10亿日元票房,皆大欢喜。

  7 总之,这是一部有不错的表演水准,情节紧凑的电影。值得一看。

  《纸之月》影评(六):欲望无罪

  月亮吸引人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释:第一,月亮看起来确实美丽,让人心生陶醉;第二,可惜,这份美丽确实如此虚伪和脆弱,用手指轻轻一擦就不见踪迹。

  《纸之月》这部电影,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都是极为写实,不管是丝丝入扣的剧情,真实可信的表演,或是导演的镜头运用,都给人一种压抑冷漠的真实感。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如此超现实的一幕——女主角用手指轻轻擦拭天空的月亮,月亮随之消失不见。这种像床垫下豌豆一样的突兀感更加凸显了影片的表达:月亮是假的,那么纸之月——也就是金钱,也会是假的。

  女主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也就是说,电影中的其他角色都是围绕女主展开,或引出女主真实内心(男主),或潜移默化中影响女主并与其产生对比(另外两位银行员工),又或只是功能性角色从外界给女主施加压力(银行次长)。所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可看性在于女主的变化,以至于为了凸显这一点,影片甚至以牺牲节奏作为代价

  。

  一开始的女主堪称就是一个令人感到乏味的中年妇女形象,她朝九晚五的上班,勤勤恳恳的工作,面对客户的挑逗束手无策,就算是买礼物也只买最便宜的。她就像大部分人一样,缺乏主见,胆小怕事,没有目标,束手束脚。

  事情是从第一次挪用客户存金开始转变的。这个部分电影表现得很明确,在挪用了资金后的事件结束后,下一个事件马上接的是女主婚外情的情节,之后又马上接了一段女主和男主相处的蒙太奇。这表现了女主的变化开始了:她变得大胆,开始渴望,开始做一些之前不敢做的事情了。

  第二此转变从男主坦白没有钱想退学开始,这个理由看似正当,但是确是真正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这一次,金额变成了200万,随后不断提高,女主和男主的生活也越来越奢侈。这一段的节奏可以说是全片最差——在体现女主生活变奢侈的方面情节太多,而却更加缺少了对其内心的刻画。在这一部分同样出现了一些小的奇观性的情节:比如女主如何通过花言巧语让顾客存入更多的钱给她自己享用,女主如何伪造存单,等等。如果这些情节多一点,我相信影片在这部分的节奏会好一点。

  到了这个地方,影片想要表达的思想就已经非常明确了:金钱就像是恶魔,它不断地给人以快乐,然后让人情不自禁地跟它签下更多的卖身契,等到发现那一天,人已经坠入泥潭无法自拔。当然如果只是这样,这个影片就只能说是乏善可陈,缺乏亮点了。

  之后剧情如观众所想急转直下。但也正是在这里,影片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才第一次浮出水面。在最后女主和老员工的对话中,女主第一次表露自己的心声:她看的很清楚,金钱虽然美丽,却再虚假不过。与其不断地纠结钱是从哪里来的,倒不如拿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以虚假的价值交易真正的自由,这是一笔再好不过的交易,因为就算事后被人发现,被惩罚,也并不在乎。随着女主道出自己的心声,观众终于知道,影片并无意批判女主的行为。女主和老员工只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代表了两种对于欲望的不同看法。女主认为欲望无罪,人生在世就是应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的回忆也同样表明了她对于压抑自己欲望的困惑;而老员工认为既然钱是假的,那么用钱换来的自由也是假的,用别人的钱满足自己的欲望终遭报应。

  然而,随着女主破窗,这一切都有了定数,导演的倾向也就显露了出来。在女主逃走的慢镜头中,影片分别切入了她的老公,男友以及客户,这些都是她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她不仅逃掉了法律的审判,也终于逃出了这个世界。这是个人与世界的对抗。

  最后,女主逃到了别的国家。在这里,她竟然见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捐款对象。这代表她能够面对自己最原始也最终极的欲望,与它达成了和解。

  《纸之月》影评(七):所謂信心,只是鏡花水月

  (劇透)《紙之月》的女主角梅澤梨花混合了《狼來了》和《國王的新衣》中兩個小孩那互相衝突的特性,既是欺哄者,也是道明謊言所在者。電影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小說,電影版由早船歌江子編劇、吉田大八執導,對原著作出了不少改動。

  劇情主線不複雜:本是主婦的梨花重投職場,為銀行向退休人士推銷定期存款和債券等服務。後來她跟一名大學生發展出婚外情,並多次虧空公款,用來支付她與小情夫的奢侈開銷,最終被一個盡責的同事隅揭發,事敗逃亡。複雜的是犯罪者的心理,以及她的罪行和社會時代背景之間的關係,那使作品帶有寓言的性質。背景設定在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之後。梨花在這時候投入銀行業,利誘長者把不動的存款投入「回報穩健」的投資項目,到底還是在把泡沫重新製造出來。梨花的業務也好、跟丈夫的關係也好,以及社會各部份,都是建基於信用。

  信用的基礎在哪?梨花有次跟隅談及選擇銀行工作的原因,後者說自己是為了更加了解金錢的流向而進入銀行工作。她了解到鈔票只是一張紙,跟她們每天工作時經手的無數憑據和合約一樣,都是虛幻的。金錢以實質的紙或其他媒介產生作用,就在於社會上的人互相信任這個體系,否則系統便會崩潰。另一方面,靠一紙婚書作證明的婚姻制度也是類似的,然而欺詐往往藉著信任而生,因此梨花就是社會制度的敵人,既破壞家庭體系,也破壞經濟體系。問題是,梨花並無悔意,因她有與別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在世,意義何在?對很多人來說,這問題可在宗教裡得到解答。但對梨花來說,小時候的信仰經歷反而種下了不信的種子。那時候,修女呼籲學生參與助養兒童計劃,梨花從中嚐到「施比受更有福」的滋味。後來她發現持續捐獻的同學越來越少,竟不惜偷父親的錢去支付全班助養的金額。修女斥責梨花,因為梨花對行善過份投入,以至於驕傲。換言之,助人是假的,形式大於內容。後來梨花告訴隅,她在第一次偷情後,天未亮時回家,卻發現天空掛著的下弦月可以手指抹掉。這超現實的一筆固然匪夷所思,卻意味著梨花看世間一切皆為鏡花水月,瞬即感到輕省自由。

  這世界還有甚麼是實在的呢?宗教行善是為了他人需要還是個人靈修?金錢以其不同的型態隨時升值貶值,實質價值怎樣確定?人與人之間的承諾鎖不住慾望,關係如何穩定發展?職場上,像隅那般老實的資深職員會被罷黜,反而經理為保工作,持續小額地造假帳虛報業蹟,卻是業界常態,那怎樣的工作態度才算踏實?不只是經濟,整個世界都是泡沫,幸福與美德都彷如泡沫上的幻影,不過世人還是要製造泡沫。經濟泡沫爆破,銀行職員虧空公款,之後一切「如常」,泡沫爆破不代表其終結,反而是迎向其恆常--包括其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和全球金融海嘯。月亮被抹掉,改天還是會重現。

  助養兒童計劃、投資過熱、「大話冚大話」--「去到盡」的終點就是「谷爆」。梨花失信和貪財是犯錯,但最為世不容的錯誤是戳穿了世界的虛假,像那個說國王赤裸的小孩。對於其他人來說,國王赤裸,眾人說謊,其實可以相安無事,只要大家都保持一個共識便可。梨花戳破假像的方式猶如《狼來了》的牧童,把謊話說盡,直至無法承受的殘酷現實出現時,卻已無可挽回--那不啻是又一種「泡沫爆破」。世界真是完全由虛謊構成?創作者在結尾卻補了一記逆筆:逃亡到泰國的梨花遇上曾被她助養的小孩,現已成家養兒,好好的賣水果過活,還請梨花吃水果。那果實的滋味,才下喉頭,卻上心頭,不知是虛幻,還是實在? (原載於《時代論壇》1452期.2015年6月28日)

  《纸之月》影评(八):瘾:日本电影赏析《纸之月》或《钱去哪儿了?》

  预报有台风,但还是拿着雨伞出门了,今天晚上同评的是电影《纸之月》,也翻译《钱去哪儿了?》,绝对舍不得错过啊。

  赶到的时候刚开映,第一个镜头我就入戏了:银行的女职员在休息室换工作制服,这场景太熟悉了,立刻把我拉回到那一段在银行工作的岁月,然后是宫泽理惠扮演的银行职员梨花去客户家里吸收存款推销国债,当梨花站在客户家门外的时候,独栋的修饰精美工整的日式建筑立刻让我想起今年3月在京都蹓跶的时候看到的民居,完全一样,我戴上耳机,老师熟悉的声音开始介绍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我有点走神,忽然发现自己对这声音已经上瘾有了依赖,整个咖啡馆安静下来,只有这声音在缓缓讲述,电影是造梦,评论的声音就让我在这梦境里沉醉得更深,不知道如果生活里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这声音该怎么办?

  这自然是一部好片子,“好”的意思如今是指值得老师来同评和赏析,整个画面几乎像黑白片,演员们的表情也都很克制,一切都非常简洁朴素,和影片涵盖的丰富主题、人物的情感起伏形成对比,如此便有了巨大的张力。

  相差17岁的不伦之恋,原本贤惠节俭的主妇竟然一路贪污至3000万日币,罪行败露后却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女人到底要什么?钱去哪儿了?

  老师忽然化身金融专家,总结的时候差点让我以为在金融课堂,从日本的降息说到金融危机,从老龄化说到离谱的福利制度,我竟然走神了,一切都是假的,其实从纸钞被创造出来它就是假的,是个替代品,它本身毫无价值,这一点在影片中说得非常清楚,那么什么是真的?

  影片里面的钞票是假的,存单是假的,人们说的话是假的,包括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月亮是假的,好看的东西是假的,但是手表和宝马是真的,第一眼的心动是真的,欲罢不能的高潮是真的,少年时被教育的宗教信念是真的,曾经的捐赠对另外一个孩子的人生影响是真的,历经一切后的那个“结果”是真的,但所有这些真的最后也终将被擦去,一切都是假的,当然,好看就够了。

  是追求满足千万种欲望难,还是克制一种欲望更难?

  某年中秋夜朋友曾经问我:“如果一切现实的欲望都被满足,钱不再是个问题,你会做什么最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月亮下愣住了,朋友说当这个问题挑跳出来的时候自己也呆住了。

  我们前所未有地富有,也前所未有地贫穷,

  我们日夜不停地生产,也日夜不停地污染

  我们创造,也被毁灭。

  在那面被打碎的玻璃窗前,梨花问:要一起来吗?

  我想,银幕前的观众都是羡慕她的。

  最后出现在泰国街头的梨花好美,时光对于女人是残忍的,有一种女人却可以被这残忍加持。

  刚到家,外面大雨倾盆,老天爷最近下雨上瘾,这是真的。

  2015.7.10三山于上海。

  《纸之月》影评(九):瘾:日本电影赏析《纸之月》或《钱去哪儿了?》

  预报有台风,但还是拿着雨伞出门了,今天晚上同评的是电影《纸之月》,也翻译《钱去哪儿了?》,绝对舍不得错过啊。

  赶到的时候刚开映,第一个镜头我就入戏了:银行的女职员在休息室换工作制服,这场景太熟悉了,立刻把我拉回到那一段在银行工作的岁月,然后是宫泽理惠扮演的银行职员梨花去客户家里吸收存款推销国债,当梨花站在客户家门外的时候,独栋的修饰精美工整的日式建筑立刻让我想起今年3月在京都蹓跶的时候看到的民居,完全一样,我戴上耳机,老师熟悉的声音开始介绍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我有点走神,忽然发现自己对这声音已经上瘾有了依赖,整个咖啡馆安静下来,只有这声音在缓缓讲述,电影是造梦,评论的声音就让我在这梦境里沉醉得更深,不知道如果生活里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这声音该怎么办?

  这自然是一部好片子,“好”的意思如今是指值得老师来同评和赏析,整个画面几乎像黑白片,演员们的表情也都很克制,一切都非常简洁朴素,和影片涵盖的丰富主题、人物的情感起伏形成对比,如此便有了巨大的张力。

  相差17岁的不伦之恋,原本贤惠节俭的主妇竟然一路贪污至3000万日币,罪行败露后却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女人到底要什么?钱去哪儿了?

  老师忽然化身金融专家,总结的时候差点让我以为在金融课堂,从日本的降息说到金融危机,从老龄化说到离谱的福利制度,我竟然走神了,一切都是假的,其实从纸钞被创造出来它就是假的,是个替代品,它本身毫无价值,这一点在影片中说得非常清楚,那么什么是真的?

  影片里面的钞票是假的,存单是假的,人们说的话是假的,包括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月亮是假的,好看的东西是假的,但是手表和宝马是真的,第一眼的心动是真的,欲罢不能的高潮是真的,少年时被教育的宗教信念是真的,曾经的捐赠对另外一个孩子的人生影响是真的,历经一切后的那个“结果”是真的,但所有这些真的最后也终将被擦去,一切都是假的,当然,好看就够了。

  是追求满足千万种欲望难,还是克制一种欲望更难?

  某年中秋夜朋友曾经问我:“如果一切现实的欲望都被满足,钱不再是个问题,你会做什么最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月亮下愣住了,朋友说当这个问题挑跳出来的时候自己也呆住了。

  我们前所未有地富有,也前所未有地贫穷,

  我们日夜不停地生产,也日夜不停地污染

  我们创造,也被毁灭。

  在那面被打碎的玻璃窗前,梨花问:要一起来吗?

  我想,银幕前的观众都是羡慕她的。

  最后出现在泰国街头的梨花好美,时光对于女人是残忍的,有一种女人却可以被这残忍加持。

  刚到家,外面大雨倾盆,老天爷最近下雨上瘾,这是真的。

  2015.7.10三山于上海。

  《纸之月》影评(十):纸之月:爱与痛的边缘

  同一部作品,NHK今年初刚刚播出5集的电视剧版,时隔不到一年便推出电影版,足见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促成这一胜景的最重要的两个人,其中之一便是原作者角田光代。

  角田光代的名字在当下日本文坛可谓如雷贯耳,与吉本芭娜娜、江国香织齐名,善于刻画极致状态下的女性心理,透过沉重的主题来揭示当代日本社会的精神积弊。这样的社会派、尤其是女性视角的作品必然会受到文学奖项的欢迎,2005年角田光代凭借《对岸的她》擒获直木奖,而代表作《第八日的蝉》则在2007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央公论文艺奖,其中纠结于两代女性间的爱欲情仇被她诠释得凄切动人。其实《第八日的蝉》从电视剧再到电影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两个版本的反响都非常好,尤其是电影版更是成就了永作博美和井上真央,当年各大电影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几乎被两人瓜分。

  电影版《纸之月》无疑也想复制《第八日的蝉》的成功,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导演吉田大八是推动这一项目的另一个重要的人。吉田大八的导演作品不多,但处女作《秀你悲伤的爱》一推出便震惊四座,变态家族不伦关系的主题让人看得浑身发冷。2012年的《听说桐岛要退部》更是借助青春校园题材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诠释得微妙深切。

  《纸之月》也是一部纠结于女性现实与内心困境的作品。在银行工作的女主人公梨花,家庭生活平淡乏味,与丈夫之间的情感也变得越发冷漠。偶然的机会下梨花结识了大学生光太,两人产生忘年恋情。为了维持两人的情人生活,梨花开始偷偷从银行提取现金,从最初的只是想着借用一万日元,一直到卷入私吞一亿日元的公款丑闻中……

  电视剧版的良好反响也为电影版的改编增加了难度,吉田大八大胆地去掉了原著中梨花的两位女性朋友的情节副线。原作中三位女性不同命运的对比被稀释,但梨花的性格及命运走向得到了更集中的描绘。尤其是增加了梨花在银行工作的职场情节,一方面迎合了《半泽直树》以来日本职场剧大热的趋势,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从社会、家庭等不同层面诠释人物的变化。宫泽理惠、小林聪美两位演技派中年女星的共演保证了电影的主旨可以得到更好的诠释,而池松壮亮、大岛优子等新生代演员的加入则会让电影显得不过于沉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