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狂的导演》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疯狂的导演》的观后感10篇

2018-05-09 20: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狂的导演》的观后感10篇

  《疯狂导演》是一部由宋阳执导,高天 / 张殿伦 / 刘桦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一):中国式电影厚黑学

  郎启波/文

  李宗吾先生世纪初的著作《厚黑学》,对于国人阴暗自私心理揭露殆尽。少年时期接触这本《厚黑学》时,看了无数遍并为真正理解,反复读更多是因为对其中历史人物兴趣之故。我幼年伊始便怯懦于和陌生人说话,对于异性,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和她们有过只言片语,我的怯懦最后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清高,她们其实不知道我的内向已近乎变态。随着年岁增长,进入高中之后,诸多缘由不得不和女生开口,但也局限在简单的几个词语里,大多和借书抄写笔记等事相关。

  近日刚看完的一部名为《疯狂的导演》,结合这十余年来和传媒影视圈的渊源之感受,让我重生再度阅读《厚黑学》的想法,尽管不能和李宗吾著作同日而语,但称本片为中国式电影“厚黑学”,则是因两者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缘故。在国人的性格和数千年的价值观里,为人处世之道似乎穷尽了很多人一生的大多数精力,即便在其功成名就之后这一条仍然重要异常,如此一来,真诚和直接乃至简单的人,往往就成为了另类,被孤立之后的被另类,以致我们少了个性或几乎没有了个性,而大抵以当下“成功标准而言的“成功者”们,往往最擅长的就是“钻营”。

  影片里,怀揣梦想年轻导演与制片人因资金短缺,负债累累,不得不低三下四拜见各种真假金主,一开始十分不情愿依然棱角分明的导演总试图去阐述自己拍摄一部如何如何的电影,而每个金主对于电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并将之强加给导演,导演于是乎在抗拒和妥协中试图寻找到某种平衡,这样周而复始失败挫折之后,导演开始“入世”了,从笨拙的忽悠自热而然晋级到大忽悠之境后,最终功成名就成为一代“大导演”。不得不说,电影讲述故事现实生活中时刻都在不同领域上演着,在“英雄不问出处”的教诲下,国人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为自己或成功者们开脱,而“失败者们”则就很难获得这样的谅解。

  这部影片也是对影视界种种乱象的一次总结反思。对于那些想进入这外表光鲜亮丽背后苦不堪言行业的人而言,《疯狂的导演》是一堂入行前的普及课;对于喜欢热闹的国人而言,亦可围观起哄架秧子;当然,单纯看喜剧图欢乐也是可以有的。

  再回到李宗吾先生所著学术,窃以为先生的根本立意其实是对本民族文化深刻反思之后的批判,但却意外成为后人转化为“成功学”的理论依据的一种,大肆抹杀个性和天才之余继续将本已变异的主流价值观继续异化,结合影片的欢乐热闹与我这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体会,顿时悲凉之感。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二):《疯狂的导演》:满幕荒唐事,一把辛酸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以自己的身份吟诗作赋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不仅是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也指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所以作者以愤恨心情写出“满纸荒唐言”,但众所周知,无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还是读者、观众观、看《红楼梦》,都包含着“一把辛酸泪”。

  近日看到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导演》,竟触景伤情地想起曹雪芹的以上几句诗来。尽管,影片并没有像《红楼梦》那般宏大,但其对电影圈导演处境尴尬却给予了非常写实的描述——残酷、辛酸,甚至有些荒唐,颇有一种“满幕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觉

  《疯狂的导演》讲述的是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执着于电影梦而拍摄一部电影。期间,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拍摄工作不得不延期。为实现梦想,也为让电影尽早拍完,这位无名小导演和他的制片人开始了充满艰辛的拉赞助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遭遇了无数奇葩极品投资商,还被债主追杀讨债。妥协、忽悠、蒙骗,坚持实话信任,遭遇不同投资人,导演和制片人也适时变化方式方法,以最大程度满足投资商无理、过分要求同时又不能触及自己作为导演的专业底线...因此,“囧、雷、神、疯狂”的一幕幕发生了。

  以导演拍摄电影之艰辛为大背景的电影除了即将上映的《疯狂的导演》,还有此前不久曾公映的《大片》,其实,《北漂鱼》对此也有不少涉猎。这些影片尤其是《疯狂的导演》所展示的导演经历看似荒唐不经,其实却也是现实中小导演窘境的真实写照

  混在娱乐圈边缘,早就惊闻小导演生存之不容易。投资人由于掌控财政大权,甚至一言堂。选用哪个明星,改用哪句台词...已经不是导演所能决定的,话语权全在投资者手中。最悲催的是,每年有700—800部影片诞生,但真正能走进影院与观众见面的却只有不到300部。也就是说,大部分导演拍摄的电影都因各种原因束之高阁。相比于在拍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冷遇、刁难,不能公映,或许才是对导演尤其是无名小导演的致命一击。

  在现实如此残酷的情况下,导演宋阳能拍摄这么一部《疯狂的导演》实属难能可贵。尽管影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部分镜头环节处理也值得商榷,但如果你真正热爱电影,又想了解中国电影导演现状,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疯狂的导演》结局还是比较阳光灿烂的。小导演最终成功拉到赞助,几经妥协、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对结局如此设置,也说明导演宋阳对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导演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当然,或许,这也是为了过审的需要

  《疯狂的导演》令观众值得关注的还有一点就是,影片荟萃了诸多大咖加盟客串。演技实力偶像派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他们的出色表演又不仅仅局限于增强了该片的明星阵容,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下电影圈的一个无奈现实——大明星、大投资、大制作的“三大”影片才是王道,而这样的“三大”要求对无名小导演来说又是何其的难啊!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三):电影戏中戏,生活画中画

  “此疯狂非彼疯狂!”不算久远的几年前,宁浩的“疯狂系列”可谓引领了华语喜剧片又一新思路。但这部《疯狂的导演》却非同凡响地将“疯狂”二字冠在了电影这门或艺术或行当的主要从业人——导演的名前。堪称真实,甚至是赤裸裸地讲述了“做一名导演需要如何的疯狂!”以及一部电影的诞生,是需要怎样的勇气毅力耐力和费体力……

  影片也更像是一本变异体的“导演说明书”:导演,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人类从事的职业,并需要从事它的人类,拥有远大的梦想,无边的想象力,和经得起折磨折腾身体……最好你先在洗浴中心谋得一职,以便“以权谋私”!

  形式上,《疯狂的导演》略带些“法国新浪潮”时的随便。天马行空桥段,加上循环反复的“戏中戏”蒙太奇,像是一首铿锵有力劳动号子,在反复唱响劳动中快乐痛苦的感受的同时,更呐喊出一声声追求梦想而难成的无奈。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电影人自我解嘲和揭短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一众明星的共鸣。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均“本色”出演,以演员的身份,在戏中戏的戏份中,展现着表演这项职业的独特,以及电影这个行当的魅力。而片中两位男主角——制片人与导演这对“打不死的小强”搭档,在一路走过寻找投资人,改编剧本,甚至向高利贷借钱等艰辛甚至离谱历程时,也仿似将观众带离电影的范畴,一幅幅真实与现实的生活画面,让人历历在目。包括“潜规则”在内的诸多业内黑幕以及生活与创业的艰难,也都清晰地被电影人们自己原汁原味儿地暴露出来。

  而在看似法国新浪潮的效仿之外,影片更有些许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范——离开摄影棚,到真实的场景去找灵感和思路,并通过接连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反复重来的桥段,逐渐加深影片所要表达寓意。与此同时,片中出现的各种日常生活中难见的“物体”——鸵鸟、草泥马(羊驼)等,似乎也在点亮影片制作者们对导演这个职业,对电影这项事业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但影片似乎又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从外在的海报设计等物料包装,到影片内容的结局设置等等,皆逐渐沦落至俗套的路数当中,并未将“新浪潮”和难得的“现实主义”进行到底。

  尤其是影片结尾处的“阿Q式”处理——导演高天终有一日功成名就,在晚辈们面前,尽显大师风范的做法,着实将期待着新与奇的观众们,又狠狠地拉回到现实中来,并告诉我们,这就是一部形式别样、内容有些新意的国产喜剧片罢了!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四):《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作者:雷公

  (2013-08-28 23:57:52)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a93b01018qu9.html

  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五):《疯狂的导演》:星光木偶的提线之手

  文/满囤儿

  每个国家地区,电影产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创作环境。对于新人导演而言,想顺利地拍出处女作,便也就会遇到各式各样难题。这些难题和当地的人际环境、文化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于是,拍电影的过程往往会比拍出来的电影更具有戏剧性。鉴于此,喜欢把自己筹备&拍摄电影的过程拍成电影的导演,全球皆有。《疯狂的导演》也是一个导演把筹资金的过程拍成了电影。所不同的是,影片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将成片光彩和筹拍的黑暗鲜明对比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头耀星光的台前木偶们原来如此悲凉,因为他们身后的提线之手竟然是如此丑陋不堪。

  影片分成戏内和戏外的双线并行。戏外是一个年轻导演,和他同样年轻的制片哥们儿,为了落实投资而四处求爷。戏内是一场盛大的明星聚会。徐帆、刘桦、王宝强、金铭、焦恩俊等大家所喜爱的大明星悉数登场,演出了一场“洋鬼子进村”的闹剧。影片最大的可看性,正来自于这双线并行的对照,产生了极强的荒诞效果

  以往我们看电影,要不就是看到电影的成片。各大明星帅气地出场、劲酷地打架、浪漫地谈情、疯癫地搞笑。当观众得到这些体验之后,便会对明星们产生崇拜之情,认为他们原本就是这么光鲜,永远都是这样头耀星光。我们看到那些讲拍电影的电影,也往往只是看到年轻导演四处碰壁,受尽奚落,苦不堪言。仿佛他们就是要用生命来实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影片的最后也大多采用浪漫化的结尾,让一切阻碍烟消云散,让天才的作品横空出世。让观众不得不认为,这不过是编导借用了自己的经历,技巧化地编撰戏剧性,来逗大家一乐罢了。

  只有将两条线结合起来。我们才看到了电影业,尤其是内地电影业最可怕的地方----钱与权的等号关系。任你导演是多么专业的学院背景,任你请来的演员是多么有名气的大腕,只要我出钱,我就可以随意动你们。想让你们怎么改剧本,就得怎么改剧本,随便改出的剧本,大腕儿们还就得照着演。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疯狂的导演》中最黑色幽默的一面。这边是苦逼导演为了拉到投资,忍受着投资人各种各样的指手画脚。剧本在一次又一次的会面后,早已经面目全非。各种闲杂人等参与了进来,各种烂片元素逐一浮现。这些都是笑点。可是这荒诞的笑点,在戏中戏中被那些我们喜爱的明星认认真真地履行着,便黑色得有点儿令人心痛了。

  徐帆、王宝强、刘桦,德艺双馨的戏骨;金铭、焦恩俊,一代人曾经的梦中情人,都像提线木偶一般,在东北的雪地里敬业地演着这出烂片。一字一句,每个抬手每次迈步,这些明星们都不敢违背投资人的意愿。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戏中戏的片子,是如何从一个还蛮不错的创意,一步步地滑向了一部烂片。即便是年轻有为专业功力扎实的导演,热情高涨冲劲儿十足的制片,以及那些有演技有名气的大腕儿演员,都不足以扭转这个下滑的趋势。看过《疯狂的导演》,观众是不是也有点儿要疯狂的意思啦。作为总被烂片折磨90分钟的观众,是不是开始为这些总被老板折磨90天的新导演捉急呢?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六):《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的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是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七):《疯狂的导演》:草根导演成名之路

  文/公元1874

  从立意来看,《疯狂的导演》的故事一目了然:一个做着洗浴场服务员但却心怀电影梦的小导演,与卖房卖车筹钱排片的制片人,一步步在投资商的刁难之下苦逼地折腾出一部“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实现了拍电影梦想。

  贴合片名,电影里的导演很疯狂,电影的故事也很疯狂。虽然打着徐帆、刘桦与王宝强的名头,但电影当中他们却不算是主演——反过来说,他们又恰好是主演。是的,这三位在戏里都是自己演自己,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演员生活,去扮演片中“导演”所需要的角色。

  实际上,本片最大的笑点也是由他们所制造。由于导演和制片人周旋在不同的投资商当中,按照投资商的要求去修改剧情,修改角色,于是徐帆、刘桦与王宝强就不停的出演着有些类似、但却不尽相同的故事,制造出荒诞的笑果。

  虽然《疯狂的导演》不是什么现实电影,喜剧的意味贯穿在整部电影里,但浮夸的故事却多多少少揭露了目前娱乐圈的一些现实:无论多么有才华,或者自认多么有才华的导演,在没有成名之前,总得不停的经历和投资商较劲的过程(当然,成名的导演也会经历,只是痛苦程度远远低于草根导演)。影片里最为辛酸的大概是这位草根导演在租住的阁楼上时,一边拿着玩具枪模仿真实作战,一边倚靠着柜子与床,幻想着电影里的战争场面……对于这样一位无权无势,才华无处施展,得不到任何认可的小导演而言,他心中的“战争大片”梦,做起来,真是比做中国梦还难。

  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个不停被投资商折腾,一变再变的戏中戏。刘桦和徐帆的夫妻档,从平凡普通的生活里,一下子东北乡村喜剧跳接到“外国军队入侵中国东北”的战争戏,再接上一位勇敢无畏的派出所所长指挥作战,又来了一个绝世大盗王宝强与女飞贼组成雌雄大盗,只是他们在这偏远的东北山区实在没什么好偷的,也只能偷偷外国人留下的装备……一场欢乐闹腾的大戏,终究,是被“折腾”出来了……

  这种折腾的经历,或许可以给观众一个角度了解,为什么华语电影有这么多烂片。很多时候,一个不错的电影创意,总会在与电影公司不停的开会、与投资商不停的推磨以及现场拍摄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里,被逐渐地磨平,而后拍出来之后再加上各种电影之外的势力干扰剪辑,最终,变成一部烂片。《疯狂的导演》在嬉笑怒骂里揭示了这个过程,让处在圈外好奇的观众,多多少少猎奇般了解了一点“潜规则”。

  影片的最后,曾经的草根导演也终于成名,熬出了头。面对酒吧里另一位正在草根着,经历着自己过去痛苦的导演,他的眼神有点复杂。也许他想让他放弃,但是最终还是说出了祝福他成功的客套话。每个草根导演都有一个大电影梦,可是又有多少能够成功呢?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八):《疯狂的导演》: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这个圈子的疯狂程度,绝对超乎你的想象。那些名利之争的攻讦与谗枉,那些规则之下的荒谬与残酷,逼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但影片更多时候不是疯狂似的揭秘,而是……一本正经又歇斯底里的记录。

  这种感觉是怪异的,就像影片本身,野心勃勃却在关键时刻草草了事,各种大咖入戏却又走过场糙不可言,取材质朴真实但又想玩出点花样,故事荒诞不经的不够极致缺乏想象,总之,圈子里的这点事儿,得变着法儿的讲出来,但这方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瓶颈,和影片中的导演一样,最终是以补救的方式去完成创作,这就让很多情节失去了力量,也让原本该有的深刻浮于表面。

  但努力的痕迹也随处可见,这种努力不光在于解决剧组的日常事务,还有与经纪人的较量,与投资人的角力,与高利贷公司的对峙,甚至道具和演员也需要兼顾到,最终,以“戏中戏”的手法让影片得以完成的同时,也因为这眼花缭乱的各种参与,让影片多少增加了观看过程中的一些乐趣。

  如果只是这些,或许还不能体现出导演的“疯狂”,他首先做的就是对导演生活的经历进行“拆解”,以一种“放弃治疗”后的状态把这些属于影片的元素组织起来,让一部分人跟着导演四处筹措资金修改剧本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阻力,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在深山雪林,在东北农村里四处狂奔,或飞天大盗,或流氓无赖,或神经夫妻,让影片内外混合出入。然而,导演想给予电影的,电影想给予观众的,最终却乱成了粥。

  导演也没想解开这个乱局,反而连自己也深陷其中,以致连莫名其妙的鸵鸟和女秘书的大胸也来给故事添乱,到后来干脆就放弃了挣扎,或者说,一开始就是奔着“疯狂”去的,但把持不住的疯狂乱了阵脚也乱了套路,不就是记录吗?故事里的人物,遇到的事儿确实是圈子里的糟烂事儿,说来至少一半的人都听说过另一半的人甚至都见过,但怎么看怎么不艺术气息,不娱乐精神,不……够充满想象力——这是“记录”的缺陷显露,虽真实,但缺少张力。

  好在还有歇斯底里,这是影片除了一本正经之外另一种气质存在,这种气质使得导演对投资或者说商业上的需求更加投入——来自现实题材的再加工;对故事的发展却不管不顾放任自流——戏中戏的展现,即使一本正经的还不够严肃,歇斯底里的还不够彻底,但两种气场混合,还是让人看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最终,以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收尾的影片,字幕——“若干年后,高天成为世界著名导演”安慰了导演的失落,也成全了无数导演奢望却始终无法圆满的幻想。这才是这个圈子里,最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九):《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

  《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

  烂片,这是无疑的,但是烂得这么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呢?

  本片集中的著名演员有: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等、等等!能拉来这些人凑合一个本子,不容易啊,不容易啊!

  描述了一个98级电影学院导演系不开面新生代导演兼洗浴中心经理,逐渐开面,圆滑世故,拿影片为赚钱工具的成熟导演之路!

  讽刺了XXXXXXXX、抨击了XXXXXXXXXXX、教育了XXXXXXXX!

  打住,好像最后那副沙画玩了一出精神病院的戏,一心成为著名导演的高天在喝药以前一定要护士叫他大导演啊!

  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冯氏《大腕》片尾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710074_1226034372/s.swf

  电影说到这,回想片中高天之导!

  年轻的时候,没有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一心为成,去做那么件事情,还真不算年轻过!

  至少不算蹦跶过,至于后来的结局,不用说,100%都是黄了、吹了、风了!这还用说嘛!

  要是都成了,那拿破仑还值钱嘛!

  自己也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蹦跶,想成事,最后万事不成,落得小保安一个,倒是安稳,好好值更,还可以古今中外,什么电影都下载看看!

  唉,这就是人----生!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十):权利资本大棒下挣扎的电影艺术

  电影到底是艺术还是商品,这几乎是伴随电影诞生就开始形成的问题。而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拓展,于是就有所谓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分,前者偏重于艺术价值,后者则诉诸娱乐要求。当然,二者也不全是界垒分明的,优秀的影片总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从而使自己既保持一定的艺术性,同时又具有某种商业价值。

  然而,时至今日电影创作氛围却远没有想像的那样和谐,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只能背负着电影梦想挣扎在艺术理念与现实生活之间,并不完善的融资渠道决定了电影制作受制于资金的困扰。

  《疯狂的导演》将电影制作人的生存囧境搬上银幕,让我们看到光辉背后的辛酸与无奈。权利资本是无孔不入的,在社会的任何领域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相对而言,电影作为现代工业的结晶,本身就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无须对之进入回避。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对于电影具有某种催化作用,毕竟任何电影都离不开资本的扶持。

  但是,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对于电影来说资本并不是无偿的援助,它需要投资收益。正常情况下,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资本与电影的关系是明确的,它只追求最大利润率,因而它需要电影能给自己带来收益。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本的走向,因而对于资本持有者来说,可能有自己的特殊电影嗜好,但这种嗜好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收入为前提。

  在时下国内的电影界却远没有成熟影视产业的理性,资本更多的情况下以一种肆无忌惮的大鳄面目出现,既没有成就投资者的理性,也没有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理解。《疯狂的导演》就真实地展现了目前电影界内投资方的这一面,作为青年导演(高天)与制片人(张殿伦)不得不为了筹集资金而到处作揖打躬,而各路资方则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在这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现实面前,高天不得不一步步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顺从各种投资方的意志,将自己的剧本改的面目全非。

  极力资本对电影创作的这种随意挤压即不是理性的投资者的态度,也不是电影创作者所需要的资本融入方式。事实上,这种挤压恰恰显示电影商业化的不成熟与不专业,在投资方看来,电影既不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也不是追求艺术价值的对象,而是自己手中的玩具,或者心血来潮时的消遣。

  由此,在当前的电影市场,权力资本更像是一种怪胎,既不追求利润空间,也不关注电影的艺术性,全凭投资者好恶进行运作。而对于基层导演特别是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来融资,只能接受这种畸形资本的挤压。这就造成电影制作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无法创作成熟的商业片,另一方面也没有艺术自主性,无法拍摄体现导演创作理念的文艺片。而整个创作节奏都跟着资方走,电影最终体现的是投资者的个人趣味。《疯狂的导演》就是在夸张的外表下真实地反应了当前电影创作的现实状态,也表达了电影人对电影前途的某种担忧与焦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