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该死的歌德》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该死的歌德》经典影评集

2022-04-06 03:0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该死的歌德》经典影评集

  《该死的歌德》是一部由博拉·达格特肯执导,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 卡罗莉内·赫尔富特 / 卡蒂娅·里曼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该死的歌德》影评(一):该死的标题

  这电影上映前就在关注了,上映后满世界的找资源,找到后又没时间看,好在昨天终于抽空把它看完了。看完之后,是因为期待太久太大了吗,看完的感觉并不很畅快,这么一部电影能在德国国内拿到七千多万美元的总票房,光靠其中夹杂着各种黄暴元素和美式屎尿屁是达不到这成绩的。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日剧《龙樱》,樱木健二和泽基一样,劣迹斑斑,不学无术,十足的痞子作风。痞子教师对上流氓学生,最后都取得成功。如此俗套的剧情,Fack Ju Göthe却拍的温情十足,令人笑中带泪。德国人的责任感确实非常值得学习,泽基装成代课老师只是为了拿回赃款,可他又不能离开学校,因为他知道除了他,没人可以帮助那些他口中的“反社会分子”,当然,还有那份“爱”(吐槽一下,女主身材不错,就是长得。。。)这一点,从二战来看也很明显,德国该赔偿赔偿,该道歉道歉,这个民族已经认识到战争所带给别的国家的灾难和不幸。反观之,某个国家,从战败以来,从来没有给被侵略国家任何道歉和赔偿,其国内的右翼思想和军国主义思想依旧盛行。

  以前我老师就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真是不无道理。想想看,要是我之前的学习生涯里有泽基这样的“老师”,我的人生,价值观会不会与现在有所不同呢。(吐槽,德国人到底是有多爱喝啤酒啊)

  《该死的歌德》影评(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真的没想到,德国电影也能演绎如此轻松诙谐的校园青春剧,好似德版的 麻辣教师GTO / 龙樱。剧情其实相当简单,经历了13个月牢狱之灾的泽基,想找到他埋藏赃款的地方,拿到那些钱。出狱后发现埋钱之处上方盖了一所学校 <歌德学校>,泽基只好应聘去做临时老师,混进去每晚通过挖地道来找寻他的钱袋子。就是这么个看起来,没什么戏剧性的情节,但导演很多细节处理的不错,欢笑之余,带有思考。

  如何让自己顺利通过面试?让校长录取自己?“如果只有我一个人... 那对于校长来说,就别无选择” 看到他故意触发了报警器 “.....请各人员回到房间,锁好房门” 报警器叫嚣着... 应聘者纷纷逃离,找房间把自己锁好,看到这里,真的好好笑,成功塑造了泽基是个很会 “耍小聪明小手段” 的人。

  简单和校长聊了下,成功拿到临时老师的工作,先做2个月(对泽基来说,2个月足够挖地道了,他也无心做什么老师,爽快答应)他不会想到,这份临时工作会改变他的人生,找寻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所在。

  泽基的同事,一女教师lisi,很要上进本分恪守教师职责的一位,她与泽基的花头耍小聪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顺利拿到临时老师这个offer后,校长示意要提供教师证,泽基可没有这种玩意儿,他上学都没好好上多久,一如往常的小手段,盗取了lisi的教师证电子文本,篡改一下顺利蒙混过关。

  " 不被喜欢,那也不能自杀啊 "

  先前跳楼的老师再也不想带恶魔班了,恶魔班暂时由校长交给lisi带,第一次去上课lisi就几乎崩溃了,连环恶作剧让她全身湿透逃出教室.... 女教师lisi是一个活在别人评价里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她自认为在学生眼中自己不受待见,在学校的教师评选中,她一无所获(泽基获得 “最酷老师” 称号),这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老师终于还是支撑不住了,谎称那投影机躲到办公室一个人哭泣,泽基知道她不好受,跑去安慰。看到这里,突然很有共鸣,那种掏心掏肺对工作却不被认可的痛楚心声,又和谁去吐露呢?想必大部分职场人都经历过。

  “ 因为,他懂我们 ”

  lisi带了一次恶魔班就扛不住了(可想而知,先前那位跳楼的老师是含了多少怨才敢跳的啊,哈哈哈,不过还好是二楼呢)坚决不想教这个班,但是校长也没有其他人选,比较为难,lisi说泽基想带恶魔班,就这么顺水推舟的交换了,之后泽基用他 “以暴制暴” 的方针来治理恶魔班。用颜料弹射击逃课的同学,这段太给力了 (づ ̄3 ̄)づ╭❤~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泽基用他自己的经历和独特方式和这些孩子们相处,暴力镇压,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让女生香塔尔对自己的成绩有信心,混进学霸组一起研究起了科学;和孩子们一起做着疯狂的事情:非法涂鸦火车,警察发现后一起逃跑;了解到这些孩子的梦想是犯罪吸毒等不好的事情,户外实践就让他们亲眼亲历吸毒者的生活,那些不堪的画面直接恶心到了孩子们,大家随即纷纷打消了那些荒唐的梦想。

  泽基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自己的想法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原本只是为了挖掘那袋子钱才混入学校,但他渐渐发现那些孩子需要他,他也离不开这些孩子,在这里他久违的成就感复苏了,他原本也只是个强盗混混而已,从没有责任感,更别提要背负什么,给别人带来什么幸福... 在歌德学校,他的价值得到体现。

  比起什么教师资格证,能用心读懂学生,才是称职的老师。正如lisi兢兢业业,遵守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那套,并不能让学生们买账,因材施教,原本就赋予了老师需要多元化的教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工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只是培养考试机器而已。

  所以,恶魔班的造反头子在被lisi问到,“为什么觉得泽基老师是最酷的老师?” 那句 “他懂我们” 像父爱般厚重!对,歌德学校的孩子大多也是缺爱的,各种原因家庭无法给予他们的爱,都需要学校来填补。

  2.9分

  地道挖掘的越来越深,钱袋子终于找到了,泽基也觉得大功告成,岂料这时却东窗事发:体育馆的跳马课,同学直接跳穿了垫子,原来地道有一部分正是体育馆内的下方,lisi发现了泽基的秘密,伪造教师证、13个月的牢狱等一一曝光,Lisi 深受打击(她已经深深爱上这个男人)。

  另一边,泽基顾不了那么多,老师的工作肯定是无法继续了,逃之夭夭。没想到孩子们却为泽基打掩护,说地道是学生自己干的.... 这让lisi看到事情有转机,正值泽基想重操旧业继续干起打劫的勾当时,路遇三学生,想在舞会上买酒,想麻烦泽基帮忙...泽基半推半就不知如何是好,但终究还是想明白了,要回学校!和学生在一起!

  校长发现了返回学校的泽基,lisi也因为这事,临时离开自己是监考老师的岗位,校长在监控探头里看到此景,大为光火,急冲冲跑到教室,却傻了眼,恶魔班人人都规规矩矩的考试,不吵不闹不作弊... 校长把两人叫到办公室,问泽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泽基紧张起来,以为校长是说地道钱袋子自己坐过牢教师证弄虚作假这些事情,结果校长继续发问,那帮问题学生是怎么调教的那么好的?!(⊙o⊙)

  校长乐坏了,开始各种YY构想,说这些学生考上XXX的话,歌德学校就是能进全市前10的好学习了,学校的发展指日可待... 想让泽基继续留任带班,至于泽基没有文聘,校长随即签发了一份成绩为2.9的毕业证书给泽基!这一剧情设计,似乎是导演的隐喻:有学历文凭有教师证就一定是称职的老师么?有多少用心的好老师被各种证书给耽误了?!

  影片的结尾非常暖心:泽基带了一批小孩子,过马路,最小的那个没注意红灯,就闯过去,泽基拦住了,孩子转头望着他,小手缓缓的握住了泽基的大手。

  泽基终于兑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

  后记

  真心觉得,光有高学历、教师证这种筛选条件,不足以用来作为选拔老师的标准。以前我读书时,听某老师说过 “ 有些老师一肚子的墨水,却倒不出来... 也是不能当老师的 ”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己有学识,和是否有能力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是两码子事情,很感恩自己读书时代遇到的好老师,能懂你,但也有那种上课就是泛泛读着教科书,放着课件PPT的老师... 不评价好坏,但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被老师用心对待 ❤

  END

  《该死的歌德》影评(三):上课拿枪?水淹学生?这部德国喜剧让你一次笑个够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天气越来越冷了,气温降的厉害。

  眼看就到了穿秋裤的季节,怎么都开心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看来,是时候拿上我的镇楼之片来扫除这个秋天的沉闷了——

  《该死的歌德》| 2013

  豆瓣:7.6

  这部影片英译《Fuck You, Goethe》,片名就这么赤裸裸,跟海报一样浮夸至极,一看就很有意思。

  剧情讲述了一个痞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成长的故事,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青春喜剧。

  其实教育题材的电影有很多,经典的如《放牛班的春天》,沉重压抑的有《超脱》。

  相比上面这两部,德国产的这部《该死的歌德》显得有些另类。

  没有特别压抑的情节,也谈不上有多经典,但就是会让人乐的合不拢嘴。

  男主叫穆勒,是一名没读过几年书的混混,因为抢银行被判了13个月。

  刚出狱的时候,穷的只有一个破手机和几块钱。

  不过他才不着急,早在进监狱前就找朋友转移了赃款,将这笔钱埋在了地下,还定了坐标。

  穆勒兴冲冲的前往坐标点取钱,却发现埋钱地点的上方被歌德高中新建的体育馆覆盖了。

  为了找回埋在学校的赃款,穆勒潜伏进学校当起了代课老师。

  那么,这样一个痞子是如何当上老师的?

  原来,穆勒为了赶走其他来校面试的竞争者,砸碎了警报器,引得所有人一哄而散,校长最后也没得挑呀。

  最可笑的是他还将这件事嫁祸给学生。

  这部电影的设定有点像《笨贼妙探》,一个盗贼在被捕前将一颗钻石藏在未完工的通风管道里,出狱发现大楼成了警察局后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出自《笨贼妙探》剧照

  这类电影的笑料制造点大都在主角本身,《该死的歌德》也不例外。

  一出场就痞气十足,对于挡路的学生就是一顿乱踹。

  课堂上缴纳学生零食自己吃,上课内容就是让学生自己找碟看。

  真是应验了那句: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当老师。

  这些行为也直接印证了当初监狱里的文化老师对穆勒的评价:

  穆勒作为一个没接受过多少教育的痞子,教育理念就是:别给我惹事,其他随你们折腾。

  可他将要面对的这群学生,是年级的“放牛班”,全是留级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整老师。

  上一个老师被逼的跳楼寻死以求解脱。

  本来秉持着“关我屁事,只要你们乖乖坐在这里”的穆勒,也被耍成了这个熊样。

  作为一个“职业混混”,他决定反击。

  第二天上课,直接扛了把装了颜料弹的枪,把逃课的学生一个个打回了教室。

  游泳课不听话的学生,直接把头按进水里,直到道歉为止。

  这样的行为被惊呆了的同事反问“你是老师吗?”,他回答是又怎样。

  以暴制暴,成效显著。

  可女主施老师并不认同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这让穆勒想起自己的经历,曾经因为老师的不信任和侮辱,最终破罐子破摔锒铛入狱。

  穆勒不想要自己的学生有和他同样的遭遇,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教这群孩子。

  带长相自卑的女学生去改造,帮她重新找回自信。

  经过他重新改编的低俗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了喜剧比赛的二等奖。

  为了扭转学生怪诞的梦想(当毒虫,寄生虫等),带学生拜访他的朋友(不是瘾君子就是妓女)。

  告诉他们不好好读书,下场就是这样。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成绩,还被评为了“最酷老师”。

  为什么一个没接受过正统教育的人却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一个学生回答:他懂我们。

  作为一个反叛的成年人,他抛弃书本,带领学生观察真实的社会,用这些事实告诉他们读书的重要性。

  即使最后事情败露,学生依旧期望他回来,并主动帮他掩盖事迹。

  在这个过程里,很难说是穆勒拯救了这群孩子,还是孩子拯救了他。

  或者说,这是双方的一个自我救赎。

  学生没有看不起穆勒抢劫犯的身份,他也没有因为带到一个差班就放弃他们。

  在这群孩子面前,他找到了自我价值。

  影片最后有一幕,穆勒打劫途中偶遇三个学生,彻底打消犯罪年头,准备回学校当老师。

  在等红灯过马路的时候,最小的学生差点闯了红灯,穆勒下意识喊住了他。

  那学生羞涩的将自己的小手放入穆勒的手中。

  这一幕很温情,这一刻的穆勒终于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混混蜕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当年德国的票房冠军。

  全程无尿点,虽然剧情稍显老套,深度欠佳,但笑点和温情兼具,是一部很不错的德式校园喜剧,值得一看。

  《该死的歌德》影评(四):该死的是浪费青春

  相比着同为教育题材的《超脱》,这部《该死的歌德》就显得有点屎屁尿了。这跟我想象中的德国电影有点不一样。无论是《窃听风暴》、《我们的父辈》还是《我是谁》、《罗拉快跑》,给我的感觉都是厚重或者有深度的。

  顺便说一句,片名 Fack ju Göhte,英文是 F*ck You, Goethe ,中文如果直译是什么就不多说了吧。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十分老套了:一个痞子刚出狱 ,找到了藏有以前抢来的赃款的地方,谁知那里居然建了一所歌德学校。于是他装成代课老师混进学校,找寻藏匿的地点 。遇到了一帮熊孩子,谁知他不但悔悟了过去,也拯救了这帮孩子。类似的人物设定还有俄剧《体育老师》,一个黑帮成员失宠于黑帮老大,于是到老大女儿的学校担任体育老师,试图和老大女儿搞好关系,从而挽回老大的心。

  片中痞子老师把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按在水里,几番惩罚下来,最捣蛋的学生也被他整治得服服帖帖。旁边的老师看呆了,生怕学生家长告他们。谁知家长不但没有指责,反而鼓励老师用暴力手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何温文尔雅?关于这帮差生的形成原因,电影只是蜻蜓点水地拍了这一处。

  青少年需要好的引导,如果家长做不到,老师是最后一关了。这部电影里,放牛班里的孩子们本质并不恶劣。他们错误地以为吸毒、当黑帮老大、肆意挥霍青春什么的很酷很有个性。但事实是,放纵是最简单的事,难的是认真努力的生活。男主带着孩子们见了吸毒成瘾、形容枯槁的毒老大,见了靠妓女女儿养活的低保户,知道了他们向往中的自由生活其实是残酷和不堪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古人爱劝学,尤其爱劝年轻人读书,然而枯燥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很多时候人们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如果孩子们早一点知道生活的真相就好了。

  本片是当年的票房冠军,深度有,但蜻蜓点水。毕竟,人们喜欢轻松有趣,又略微带点意义的东西。

  《该死的歌德》影评(五):痞子教师变形记

  平日里几乎不看德国电影的。这次在中国第二届德国电影节上看《该死的歌德》,大大突破了我对德国电影“只关注二战、东西两德分裂等严肃题材”的固有印象——原来德国人也能拍诙谐的青春校园片呀。其实“不走寻常路”的老师带领问题学生走上正轨在好莱坞早已是一个用烂了的题材:《修女也疯狂2》(Sister Act 2)、《舞动天地》(Take the Lead)、《热血老师》(The Ron Clark Story)皆是以此为主旨的青春校园电影。不过即便如此,《该死的歌德》和好莱坞喜剧电影相比也绝不逊色。故事叙述地十分流畅、搞笑温情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街头风十足的配乐都让观影过程十分愉悦(当然,听着听不懂的德语、视线在英语字幕和总是延时的中文字幕之间来回穿梭也是种很特别的体验)。就情节而言,德国电影人似乎比好莱坞电影人更放得开呢:F*ck的口头禅、黄色笑话、暴力的老师……但在这些表象之下的,仍旧是一个温暖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转变的故事:男主Zeki从一个有抢劫银行前科的痞子转变为一位真心为学生着想的酷老师;女主Lisi从一个满腔热血正义感却缺乏与学生平等交流经验的教育界菜鸟转变为一位风趣、敢于打破常规的好老师;10B班的学生从一帮藐视权威纪律的“反社会分子”转变为明白梦想为何物、理解奋斗价值的“祖国好花朵”。无论是两位老师之间还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充满了或爆笑或温情的戏剧张力(痞子男和热血女的CP感太强了好吗!)。

  因为自己也有给高中生上课的经历,观看电影时一直在思考怎样才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电影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酷。是的,对付一帮自以为自己很酷、了解一切的狂妄小孩的关键就是表现得更酷、更狂妄。Zeki虽然一开始并无身为教师的自觉,但他下意识表现出来的“以暴制暴”倒是把一帮以整老师为乐的熊孩子整的服服帖帖的(Zeki用机关枪对逃课的学生射颜料弹简直太酷炫了!)。电影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打破无伤大雅的规矩。无论是半夜偷偷和学生们一起在火车上涂鸦然后躲避警察,还是把阳春白雪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充满街头语言的实验剧,两位老师都借此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清晰无误的讯息:我了解你们,我和你们是一伙的。学生们自然也更乐意亲近这样的老师。电影给出的第三个答案,是绝不放弃学生。Zeki用欺骗的方式鼓励挂科的问题女生Chantal,告诉她她很有学习天赋。结果那单纯的、胖胖的女孩子真的去努力和好学生结识,去专研艰深的机械制造,并发明了“眼影上妆器”。所谓的好老师,也许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多少学识,而是是否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痞子Zeki的确是个天赋异禀的好老师。因为他太知道被老师训斥、被老师过早放弃的滋味了。

  整部片子最打动我的,是接近片尾时的一个片段:Zeki在再次前往银行抢劫的途中偶遇三个学生,彻底打消了回到过去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打算,决心回去当老师。在穿马路的那一刻红灯亮起,那几个孩子意欲闯红灯,被Zeki下意识地拦下,其中一个最小的小孩抬头望着Zeki,羞涩地、犹豫地牵住了Zeki的手。

  那一瞬间,我几乎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注:本文在腾讯大浙网·文娱频道发表。(http://zj.qq.com/a/20141201/022975.htm)

  《该死的歌德》影评(六):痞痞的文艺

  从大二到大三,一直没有写下关于任何电影的影评,当然也没有向谁推荐过所谓的好看的电影,今日无事,偶然间翻出来看了看这部电影,,,说实话看完之后感觉不错,想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我在暴风上看到的名为《代课老师》的资料来补充,但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发现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文艺的名字叫《该死的歌德》。作为一个痞子来说,这种痞痞的文艺正对我胃口,即使对德语一窍不通,对涂鸦一无所知,更认不出来基赞一伙人在火车上涂鸦的内容都是些什么,但从演员们出神的表演中就不难看出其剧情的流畅性,同国内校园题材电影相比较……我可能要要做一回崇洋媚外的小人了,单故事内容来说就已经远胜国产片了,除了老师角度,学生角度,更是从社会上妓女毒贩等全方位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人性,突出性格,我们看到的学校就是一个被缩小的社会,除了各色的人之外,更有不少只存在于现实而不出现在媒体资料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这与我国校园题材的电影只写爱情美好,却又昙花一现的为社会现实所打败的调调确实差别极大,看惯了国产爱情电影的人如果想换换口味的话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长得不好看身材不好的人居然也可以演那么好,对于施纳贝尔是泰特这个难记的女主来说,我一看到她哭就想笑==,原谅我白痴一样的笑点。可就演技来说的话我挺喜欢她。我想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能看懂这部电影那肯定又会是一种不一样的境界了,当然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想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我的那个瞬间不是女主从抽屉里拿出那个穆勒的动力的时候,也不是穆勒和小孩子们过马路时和绿衣小男孩牵手的瞬间,而是穆勒假装逃亡让女主等他自五年之后女主的表现,毫不犹豫同时又那么委屈,我觉得这时最能体现她骨子里的倔强。也许正是因为男女主角都带着些痞痞的叛逆和倔强的个性,才让我为之兴奋,简言之痞子气息十足的我确实喜欢这种痞痞的文艺!

  《该死的歌德》影评(七):好的老师都是攻

  《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龙樱》、《GTO》,包括这部《该死的歌德》。

  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教育电影,觉得教育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像 乱世佳人 里白瑞德说看着一个小孩变成一个可恶的大人,这个过程实在太美妙。我也喜欢看各种大人如何对待他们的小孩子,但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学校教育带给人的东西可能更多,因为大家在学校里待得时间更长。

  同样一个很威的类似孩子王式的老师,可能长久以来也是孩子的梦想。这也是影视题材里喜欢这么做的原因。

  而每个孩子似乎内心里都渴望患一点儿中二病,就像电影里那些想做贩毒、领救济金的小孩。直接带着看看那赤裸裸的生活,一切就退缩了。

  这部电影是去年德国的国产票房冠军,据说拿到七千多万美元,可是让我说这部电影和我们的《泰囧》相比也高咖不了多少。

  另外再感慨一点,看过那么多教育方面的影视剧,最喜欢的还是《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他在一本正经的跟你探讨一些东西,麻辣教师、该死的歌德这些东西过于娱乐与肤浅。

  同时还会更偏向《女王的教室》,有时也会想,老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存在?是现在大家强调的一团和气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还是应该像女王那样做一座山川,一座无法跨过的障碍,当孩子真的把你这道坎越过去了,他也就真的成长了。现在很多时候,大家不喜欢给孩子设置这样的障碍.说真的,有时候觉得小孩什么也不懂,很多时候还蛮自私的。

  《该死的歌德》影评(八):该死的歌德

  脖子上围一圈大波浪。本来应该上演的一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种柔美的爱情,把话说一半,到处是一语双关的句子的场景。但这个蹩脚的演员,像自己被人掐住了一样。拿着对白用的剧本,眼睛死抠在上面,偶尔为了配合“朱丽叶”而匆忙地抬一下头。想要很清楚很大声地说出每个字,到头来连成了整句却含糊其辞。一些唾沫星子在强光灯下开始原形毕露。你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声嘶力竭、穿着怪异的小丑。但即使把这看成是喜剧,也是那种只有按错了电视频道才会看到的。

  我想我是愿意将错就错的。毕竟有太多东西是合乎逻辑地想要说出它们的观点给你听。早在开头的几个短语,我们便能够凭着眼睛看到的拟像而在自己的大脑里填充上后来的意思。且那大多时候是对的。而这里,显然还有一个指导老师,用那种如购物广场上的背景音乐一样的教导去循循善诱。每时每刻都得绷紧神经。她要求周围的彩排人员尽量安静的时候,会提起她的右手,将指尖碰在一起做闭嘴的手势,再等一下,她会继续这么做的,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同样的,她还会说:“你这样发声容易伤到喉咙”以及对着另外一个指导老师说:“你应该用爱来感化他们。”“你要注意他们的行为举止。”“驯化他们并让他们尊重你。”

  事实是,你没法用一个老是想要委屈求和的态度去让人俯首称臣。于是,她便要在你正在忙着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出击。每每重复着刚才的话,而刚才的话是你刚用一个简单的“哦!恩!”来回答的。总让她听得不那么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的答案。恐怕是要你停下手头的工作,努力地挤出一副“天哪!原来是这样”的表情来予以足够的注意。但是,那工作也是她安排上去的。

  实在想要甩掉这样的恼人虫也挺简单的。因为她为了以身作则,会愿意相信别人,哪怕是不轻易提起的一件事情。这时候,你唯一还要做的便是立马转身离开,别再用眼睛或耳朵去证实你的行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效果。她前面不停地用长长的铺垫信息反馈给你,确实得到了一点作用,至少让人印象深刻。这时,你的欺骗换来一声娇滴滴的缀泣、挂在脸上的八字眉和尽显无奈的囧样。会很好地抓住你脆弱的一面,让你有负罪感的。

  《该死的歌德》影评(九):歌德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特别是结尾,总是出乎意料,但是我觉得有个大家出乎意料的结尾,恰恰能够体现出编剧的能力。

  感觉这部电影的色调看起来非常舒服,一点也不花哨,特别的平静而又舒缓。

  故事很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邻座的女的还哭了。

  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最让人动容,因为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很好的效果,同时爱情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电影的取景非常棒,特别是它的特写镜头,把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该死的歌德》影评(十):该死的朱熹,该死的孔子——我们不可以有

  德国人拿自己国家的名人名字开玩笑,原意还是粗口来的,我们的网友也曾经流行恶搞杜甫很快、李白很黑,但时下是搞不起来了,网络实名制的全面执行,动辄就可能因言获罪被拘留罚款。

  剧情也算不上新鲜啦,这种罪犯出狱后找赃款赃物,却发现埋藏地已经变成了小区什么的梗,不说外国片,连国产片几年前都有一部(片名忘了,实在是太烂,所以没什么印象)。痞子老师的设定,很像《麻辣教师GTO》、《极道鲜师》,再碰上一班顽皮学生,喜感就出来了。不过过于强调师生相处的戏,犯罪的元素却少了,如果加上一条同伙(或者敌对团伙)也在找这笔钱,双方因黑吃黑而发生大战,是不是比纯粹的师生关系、爱情喜剧更有意思?就正如《逃学威龙》一样,多了动作犯罪的元素,更有看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