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X射线营地》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X射线营地》的观后感10篇

2018-05-11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X射线营地》的观后感10篇

  《X射线营地》是一部由彼得·萨特勒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 佩曼·莫阿迪 / 莱恩·加里逊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X射线营地》观后感(一):被体制所迫而监禁起来的2个人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想谈政治的电影,电影想描述的其实是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2个受不可动摇外界力量左右的人在用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式抗争。但是由于篇幅编剧能力有限,没有从阿里的角度来谈故事,而只有blondy的角度,致使电影的力度受到影响

  从金发女孩的角度可以看到一个完整坚实密不透风系统:升旗仪式自上而下的不可擅自改变的官僚体系;周围同事对待囚犯的莫名愤怒;最后长官已经直陈一句:“我们被困在这里。”这种情况同样类比了囚犯一方,他们有抗争,但是抗争也只有借住体系,所以阿里是一个特别的人。他的反抗源于他要反抗整个体系。

  但很可惜的是,最后并没有好好加入更进一步冲突,金发美女就是被调走了,而阿里这边只是得到了人性关爱。电影没有突破既有的表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剖析,去讽刺体系的荒谬,而是停下来找了一个还过得去的结局

  斯图尔特是一个很好的女演员,她不同于其他女演员的最大特点就是她极其努力,一直努力去扭转暮光之城留下来的遗毒。虽然多个电影都证明她并不成功,但我看到了她的进步,本片她的很多表演都有明显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是一个可以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演员。

  《X射线营地》观后感(二):Camp X-Ray

  知道这是一个残酷严肃的故事,但却不知道这个悲剧能如此触动人心

  片头悠悠的祷告声,虔诚地唱读古兰经,感觉是从远方传来的古老歌谣…不禁想起在印尼时自己对一天五次从小清真寺的广播中放出来的念诵还总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厌烦,但现在看来这祷告声多么动听,多么神圣且对此充满敬意

  除了暮光系列,小克一直在走独立路线,各种绯闻丑闻缠身也不能让我放弃她,这次作为一个看管恐怖分子拘留犯的士兵,她也没有让我失望,或许她的扑克脸就是适合这个角色…从青涩,故作坚强,恪守原则的小士兵,到勇敢接受残酷事实,默默支持阿里的艾米可儿。

  关于政治,因为有大量敏感词汇,所以就不写出来了。

  谈谈人性。

  对孤独恐惧。对陌生的防备、怀疑。对自由向往,对沟通渴望,对仇恨的发泄,对未来的绝望…好多人平时会有的小情绪,都在这个压抑的军营里放大。士兵们就像虐人工具一样上级指示,然后实施暴行。所以他们会迷茫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这种极度矛盾在,有人选择了自杀。

  沟通,是破除人物人之间的冰层的暖流。没有沟通,可儿和阿里不可能体会双方心境。正是因为这难得的知己关系,让观众慢慢的被打动,了解无辜拘留犯的真正所想,也充满了对拘留犯的同情。阿里的不幸,让他看不到尽头,让他失去了生活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在可儿监视阿里踢球时他俩愉快的交谈,没有隔阂完全不是一个警卫和一个监管犯的对话,然而这种轻松和谐氛围并不会在紧张的营地里久留…

  令人心生敬畏的是片里的一段祷告。那些平时暴力,反叛,暴躁的拘留犯,在祷告时竟能如此安静虔诚,即使在活动自由的地方他们也不会趁机暴动,在祷告声中,在安拉的注视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神圣和不可触犯。

  阿里作为一个高等知识分子,从德国的不来梅到这儿,从来没有参加过恐怖活动,不是恐怖组织成员,却不幸被当作恐怖分子逮捕,即使有人出来证明他是无辜的,他也是没能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对天才的可惜,对不幸际遇的同情,让我心里特别难受。就是这种看不见光明的未来,让他选择了自杀。

  本片的高潮部分,阿里企图自杀。作为值班警卫,可儿看到这一幕,受到了规则的制约和感情折磨,她应不应该上报?在玻璃将要刺进阿里脖子里时,可儿对阿里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这是违反规定的,然而就是这个名字,让阿里感觉到了他身边还有爱,别看这只是个名字,在营地,一个名字比一个编码的意义重要得多得多,认识一个人是从名字开始,在这里,一个名字就意味一个朋友,一个可靠朋友……在一段紧张的劝说后,她说让阿里自己选择。她若无其事的忍着痛苦巡视着另一些拘留犯,最后到了阿里的囚室,这个不愿失去知己不愿相信事实的女士兵,内心挣扎的站在囚室门边,不愿望进囚室的小窗口,这种犹豫,这种不想看到结果但又不得不看的场景,让人觉得无比漫长幸运的是阿里痛哭后没有下手…我尝试想象如果自己过着这种生活,想必早就崩溃了。最后可儿从小窗里伸进手去,阿里颤抖的手递过去玻璃片,然后可儿紧紧的抓住阿里的手,两个人隔着铁门,痛哭。这个无比温暖又虐心的一幕,这传递暖和能量体现理解和支持的紧握,虽然没有ET里两只食指相碰一样经典,但却有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人类第一步一样伟大

  片子的开头和结尾出现的哈利波特,是一个让我觉得十分亲切意象,看到了结局的人都知道,斯内普才是终极大城府,他是好人。然而阿里没有看到第七部,一直在要求也一直在等图书馆提供第七部,他也一直在问,斯内普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仿佛就是一个映射,阿里就是斯内普,他从头到尾一直是个好人但是美军不知道甚至是拒绝真相,他在等第七部,在等一个答案,等斯内普的身份揭晓,就像他在等自己的冤屈能被洗刷的那一天一样。

  可儿离开时候,她给了阿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他终于等到了第七部,可儿说他一定是个好人,我猜当他看到结局,发现斯内普是个好人,(虽然充满悲剧性)他也会对自由重新燃起希望吧。

  最后,我十分强烈地希望,那些被政治迫害的人,最后都能拥有他们应得的尊严和自由。

  《X射线营地》观后感(三):无限靠近海边的铜墙铁壁

  题记:已然忘记当时找这部电影来看的初衷,开始看后才发现或许是因为斯图尔特,而并非导演、编剧。

  关塔纳摩,互联网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介绍简单看一下就能明白导演在片中设置的几个不轻不重的伏笔,各种情节也就更加清晰。或许导演只愿平平淡淡的讲一个无奇的故事,所以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反转,一切都如同生活一般正面铺开,任谁都能想到故事的下一步走向

  对于两个主角心理变化台词内容,个人认为有点笔墨太重,不过对于女生做出参军决定以及身处这种背景后的一系列反应刻画还算比较贴合现实,而导演做的最好之处就是轻轻讲述故事,把一切好与坏直接呈现在银幕却不加评价,每个人的动作和台词综合起来血肉还挺充实

  总结整体很闷很文艺推荐愿意安静认真看电影的朋友观看。

  《X射线营地》观后感(四):美国文化传播

  我看完电影,有同大家不一样的角度,感觉电影在向全世界、特别是被冤枉的穆斯林,传达一种我们虽然冤枉了很多不是恐怖分子的”恐怖分子“,但是我们也很无奈,911让我们怕了,况且我们的年轻狱警都是身不由己服从命令,就连里边的头头都说不喜欢这里,是因为服从命令才来到这里。意在传达美国民众友善的,只是服从命令而已。

  影片没有虐待犯人,所有的规矩只是防止自杀。影片除了男主,其他看起来都特别像恐怖分子,意在传达因为恐怖分子冤枉了好人,即使冤枉也是少数。

  通过女主同男主的特殊友谊,让广大非恐怖分子的穆斯林对美国人产生好感。当然男主不简单呀,懂英语,上过大学,高智商,高情商呀。美国人喜欢这样的穆斯林。其实女主对男主并非爱情,更的是对一个其实已经美国化的穆斯林的不幸遭遇的一种悲悯。男主是个穆斯林,但是在看”哈利波特“了,而且还读过圣经,还有自己的见解意思就是说美国人对美国化的穆斯林才有可能产生”好感“。

  可以这么说,影片想表达的是恐怖分子同时带给美国民众和普通穆斯林以伤害

  《X射线营地》观后感(五):比《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不知道强上多少

  以前从来没看过克里斯汀的电影,然后就看了X射线营地,一开始看名字以为是科幻片,后来在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后面看完整部片子,才觉得让人感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能去为别人制定规则,限制自由。

  在关塔那摩里,女主与一个“拘留犯”认识,成为朋友,可能还带一点爱情,两人仅仅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可能仅仅是因为女主角第一次把“拘留犯”也当做一个人来对待,“拘留犯”从一开始的敌视,转为了温和的交谈,向女主角一次一次的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片子很平淡,没有什么大的场面,都是一段一段的交谈,在女主角对关塔那摩感到迷茫的时候,美军却在说着”为了自由“的口号;在片子的结尾,男主角希望女主角能像其它一些士兵一样继续当看守,但是又不能强求;观众明明知道女主和男主的感情,但是男主在关塔那摩却永远也出不来。

  片子中有很多漏洞,很多可能在现实中不可能的漏洞,但是这是一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很普通的人的爱情,没有生离死别,两个人唯一的接触只是一次拉手,但是却让人感到这样的感情真实,即使在那么黑暗,看不到出路的地方,希望同样会像花一样盛开,且生生不息

  《X射线营地》观后感(六):伤害我们的到底是敌人,还是环境

  在豆瓣上看别人的影评很久,始终没敢写些什么东西,因为这里写影评的人都太强了,思维灵敏情感细腻、联想丰富、说理透彻。而且多数文采特别好。

  这个影片没有战场上的拼杀,也没有宏大的场面,更没有权谋和战术的体现。只是讲了一个孤独而叛逆女孩子跑得大老远去看管关塔那摩的囚犯的故事。

  开始我对它期待并不高,但片中阿拉伯演员的严谨和到位渐渐吸引了我。那是真的用生命在抗争,抗争的理由或许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自己坚信的理念而战,也有的人是为了反抗不公正的对待,更有的人是冤枉入狱而以死相拼。

  女猪角色的设定,寂聊而脆弱好奇无知。是注定要走上接触、接近和接受敌方的道路的。这个角色不太讨喜,但演员还可以,至少后一半的内心挣扎演得还算是可信

  如果人到了关塔那摩的地步,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美帝的年轻女兵,大家都是环境的囚犯。只不过恐怖分子和无辜的人们是心身俱损,而米国人是情感受伤。这是一部好电影,细腻而真实的刻画了人性,人与人之间微妙互动动人而可信。

  我在这部片中真的体会到了生不如死,虽然没有看到过多的残酷和血腥,给导演赞一个吧

  《X射线营地》观后感(七):终于理解那句“男人女人交流意义”的含义

  很久没看过这么有品位的电影了

  上一次这么触动自己应该是《1942》

  很慢的节奏,没有《机械姬》虚构幻想,强制逻辑

  尽量让人物都很真实

  慢节奏,不知不觉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改变了

  捍卫自由

  不复杂,却看到了人性

  如果这是电影院里看,在看到哈利波特最后一本签名的时候

  不知多少人会为之动容

  还有就是整部电影配乐特别不错真心

  虽然歌曲很偏,但是味道很到位

  配乐就像香水一样,会让整个电影格调提升

  而且主题,更是表达了反战,民族和解的普世价值,唤起了人们心里的渴望

  活着,不要在一个不值得死去的地方死去

  很不错的小清新,真心的

  《X射线营地》观后感(八):白开水或许是最好的水

  1.我没有把暮光女的印象带到这部电影的观看体验中。

  于我而言,是一部完全独立于演员们过往演绎生涯的电影。

  2.我的重点完全在与囚犯结交的过程和感受导演的节奏与我的情感节奏的契合度上。由于这两者给了我高度的满意,我不看导演的败笔,败笔很正常,有败笔的,依然可以是好电影。而看电影,是一件多么私人事情

  重复短评中说过的一句话

  人性染坊里不被调和的那部分人道行为,总是我最爱。

  所以我可以坦荡地对着高评分电影们说:这就是我的好电影。

  而正是这美好的观影体验不期然地出现在今夜,令我反复地加强了一个异常清晰的感触

  看电影,是一件多么私人的事情。

  (感谢全程陪我观看的长小小)

  《X射线营地》观后感(九):只因为一句话

  两个人,一扇小窗,一句话就给了这部电影生命。

  男女主角前后相隔八年分别来到这个天堂中的地狱,关塔那摩监狱。在栅栏两边从分别过着被囚禁的生活到穿越栅栏打破隔阂,本片虽无一枪一炸,甚至几乎没有流血,从头到尾都在这片监狱中,却道出战争给人带来的无限的压抑。本片我给8分。

  两个人:

  Amy,第一次见到Amy,印象是她为了在男人的世界里不被小看,任何事都拼命往前冲,长期的不服输坚持下来,造就了她坚强背后埋藏已久的敏感。这点让我对本片刮目相看,因为在人物的细节上下功夫是多数电影所欠缺的。在高压的部队环境下,Amy在自己周围筑起一堵高墙,直到Ali的出现。

  Ali,从电影一开始,Ali就给我们留下不太好的形象。除非他是卖手机的,否则那一袋手机加上电视机上冒着烟的双子塔,让人把他自然得和恐怖分子联系起来。作为关塔那摩八年的老囚,戏弄新来的士兵成为Ali仅有的自由之一,同时也是他内心伸出的渴望被理解的手,这点从他后来给新士兵取外号“胡子”就能看出。只是八年来士兵换了一波又一波,他却只能待在那个小屋子里。所以对新来“金发女”的恶搞成为了他的发泄途径。却也正是因为这满怀诚意的恶搞为两人的交流打开了一扇窗。

  一扇窗:

  两个人的交流从《哈利·波特》开始,Ali说“我觉得你们故意不给最后一本书是想把我们逼疯”,其实并不无道理,传说关塔那摩监狱用各种手段“虐囚”,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心理上的折磨,队长一开始对新兵说在这里他们不叫囚犯,因为囚犯可以享受日内瓦公约给予的人权,所以这群人作为“扣押者”年复一年,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样,甚至是否还有未来。并且在各种不人道的折磨下,连自杀都是奢望,因为在这里,士兵24小时监视他们的任务就是防止自杀。后来偶然提到的一个士兵的自杀揭开了这些人不愿承认的假象,其实这些士兵本身又何尝不是囚犯呢。对于犯人,没有为什么,只有规矩;对于士兵,没有为什么,只有执行。

  Amy和众多不知情的士兵把犯人当作制造911事件的恶魔,而Ali和其他囚犯则将士兵看作专门来折磨他们的恶魔。两群人被关在这个铁笼子里,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战争。Amy和Ali却在无数双眼睛的监视下,悄悄地试探对方,又因为善良的本质,心底对现状共同的不满,最终成为了朋友。全片两个人的对话有过几次,但因为环境的压力并不多,但就是这几句闲聊,将两个人的世界一步步拉近,直到最后Amy违规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Ali。

  全片的高潮在Ali试图自杀,八年以来Ali见过很多个士兵的来来往往,书里的刀子想必也藏了很久,但只有在Amy即将离开时,他丧失了一切对生的希望。我认为本片最经典的画面就是Amy讲完狮子的故事,照常绕走廊一圈,回到105号房间前的犹豫和不安,那一圈走得很沉重。她给了他一次选择生死的权利,却希望回到这扇窗时,还能看到那张熟悉的脸。

  一句话:

  本片细节中的亮点很多,我挑一个来说。在影片的开始,Ali被蒙头带到岛上时,背景里是飞机,船,汽车。 在电影的最后,Amy离开岛,背景里是汽车,船,飞机。两个人的世界都被限制在了这块小小的背景里,就像这个岛,本是拥有天堂般美景的小岛,却没有人能看到。电影的最后,Amy留给了Ali最后一本《哈利·波特》和一句话,“我不知道伏地魔到底是不是好人,但我知道你是。”其实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凭一丁点信息决定一个人是好还是坏。

  影片虽然揭露了诸多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但也同时提醒我们,人心本善,不然两个敌人怎么能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还唤起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平淡的叙述,却将感情一点点堆积,所以最后的一幕才如此催人泪下。我相信书的扉页上那一句话点燃了无数人的泪点,Ali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却捧在手里不知所措,甚至不舍得掀开第一页;而Amy坐在机舱里翻着Ali画满了花纹的数独书,压低的帽檐再也遮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我想用影片中的交接仪式来结束这篇影评:

  “立正!敬礼!”

  “保卫自由!”

  就这么多,我们下部电影见。

  李星导演

  www.astarlifilm.com

  《X射线营地》观后感(十):Let The Lion Choose

  一直到最后结尾前10分钟的时候,我对此片的观感还停留在“只是为了小K去看的”,“是个有深刻内涵的好故事但是太形式主义化了。。。”“这样的故事在地球上分分钟找出无数个版本……”“这么拍还不如拍一个真实大兵的一天呢”...等等。

  不是说没意义,但是如此沉重的话题,落在一个电影身上,总有一种无力感。但是当Ali拿到那本书的时候,还有之后的一切,仍然被感动了。我想,那一刻,书中的每一个字一定都带着自由的风。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Andy和他的狱友们在屋顶上喝啤酒的时候。

  “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 bright.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Ali还有很多人,都不可能像电影里Andy那样的传奇,但是,一颗自由的心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角落,都还是会有精彩的体验吧,这是生命对于他们的额外赠予。

  最后想说,一些人的自由与幸福也许注定要建立在另一些人的牺牲与痛苦之上。作为幸运的这一批人,很多时候我们也搞不清很多事情的对与错,甚至意义在哪里,似乎世界上永远有那么多的苦难和不公。或者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的意义,就是给更多人,无论多大的事或多小的事,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力和机会。

  If we had the choice, we should've given it to them. We should have the lion choos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