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武士的家用帐》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武士的家用帐》的观后感10篇

2022-05-19 02: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武士的家用帐》的观后感10篇

  《武士家用帐》是一部由森田芳光执导,堺雅人 / 仲間由紀恵 / 松坂慶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一):武士的黄昏

  幕末、黄昏、普通武士、对父亲的追忆,面对这样的开篇,《武士的家用帐》很难不叫人想起《黄昏清兵卫》,想起山田洋次以及众多藤泽周平作品改编的时代剧。二者的不同可能来自真实与否,《武士的家用帐》有故事人物原型,加贺藩和金泽也确凿存在,而藤泽周平的海坂藩则是虚构架空的地方。

  在我看来,它们最大的不同是来自于描写对象,《黄昏清兵卫》等作品大多是有绝对主角的存在,再要么就是苦命鸳鸯一对人,但《武士的家用帐》却是一个家族式的辐射,往复再三,虽有父亲猪山直之这样的中心人物,然而众多家族成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如果说新千年的时代剧已经放低了身段,一日三餐、一慢再慢,那么《武士的家用帐》就慢到几近“一碗白水”的境界。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像样的冲突矛盾,至于拔刀亮剑,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猪山家的武器是算盘和笔,而最大危机是负债,然后变卖家产。对于这一段,电影的气氛居然是诙谐的,父亲在讨价还价,母亲不愿交出珍爱的友禅染小袖,与此同时,妻子还有点夸张地在临产。一直到后面的饭团甘薯、贝壳围棋,影片始终在渲染这种近似拮据的节俭,不乏黑色。

  无论用刀还是用算盘,武士们始终得要保持体面,保持与身份有关的尊严。寻常人可以潦倒,可以不顾品行,但在武士看来,那是绝对不允许的。结果,猪山直之偏偏可以不顾面子。《武士的家用帐》的原则主旨也在于此,在儿子看来,父亲刻板得不近人情,连累一家人受罪,简直比算盘还冰冷。然而正是看似无法沟通的矛盾,反而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

  当父亲被时代所淘汰,儿子却继承了父业,家族之火没有熄灭。

  《武士的家用帐》的用心是很多细微之处,从婚礼、满月酒、穿裤仪式到葬礼,一系列的运动镜头组,大有像《一一》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架势。

  生老病死,那也不过是一账本,只是,人生真可以用算盘来打,还带精挑细算?

  《武士的家用帐》的重点其实不是父亲更不是算盘,它要说的是家族故事,是端正品行,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稍有遗憾的是尾声部分,电影落入了通俗剧的煽情模式。

  在爷爷背孙子、儿子背父亲的今昔对照下,儿子突然想起纸画的红鲷,想起了他在父亲背上,摇来摇去的欢乐。应该说,在平淡了那么长时间,《武士的家用帐》来这么一下煽情,看起来观众也非常受用,然而首尾呼应的回忆篇章太过绵长,导致了情节点的随意散落,缺乏能使得上劲的地方。即便拿出《其后》和《宛如阿修罗》等例子作对照,森田芳光的时代剧依然要平淡出太多太多。就像夫妻间的相识、结婚到恩爱,只是一壶茶、一枝花和一把梳,顶多加上几段对话。这种平淡是电影所追求的形式内核,也是阻碍观众进入的最大命门。

  好在,当时代的薄暮之光映照在人物身上,《武士的家用帐》也显露了它最有趣的一面,即武士家族的命运起伏——这也可以引申为时代剧的重要话题。迁往东京的猪山家没有成为炮灰,在算盘之前,他们还是佩刀武士。面对明治维新的时代需要,他们也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只要服从武士的原则,无论胜利者还是炮灰,他们都令人钦佩和尊敬。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二):影片中家庭理财的遗漏

  完全是一部猪山家族的宣传片。

  当成故事看没有问题,很好的一个故事,但是真的用财务管理的角度去看猪山一家的理财,不禁大叹,猪山一族是理财的门外汉啊。

  七代“算用人”,七代!却没有吃透理财。

  也许只是记帐高手,完全没有经营意识。七代之后都没有成立自己的家族企业。收入完全靠藩主的薪俸。难怪入不敷出!

  令人更可疑的是,直人在典当家业时是临时作的固定资产评估,也就是七代以来,家里人都没有对自己的家业进行过资产盘点,借贷不明晰。简直一窠糊。

  只记帐,不做投资收益,这样再怎么记,也只能是节流,而无法开源吧。也许也可以当作一种老实本份来理解,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财务人员来主持藩内财务,恐怕也只有大家一起捆紧肚子挨饿的份。

  当然,有一点要肯定的是猪山家的职业操守。杜绝财务漏洞,明哲保身,能做到这一点也相当的不容易了。不过仍是觉得还不能称之为精明的算用人。

  也许在保守的时代经济下,直人能做的,也就是个理清帐务的高手而巳,但要放在现代社会,不会放贷投资,只会平衡收支,就完全胜任不了CFO了。

  呵呵。个人理解。不冲突原作正面形象。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三):《武士の家计簿》:岁月静好,瓶花妥帖

  影片第二次提及“金泽”这地名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恍然醒悟——这不是百万石加贺藩的首府么,就是二百年前,前田利家和妻子阿松创立的那个加贺藩。

  前几日看到搜狐网上一个旧专题,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日本导演,没有小说你们会死啊”。这一部《武士の家计簿》,是依据原加贺藩士的家用账簿衍发出的,也算是原创剧本了,虽然森田芳光监督更加广为人知的,还是《其后》一类的小说改编作品(不晓得《让我们乘A列车前行吧》会怎么样呢)。

  《利家与松~加贺百万石物语》,我只零零星星地看过几集。那时候于乱世风云里的英雄意气儿女情长颇有些执着和迷恋,剧中利家与阿松夫妇的相知相许、相互搀扶便也显得分外动人,哪怕我自始至终没有能接受唐泽寿明的红眼妆,而松岛菜菜子的职业女性造型相形之下在我看来就平庸了许多,完全不够来引诱美少年——咳,我扯远了。

  《武士の家计簿》,至少前面100分钟没有让我失望。从《笃姬》开始就发现雅人叔叔是适合月带头的俳优,他的眼睛不像瑛太或者松田翔太那样大而明亮,炯炯有神,可是微笑的时候眯着细长的眼睛,能使人感受到某种悠远又切实的温柔。

  阿驹给素不相识、艰难地咀嚼着干饭团的直之送去大麦茶,回到同伴身边后才知道那便是自己的相亲对象,在回头看时,竹筒里插了疏落的几枝野花,仍旧安静地摆放在茅屋一角;

  新婚之夜,直之说,我只是算用人,很笨拙,也许难以出世,这样你也愿意么。

  后来逼不得已变卖家产还债,他又问了一次,每次阿驹都回答说:

  不愿意——如果我这样说呢?

  这句台词简直就像为仲间由纪惠量身定制的一样,温柔,顺从,也许有一点点不甘和埋怨,又随即被对面那人春风般的笑容消解了。我也记得《我想成为贝壳》里面虚弱又坚强地在风中微笑的房江,如同世界的母亲,能吞吐一切痛苦悲伤,报之以喜乐安宁。

  就这样结束的话,也已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有维系家族生存的艰难,有面对内政混乱、官员中饱私囊时的刚直不阿,有夫妇间的相濡以沫,有几代人之间的相互关切支持,还有,对世代承袭的职业、对一方算盘的珍重与热爱。

  后面25分钟相比之下就显得仓促,年号从片头的天保一下子跳到了庆应(没记错的话,这确实是明治前的最后一个年号,当然直之让年幼的直吉还回前河滩的那枚钱币上是“宽末通宝”的字样),插进了一个类似于SP版《鹿鸣馆》(不知原作如何只能冠以这个定语)的故事,天翻地覆,风云开阖,父子之间也难免一场意料之中的争执,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可是,算盘摔坏了。

  本不应当被视为旧势力代表的算盘,被心向时代潮流的儿子成之摔坏了。

  加入新政府军,功成名就,返乡思旧,都被匆匆带过。

  本也应当匆匆带过。我并不是为了看明治维新的政治风云才选定了这部电影,我只是恋恋不舍着,当时的瓶花妥帖炉烟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四):窥斑见豹 - 用温和的故事 反映一个时代

  通过讲述幕府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三代珠算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总体看来,节奏较为缓慢,而且关于攘夷的历史事件的讲述较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话观影体验还是受到影响的。

  主要描写的是四件事件的四个冲突。

  其中两个是反映时代的(时代变化):

  1.猪山直之负责计算粮仓粮食的计算,发现了上级侵吞倒卖粮食证据,记录了下来后受到了重用;

  2.直之无法摒弃对旧政府的信仰,反对加入攘夷,和儿子分道扬镳。

  另外两个是反映三代人之间冲突的(观念冲突):

  1.由于家运不济,猪山直之通过家计簿(节俭)挽救了家庭;

  2.负责家中记账的儿子弄丢了4文钱,父亲严格的要求他补上这4文钱的账,并且不允许他用捡来的4文钱,让他在当晚归还回河里。最后一段儿子背着父亲的对话还是挺感人的。儿子不记得父亲什么时候背过他,但清楚的记得把4文钱丢掉的地方。

  我的感悟是,自己仰仗的能力、逻辑等等可能在一时是支撑你的信仰,但是也是一把双刃剑,只相信数字的直之变得冷酷,给予至亲无法忘却的伤害。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五):原则不乏温情的男人

  记得妈妈说过,外公的爱是男人的一种爱,不说出来,但肩负了家庭的责任。看完《武士的家用账》后,我能感受到男主的责任和爱。

  珠算,好像还给老师了。于是,随着镜头的推移,很感慨。珠算武士,珠算呆子。刻板、有原则,明明是天才,最后落得清廉一生。四文钱,还回去,不是会计的强迫症,而是不能拿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会计最基本的原则。唯独不能接受父亲去世,儿子独自认真做账。虽然这也是爱。

  谁会在新婚之夜,算结婚成本?谁会在面临破产时,强迫父母长辈们割舍掉他们的珍爱?谁会在亲人过世后,认真计算丧葬费用?是谁会把花插在竹水壶里?是谁坚持买下贵的那个“栉”,并默许留下;又是谁画下鲷鱼,背起儿子,送上砂糖?猪山直之( 堺雅人 饰),这男人维系和挽救了家庭,原则不乏温情。

  :媳妇第一天就去厨房干活。被婆婆叫住,说:“作为媳妇和女婿是不一样的。最开始很重要,为了让公公婆婆满意开始就拼命干活,以后就会被觉得理所当然。多走出一步的话,身份就会低一等,你要记在心里。开始要适当的做才是理所当然。”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六):中国传统文化片之N

  《武士的家用账》

  我喜欢韩国的历史片,日本的法律片和职业片。但是这一部,虽然基于历史人物,而且主人公也是“专业人士”(所谓的“珠算武士”,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会计师)。但是,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类影片:中国传统文化片!

  我们中国实在缺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电影。而在日本电影里,反而很多,包括《蜩之记》《超高速!参勤交代》《窈窕舞伎》都属于这类作品。

  《武士的家用账》展示的其实也是另外一个方面的文化:廉洁!中国在汉代开始举荐制,不仅有“秀才”(优秀人才),还有“孝廉”(孝顺廉洁),一是才,一是德。片中说白了,就是当初朱镕基总理在三个会计学院题写的“不做假账”!

  主人公猪山直之,生出来就是一名“珠算武士”。很明显,他的祖宗就不擅长用剑,所以才当上了底层的武士,而且负责算账。直之子承父业,也当上了“珠算武士”。他从小就擅长计算(数学),6岁懂得解鸡兔同笼(片中是乌龟和仙鹤哦)。长大是个“珠算呆子”,非常认真严谨,而且喜欢计算。

  因为对“珠算”的执着,他发现了上司做假账,贪污赈灾物资时。尽管人微言轻,直之的发现,被上级挡下了。但是,纸包不住火,因为赈灾不足,引发了灾民暴动,尽管已经把带头暴动的杀了,为了平息民愤,统治者还是处罚了“珠算武士们”。例外的是升了直之的官职,让他成为会计部门的要员。

  对于“珠算”的执着,其实也是对于“职业”的执着。直之的父亲,在抵当财产时,连武士象征的“短刀”(切腹用的,还是近身防卫用的)都当了,连当铺老板都觉得不合适。但是直之的父亲却说:我们家的“尊严”是“算盘”!所以,直之对儿子参军的事也是反对的。始终认为自己的家族的尊严就是“算盘”,为国贡献,应该是以自己之长。的确,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的是更多是知识,而不是武艺。也幸亏有高级的专业水平,儿子猪山成之,不仅没有死在战场上,还辗转成了新时代的主要人物,服务于新成立的“海军部”。也许,珠算武士是在认命,做好本职,适应天命,而自然、社会似乎也是一直变化之中。当初因为武艺不出色,而沦为珠算武士,而后来珠算武士又成为决定时代的关键力量。

  直之和妻子介绍,自己小时候也要读《论语》。很明显,他也“严格”地以儒家的法则来约束自己。儿子因为掉了钱,无法平账,所以他让儿子自己解决。后来有一天儿子在另一处地方捡到了一文钱,填进了账目。但是直之却不答应,重新自己掏腰包给了儿子一文钱,然后让儿子把他放回捡钱的地方,因为“武士不能捡钱”。这种苛刻,恰好是“从小做起”,从“一针一线”做起。

  直之继承家业后,他给自己家也建起了账目。一算才知道自己家濒临破产,但是为了维护武士的“面子”,却还要坚持一切奢侈的消费,尤其是迎来送往的礼仪。他说服家人,变卖财产及时偿还欠账。不然欠下的账目只会越来越多,越滚越大,最终破产了更丢人。而之所以负责账目的高级武士会贪污赈灾物资,就是因为为了维持面子,家里的“收支不均”,为了填补亏空欠账才做出这样的事。但是事发,被砍杀,更加是丢了“武士的面子”。家里人都理解直之,并且支持他。当然,也因此过上了节俭的日子。甚至直之的母亲,把最心爱的嫁衣都当在当铺里。临死前,才能够赎回来。中国人传统为什么节俭,很明显中国人爱面子,更爱“荣誉”!所谓“知耻不辱”就是这个道理。

  直之一家只是靠两个男人的工资维持,虽然节俭,但是也能够过好小日子。就像不带鱼肉饭盒上班,但是吃红薯也一样充饥,他们过得坦然。当家的妻子精打细算,也能够让他们吃上美味的饭菜。而儿子一直就负责家里买卖的账目,从小也懂得如何精打细算。当然,这种文化,与现代“时髦”的美式消费又有了冲突。大家都想像美国人那样过着“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明天的账将来再说”。不过,关键是这种消费观念,背后的自然资源问题。我们花钱享受,其实是过度提前预支子孙的资源,我们耗费的是子孙的福利。

  不仅,看廉洁与节俭。影片还让我们看到平凡的人生。影片波澜不惊,虽然有直之因为发现上司做假账被提拔,还有变卖家产还欠账,以及成之从军变成时代新人等情节,但都是平淡人生中的微波。然后,我们看到直之的父亲去世了,直之的奶奶去世了,直之的母亲去世了……然后就是直之本人,还有片末的成之的生卒年介绍。人生代代无穷已,留下的是什么呢?直之一家,留下了完整的“家用簿”,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乃至世界会计史上珍贵的文物遗产!

  我之前说,我现在更重视“收成”。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人生的命运,其实一早就被限定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不管这个圈子多高多低,始终远远不及世界的宏大无变。短暂的岁月,又被命运的轮盘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刻度里,不管多么急切,多么拖沓地想改变,都毫无办法。看着父辈的离开,接下担子;然后再离开,卸下担子……我们能够关心的只是留下什么。所以,这才是儒家精神的本质!18.3.30

  ahy9n0�7�W�h�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七):匠心精神就是把小事做到极致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是取决于这个人职业技能的高低,而是敬业精神和品质,如果品质恶劣敬业精神不够,职业技能越高的人反而对社会危害越大!”。《武士的家用帐》中的堺雅人饰演的猪山就是一个拥有出色技能的会计,他用正直善良的一生不但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还影响了家人和后辈!

  电影开头用很短的篇幅刻画了主人公猪山在会计方面的天赋,交代了所处历史环境的背景:德川幕府二百年的统治时期即将结束,在社会的大变革来临之际,所有人都面临生存的挑战,武士阶级的地位每况愈下,几乎每个武士的家庭都是入不敷出,这时掌管大名(武士职务)财务的珠算人(有武士身份的会计)利用职务便利,贪腐成风。猪山依靠自己出色的职业技能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但是由于他职位低微,只能坚持自己的账目清晰。很快东窗事发,廉洁正直的猪山也通过这次事件,晋升到了较高的职位!电影通过这段表现了猪山的高尚品格,猪山也第一次因此获益!

  紧接着猪山的家庭危机来了,随着社会变迁武士家族一方面要顾及自己的荣誉,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自己微薄的收入,许多武士家庭因此破产,猪山则提前预料到家庭的危机,精打细算,变卖家产填补债务,规划生活开支,节俭度日终于度过了危机的日子,这一段电影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通过吃饭表现了很多东西,猪山带的便当从丰盛到简单再到丰盛,预示着他们家的生活状况。而别的武士对猪山便当的态度也表现了其他武士好面子的特点。

  第三段电影表现猪山对儿子的教育,教儿子记账一段印象深刻,精细到每一文钱的出入,不但讲述账目要清晰,而且表明了对欠款和意外收入的态度,猪山这时的正直有时让人感觉不可理喻,甚至不近人情,但是回头想过真正好的财务管理人员哪个又不是这样的事无巨细呢?

  电影中的猪山表现出令人敬畏的工匠精神,把记账一件小事做的了极致,甚至自己父亲死的时候,还在算计葬礼的消费,儿子不理解的说“是不是每个家庭都像我们一样,还是因为我们是珠算人”,“也许只有我们家是”这是他平静的回答!

  猪山的儿子长大后不愿意每天抱着算盘,这时明治维新的浪潮风起云涌,猪山的儿子毅然参加了海军,在海军他却因为出色的珠算技能被任命海军的会计,最终一路做到海军财政大臣的职务,片尾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在父亲去世的葬礼上也认真记录下来葬礼的花销,因为他这时懂得,这不是对父亲不孝,而是对他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电影节奏不快,却透着日本电影特有的细致,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服装、发型都表现了时代的不同,一本小小的家用帐记录了这家庭乃至这个国家的兴衰!堺雅人大叔一脸呆萌的表情和主人公浑然天成,电影中表现出的工匠精神也让人肃然起敬!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八):武士的家用帐

  影片很日本,有着浓浓的日本“传统”之美,显然编剧是把猪山直之当年传统优良的日本男性所推崇,而他又是武士出身,如果上岗上线的话,说不定还可以认为其宣扬武士道精神。

  我之所以这么说,不完全是开玩笑,近些年拍摄的日本作品中有着相当多类似内涵的作品,当然这种注意细节,认真工作生活确实是日本的长处。可是我记得一种理论,一个政权巩固其权力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说宗教、政治思想、对未来的期望等等,而在这一切都无用之时还有最后一种方法,那就是民族主义,或者说民粹主义。即凡是本民族的一切都是好的,其他民族的一切都是不如本民族的。而我则渐渐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发现这种倾向。

  这可以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潮相比,当年的日本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样,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落后的,他们甚至唾弃自身的文化,虽然这样显然也不好,但也正因此才全方位的学习了西方文化,使得国力振兴。可是为什么现在日本不再有这种精神呢?也许就是当学习了上百年的西方文化开始衰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现代文化重生之时,日本人失去了信念,开始迷茫了。不肯放下身段去学习曾经落后的中国文明了。是幸还是不幸,谁知道呢?

  当然从本片来看还算是制作精良的,演员们也是出色的,作品以猪山直之的儿子在明治维新后的回忆为线索,回顾了其父亲和母亲的一生,传统的日本下层武士一个不拿刀而拿算盘的优良男人的一生。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九):省钱不会变得富有,质朴不会改善家境

  不知是剧情跳跃还是翻译质量问题,从家境殷实到出现赤字没有任何过渡和交待,而且主人公还刚升了职成了藩主身边的亲信,为何会一夜之间家道中落?

  我只看到一个经济条件良好的武士家庭在主人公的“精算理财”下变得穷困潦倒,而且本来可以享福的父母家长在贫穷和放弃个人心头好直到老死…主人公在父亲去世时说:我们的债还清了,这是值得欣慰还是哭笑不得?简直可以说不孝,儿子的元服,是武士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哪怕省下一星期伙食也不是画鱼充饥吧?父亲的葬礼,是一生最后陪伴在他旁边的短暂时光,你却在算盘上忙着算帐,你儿子反抗、骂你不近人情,乃是孩童最真性情的表达。猪山先生你真的不反省吗?你省吃俭用品质高洁,又擅于珠算,而家中财政状况却没有因为你的精于计算而变得改善,忙了大半辈子,最后原来只是“我们的债还清了”,典型的迂腐老旧,也许这就是迎来现代新日本前最后一代古旧老人吧。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突飞猛进,接受西方文明,学习先进思想,日本人已经成为真正精明算计生意头脑发达的民族。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买房的笑话,中国老太太存了一辈子的钱,到80岁的时候终于够钱买房子,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房子,到80岁的时候终于还够了房贷……西方人很清楚,钱是赚回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富人天天去银行借钱,却越来越有钱,穷人天天去银行存钱,结果穷忙一辈子也发不了达,我认识的人中,越有钱的人欠债越多,例如我们的老板(当地最大的民营医院)就有上亿贷款,起码四年才开始盈利,如果要他像主人公那样,发现有债务马上就要还、有债在身不还干清不踏实,那估计家里所有锅砸了铁也还不起。幸好日本人已经转变了,已经从“中国老太太”升级到“外国老太太”,而中国很多人仍然是前者,省吃俭用刻薄自己一辈子,生命最后的一两年往往花费的钱最多,而且主要是贡献给了医院,平时每个星期来我们医院一次开几百块钱药的老人,就是平时吃一顿饭五十块都心疼骂儿子浪费钱的老人,一个存了十万块却经常吃剩饭剩菜,东西掉到地上都捡回来吃的老人,本来这半生可以花掉这十万让自己生活品质更好,最后他却熬病了用来交手术费…我听见主人公父亲去世前最后听的一句话“终于把钱还光了”,就想起一些中国人存了大半辈子不舍得花,去世前“终于把钱花光了”。

  《武士的家用帐》观后感(十):《珠算武士》

  《珠算武士》

  又见堺雅人,这次不是剑圣的冢原卜传了,而是珠算高手之武士!

  明治维新前后的那个历史时期,堺雅人饰演的加贺州武士(钱粮谋)猪山直之,成长、担当、站立起来!

  主要工作是担当藩内的“算用人”。所谓算用人,形同于今天的会计,每天最常打交道的便是算盘和账本,这也属猪山家世代传习的工作。直之忠直善良,克尽职守,不免要遭到贪妄之徒的弹压,他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贫穷富贵一概安之若素。

  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二件事,第一是出道不久之“算用人”猪山直之实地探访、多方求证、仓库清点,终于获取足够数据,证实主管贪墨藩主下发之赈灾粮!从而获得重用。

  第二是其父入微出阔,家计频于破产,担当全家责任的猪山直之亦然典当全家贵重物资,削减债务,节省开支,努力还清。

  在这个清贫时节,之后的第二主人公,猪山直之长子,被教育、熏陶为重计算、长筹划的新一代“算用人”,并成功地在那个死伤累累的时代变更迭,依靠出众技艺获得新政府重用。

  这就是三代珠算武士的写照。

  当我们掩卷而思的时候,不由回想其幕府倾倒的那个年代,黑船压阵、勤王血刃。

  更是从一个小小贫寒武士的家用账簿得失计算,锱铢必较,看出那个年代相对落后的日本,如何节衣缩食、励精图治、全民一心,终于踏上维新、获得提升。

  反观我们的同时代,依然为石舫弃炮船,终至甲午败。

  而本剧其实是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の家計簿 「加賀藩御算用者」の幕末維新》的著作改编,该书更是真的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

  一切皆为实际映射啊,过去的,不能让他过去啊!

  堺雅人,演的认真,也是其作品中,必较出色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