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暗夜哭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暗夜哭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4 01:2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暗夜哭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暗夜哭声》是一部由弗雷德·谢皮西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 / 山姆·尼尔 / Dale Reeve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暗夜哭声》观后感(一):众口铄金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襁褓幼子离奇死亡,是兽袭还是人为,紧凑的剧情和演员极富张力表演帮你剖开这个震惊澳洲的著名案件。梅姐强悍演技早在80年代末就驾轻就熟,那眼神时而很杀,时而柔情如水。“集体疯癫”和“公众狂欢”是最恐怖的杀人武器

  《暗夜哭声》观后感(二):好吧,就算是野狗的错,难道这父母就没有过失

  看到内容简介,让我想起曾经子啊新闻上看到的,某某父母的疏忽大意,将孩童遗忘在车内,或者有意关在车里,最后导致孩童致死的案件。在一个野外,在一个危机四伏的野外,将一个几周大的婴儿独自留在帐篷里面,这个难道不是一个重大的过失吗?最算不是他们直接杀死自己孩子,但是他们也应该承担自己过失带来的惩罚

  《暗夜哭声》观后感(三):天使 魔鬼

  想看这部电影很久了,找了很多时候都没找到,那天居然cctv6良心发现放映了这部电影的译制片,又是一个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最后使之成为人民众矢之的的故事,梅丽尔把这个母亲独有的坚强表现异常坚不可摧,在承受丧女之痛,还被公众谩骂,这个女人没有软弱哭泣,把她母性里的倔强甚至有些冷漠表现让人错愕,以至于公众无法理解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梅丽尔拿捏的十分准确,当所有人都想要看到你软弱的时候却异常坚强,虽然她不如法国中尉女人里的分饰两角,不如索菲的抉择里的超高表演技巧,这部电影里的她发挥地方不多,但是在收敛的演技里更多体现这个母亲的隐忍,戛纳影后实至名归

  《暗夜哭声》观后感(四):真相或者娱乐

  从孩子失踪后开始看的,但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审判变成了选择题:不是人为就是野狗,这样让人觉得有点轻率,不过这不是重点

  媒体一开始的态度就像是播报某个娱乐新闻,还对采访进行了后期裁剪加工,让真实变得面目全非人们事件关注也让人觉得是关注世界杯或者什么比赛谣言、咒骂、没有根据的猜测以及看热闹心理;检察官追求的似乎也不是真相,他要做的是把琳蒂送入监狱,无论她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孩子;警察也不知道到底在做什么,证据被动手脚。一度以为迈克尔会疯掉,琳蒂真的是凶手(因为有些时候她居然笑得出来,非常的强悍啊!)。琳蒂的坚强让我想起某些ACG里女性特有的坚强······

  关于陪审团判琳蒂有罪这点也觉得很恐怖,有些时候,法庭判决完全错误的,把这么重要决定权交给完全是普通人,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培训的陪审团,这样真的好吗?不过在天朝似乎也没有这种担心必要就是了。

  《暗夜哭声》观后感(五):暗夜哭声 愚昧就在窗外

  澳大利亚大红岩,嗜血的野狗,失踪的婴儿,喋血的婴儿连体裤以及几年后登山者以为死亡所发现的另外的婴儿外套……悬案诡异扑朔迷离,但以常情观之,则荒诞不经

  看完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暗夜哭声》,恍然觉得,才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大众和媒体以及权力机构竟然表现的如此愚昧不堪。

  好奇和偷窥的大众竟然会如此疯狂地围猎一对刚刚失去孩子的父母,舆论近乎追杀,媒体煽风点火。

  所谓法医技术鉴定本来就有局限性,却成为判罪的终极证明。一个伦敦法医的鉴定和一个狡猾巧舌如簧律师让一桩偶然的不幸事件成为一桩骇人听闻谋杀

  面对突然泛滥起来的媒体,琳蒂的内向,倔强和不讨好大众的态度更加雪上加霜。这里看不到宽容,只是猎杀。

  2012年6月12日,琳蒂终于在法律意义上被还以清白。而影片中没有演的部分是,获释后,她和丈夫便劳燕分飞,各组家庭,只是相约誓言要一起洗刷冤屈。

  看完电影夜里一点多了——暗夜的哭声,谁是野狗?谁是婴孩?谁在哭号?这是人性的暗夜,可惜的是这样一幕幕总在上演。

  愚昧并未远离,特别是暗夜里,更要警惕自己的内心起念,保持觉醒。

  《暗夜哭声》观后感(六):「Quotes」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

  「These people aren't interested in facts. 」

  「If he can't say what happened, how can he say what didn't happen?」

  「Something my heart tells me is a fact. Other people don't think so.」

  「We're talking about my baby daughter. Not some object!」

  「I am the way I am and the jury will have to get used to it.」

  「This is ridiculous. It's ridiculous. I love you. I can't be without you.」

  「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realise how important innocence is to innocent people.」

  《暗夜哭声》观后感(七):律师,陪审团,媒体,专家群众

  案情: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儿公园夜宿,女儿被野狗叼走。母亲面临谋杀亲生女儿的指控,最后还被判了终身监禁,直到5年后,才翻案。

  律师:讲求诡辩,那些简单问题,他们可以用无比复杂的句式问出来,复杂到需要考虑至少10秒。这对夫妇面临这样的提问,几个月的时间。再正常的人也要疯了。大概,这就是律师的目的

  陪审团:他们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举手表决。当大家直觉上,她是有罪的,那么她就是有罪的,无需任何证据。说白了,他们就是群众心理的代表

  媒体:媒体只管怎样播出,才能获得最高收视率,他们只关心这个,这是我们的共识。他们的报道,不完全是假的,是在真实的采访上添油加醋,往让群众感兴趣方向引导。他们完全不顾及受害人的隐私心情

  专家:案件审理过程中,请了很多的专家。这些专家做的报告是很严谨的,但都是不肯定的,都是模糊的,不能下任何判断,只是说有可能。但这样的判断,在法庭上,却作为了完全肯定的依据。他们其实也是群众的一部分。

  群众: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大部分群众都会认为是父母杀害的,野狗叼走婴儿,这是多么离奇的事情啊,所以群众宁愿相信是母亲谋杀的。他们会找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跟事实无关,只是为了让自己相信。专家和媒体就是给他们证据的人。案件的真实情况,他们也不关心,只要结果是按自己推断的来进行的,就可以了。吼,你看,我们的推断是明智的,就应该这样。

  至于,无辜坐牢的母亲,和这个家庭受到的创伤,又有谁关心呢。

  《暗夜哭声》观后感(八):影像中的正义第二篇

  第二篇

  这部电影比第一部要精彩很多,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主题。除了bergeman教授在书中提到的一些,我还想补充一些:

  第一个media,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s.事实上如果没有媒体的作用,这将会是一个普通悲剧。但是媒体在这里里面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引导了public opinion 的导向,而public opinion又使得politics 加入进来,这三者有interactional的效用。当然了streep扮演的ms.Chamberlain在媒体面前太抢眼,too strong to be believed,特别是在witness席作证的那段,我想很多人很难同情她。

  第二个主题是wild animal politics

  关于dingo,这个主题不是特别明显,不过也有作用。

  第三个prosecutors'strategy,其中包括scietific 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这个在书中有提到。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关于closings,prosecutor 引导juror说这个案子有两个选择(dingo or murder?),这实质上是一个trap。另一方面电影没有提到的是defendent's lawyers 的很多strategy.

  第四个就是juror和media,前几天还有个报道关于媒体对陪审员的影像,有些juror上网用wikipedia查案件,用blackberry传送信息

  第五个就是religion and politics,不那么明显。

  最后一个就是twice prosecution? 我不是很确定,因为之前的trial是不是个trial呢?如果是那么就不可能出现第二次的trial在英美法系下。

  最终justice还是实现了,算是个happy ending了,两夫妇都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赔偿

  最后以mr.chamberlain答记者的话结尾:

  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realise how important innocence is to innocent people.

  《暗夜哭声》观后感(九):真实结局

  澳大利亚一场持续32年之久的婴儿致死案件,在经过4次审判之后,达尔文市地方法

  周二宣布,婴儿之死与父母无关,是由澳大利亚野狗造成的。

  马拉松式诉讼终结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法院,在周二宣布32年前的婴儿致死案当事人无罪,最终死因鉴

  定称9周大的婴儿之死是由野狗造成的,这桩长达32年的悬案宣告终结,张伯伦一家也结

  束了长达32年的诉讼生涯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当地法官伊利莎白·莫里斯,含着眼泪对婴儿母亲琳迪·张伯伦宣

  读了这一鉴定。莫里斯说:“就你女儿的死因,请接受深切的同情。我对此非常抱歉

  尽管过去许久,但时间并不能带走丧女带来的痛苦悲伤”。莫里斯最后说,“9周大婴

  儿的死因是由野狗造成的”。

  当结果宣布后,婴儿母亲琳迪说,“很明显,我们非常放松、也非常高兴,这一悲惨

  故事终于有了终结。”“我们居住美丽的澳大利亚,但野狗很危险”,琳迪严肃地说。

  婴儿的父亲迈克尔·张伯伦说,“这是一场让人感到恐怖的战斗,每一刻都很艰苦

  但到最后,我们终于有机会让我女儿的灵魂得到安息”。

  野狗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1980年,年轻的夫妇迈克尔·张伯伦和琳迪·张伯伦带着9周大的女儿到澳大利亚中

  部的旅游胜地爱尔斯岩露营,但在8月17日他们的女儿阿扎丽娅突然消失,在搜寻之后也

  没有发现女儿的尸体

  婴儿的父母坚持称女儿是澳大利亚野狗叼走的,但在当时澳大利亚人眼中,澳大利亚

  野狗是怕人的,在没有人的挑衅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婴儿父母的这一说法激起了公众的

  愤怒不信任,夫妇二人都被怀疑是凶手而被送进监狱,母亲琳迪以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

  ,父亲迈克尔也被判刑,因要照顾其他孩子而缓期执行。后来,阿扎丽娅的夹克在野狗狗

  窝旁被发现,琳迪被释放

  在今年2月24日,对于婴儿阿扎丽娅死因的第四次证据收集告一段落,澳大利亚观察

  者发现,人们对野狗的态度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昆士兰大学研究人类学的教授艾德里安·

  皮斯对人们态度的变化总结说:“对于张伯伦女士的妖魔化已经被对澳大利亚野狗的妖魔

  化所代替”。

  当周二裁决宣布后,琳迪笑了笑,又哭着拥抱家庭成员,包括前夫迈克尔。琳迪说:

  “澳大利亚人再也不会认为野狗在没有受到挑衅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对人发起攻击。”

  -----------------------------------------------------------------------------------  

  2012年6月12日,琳蒂终于在法律意义上被还以清白。而影片中没有演的部分是,1988年获释后,她和丈夫便劳燕分飞,各组家庭,只是相约誓言要一起洗刷冤屈。

  看完电影夜里一点多了——暗夜的哭声,谁是野狗?谁是婴孩?谁在哭号?这是人性的暗夜,可惜的是这样一幕幕总在上演。

  愚昧并未远离,特别是暗夜里,更要警惕自己的内心起念,保持觉醒。

  《暗夜哭声》观后感(十):补充一点之前莫名紧张感的拉片

  片头采用黑底红字,音乐在正片开始时变得紧张和不安,充满悬疑。

  1、航拍,但却对准地面,摇晃和不稳定。构图让人不舒服,景色也不漂亮。掠过山脊后后同样是不稳定和不漂亮的城市。中间耸立的烟囱让人有十字架或绞架之类的的联想。紧张悬疑气氛的音乐一直延续到第一个镜头。之后是画外音,“婴儿受洗”。

  2、婴儿的特写,婴儿没有表现出天真可爱的神情,而是一脸困惑和紧张。身不由己的被摆弄着由母亲之手交到“牧师”手上。两位主角在画面中都只是一闪而过,镜头结尾部分,窗外的逆光洒在婴儿身后,婴儿横卧,近似于“骷髅光”配合婴儿的表情……不详。另外,这个镜头应该是固定在婴儿筐或篮子上的,镜头始终跟随婴儿脸,跟着婴儿移动。很诡异……像是恐怖片的手法。

  3、中景拍摄一家子和牧师,交代人物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光线很亮,但在前景布置了人,让画面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中。(还有窥视感和被注视感)前景之外还有很亮的窗户的侧逆光,角色都被挤压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很局促。虽然是叙事功能上的镜头,但还是照顾到了让画面不舒服。

  4、过渡镜头大全,略俯。随着这一场结束,众人起立。在远景中本就渺小的一家子几乎被淹没了。

  5、卡车汽笛声从上一个镜头结尾就前导到这一镜。导演这次直接把十字架和烟囱放在了一起。一个空镜。汽笛声一直持续到下一个镜头。

  6、空镜,卡车驶来,用于交代。迎面驶来的大卡车,刺耳的汽笛。紧张。

  7、卡车司机的中近景。主要是台词的功效,对他们教派的偏见。

  8、卡车司机主观,台词作用,偏见。“洗礼”仪式结束散场。

  9、另一个卡车司机的画面,作为无线电交谈对象的反打。台词作用持续。

  10、当地居民对仪式结束的围观……“他们”的特别和另类可见,并不是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是被孤立的。

  11、肯能算是围观者的“主观”,男主角用脚架给家人和自己拍合影。画面略俯,长焦,同样被压缩的很局促。紧接着一辆红色卡车呼啸从前景掠过。台词结束后卡车汽笛声由远及近冲进画面。切下一镜。

  12、大特,缝蕾丝边。红色,底,白色蕾丝边。缝纫机的冲击力和缝衣针清晰可见。

  13,大特,大剪刀剪开蕾丝边。剪刀给的也太强烈了!

  14、交代镜头,斯特里普缝衣服。前景的冰箱(冰箱太堵了)和吧台以及吧台上居然还放了一个桌子之类的东西……把人还是压进了一个狭小空间。

  15、斯特里普拿过衣服,几乎没露脸(一闪而过之后被婴儿床的白纱遮住)。画面的中心是那件刚缝的红衣服。(被针扎,大剪刀剪过的“红”色小衣服)

  16、镜头隔着白纱在给里面的婴儿比大小。画外音,有客人到访。

  17、过渡镜头,两个女人交谈,打开衣柜。

  18、衣柜中黑色婴儿衣服。诡异。镜头中还是有前景,让画面不安定。黑色衣服也是透过两个女人之间隐约露出来。女访客台词强调了一下“黑色”,但他们视之理所当然。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诡异强调!

  19、小儿子插话,那是新出生的婴儿的。

  20、和小儿子对话的反打,与18镜同。

  21,抬着空棺材的特写,画外音布道。诡异。

  22、男主角特写(侧面!不是正面!)布道!

  23、中景,听众对抬来棺材的反应。(吃惊、惊慌、反感……反应很强烈)

  24、抬棺才特写,同21 ,露出劝导戒烟的文字。

  25、全景,略俯,人们纷纷把烟投到空棺材里。场景中黑色背景,深色椅子,画面中暗色占了大块面积。

  26、门缝中露出几个看热闹讥笑的孩子。(男主角行事与众不同吧)

  27、过场空镜。夜,主角的家外景。房子的一部分全景,被树遮挡,看不清全貌,不清楚周围环境。

  28、门里的斯特里普等来了丈夫,门外暗色冷调占了画面大部。丈夫从画外入,镜头跟进屋。不交代屋子环境。白色纱帘露出夜晚的黑色。空间不交代也让人对没看到和黑暗的部分感到不安。与之对立的是夫妻两人的亲切浑然不觉的的交谈。屋子的补光也很特别。丈夫进门就靠在梳妆镜前,背后是镜子。丈夫本身是在阴影中,从梳妆台向画外光线越来越暗。恐怖片的方式。看不到的地方是延伸出去更黑的部分。画右指向最黑的部分有一个窗帘,暗示那里看不见的一方有一扇黑洞洞的窗户。 之后丈夫走到斯特里普身旁高光区,两人亲吻,但灯还是在墙上投下巨大的阴影。斯特里普在被子外面盖着一条大红色的毯子,很抢眼!不安定的色彩!

  29、丈夫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位置。交待性的。

  30、丈夫和儿子的对话,准备出发去度假。画面控制的还是很局促,在一个独立场景中没有完整的人物和空间的关系,甚至车子也只是局部。台词中还提到动物是人的食物,一种不知名的鱼。

  31、手指指向地图中的位置,大岩石所在,用于转场。

  32、航拍冲向大岩石,画外音是上一场父子对话的延续。天空多云,画面不稳定,大岩石从地平线之后显现。声音中有乌鸦声。

  33、人群中,男主角拍照,衣服颜色突出了他。逆光,但表演却是一张苦脸。别人都手持相机,唯独他用脚架。

  34、巨大岩石形成的三角形阴影构图下,妻子和孩子在其中。(危险下)向后拉的镜头更显环境的巨大和人物的渺小。石头像是被不稳定的堆在那。

  35、运动镜头从岩石后看到游玩的人。“偷窥式”,接着才注意到画面中有一只野狗看着人群。人们也发现了野狗。

  36、野狗特写

  37、女主角中景,后景有另一家游客。人们对野狗的反应。(不害怕)。

  38、镜头运动的像是尾随和偷窥。跟着主角一家之后,运动到树干遮挡。轨迹像是野狗在跟踪,但高度不是。(骗人的花招,似是而非的镜头)

  39、爬大岩石上山的人,大远景。

  40、山下看着的妻子们。

  41、反打,拿啤酒上山的男人。(上山的路是有危险的)

  42、正面、在看的妻子孩子们。望远镜看,一个在跑的男人。

  43、反打,远景,男人离开登山道,在危险的地方。

  44、斯特里普中景,用望远镜看。发现是自己丈夫。

  45、丈夫中近景,长焦,看表,焦急中。

  46、同44。

  47、俯拍,全,一家在拍照。

  48、丈夫拍照中景。背景是空旷地平线,处于孤立突出的位置。

  49、反打拍照对象,妻子与婴儿,同样在倾斜的岩石上,背景是空旷地平线,危险、孤立、暴露感。

  50、人全,丈夫抱着婴儿指导妻子照相。

  51、近景,妻子拿着相机。妻子看向丈夫身后。48~51一组拍照正反打全部是90度正面。

  52、两个男孩爬向很高处,有危险暗示。

  53、土著人在游客周围出现。未交待的莫名镜头。(故布疑阵用的)

  54、给婴儿洗澡的特写,侧逆光勾边。

  55、中景,傍晚,稍带环境,母亲在给婴儿洗澡。

  56、把婴儿放在毛巾上,大特,婴儿没有表情。

  57、斯特里普特写,母爱,慈祥。

  58、婴儿特写,躺着穿上衣服。

  59、穿袜子特写。几次强调婴儿,让人隐隐不安。

  60、交代,儿子和另一家带婴儿的交谈。

  61、特写,给婴儿穿衣服细节。继续在强调!

  62、中景,夫妻交谈,丈夫表现的有点心不在焉。看日落。

  63、妻子带着婴儿和两个儿子呆在车里。妻子显得疲惫了。

  64、人群中,丈夫在拍照。镜头处理与33同。

  65、相机中大大岩石叠画成血红色。淡出,转场。8‘38“

  夜……之后就是惨剧发生了……

  用了很多恐怖片的手法,为事件发生之前铺垫了一层不安的情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