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有边界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有边界感

2019-09-03 15:26:08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馆 阅读:载入中…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有边界感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有边界

  毕淑敏说:“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在我看来,教养最好的证据,莫过于清晰的“边界感”。

  边界感,指得是能分得清自己这个主体和他人之间的清楚界限

  有边界感的人,不会强迫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事情,不会热情过头,不会无节制干涉他人生活,更不会逼着他人利益共享

  1

  喜怒哀乐,只与你自己有关

  去年曾经有一则刷屏级的热搜

  有位妈妈因为在同学群里晒女儿被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最后被班长踢出了同学群。

  其实在被踢出群之前,这位妈妈就表现得很夸张。

  只要她在群里聊天,几乎都是和自己学霸女儿有关的事情,比如,晒学霸女儿的成绩单,学霸女儿的笔记,学霸女儿刻苦学习照片……

  狂轰乱炸式的花式炫女儿,让所有家长早已心生厌恶

  最终,孩子高考失利的班长忍无可忍,把这位妈妈踢出了群聊

  我们可以说这位班长小气缺乏包容他人喜悦豁达

  但是,真正要去理解这件事的话,这种说法就太流于表面了。

  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位妈妈,而不是班长。

  大家生活中一定碰到过很多次这种类型的人:

  不分场合,只要聊天,就是以自己的事情为中心,从孩子到爱人再到工作

  所有的聊天话题,都只围绕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喜怒哀乐鸡毛蒜皮,他们说起来似乎永无止境

  除此之外,已经成为公共场地朋友圈,也同样如此,孩子、爱人、包包手表……

  他们用自己的事情,轰炸周边所有的人。

  身边的人是什么感受

  毫无疑问,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崩溃感。

  前几天,我去接幼儿园接女儿,碰到一位妈妈,拖着我开始聊自己的各种事情,上个月去哪里旅行了,自己在公司发生什么事了,女儿如何如何了。

  短短10多分钟,这位妈妈全程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事情。

  我当时特别想告诉她:“你的一切,真的与我无关。”

  碰到陌生人都这么“疯狂”,我相信她对身边的朋友,只会变本加厉。

  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和他人存在着明确清晰的“边界”。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你的事情,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的情绪,也只是你的情绪。

  应该承担事情和情绪的,当然是你本人,他人没有任何义务要花时间倾听。

  如果别人愿了解,你再说出口,这是分享。

  如果不管别人愿意与否,只管自己倾吐,对别人而言,绝对是一种负累

  懂得对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是一个人有教养的开始。

  2

  热情过头,是对他人边界的侵犯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

  发帖人说,她和男朋友谈恋爱三年了,在整个恋爱阶段,男朋友的姐姐,都无所顾忌介入他们的关系之中。

  每次吵架,姐姐会出面来找她,各种劝和,各种调解,平时呢,也特别喜欢各种打听两人的私事

  发帖人表示,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他姐姐很好,很关心他们,但是到了后来,她越来越忍无可忍。

  她发现,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完全透明化的,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这种感觉有多崩溃?

  嗯,就好像自己裸奔过一条人流攒动的街道

  生活中,这种人同样到处都是。

  比如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很多网友发的帖子,回老家被各种催婚,被询问工资,个人存款,什么时候生孩子,要不要生二胎。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提到过一个词,叫浆糊逻辑

  浆糊逻辑,就是像浆糊一样,混乱一团,很显然,浆糊是没有边界的。

  很多人采用的就是“浆糊逻辑”来生活。

  他们肆无忌惮参与进他人的生活中,完全不知道适合而止,甚至会打着“我为你好”“我是关心你才问你”这样的幌子,让你感觉到一种道德压迫感。

  网上一段话:

  “总有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界干涉别人的人生要求别人不断牺牲自己来满足对他们的期望

  你以为这句话只是在形容,'处处为你好,处处为你做决定’的父母吗?

  不,这句话除了针对亲情友情,还有爱情。”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和《为何爱会伤人》里都曾提到:

  “边界感淡薄,是很多情感成为伤人利器的原因。”

  有边界感的感情才是健康的感情。

  热情过头,侵犯他人的边界,绝不是一种善良,而是缺乏教养的体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