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朋友圈,是微信里有喜欢的人”
2019-09-06 20:16:17
作者:米粥
来源:鲤书姑娘
阅读:载入中…
作者 / 米粥
最近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很是反常。 以前的她,本着“鄙视一切没话找话”的原则,朋友圈就是一片荒凉之地; 现在的她,一天至少3条,且花样百出。 我问她,怎么突然变得爱发朋友圈了? 她略带羞涩地说: 都是发给一个人看的。 我瞬间恍然大悟,接着问她得到想要的回应了吗? 她不确定地说: “偶尔点赞,偶尔评论,有时也会主动聊天。”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曾经吧。 每次发朋友圈,不见得要分享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而是为了让那个人知道你的一切。 喜欢的小心思明明想藏起来,又想被TA发现。 为此辗转反侧,只想告诉TA: “我喜欢你,我在乎你,来找我聊天吧。” 喜欢,无需隐藏 看到这么一句话:朋友圈,始于朋友,乐于感情。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时,就算再冷静的人,也会千方百计的想要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 发搞笑的段子,发好看的照片,分享甜甜的文章,再装模作样的搭配上一段文字: “单身狗表示好羡慕。” 这些暗戳戳的动态,目的无非是,想和那个人一起体验生命的每一寸快乐。 但是凉白开最解渴,大白话最透彻。 感情中最忌讳的,便是偷偷摸摸的隐藏。 至今,《请回答1988》仍旧霸占着豆瓣韩剧评分榜首。 剧中的正焕暗恋德善,但他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明明喜欢,却总是默不作声。而那个看起来总是慢吞吞的,视围棋为生命的阿泽,对待感情却最单纯,最勇敢。在德善约会被放鸽子的时候,是他第一个赶到了她身边,代价是放弃了比赛。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会在疲倦时乖乖的把头埋在德善肩膀上。 会在别人嫌弃德善能吃时,主动把自己的那份让给她。 会在德善被暴露狂吓到时,耐心安慰并在洗手间外默默守护她。 会在德善要礼物时,深情地说“我全都买给你”。 更会在毫不吝啬的夸奖德善: “你比李英爱更好看。”这就是勇敢的阿泽,最后被德善选择的阿泽。 100个人有100种表达爱慕的方式,但成功的大部分是那些在爱中足够坦诚的人。 人生这么短暂,青春的故事稍纵即逝。 所以,不要在最后怀念过往时,才惊觉惋惜。 喜欢,就是再进一步 被称为「扫弟机」的萧亚轩,前两天又因为与小16岁的男友交往登上了热搜。 很多人开始把她作为恋爱目标,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她曾在《康熙来了》早就公布过的恋爱法则。 第二条法则便是:放下无谓的矜持。 王小波是浪漫到骨子里的,他的情书总是直白的让人难以拒绝: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在这个匆忙世界里,很多事情是不能等的,感情也是如此。 1932年的新奥尔良,黑人青年马丁和白人女孩莉莉安在舞厅跳舞。 但周围的人都摆出诡异的表情,有人把马丁恶意绊倒,有人殴打他,有人朝他丢石子,并喊着让他下地狱。 这一切,只因种族不同的两人相爱了。 看着窗外的反对者,莉莉安战胜了恐惧,对他说: “你就是我的男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互相喜欢的人明知不可能有结果,还要在一起吗? 答主仅引用了佛朗索瓦·萨冈的一句话: 我控告您无视爱情,一味逃避,唯唯诺诺,我判处您终生孤寂。 感情这种事,千万不要等你把自己包装好了,才想着坦诚心意。 因为人的成长是没有限度的,如果非要给喜欢加个期限,那才真的会孤独终老。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再向前一步。 愿你眼中之人,不负你情深 年龄、贫穷、肤色都是阻碍人们在一起的因素,但恰恰是这些故事告诉我们, 与其小心翼翼的试探,不如主动一点。 《恶作剧之吻》刚播出那会,我非常羡慕袁湘琴。 羡慕她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 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宁愿花几年的时间努力地追随他。 直到最后湘琴得到了直树,拥有了最好的结局。 直树还是那个可望不可即的学霸,但这时他的心里还装满了袁湘琴。 所以啊,两个人从陌生到相爱,最重要的还是有人先迈出的第一步。 年少时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很打动我:“你写了成百上千条微博、朋友圈或日志,有些是写给专门的人看的,但往往这个人看不到,不会看,也不想看。 直到有一天,另一个不相关的人突然跟你说:你写的所有东西我都看完了,好心疼你呀。 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读的不是你的某条心情,他们想读的,是你的整个人生。”以前我们总说,人的一生太难。 赚钱难,买房难,恋爱难。现在我们要说,人这一生太值得。 虽然一步一个坎,但身边幸好有人陪伴, 你们彼此为坎儿,却能拾阶而上。 除了受苦,还有满满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