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次讨好别人,都是向在自己施暴|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每次讨好别人,都是向在自己施暴|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

2019-09-19 21:01:35 作者:糖心理内容组 来源:糖心理 阅读:载入中…

每次讨好别人,都是向在自己施暴|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

  糖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

  文/cream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1

  最近重看了一遍《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主人公深海晶,是个30岁的职场女性脾气好,工作光鲜亮丽,待人总是笑容满满,在外人眼里,是几乎完美存在

  但同时她也是一个重度的讨好型人格

  工作上,因为工作能力强,深海晶作为营业助理兼顾总经理秘书、营业经理职位公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有缺口,深海晶必须第一个顶上。

  准备网络会议,改ppt,泡咖啡,订机票酒店,这些本该是秘书做的事情,因为老板敷衍说秘书正在招,这些活就全部落在深海头上。

  同事工作时间偷懒,抱怨自己能力不够看不懂,每次自己完不成的工作全部推给了深海晶,因为讨好型的性格,她无法拒绝,只能接受

  甚至,每次出了问题她都要为其他人背锅,跪下给客户赔罪,来解决同事的麻烦

  久而久之,因为能力强,不懂拒绝,老板和客户都忽视掉了没用的同事,直接来找他,而同事也甩锅甩得心安理得

  除了讨好同事,在感情上,她还讨好自己的男朋友

  男友因答应前女友在找到工作之前都可以住在家里,和前女友同居长达四年。

  当他人问起男友的同居室友时,深海也会顾及男友的面子说,同居室友是自己。

  她善良软弱责任心强、不懂拒绝、逆来顺受,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那个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哪怕自己再累,也无法逃离这样的怪圈

  在剧里,有一个细节是,当深海晶在地铁上被喝多了的陌生人挤到了车窗玻璃上,她伸出袖子仔细的擦拭玻璃上的印子。

  虽然自己已经很不舒服了,但比起自己,还是别人的感受更加重要

  2

  按照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的观点,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略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不在乎自己,就是讨好。

  讨好型的人,对于人群气氛非常敏感,擅长察觉他人的感受。即便心里有愤怒,也不常公开表达、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责任心强,经常不自知地超时工作。

  讨好型的人,不容易拒绝他人的请求,经常担心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喜欢照顾别人,哪怕自己因此花去许多时间,或感觉非常疲惫习惯于跟随他人的意见,在和别人意不同时,会尽量避免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越过自己的生活界限时,都会选择不说忍耐,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空间硬着头皮去接受这种越界的行为

  完美表现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破碎的自己。

  深海晶每天下班时,看到地铁轨道就有想要跳下去的冲动,她颤抖着扶着柱子,一次一次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感情上走到了谈婚论嫁地步,却因为男友无法处理好与前女友的关系,只能一拖再拖,在累了一天后,发出好想谈恋爱感叹

  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理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但如此下去,只会让自己心理背上越来越沉重包袱。在潜意识里,他们是被迫接受这样一种模式,但无法拒绝。

  讨好别人的本质,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感所以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弥补这种心理上的缺陷,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同感。

  他们的内在逻辑就是:我是卑微的,我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才能被爱。

  依赖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敢知直面内心真实的自我,在潜意识中习惯了压抑否定,把自己放在低到尘埃位置上。

  只有拼命地讨好外界,才能得到认同感,得到心理安慰

  就像永远无法拒绝别人的深海晶一样,就算是去居酒屋喝酒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时,她依然要元气满满的微笑,生怕给别人带来一丝一毫的负能量。对她而言,别人的眼光就像一面镜子,她只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

  3

  然而,讨好者真的会在他人的眼光中得到所谓的认同感吗?

  答案是否定的。

  剧中的深海晶不仅仅需要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帮周围的人们解决问题,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这样做根本不讨好。

  越讨好别人,别人就越把你不当一回事,反而会越看不起你,觉得你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对于讨好者本身而言,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鼓励关注,更加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甚至,一旦当别人习惯性地踏入你自身的边界,只要你表达拒绝或排斥,便更容易受到别人负面的评价,更没有什么认同感可言了。

  因此,想要改变生活中无数个“被动时刻,摆脱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控制关键还在于我们本身对自我的认知方式

  记得奇葩大会》有一期,蒋方舟节目分享自己改善讨好型人格的方式:

  一个人到东京待了一年,把自己完全放逐到一个完全陌生地方,因为没有朋友社会关系,所以也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

  她每天写日记和看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注自己身上,在这种完全关注自我的生活中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优势需求

  学着将认同感的来源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建立自己的审视标准学会接纳自我的优缺点,要知道最高级的讨好,是讨好自己。

  试着去察觉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活成他人需要的样子。关注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比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加重要。

  当我们拥有了自我认同的能力,也就不需要再讨好别人了。

  正如蒋方舟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

  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不要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而是去赋予自我意义

  只有当我们自己在乎自己的时候,别人才会正视我们身上的闪光点,才会去真正地在乎我们。

  很多人都像剧中的深海晶一样,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自信,只有去尝试改变思维方式,直视自己的恐惧,才有可能消除它。

  与其小心翼翼的讨好别人,不如真实的做回自己。停止讨好别人,你会更快乐

  Referenc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49123/answer/59193165

  https://mp.weixin.qq.com/s/

  https://mp.weixin.qq.com/s/8BEFRkOFcGOOj

  为你推荐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理事会北美代表

  70年代美国心理史学发展代表人物之一

  IPA中国委员会主席——Peter Loewenberg

  亲授“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现代文化临床经典

  视频19讲+赠送配套读书会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我就知道你“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