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结构是什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10篇

2019-09-19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10篇

  《结构是什么》是一本由[英]J.E.戈登(J.E.Gordon)著作中信出版社·鹦鹉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一):弹一弹扭一扭:好玩儿的结构2

  蛮喜欢这本《结构是什么》,开始写个书评小连载“好玩儿的结构”,

  第一篇在这里:《构建世界:好玩儿的结构》

  本篇是第二篇,写一写弹性的前世今生,对应《结构是什么》Part.1。

  其实所有的材料和结构,在加载负荷情况都会发生变形,只是强弱程度不同

  比如说,一只猴子想吃桃,它先试了试晃树,树纹丝不动,就爬上去摘了。

猴子摘桃,图自《结构是什么》

  肉眼可见,猴子蹲在枝子上引发了变形,其实晃动的时候同样产生了变形,只是比较小,肉眼到感觉不到

  甚至当我们登上长城,长城承载体重,也会变矮一点点,可能不到一纳米,但变形切实发生了。

  【待续】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二):构建世界:好玩儿的结构1

  女儿有件连体衣,上边印着“The world is my play ground”,对结构工程师来说,构建世界形形色色的结构,想必也有同样的乐趣

  非专业人士,听到结构工程正常反应都是退避三舍。可这本书就不太一样妙趣横生,连Elon Mask都对《结构是什么》大加赞赏,多次推荐

  普通人发怵未知专业领域,这再正常不过了,光是数十成百个专业词汇砸下来,没等反应就晕头转向了。《结构是什么》开篇就打破了这种恐惧,结构是用于承载材料的组合,这里说的“材料”可不限于钢筋水泥混凝土这些工业材料。

  结构会讨论房屋桥梁为什么会稳固站立,飞机轮船为什么有时会坏掉。环顾四周,我们久坐不动为什么容易腰酸背痛?鸟类为什么有大量羽毛,这也是结构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看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结构的祖师爷是鼎鼎大名的伽利略,对,就是提出地球太阳公转的伽利略。他因为受到教会逼迫,晚年转而潜心研究结构和材料,在老爷子眼里,结构和材料可能是最不容易触怒教会的研究了吧。

  我们讨论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柔性结构和刚性结构。

  柔性结构:比如橡皮筋小草肌肉……

  刚性结构:比如钢铁树木骨骼……

  生物演化就是在筛选结构,优质的结构增加竞争力,而糟糕的结构,都被吃了。

  和生物体一样,人工设计存在不少不良设计,最早关于人工设计失败记录是巴别塔,记录在《圣经》第一卷书创世记上:人们为了传扬自己声名,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结局半途而废根本没盖下去。

  我们知道现存最高自然结构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现存最高的活体生物是一种树,能长到110米;最高的建筑是828米的迪拜塔。

  都挺高的,可惜没一个能通天。

  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超越,想创造出更高更强更大的结构;人们也在不断挑战,想要更舒适便捷的生存环境。结构在各色期待中占了很重要位置

  《结构是什么》就带我们进入结构这个充满无限活力的世界。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三):结构的世界 ——人类的设计文明

  展开这本书时,被章前语吸引——“数不清的窘迫在各个方面摧毁着人类的傲慢,我们好像对最普通物体效应一无所知。”如饥似渴地开始了阅读,这是一本介绍结构的书,所谓结构,宏观上讲可以是万事万物——飞禽走兽,房屋桥梁,分子原子,都有结构,囊括万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结构的世界。而作者在书中偶举实例,更多的都是在说原理,材料,力学,日常,应用上帝搅乱了世间语言,工程师之间如何无障碍沟通,那就要懂得结构的奥妙,我们都生活在结构的世界里,人类设计的世界里。

  曾经有一本书中,这样说过:“我们喝水用的水杯是设计出来的,使用方式也是设计出来的;我们下雨打的雨伞是设计出来的,撑伞避雨的方式也是设计出来的。”我们生而为人,存在于物质的世界当中,置身于不必都贴上说明书的泛滥的工业品之中,我们出行搭乘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我们住在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当中,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人类设计的世界当中,不禁惊叹,多了几分理所当然,却少了几分用脑思考热心

  大自然创造了生命,并使之自身自灭。动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把奥秘藏在身体中,蜗牛甚至把“家”背在了身上 ,它们本身可能并不会过度思考自身的奥秘,不会想自己怎么如此这般科学便宜,这都源自于何,生命的长度和脑容量都不允许它们制造太多久存于世的东西,它们没有文字,没有野心,但是人类不同,人类从树上下来以后,便思考如何给自己一个家,怎样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祖先最早住过山洞,土窑,用弓箭攻击野兽,用陶罐盛水,随着代代相传,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特有的传承观念,让我们有了对后世的期冀,我们开始有野心修建“永久”存在的文明,搭建桥梁,建造房屋,制造飞机、汽车、轮船,自然创造万物,却没能给它们一个坚固的家,于是人类开始了坚持不懈地建造家园,留下痕迹,我们尝试不同的材料,计算比例考虑成本,甚至考虑美学价值,一座座房子坍塌了,也有一座座房子还在支撑着。

  人类社会出现了一个叫做工程师的职业。最初的工程师甚至不懂数学,他们的建筑原则难于难说,都靠经验。作者在讲解弹性和应力的原理时,大量引用了数学的思想,呼吁更多的用到数学,也讲到了数学对于物理学和工程学的重要性,可谓苦口婆心,连我这个高数挂科的人也默默地学习了一下数学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我们现在要过一座1000m长的大桥,桥头的铭文中如果写道:“此桥是由一群不懂数学的工程师造的。”你敢不敢过?我是有些不敢的,因为这个工程没有经过计算,应力和承重都没有经过计算,保不齐会在我走上去的那一刻就坍塌了,这样的建筑当然有很多,而且至今支撑着,没人能解释得了,建的人解释不了,科学家也解释不了。

  数学是什么呢?看似高深,无用,其实它是很实用工具。我们建造一个模型,然后去计算验证它的合理性,这就是数学。而数学对普通人来讲就是绊脚石,对数学家来说,是一门宗教,而对工程学家来说,最初是一种被怀疑用不到的东西,而今却是必需品

  在这条设计之路上,我们难免显得有些笨拙巧妙的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本身没有经过机密的计算,便成就了自我;蝙蝠蝴蝶甚至没有语言文字的文明,它们就偏偏会飞,对称而且还很安全。动植物都像化工厂一样运营,据说蠕虫的身体设计得最为实用,全身由各种管子组成,内部充满了复杂肮脏的流体,大自然的生物最初都趋向柔软坚硬反而不安全,我们也本不需要骨架,骨架可能只是我们身体中金属原子的安全倾倒场。但不得不说,我们本身的结构,巧夺天工,大自然一定是一位懂数学的工程师!

  书中说:“重物迟早会落地,应变能迟早会释放”。还挺有终结感的,但也说到了,结构的职责就是在于讲这一类事件延迟一季,一生或者数千年之久,最终所有的结构都会被破坏。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它,就像人终有一死,但是生病了也要去看医生一样,不能等死!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四):结构和材料,专业知识也可以很简单

  记得小学时,语文书中有篇关于赵州桥的课文,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设计的奇妙。阅读《结构是什么?》之后,发现设计离不开结构,材料也离不开结构。赵州桥的建造中有结构的知识,甚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也与结构有关

  J.E.戈登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和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三本结构和材料方面的普及读物影响深远,《结构是什么?》是其中之一。戈登的作品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进入中学和大学教材。《泰晤士报》称他是“材料科学的先驱之一”,他的书“文学造诣颇高,专业人士和学生都会感兴趣”。

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生命出现之前,地球已经有石头之类的非生命体。随着生命出现,物种进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物的表皮变得越来越坚韧,内在结构的进化也更多样化。戈登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取决于更强生物材料和更精妙活体结构的发展

  大自然中,非生命体与生命体都有着丰富的结构,动植物的材料与结构更是在不断地进化。从古至今,许多人工创造的材料与结构与大自然有着相同之处。比如猴子上树摘桃时树枝弹力与现今的蹦床何其相似,蝙蝠的翅膀、平底帆船的船帆在张拉结构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

  材料与结构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材料本身可以是一种结构,材料构成组织也可以是一种结构。比如树木本身就是一种活体结构,而木材搭建的桥梁、房屋等建筑也是一种结构。因此在本书中,作者戈登既会谈到结构,又会谈及材料,阅读时不必区分的太清楚。可以说,结构在我们的周边是无处不在。

二、越强不一定越好

局部强化导致整体弱化。——英国海军测量师罗伯特·赛平斯

  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不是一回事情,书中提到的材料强度指的是破坏该材料所需要的力量

  《结构是什么?》中提到两艘轮船,一艘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雄伟号邮轮,另一艘是美国跨大西洋邮轮利维坦号。这两艘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第二大轮船,都在航行中发生过裂缝事件,好在最终安全抵港,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相比泰坦尼克号,这两艘船显然无比幸运。

  建造大型结构,用到的材料,大部分强度数值比较高,一般会认为出现事故可能性很小。然而戈登在书中提到,“二战”后,这类惊人的事故,在船舶、桥梁、石油钻井台等大型结构中出现的越发频繁

  材料的强度并不代表该材料每一个点的强度都是如此。比如一块布,直接用手撕开很难,但是当布上有一个小口,用手从开口处撕开就很容易了。材料中每一个点的强度并不平均,当受到应力的时候,缺口或裂缝的地方受到的局部应力也就更大,更易出现问题。除此之外,附加材料的强化也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比如在旧衣服上打新补丁,在军舰薄弱处加装护甲板

三、结构的强硬与柔软

  既能展现结构的刚,又能展现结构的柔的结构,桥梁应该算是其中的一类。

托马斯·特尔福德的梅奈悬索桥横跨梅奈海峡跨度约166米,采用的是锻铁制作铁链。赛文悬索桥的桥梁长度接近梅奈悬索桥的10倍,采用的是高抗拉钢缆,抗拉强度也是锻铁的10倍。

  从以前的铁链悬索桥到后来的钢丝悬索桥,采用的都是钢铁类的强硬的材料,利用的也是材料的拉伸性能。拉伸材料也会顺从其桥梁的拉伸力,自动形成最佳形状

  布料也是一种刚柔并存的材料。戈登在书中举例:一块方形手帕,当我们按照编织的纱的方向拉扯(一般是上下左右的方向),手帕的拉扯幅度并不大,这种拉伸状态下的手帕是强劲的。当我们将手帕沿斜对应的两个角,45°角的方向拉扯,这块手帕的拉伸幅度要大得多。

  材料也好,结构也好,坚硬的、柔软的,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也许,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结构。

  如果说一本科普书的及格线是专业,那么将专业阐述通俗易懂一定是上佳的作品。而戈登的《结构是什么?》不仅专业、通俗易懂,还极具文学性,阅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只有亲自读过,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番评价——“文学造诣颇高,专业人士和学生都会感兴趣”。

  《结构是什么》读后感(五):关于结构的这本书,埃隆·马斯克到底推荐的是什么?(附推荐书单

作者眼中“丑陋无比”的登月舱……

  《结构是什么》是一本关于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科学文化读物,是埃隆·马斯克力荐的读物之一。埃隆·马斯克的书单在网上有各种版本,但不论哪一版都有这本书的一席之地,而且是他推荐书目里唯一的一本物理学的读物。

最终,所有的结构都会被破坏,正如凡人终有一死。医学和工程学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些事情推迟到适宜的时间再发生。

  一本关于结构的书,主要内容肯定是关于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但其描述手段与其要介绍的知识在气质完全不一样。戈登可能是大学课堂里最风趣灵魂段子手,他总有办法形象比喻和风趣的故事把你将要飘到窗外的注意力拉回来。力的作用用拉着猫尾巴小女孩形容,挠度变形形象的用猴上树来展现,多数时候体现了一个英国人骨子里时而正常时而尴尬幽默感

智者思虑之,愚顽者不了然之。

  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切身的感受到,作者对于工程师们自以为是固执的恐惧更甚于他们关于基础知识的无知。毕竟无知尚存敬畏,固执仅生傲慢。这里你到处可以看到因为固执和偏见而生的事故最后以无知为借口去掩盖。这导致了“极少数的事故是与道德无关的”。工程师或工人只是粗心大意懒惰闲散、不学不问、固执偏执、骄傲自满、嫉妒贪婪,使得很多灾难——用作者的话来说——具有希腊悲剧式的戏剧性和必然性。

一艘丑陋的船不会招人喜欢,不管它跑得有多快。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于知识,而是作者关于工程设计的思考。科学技术作为现代人类的固执已经让人类对自然的偏见越来越深。凡是人造的就好,自然的就落后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要知道大自然是靠漫长的自然选择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对事实的尊重发展到现在的,几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的关于所有问题的最优最高效的解决方案。道法自然,有时候会得到更多的智慧。

  另一个固执是关于效率。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刺激了对效率的追求。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工程师、规划者、官僚、帮倒忙者和所有标新立异者都可能像这些小孩一样,在一个满是硝化甘油的房间里玩耍,而丝毫察觉不到他们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爆炸。”效率使我们放松了对优雅和魅力的追求,对低俗和丑陋妥协。效率让我们认为美是无用的追求,效用才是定义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对效率的固执不仅在于工程设计领域,在存在于各个角落。或许最终我们会抛弃对美的认知,变成一个低效的工具。其时也就离我们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那天不远了。

  我估计这才是埃隆·马斯克推荐本书的真正理由吧。

埃隆·马斯克书单

  目前能找到的最权威的14本书单是2015年《Business Insider》刊出的《14 books that inspired Elon Musk》。里面列出了13本书……别问我为什么……

  幻想文学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8.7[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魔戒(第一部)8.8[英国] 托尔金 / 2001 / 译林出版社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9.5[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 2015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严厉的月亮8.4罗伯特·海因莱因 / 2015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Consider Phlebas评价人数不足Iain M. Banks / 2008 / Orbit

  传记

富兰克林传8.3(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 2008 / 中国社会出版社爱因斯坦9.1艾萨克森 / 2009 / 湖南科技出版社Howard Hughes评价人数不足Donald L. Barlett James B. Steele / 2004 / W. W. Norton & Company

  力学

结构是什么9.4[英]J.E.戈登(J.E.Gordon) / 2019 / 中信出版社·鹦鹉螺

  化学

Ignition评价人数不足John D. Clark / 1972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人工智能

超级智能7.1尼克•波斯特洛姆 (Nick Bostrom) / 2015 /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最后的发明7.2〔美〕James Barrat(詹姆斯·巴拉特) / 2016 /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业管理

贩卖怀疑的商人8.0Naomi Oreskes Erik M. Conway / 2013 / 华夏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