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绝了!演讲台上,她一言不发地坐着,竟获得了全场喝彩?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32 部 每 日 一 片最近看到一个话题: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生活方式竟然是:懒。生活压力大、工作学习强度高,只要一有时间,大家总想瘫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懒得出门、懒得动手、懒得下楼……恨不得躺着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完。这种懒的状态,通常会招来很多嫌弃,被父母唠叨不上进、被朋友说道太宅。而且跟「懒」沾边的总没有什么好词,“好吃懒做”“心灰意懒”等等。可是,仅仅是懒得动,就说明自己很没用吗?V姐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短片,里面的主人公更是将懒发挥到了极致,正当大家觉得她是个废柴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懒妞苏珊》?不想动,不代表没想法 短片由戛纳金狮奖导演特里·米迪尔执导,一上线,油管点击量超过14万。不少观众被片中的故事惊艳。因为,实在太出奇了。苏珊,一个华裔美国人,家里经营着一家餐厅。她从小就不喜欢动弹,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个人的人生信条是“生命在于静止”,躺着吃东西看书,是苏珊的最爱。跟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妹妹安妮。安妮最擅长动,做饭、家务样样包圆。你会发现,安妮麻利收拾房间的时候,苏珊只有一个姿势,躺着。喝水懒得起身拿,就用一个巨长的吸管;烘干一个东西,懒得自己起身把四周都吹干,就坐在一个旋转椅子上。唯一能让她动的,是从一个沙发到另一个沙发。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不过,这种样子完全踩了长辈的雷区,苏珊的家人恨铁不成钢,她什么都不做的状态,让大家看着心烦。尤其是别人在干活的时候,她一动不动。久而久之,家人对她的耐心被磨没,因为自家餐馆营业额下滑而彻底爆发。餐桌上,一家之主发问为何别人家的自助汤品会抢了自家生意?无人应答。他们把无处发泄的烦躁对准了苏珊,“或许某些人需要更努力工作才行”。眼看苏珊依旧无动于衷,妈妈急了,让苏珊帮忙拿下米饭,爷爷奶奶妹妹也加入“使唤”的行列,让苏珊拿各种东西。各种声音围绕在苏珊旁边,一向懒得动的苏珊觉醒了。她发明了一种可以满足各种人吃饭需求的东西——旋转餐桌。大家不是想要不在眼前的东西又不想自己拿吗?有了旋转餐桌,谁想吃什么就可以直接转到自己面前,再也不用使唤别人了。这个创意,直接“救活”了即将倒闭的餐馆。很多食客觉得这种吃法很新颖,纷纷前来体验。苏珊也因为这次创新,改变了家人对她的看法,让别人看到了她的闪光点。之后,她又陆陆续续发明了自助理发器、叉勺、扫地机器人、按扣手镯、饮料伴侣。还有很受年轻人喜爱的幸运饼干,用猪肛门仿制的鱿鱼圈,制作帕尼尼的工具等等。解放了不少人的双手。一改大家对她的刻板印象,甚至成功登上TED的演讲台。哈哈哈,在这次演讲里,最绝的一幕发生了,慵懒的苏珊想了一个异于常人的点。全程坐在一个旋转椅上,吃着零食,按着PPT,一言不发,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演讲。彷佛在说:“老娘要讲的都在PPT里了,与其听我bb,不如自己看吧”竟意外地引来现场听众的阵阵欢呼和喝彩。懒得动弹,人见人厌的苏珊,就这么用各类新奇的想法,打消了大家对她的偏见,引领了潮流。苏珊的故事,成了不少年轻人回击嫌弃自己懒的人的例证。“我们只是懒得动,可不代表我们缺乏创新,一事无成。”求新的人,总会被眷顾短片里的苏珊用一个旋转餐桌“救”了餐馆;也用这个点子“救”了自己。我们在苏珊身上看到一点:甭管你是什么状态,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没放弃求新,总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正峰欧巴,高考失败了好多次,因为总是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新尝试,被爸妈各种嫌弃。可他却也因为这些尝试,逆转了悲催的人生。就拿买彩票这件事来说,被全家人批判乱花钱,可要没有正峰的那张中奖彩票,一家还在贫民窟待着呢。还有他总发明一些好吃的黑暗料理,多年后因为会吃,开了饭馆,从担忧没法就业的大龄青年到人生赢家的饭店老板。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京东小魔方,同样具备且看重这种不断迸发新鲜想法的创新力。9月27日「京东小魔方·大势新品赏」的活动中,围绕新趋势、新潮流、新物种的主题,小魔方推出了各种引领科技,唤醒生活的新品。左右滑动图片 V姐就在京东小魔方里发现了几个新潮的产品:华为智慧屏采用4K量子点屏,集通话、投屏、影音等多种功能于一屏,延续手机智慧,让智慧变大,
戴尔灵越5000十代新品realmeX2鹰眼超广角119°超广角防畸变镜头,
给“视”界更多可能。
当然,小魔方里的新潮产品不止上面提到的三个,更多新科技可以去京东小魔方找寻。很多时候,证明自己的方式,不只有按部就班,另辟蹊径也可以收获掌声,没准你就可以像苏珊那样,成为引领潮流的风向球。还记得周星驰拍的《食神》吗?一代食神落魄街头,遭人蔑视,绝处逢生发明了新的食品品种“赖尿牛丸”,逐渐夺回食神之位,再次赢得尊重。毕竟,当一个人不停地努力寻求创新的时候,觉醒会出现在这求新的一瞬。点击「阅读原文」探索更多生活新觉醒你见过最惊喜的逆袭是什么?(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点亮“在看”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