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丝》经典观后感集
《翠丝》是一部由李骏硕执导,姜皓文 / 惠英红 / 余香凝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翠丝是去年香港电影节开幕,我微博上刷到一直想看的一部电影。然后本来计划去香港时看,因为内地看不到,内地不会上映。 但等我去时,都十二月份了,他都下架了,于是就错过了。 在澳门坐公交车时,车上的广播电视,一直循环播放着姜皓文的一个采访,关于翠丝的,他里面讲到,现实中遇到跨性别者,他们其实是被歧视的很严重的一个群体,且他们自身也怯于与他人正常交往。大概这个意思,太久了我记不太清
《翠丝》观后感(二):男跨性别者一定迷恋男权文化对女性身体规训后的样子吗?
自宫之后的剧情比较灾难,想要表现的东西有点多,台湾腔小受的种种姿态老实说,我喜欢不来,虽然在剧情中他成功说服了大雄“做自己”,但他本身却充满了年轻人自以为是的傲慢,未有体谅中年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同理心。同《女孩》一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性别认同障碍者往往表现出对男权文化构建出的女性身体规训充满迷恋,想变成女性,对妆容、丝袜、裙子、胸罩特别渴望。性别认同障碍者的迷惑不在于多个阴道,多个胸部,还包括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社会性的东西。我想,如果没有男权文化的深刻影响,人类都像动物一样赤身裸体顺其自然,那么性别认同障碍者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把GAY、跨性别、“同妻”(惠英红的角色也算是同妻的一种,或者叫“跨妻”?)等各种身份的人物放一起,略显得刻意。
不过姜皓文和惠英红是演得真好,尤其姜皓文像惠英红表明身份那一段。而姜皓文整体表现都十分出色,个人认为他应该拿金像奖影帝,但讲资历的金像奖极可能把影帝给周润发,当然吴镇宇也很大可能,毕竟他值得拥有,也很多了年了,金像奖欠他的。
姜皓文母亲太容易就接受姜皓文的女人身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怎么可能那么顺摊?正如《出柜 ~中国LGBT的呐喊~》里说的那样。
《翠丝》观后感(四):鱼之痛
“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
“子非鱼 更焉知鱼之痛”
人,最大的喜悦,是能够成为自己,这种状态被称为“自由”。与之相反,是痛苦,巨大的痛苦。
电影主角们都很努力,最大惊喜是姜皓文,而影后惠英红虽然是女配角,但气场几乎独撑整部电影。
个人感觉电影的选角和表现力把控不那么到位,有可能是和资金预算或者导演功力有关。
电影过度渲染痛苦和压抑一面,表达手法也较为单一,容易引起观众的厌恶感觉,给人一种严重的失衡感。不过这也表现了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重点。个人觉得如果电影能带出点希望和憧憬,可能会更加好吧。
《翠丝》观后感(五):我不是我
大雄51岁终于鼓起勇气跟家人坦白,离婚,手术,终于活出自我。
看完电影后我思考了好一会,我的自我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是我真实的样子吗?
答案有点意外,虽然我很幸运地生理和心理处于同一性别,但我依然没有活成自我的样子。我的自我无关性别,关乎状态。
上班期间领导眼力微不足道又好使的我不是我,杂事一堆焦头烂额心里早就骂了一百遍人然而面子上不敢表露丝毫的我不是我,唯独在家里想说什么直接跟爸妈说,懒得做家务也不需要掩饰,喜欢打麻将就约上邻里街坊打上半天……懒惰,依赖家人,喜欢享乐,这才是我真实的样子啊
相比起大雄,我还是幸运的,至少每个月有几天能做回自我,感谢我的爸妈给我的家,让我可以舒舒服服地做自己
午休的时间 把翠丝看完了。故事是靠阿邦回国引发的一串连的。但是阿邦的台词,只是在说一些观众的感受,就像电影的画外音一样,例如我们觉得这个人很棒啊,他的台词大概就是你好棒哦之类的。
阿邦的一场单独的戏,很尴尬,想表达出他思念他丈夫,但是处理的很不好(尴尬).
男主的眼神表演都很到位。惠英红也很舒服(演技就不多夸了,都在看眼里)
关于儿子情感那块还挺讽刺现在的社会的,但是前面表现的是他儿子并没有理解父亲、后面突然儿子和母亲的交流中时理解父亲了
后面的结局,槽点太多,阿邦(黄河的演技)不知道是角色的关系还是怎么样,很不舒服。
打铃哥是配角的演技太惊喜了。总的来说并没有(谁先爱上他的、丹麦女孩)那样感动。
受预告片吸引而来,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金牌绿叶姜皓文和惠英红的搭档。两位演员算是现在港片市场的中年力量代表。影片说讲述的跨性别人群,在社会中算是少数。如何让观众动容,打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是这部影片的重点。但在我的整个观影过程中,一度无法继续下去,个人感觉姜皓文的演技还是不够炉火纯青,开篇还行,每逢重要矛盾点和冲突点时,明显会发现演员张力不足。至于片中的一众配角,达令哥算是演技最在线的一位,个人的高光时刻让我能感受到他成为她如流星般一闪而过的不易。男二不讨喜,张嘴就想快进。但整部电影作为一部纯正的港味是难得。不过,后浪无法推前浪,后浪死在沙滩上的稚嫩青年香港演员,着实依旧让人发愁。翠丝,我无法动容,也许是因为姜皓文的形象过于男性,哟黑的皮肤,粗糙的声线,高大的身躯实在是无法与翠丝对应。个人认为也许黎耀祥或是黄宗泽出演这个角色会更容易带入观众。
《翠丝》观后感(八):分数全都是给配角的
《翠丝》“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是《霸王别姬》里“虞姬”的唱词,却出卖了我的心思,虽是男儿身心却嵌着蕾丝,我就是女人只是上帝在造人时失职,还好勇气战胜了怯懦的心智,回归真实自己的我在想这世上还有多少人不能也不敢遵循自己的意思。纯正的港片还是味儿正,故事没有达到得奖的水准,但是各路配角的演技都是封冠的级别,如果你有坐得住的耐心和细细品读的精力,你可以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不推荐!不建议!QJ
《翠丝》观后感(九):做人,过得自己过得人。
半夜看《翠丝》,看到片尾妈妈对翠丝说得话,直接哭崩,“做人,过得自己过得人”,确实,人活一辈子,做人难,做自己更难。51岁的大雄,男人的身体里住着女人的灵魂,每天都厌恶自己的身体,只有躲进阁楼时换上女人的内衣,内心才能平静下来。不论到底是一直暗恋的发小的死触动了他,还是看到换上女装的打铃哥带着微笑过世的他,决定去变性做自己的大雄都是勇敢的。特别喜欢大雄的另一个发小——阿俊,可以接受身为男人的大雄,也支持变性以后的翠丝,真正的朋友不就是能接受任何时候的你吗?生而为人,不必抱歉,过得自己过得人。
世上只有一个翠丝,世上有很多个翠丝。性别不止男女,性事不仅上下。这世界繁复,这世界简单,如果单从一个人的生殖器去判定一个人的性别,一元。如果尊重人的自然天性,多元。看不懂、听不惯的事情很多,善意的人,会倾听,会思辨,会尝试包容。偏见之人,有歧视,闭耳目,棒有恶言语。男权社会文化语境下,大众审美屈从且单一,何为美,何为丑,成年男性的气质就只有一种吗!阳刚有无标准,能否量化。女性只有高挺的乳房,脱毛的腋窝,及圆润的屁股才算靓吗。没受过美的教育,就难言审美,知美,不懂美感,不识情趣。眼中尽性器,短视且粗鄙,丑陋又可悲。也许一个善意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至少改变一天的心情。井底之蛙多诽谤,特立独行影孤长。人们长讲:一生一世。如果一世是一个世纪,一百年。那一生不过几十年。人类社会有两点公平的,一是无论贫富贵贱只能活一次,二则人生几十年,没有人能预知自己的寿数,给每个人留下一个最难的谜题。生活相同又不同,是在有限的时间,做自己,还是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数个他人。答案会比未知的生命终点更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