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咬痕》的读后感10篇
《进化的咬痕》是一本由[美]皮特•昂加尔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进化的咬痕
这本书吧,说它有趣,它又没那么有趣,说它无聊吧,表达起来也算生动,反正我没有那么喜欢,算一本中等的科普读物吧。 这本书的描写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于牙齿的描写分析,另一部分则是寻找牙齿碎片的经历,更大程度上对后一部分的描写超过了前一部分描写,结合历史更加生动的描绘出人类进化。 可能是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不太能get到作者的点,这本书在我这有点浪费了。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先咬一口再说
“一提起自然界中的食物选择,我的脑海里就会想象出整个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自助餐厅,滋养其间的无数生命。动物们手拿餐盘,径直走向摆放食物的餐桌。它们会拿些什么呢?这不仅取决于他们手中的餐具,也得看他们走到餐桌时还剩下什么东西。”
不是风趣类的科普读物,学术感和专业性都比较明显,有时候有在看论文的错觉。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一部微缩进化史
然而并不有趣。。。
这本书的写法比较特别,实际上是由两条线构筑成的,一条线是由牙齿开始,从牙齿的结构及其变化,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地引出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进化的作用
另一条线是这方面研究从理论提出开始如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论证或者假设被推翻,当然还有研究中使用的各种实验方式和跨学科的内容,就这一部分来说实际上占内容更多,优点是考据确实周全,但是也增加了阅读难度,并且一些部分比较专业,并不是轻松的科普读物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微缩的进化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研究史,但是还是比较建议有一定基础的人来阅读,不然肯定会觉得无聊啦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人之为人
感谢赠书。
本书与其说是关于牙齿的学问,更不如说是一篇人类进化的综述。
第一章的内容较为杂乱,主要是介绍他人的工作,上来就是“方形冠齿”、“裂齿”、“磨楔式齿”之类的术语,还没有配图,看得我苦不堪言,差点就弃了。后面几章讲作者自己的工作时开始渐入佳境,文风也变得不一样了,通过很多个有趣的小故事,把人类进化的研究之路娓娓道来。讲人类进化的几章非常好看,不但能看到人类的故事,还能看到发现这些故事的科学家们的故事,很励志和感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在铜版纸上刻上了半边牙印,可以顺着印子扯下一块牙齿的形状,封面就像是被咬掉了一块。但是内页的纸质和印刷质量比较一般,希望以后的书可以提高。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从牙齿窥真章
首先非常幸运得到豆瓣团的青睐,让我看到新鲜滚热辣的科普类读物。
自然科学读物的魅力在于让我们更了解大自然,或者这个我们身处的世界,这本书也不例外。牙齿作为化石,成为研究人类进化史的一个载体。作者通过讲述许多小故事,包括许多科学家的有趣轶事,列举一些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例子,再配上图画,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类进化的历史。
牙齿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因此,作者还提及了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来加以论述,来揭示,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起《枪炮,细菌和钢铁》一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我还是觉得,这本书有点太专业,不太通俗,对于小白如我而言,有点晦涩。大概还没有到达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吧。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进化的咬痕
首先感谢豆瓣读书这次的活动。
初拿此书时,被封面就吸引到,封面上一个很明显的凹下去牙印,完美地概括了这本书的重点,那就是牙齿。
在传统的印象中,考古学更多是对骨头,进行考究。但本文作者,以一种数量最较多,却常被人忽略的牙齿展开描述。大部分人对牙齿的了解,可能也就止于作者在开头写到她年幼的女儿对牙齿的了解,肉食性动物的牙齿较为尖锐,草食性动物的牙齿较为平坦。作者也正是以荤素食物的区别展开,由此跨越上百万年,最终到人类如何站上地球食物链的顶端。
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也正是因为专业性太强,导致如果没有前期的知识储备,很容易浅尝辄止。也正如其他的读者所说,更像一篇综述文献,只是一篇较普通综述更长的综述文献。
总体来说,读感还是不错的,第一次尝试很专业的生物,考古方面的书籍,以前都是读的偏历史哲学的书籍,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尝试上手读读这本书。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进化的咬痕
这本书不仅从古生物学的视角阐述了牙齿对于研究进化的作用,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碰撞,还将学术界的重要人物穿插其中,从中还可以了解学术大牛的生平和研究历程,比如开篇中提到的科普和马什的“骨头大战”,从吃瓜群众的角度来看,学术大牛较起劲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牙齿是现成的化石。牙齿比骨骼更坚硬,因而容易保存下来。牙齿被牙釉质包裹,其成分97%是矿物质,剩下3%是水和微量的有机物。
根据牙齿的状况重构出各种动物以何为食,我们就能探寻过往的世界,了解人类的祖先和其他消失已久的物种的生活。牙齿的拥有者在进化军备竞赛中获得优势。捕食者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和营养越多,就能繁殖出越多的后代,成功进化的可能也就越高。举个栗子,食用叶子或昆虫的生物比食用水果的生物齿冠的高度超过牙齿在水平轴上的长度。学者们通过牙齿的形状、结构、齿痕等等就可以判断出来动物的饮食。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从牙齿化石推导出的人类进化史
本书不但介绍了从牙齿化石中我们能得到的有关人体进化的过程和知识,而且给出来这些科学结论的来历。既是科普书,又是历史书。
从人类牙齿化石的微观磨损中我们知道了古人类的饮食,加上同位素分析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我们确定人类正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所导致饮食的改变,而成为今天的人类。
比如人类改吃肉类,尤其是使用火之后,肠道变短,摄入能量激增才可能出现现在这个耗能巨大的大脑。
比如人类走出雨林进入草原,是环境所迫。比如人类1万年前农业革命的爆发,正是上一个新仙女冰期的结束,全球气温变暖的时候。
书中很多研究成功都是最近几十年,有的甚至是最近十年才成为主流意见,可见我们对人类进化的了解还不够深。
本书优点是把每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交代的很清楚,很多都是直接介绍做了一个结论的科学家的故事。
感谢豆瓣赠书!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九):【豆瓣荐书团】吃货进化史
拿到书的时候就觉得装帧很有意思 书面上有一个凹进去的齿痕 正符合了题目:进化的咬痕
因为最近有晚上咬牙的毛病 最近其实没少折腾牙齿 也因此跟一个牙医朋友熟络起来 跟他谈起这本书 其实对于普通大众(比如我)书中的一些通过牙齿看进化的历程的观点很新颖 在学术界却早已是研究多年的项目 甚至被推荐了牙齿博物馆 建议书友们也带着这本书去博物馆配套使用
书中涉及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还是很庞杂的 对普通读者来说 并不是很容易读下去的书 有时候要反复看前文 或者做个思维导图的笔记 毕竟是有一些生僻的研究
但是作者的笔触很活泼 并不让人抗拒 写起那些牙齿研究人员的故事也是娓娓道来 印象很深的是两个牙齿研究大师互相竞争 暗自较劲的一段 正是两个人的竞争 让当时的研究向前迈了一大步 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图文并茂 让普通读者更容易理解
读完的后遗症就是最近吃饭咀嚼的时候老是舔自己的牙齿 想象牙齿是怎么在几千年的历程中进化到今天 成为完美的的咀嚼工具
《进化的咬痕》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进化的咬痕》读后感
看见这本书的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所围绕的中心是牙齿。作者以牙齿为出发点,比较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的牙齿的不同,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牙齿的不同。来解密人的牙齿的变化。
这本书不简单的把一些研究材料人物的精选编排。来推算人类的发展,以及周围环境气候与科技进步对牙齿的影响。牙齿是一个真正的化石。 我们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尖牙撕肉,钝牙咀嚼,但是书中通过多重实验研究牙齿。它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导致物种特征变化的理论和模式,而是牙齿化石代表的那一只动物真正吃掉的食物。打破了原先我们的认知 它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某一物种的吃什么,或是哪些食物可时,特别是在一些远古时期,而是探索过去某个阶段,某个鲜活个体的真正选择。”都是自然发展的一个产物以及生活的自然选择。所以我才觉得书名用进化二字的准确性。
这本书用8章内容揭示藏在牙齿里的人类进化史特别是最后一章成功背后的牺牲。把牙齿到饮食再到人类未来发展的探索串联起来,给大家展示了牙齿进化过程的数据展示和考古历史之间来回穿梭,详略得当。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