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到成都安顿下来后,巴蜀之地如此丰饶美丽,而我满脑子只有都江堰一个地方了。是对她两千多年历史的敬重,还是对她两千多年来稳稳当当造福人类的惊悸?都有。她的文明是灵动,是母亲般的奉献。坐动车前往都江堰,沿途岷江水奔腾而下。随着动车的前行,岷江水的后退,感觉像去约会,是见一位心上敬仰很久很久的人,激动不已。这种真实的文明,很容易在灵魂深处与某种圣洁的东西重叠在一起,比如爱情,再比如母爱。生命因为有这样圣洁的东西存在着,因此,生命有了弹性。在烈日下,狂风中,暴雨里就不易被折跨风干。愈接近都江堰,愈激动。当耳边激荡起江水拍打岩石的撞击声时,我知道离她近了。那种急切的渴念,是咬着牙没有发出来,把一种深深的执念留在了心底。带着执念,进入都江堰景区。山下就看了游览图,很坚决地选择从上往下走的路线。一心想快点看到她的全貌,之后,慢慢分开结点看,这也是我本性使然。七转八弯,又乘坐了被称作亚洲最长的扶梯电梯,到达玉垒阁。玉垒阁是地震后重新修建的,此地曾经有一个阁,据说不大,一场地震晃坏了楼阁,索性闹个大个的阁妥妥地居于山巅。玉垒阁有六层,气势雄浑,造型优美,占据着玉垒山的制高点。一口气上了最高一层,整个都江堰景区,以及都江堰市区都呈现在眼前了。两千年前,天府之国不叫这名字。直到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才成了天府之国。我们的民族每当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会沉着地提供庇护与濡养。可见,都江堰灌溉的不仅仅是四川平原,更是中华大地。想想,从这里走出去又走进来的人们。从三国的诸葛亮、刘备,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抗日战争中韬光养晦的他们。巴山的情,蜀水的亲,紧紧贴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这水,流淌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一篇至美的华章啊!往下走,离玉垒阁不远处建有一座庙,那就是二王庙。里面供奉着李冰夫妇与其子。院内,香火缭绕,人们虔诚的叩拜着,谁内心里确确着着地能认识到他们父子为人民的那种无怨无悔的信仰呢?叩拜了,烧香了,这样的精神,应该在我们的大地上世世代代感召着人们。从二王庙出来,过一软桥。桥下岷江水湍急地奔腾着,翻滚着。清澈,不可见地。浪花,一浪高过一浪,水声,一阵猛似一阵。软桥的晃悠,水流的激荡,浑身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的急于趋附。不知道是自己走的,还是被这水声吓的,当脚板离开软桥,脚底踏上水泥地时,还是长长的松了口气。湍急的水流,重重叠叠声势凶猛地向前奔去,那力量,那势头,猛不可挡。就在那猛然间,江心冒出来一个浩大的鱼嘴,将英勇无畏的岷江水干脆利落地分为两个分队。两分队分别撞到堤坝上,立马回过头来,调整方向。这声势凶猛的水也能被驯服到随时掉头的地步,真是不可思议。同时也理解它们的桀骜脾性。人的智慧无法想象有多高深,这江河湖海也未必可以比拟。奔腾的水被驯服之后,继续顺流而下。也许它们觉得被驯服的失去了野性,于是发狂似的怒吼起来,宣泄着内心的不满。岷江水如野马浩浩荡荡向前奔去,显现出势不可挡的恢宏。就在宝瓶口,再一次被驯服,野性再一次狂乱地击打着高山岩石,击打着树木狂草。野火烧过了,坚冰刻过了,给它一个温柔的拥抱吧,它的野性瞬间化作了母亲的胸怀。顺着宝瓶口流到了巴蜀大地的每家每户,柔情绰态,不用语言,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狂傲的它们,遇上了李冰父子。这一遇见,相生了两千年。岁月也不短暂了,却依然安好如初,不容易呢。将岁月往前推2270年,公元前251年出现了一个毫不惹人注目的官位:李冰,蜀郡守。之后,都江堰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出现在巴蜀这片大地。都江堰,这贴近大地,贴近苍生的爱,还要流淌多少年呢?只有后人去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