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回顾 | 漂泊
编者按 值此新概念作文大赛二十周年之际,本栏目将带领大家共同回顾这些年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语境的变迁与文本的发展,或许会让有些篇目与桥段丧失新鲜感,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更是很容易便能指出其中技巧上的不足之处。但正是在这些青涩的记录中,一代代的作者渐渐走到了台前。作者 邱晓峰漂泊,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二是指随波浮动或停泊。前一种漂泊与我无关,至少现在如此。后一种漂泊,却贯穿了我的生命。
家,是一条船。出生不久,我就开始漂泊了,准确地说,是家带着我漂泊。漂泊对我而言,是注定的。生命中如果某些东西是注定的,那么大多它是痛苦的。但我的漂泊并不痛苦,所以,我是幸运的。
船是父亲的老伙计了,它已有多次大修的历史。父亲早有换条铁船的意思,只是苦于无钱未能如愿。这条木船便仍旧在遍布礁石的桂江上漂着。我的漂泊,便带上了一丝危险,只是仗着父亲的经验和技术,还未出过大事,有的,只是磨人的有惊无险和辛劳。父亲和母亲一天天被磨去青春,我却拾到青春,一天天长大。
长大了,便喜欢看船外的风景了。我总是爬到驾驶舱的顶上,倚着挂满各种信号灯的桅杆,看着总在向后退去然后消逝的山、树、礁石以及人。我对两岸的土地充满了好奇,虽无数次经过,却从未踏上。
每次开始漂泊,总是载着从深林中伐下的松木。我喜欢它们散发的松脂香味,浓浓的,来自大山的气息。只是坐在松木上时,总会粘上黄黄的松脂,洗也洗不掉。这应该是松木的眼泪吧。看来,它们是不会习惯人世间的漂泊的,它们习惯的,还是寂静的大山。
船还会载着竹子,从江边砍下,随即装上船,还带着翠绿的外皮。它们将被运往城市,成为建筑工人的脚手架,很快便在风吹日晒中发黄,干裂,最后成为灶中的柴火。竹子是轻的,船的往返速度便快了许多,也许正因为这样,竹子的一生也是匆匆的,匆匆生长,匆匆被利用,匆匆结束。
漂泊时的风是很大的,呜呜地从耳边吹过。所以,我喜欢折风车,把它们插满船上的窗,看着它们忽忽地转。不过,这些风车转不了多久,很快便被风吹起,落到水里,消失在船卷起的浪中。我想,风车还是应该待在不会移动的窗里。于是,我不再折纸风车了。
浪,也是很大的。江上,几百吨位的船很多,与它们相比,父亲的船只是玩具,它们不经意间掀起的浪头,便足够让我们摇晃好一阵的了。我对这些庞然大物们充满了畏惧之心,它们轰鸣着驶过时,总是盯着它们黑色的船身,在一阵猛烈的摇晃中,目送它们远去。
船总是一直漂着的,父亲和母亲轮流掌着舵,直到半夜才停下休息。发动机的声音消失了,我却醒来了,裹着毛毯,望着窗外。有时,窗外是高高的白色堤坎;有时,是车来车往的公路;更多的时候,是黑色的山壁,或是在月光下带着银色的沙滩。这时总是很静的,只有偶尔从远处传来赶路船只的发动机声。我就在安静中看着,直到不知不觉睡着。
醒来时,已是清晨,船又在走了。窗外仍是向后退去的河岸,夜晚停泊的地方,已不知在身后多远了。于是躺下,在船身微微的晃动中,又睡了。
有时,漂泊的船会遇上另一只漂泊的船。两只船便系在一起,一起漂泊。这时,父亲和母亲便很高兴,朋友的感觉,总是好的,他们的笑声,也因此多了。系在一起的船也应该很快乐吧,有了同伴,便不会摇晃得太厉害了。
一起漂泊的日子是短的,很快两只船便要各自漂泊了。父亲默默地解开缆绳,相伴着的船便分离了,越离越远,最后消失在河的另一端。我喜欢这样的分别,不需要互道珍重,一切,都含在分离时拉响的喇叭声中了。
漂泊会经过许多城市,或小或大,或冷清或繁华。船很少停下,因为不需要停下。我看着城市的轮廓,由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城市给我的印象,永远只是一个淡淡的侧影。
卸货的地方,通常是繁华城市的一个码头。小弟总是吵闹着要上岸去逛逛,父亲和母亲便带着他去了,留下我看船。划着小舟把他们送上岸,再独自划回来,与那只喜欢的狗一起躺在船尾的甲板,静静听着城市传来的喧嚣,然后入睡。
我总是能伴着喧嚣入睡。在一只喜欢漂泊的船上,发动机总是运转着的。喧嚣便成了漂泊必不可少的部分。习惯漂泊,就必须习惯喧嚣。
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喧嚣,便变得沉默了。一个人看风景,又怎能不沉默呢。只是沉默久了,心里压了许多东西,想倾诉,却无人倾听,就觉得寂寞了。
我漂泊了十多年,父亲却已漂泊了二十多年。他走了,不想再漂泊了。船便泊在了故乡的码头,不再漂了。于是,我也不再漂泊了,只是随波而动的船身,却让我每晚梦到自己仍在漂泊。父亲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梦境,我不知道,只是驾驶舱里那楠木的八卦舵轮,每天都被父亲抚摸得油光滑亮。
流水依旧,船身两侧却渐渐长出了青色的苔藓。因为没有了漂泊的冲刷。父亲每隔几天便去刷刷苔藓,与他的老船一起回想没有苔藓的日子。母亲有时也会去帮帮忙,两个人默默地刷着青苔,心里所想的,大概也是一样的吧。
我还是时常倚着桅杆看风景,只是感觉却大不一样了。我想我还是习惯漂泊,习惯向后退去的河岸。也许,终有一天,我会重新漂泊,随水而漂,随水而泊。本文选自《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