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10篇
《困惑的三文鱼》是一本由[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一):再见,谢谢你的书
那是一个晴朗的夏夜,我正坐在卧室里看一本书,书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书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印象了。等等,我甚至连自己是不是在看书都无法确定了。唯一能确定的是小小打了个盹,可能只有几秒钟,也可能过了上千年。 比打盹更能确定的是我被一声巨响吵醒,一道闪光,一片电火花之类的东西,屋子里就突然多了一个人。 “别怕,我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算了,我曾经是他吧。” “没。。我没怕。” “如果你们现在的习俗是用手里举着《死灵之书》,裤裆里一片湿来欢迎客人的话。那,好吧,我荣幸之至。” “所以。。。” “所以。我知道你有好多问题要问,开始吧。” “我。。。” “是的,你没有看懂。没问题。写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懂。我觉得写作最美妙的部分就是有成千上万个智慧头脑用五花八门的方式对你的作品做出解读。你甚至可以用量子速读法。” “所以你相信外星人和灵魂吗?” “我相不相信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相不相信。你相不相信都没问题,重要的是你在读我的书的时候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像一个飘荡的灵魂。” “那你觉得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宇宙就是电僧开了个玩笑。” “这本书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有趣,越来越有趣了。你是第一个认真问我这个问题的人。这本书是真实的吗?以前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这本书的内容全是真实发生的,从dirk半夜爬进我的窗户开始,我就全盘相信了这一切。我只是在记录,用整体论的方法思考问题。” “我不信。” “哈哈。我确实说谎了。这本书只有一个地方是假的,柯勒律治晚宴上Reg的那个魔术。所有的魔术都是假的。” “为什么没有写完呢?” “后面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从整体论的观点来看,没有发生的事情终将会发生。够了,不需要写更多了。” “在银河系搭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谢邀,刚下飞机的体验。哈哈哈。那里比地球人少一些,但是吃的不太合口味。毕竟有这么多星空,你的派都不知道该仰望哪个了。好了,我要走了。在这里玩的很高兴。” “你要去哪里?” “我以为你们中国的读者应该不会问出这种问题呢。当然是去拆迁了,bang!一个星球就消失了,和你们拆楼的速度不相上下。最后一个问题吧。”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宇宙的尽头是一片黑暗的虚无,连时间都不愿意在那里停留。” “你还会再来吗?” “42。” 后来我也无法形容我看到了什么。一批粉色的马?一条困惑的三文鱼?反正他就那样消失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再见,谢谢你的书!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二):你真的需要看看这本书,无论你是否了解DNA
·这是本什么书?
这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随笔集。
·为什么要看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随笔集?
它真是有趣又好玩儿。
·道格拉斯·亚当斯到底是谁?
除此之外,他还是乐队Rock Bottom Remainders的吉他手(这个乐队全由英国作家组成,除他之外有名的作家还有史蒂芬·金)、平克·弗洛伊德之友(The Division Bell这张专辑就是他给起的名字)、某位卡塔尔酋长的前任保镖、前鸡舍清洁工,以及类人猿、犀牛和狐猴的保护者。
他是20世纪最有趣的几个人之一。在这几个人之中如果有个排行榜,那他应该会排到比较靠前的位置,大概在第三或第四左右徘徊。
·那……他都写些什么?
和大部分读者的印象相左,《银河系漫游指南》虽然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没那么重要。他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乃是“树懒幼崽非常笨拙,它们时长抓住自己的四肢,而不是树枝,结果从树上掉下来”,而这句话并非出自《银河系漫游指南》。
在小说创作上,他是个令人绝望的拖稿狂。他常常自嘲自己很享受与截稿日擦肩而过的快乐,事实上他也确实没为这事太头疼,但想必也难称享受。即使如此,他也还是写出了5本《银河系漫游指南》和2本加1篇《全能侦探社》,而没有去酒吧弹吉他糊口,可见他还是爱着小说的。
但他在小说之外还写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剧本,一些令人报销但遗憾地卖不出去的喜剧脚本,以及大量的随笔。作为吉他手、动物保护者、头号果粉和一个朋友很多的人,他随笔的题材遍及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有趣事物。在一篇随笔里,他洋洋洒洒几千字,猛猛地把MAC电脑从头夸到脚(上文里的树懒一句就出自这篇文章),另一篇日记里他花了更多的篇幅去描述在水下乘坐一种“潜水虫”从而骑在蝠鲼背上旅行的新奇体验。
他总在尝试新事物。这些经历不一定会出现在他的小说里,但他一定会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正是他的随笔,也正是他的随笔为何值得一读。
·这是本什么书?
这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随笔集。
·为什么要看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随笔集?
它真是有趣又好玩儿。
【PS:它同时还是《全能侦探社》系列小说的完结之作。不过比起那些精彩的随笔集,这没有那么重要。】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道格拉斯代表系列作
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以《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闻名《全能侦探社》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另一经典系列,融合了科幻、侦探和喜剧元素,深受读者喜爱,被改编成广播剧、舞台剧、电视剧和漫画。读过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他不信任政府,厌恶官僚主义,他取笑哲学家,憎恶严肃的哲学问题。这本书有着一种玩世不恭的魅力,加上冯内古特那种轻盈的风格和语调,美妙的文笔,怪诞的脑洞。一经打开就不可能放下,当然,也很有趣。
三部曲第一部主要的科幻元素就是时间机器和时空穿梭,使用了多线叙事,多个人物轮番出场,并未有哪个人物是明显的主角,时间跨度更是自上古至今,地理跨度穿越星际。。所以它在时间线的安排就有点特别,有时候是过去的事,有时候是现在的事,但作者又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标识,读者要细细留意一些细节。可能你前面读的莫名其妙,后面才知道这些是描写什么的.所以读这本书要多读几遍,每次都会给你带来惊喜.《全能侦探社》算得上是一部比较传奇的小说,因为读了它的人一半说完全看不懂,还有一半说实在太精彩。之前看了它的同名美剧,感觉二者并没有什么关联.
读完之后,倒是特别单纯地喜欢这个故事并十分佩服作者清奇的脑洞。格局由小变大,阅读的过程也是疑惑层层解开的过程。那种酣畅淋漓恍然大悟之感,不是任何一种单独类型的文体可以带来的。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书中的幽默。不会大笑,而是嘴角微微翘起,因为体会了作者的某些意图而感到丝丝小骄傲。
第二部讲的是涉及北欧众神的离奇恐怖事件,者,也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一个旅客登记台爆炸,在一团橘色的火焰中灰飞烟灭,机场的检票女郎神秘失踪。有人认为这是神所为。但是哪个神呢?什么神在希思罗机场晃荡,想要搭上下午三点三十七分前往奥斯陆的飞机?这件事与德克正在调查的最新案件——他的客户的脑袋被整齐地割下来,放在唱机上旋转——有什么关系呢?烧脑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经意的一个情节一句话都是在为后面做铺垫,最后所有线索在脑子里连成一片,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实际更像是作者的未完成作品,在第三本《困惑的三文鱼》中, 收录了很多道格拉斯的短文、访谈、介绍辞等等, 为喜爱亚当斯的读者揭秘《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全能侦探社》等系列作品的创作故事,可以让读者能更了解道格拉斯·亚当斯.如果你喜欢一个作家的书,你肯定会去了解这个作家,好奇他的经历,把他当成自己的对比对象和参考物.书中记载了他喜欢的音乐,书籍,酒,演员,电视节目等等.我知道了他和我一样是个摇滚音乐爱好者, 盖瑞 · 布鲁克、大卫 · 吉尔摩、罗比 · 麦金托什、斯蒂夫 · 加德、雷 · 库珀、保罗 · “威克斯” · 威肯斯这些我也都听过.
感谢道格拉斯·亚当斯的朋友和编辑从亚当斯的个人电脑中抢救出文件,精心挑选、编辑,这部作品集才能完整问世。也感谢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能将这系列好书出版中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科幻好书出版.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四):午夜遇见道格拉斯
午夜末班车,是每天通勤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白天太危险,以至于眼睛惊恐睁着完全忘记改如何阖上。以至于头痛。叠加在摇摇晃晃的末班车上,只剩下了晕车的恶心。这个时候,只有一块干陈皮才可以将我从烦闷欲呕的困顿中解救出来。放在嘴巴里焖软了,肆意大嚼,酸与咸的滋味令那颗闷的发狂的心暂时安顿。
“可以给我一块吗?”
耳畔的声音温和而好奇,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困惑不解。我扭头看见过道里一个大块头,坐在一头直打瞌睡的犀牛背上,随着公交车摇摇晃晃。
“道格拉斯!”我使劲儿揉揉自己的眼睛,“你怎么会在这儿?你什么时候……”
道格拉斯▪亚当斯抓抓自己乱蓬蓬的头发,道:“巴赫好不容易答应了在他的乐曲里加上我的吉他,我们头一次合奏,如果听起来还可以,我们就可以组成乐队。我想一定是这首曲子在演奏时与时空另一头的量子产生了撕扯不开的纠缠,所以我就穿越了参宿三来到了你的身旁……好吧,我扯不下去了,说老实话,是犀牛带我来的。”
我看着他:“犀牛又是怎么来的呢?”
道格拉斯耸耸肩:“也许你能给我一个建议?”
我从背包里拿出那本《困惑的三文鱼》给他看:“也许,是这个名字的呼唤,恰好被你和犀牛听到了?”
“困惑的三文鱼?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名字是我留给侦探德克▪简特利的……”道格拉斯接过书随手翻一翻,又丢给我:“可这里头都是我随便记在纸头上零星的话啊,什么演讲,序言,信件,专栏文章……为什么你要随身带这样一本什锦书?”
“谁让我对你太着迷呢?”我叹口气,“如果不是英文不太好,你那些没用被翻译的书和广播剧和小文章,我都要找来读一读呢。嗯,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出版社里有和我同样的呆子了。”
道格拉斯竟害羞地笑了:“好荣幸的感觉……”
“感到荣幸的,应该是我才对啊!”我看着道格拉斯,只觉得自己被惊恐劫持的眼睛终于又会笑了,“因为你的《银河系搭车指南》,因为你的《全能侦探社》,因为你那些俏皮又睿智的文章,才让这个日渐无趣仿佛木偶的世界有了色彩和语言,你总是有种本领,能三言两语间就让呆板平庸的东西活泼了起来,展露出了个性,每一个与每一个都如此不同的,新鲜的个性,以及它们或他们被平凡深深隐藏起来的智慧。”
道格拉斯爽朗地笑着:“这没什么,如果你像我一样,愿意用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去发现,你也会发现,最本真的永远是最鲜活美丽的,最简单的永远是各种复杂奥秘的本源。去探索吧,这个世界随时随地都在等着你去大闹一场。说起来,我还想再看一次蝠鲼呢。”
他停了停,又笑道:“不过也没什么啦,像我以前说的那样,‘当你发现你能丢掉问题的一部分时,你就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我想我现在已经获得极大极大大到无穷的优势了。”
“一切都是42。”他大笑。
我也跟着笑,虽然我不是很清楚我为什么笑。我只知道,在道格拉斯的轻快语声中,我那颗被现实填满好像铅球的心,也轻快的要飞起来了呢。
司机的大嗓门很不客气的一把将我飞起来的心重新拽回地面,拽回到空气污浊的空荡荡的车厢。
只有我。
我背起背包赶忙下车,不能耽误司机收工。都是夜归人啊。
不过,背包里的那本《困惑的三文鱼》留在了车座上。我想,应该有更多的惊恐的眼睛和沉甸甸的心,需要道格拉斯的抚慰。那么就拿起这本《困惑的三文鱼》,去与他相遇吧。
再见,谢谢所有的鱼。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五):答案当然是42,问题是…问题是什么来着?
“全能侦探社”系列颠覆了所有读者对于侦探小说这种类型文学的心理预设。福尔摩斯也好,马普尔太太也好,马洛也好,波洛也好,纵横于世界侦探小说版图上的侦探们往往坚定、缜密、睿智,是真正的“十项全能”,长于推理,像东野圭吾在《盛夏方程式》里所坚信的:不管什么问题,都必然存在着答案。
但德克·简特利的“全能”从来不是指向这种意义上的“全能”,尽管他相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但他的破案,实话实话,更像是每次虚张声势唬弄人但偏偏误打误撞到万物互联的关系之网中最重要的关节点上,一下子就把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切串联起来,拎得清清楚楚——我们几乎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脸,道格拉斯·亚当斯一脸得意地问: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他才不管是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在道格拉斯·亚当斯这里,“所有问题都有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前提,毕竟连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终极答案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铁杆果粉格拉斯·亚当斯从1983年开始迷上苹果电脑,迷到自学编程,就是因为赞同其核心设计理念:只要你用正确的方式求解,没有什么问题复杂得找不到一个简单的答案。——你瞧,对他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有没有答案存在,而是:
1. 必然有且有最简答案(比如42)。
2. 需要问一个对的问题。
在第二部侦探德克·简特利的故事《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里他就阐述过自己的原则:只要你问对了问题,一条桌子腿都有可能回答与整个宇宙有关系的任何一个问题,“我可以完全随机地挑选一个人,问他我拍脑袋想到的随便什么问题,他们的答案——或者没有答案——就能以某种方式撬开我正在试图解答的疑问。”
关于问问题,侦探德克·简特利还有一个原则:永远不要主动去问一个你明知不会喜欢答案的问题。所以,呃,基本上,他从不问问题。
这就是道格拉斯·亚当斯作为一个作家最厉害的地方,他可以让一个侦探受雇于他从未见过的一个人,接了一宗莫须有的案件(客户根本没有提出问题,或者没有来得及提出问题,或者忘记提出问题),随机展开工作,上穷碧落下黄泉,时间的尽头、宇宙的尽头都跑了一遭,最后,还能够给出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答案。
但是,在道格拉斯·亚当斯洋洋得意地揭晓答案之前,作为读者的我们完全无法猜到在他脑回路与众不同的脑洞里,究竟是如何天马行空地把那一切联系起来的——
未来人类的信仰代理机器“电僧”、厕所里面一匹无辜的马、一只死猫、存在主义的幽灵、卡在楼道间的沙发、一个活了几百年的时间学教授和他的时间机器、柯勒律治和他的《忽必烈汗》、渡渡鸟、巴赫,这是第一本《全能侦探社》的故事。
一只压根没露面的死猫和被变成猫的台灯、雷神托尔和他的父亲奥丁、一个被抛弃的冰箱、如影随形的可乐贩卖机、变成一只鹰的战斗机、一张叫《烫手山芋》的神秘唱片、电子易经计算器、伦敦咖啡厅高冷的侍者和从不送货上门的披萨店,这是第二本《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
从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电脑里“抢救”出来的信件和残稿,挖掘出《困惑的三文鱼》片段,它们包括:
半只猫、一头闯进派对的大犀牛、克尔凯郭尔的传记作家、被地产经纪人和武装袋鼠统治的遥远未来、想不起名字的狗和试图给狗找到名字的电脑、圣达菲高速公路边一块写着“或有阵风”的指示牌。至于这些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一切将如何连缀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已经随他而去,在2001年全部埋到了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墓园,与卡尔·马克思为邻。因为“金手指”的缺席,奇迹不再发生,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猜到结局是德克·简特利再次成功破案,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但问题是……问题是什么来着?
《困惑的三文鱼》一书里还收录了道格拉斯·亚当斯生前各种小文章,他多么喜欢在一切场合为自己热爱的一切发声:音乐、苹果电脑、高科技、无神论、濒危动物,排名不分先后。
那些关于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小事,每一件都让喜欢他的人着迷:
1. 名字可以简写为DNA是最让道格拉斯·亚当斯得意的事情之一。
2. 远远超过常人的身高曾让童年时期的他困扰不已,尤其是那时候英国小男孩必须一年四季穿短裤。
3. 关于巴赫——
“每当我们的发现或知识达到某种新的极限,我们往往会发现巴赫的足迹早已印在那里。”“我深信巴赫是曾经行走于人间的最伟大的天才,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写出的作品。”“巴赫的赋格曲是纯粹的模式、美和嬉戏,从人类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说,我不确定有什么能够超过一首巴赫的赋格曲。也许光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除外。”怪道《全能侦探社》里把巴赫的音乐看成天外来客出品,在道格拉斯·亚当斯心目中,的的确确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4. 任何预测未来的努力,都像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的猿猴在黑色巨石前叽呱乱叫。
5. 爱苹果电脑。爱苹果电脑。爱苹果电脑。一定要第一时间拥有每一款苹果电脑。
6. 对苹果电脑爱之深责之切:“电脑的未来就是简单易用”,“狄更斯不需要在写字台底下爬来爬去地匹配插头。你看一眼书架上足有几米长的狄更斯著作,就知道他绝对不需要匹配插头。”
7. 巨匠级英语使用者中,“唯一一位在不说笑话就得没命的场合依然说不出笑话的就只有莎士比亚”,而世上最糟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英国演员们鼓起勇气扮演莎剧里的“喜剧”角色以为自己能使人发笑,那是一种非常让道格拉斯·亚当斯胃疼的体验。
8. 道格拉斯·亚当斯是听Grand Hotel的时候有了灵感要写《宇宙尽头的餐馆》,“这首歌永远能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凯斯·里德的歌词写的全是豪华饭店,银器、吊灯等等,而中段会突然冒出来一段磅礴的管弦乐高潮,不知从何而来,似乎也没有任何深意……它听起来像是什么夜总会表演,很壮观,很特别,就好像,呃,宇宙的尽头。”
自从被道格拉斯·亚当斯安利了英伦文人复古摇滚,找Grand Hotel单曲循环了好几天,真的从华丽的交响乐编曲与热力澎湃的电吉他中听出了宇宙尽头的感觉,好像也看到了宇宙尽头的豪华饭店,银器、吊灯,璀璨的场景中坐着一米九几的道格拉斯·亚当斯,一边听音乐一边享受着他最爱的单麦芽威士忌,因为再没有编辑挥舞着小皮鞭催稿了。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六):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其他遗产
这是P. G. Wodehouse的最后一本小说,也是一本未完成的小说。说它未完成,不但因为它在中间停止——对热爱这个人及其作品的我们来说,这令人心碎——等等,如果我没记错,这本书是《困惑的三文鱼》,作者是道格拉斯·亚当斯,不是P. G. 伍德豪斯的《日落布兰丁斯城堡》。如果非要找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只有:
1、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英国人
2、这两本书的文字都能让人笑出早上匆忙吞下去的面包
3、以及这两本书都是未完成的小说
罢了。
哦,对了,还有开头的引文,是道格拉斯·亚当斯写的,作为P. G. 伍德豪斯《日落布兰丁斯城堡》(Sunset at Blandings) 的介绍前言。有意思的是,就像Stephen Fry在本书前言指出的‘艾德·维克多在道格拉斯的追悼仪式上指出的一样,这篇前言同样极为准确地描述了道格拉斯自己的天赋。’"
也许你通过阅读《日落布兰丁斯城堡》认识了道格拉斯·亚当斯,并正生气是谁扰乱了你通向伍德豪斯似奶似蜜文字的视线;或是你通过Google Doddle认识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再不济,还有有声书、广播剧和改编电影与电视剧让你认识他——无论是Samuel Barnett的Dirk Gently还是Martin Freeman的Arthur Dent, 都足够让你问一句:这个奇怪又好笑的作家是谁?在群杰辈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物中,你一定见到过这个名字——Douglas Noel Adams, 不仅因为他才华横溢,还因为他的名字有个好记的缩写:DNA.
作为一名科技狂人,亚当斯喜欢朋友们叫他DNA,就像他喜欢在小说的前言炫耀一番他用的Apple Macintosh和激光打印机一样。但如果要我说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遗产,我不会大讲一番他的前言给苹果公司增添了多少销量,也不会重复前人已经赞誉多次的《指南》和《全能侦探社》;这本书,让我们能够窥得亚当斯老爷子留给世界的其他东西。
同时期另一位科幻大师特里·普拉切特 (Terry Pratchett) 曾经说道:“有想象力的故事总是让那些没有想象力的人感到不快。”这句话似乎放到“幽默”身上也是适用的。但无论他人是否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有趣这项品质并不重要”,道格拉斯·亚当斯的读者们永远都不会这么觉得——他行文中无处不在的幽默与荒诞来自于对“有趣”发自内心的喜爱与长年的积淀。在本书《叛徒》一文中,亚当斯透露了自己小时候躲在被子底下听Beyond Our Ken和Hancock`s Half Hour等当时BBC当红广播喜剧节目对自己的影响,更不要说后来和BBC 制作人John Lloyd以及Monty Python成员Graham Chapman的相遇了。
当年怀着喜剧朝圣的心理一心想进入剑桥脚灯社的他转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不擅长演戏,转而从事剧本写作工作。从爱丁堡艺穗节到《巨蟒与圣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的大银幕,他与Chapman一度的合作还让他在《巨蟒剧团之飞翔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第四季第三集短暂出镜,有趣的是,这集正是全剧的第42集。
写作《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广播剧为他带来了名声,同时,他还开始参与《神秘博士》(Doctor Who)剧集剧本的写作。属于第四任博士Tom Baker 的“沙达”最后因为罢工未能完成拍摄,却留下了《全能侦探社》第一部的Professor Chronotis, 《神秘博士》新版第十季中Peter Capaldi扮演的第十任博士留校任教的故事,以及同名Big Finish广播剧和一本有趣的小说《神秘博士:沙达》。
亚当斯的作品就像是航行在广阔的宇宙中,被人挠了一下咯吱窝。尽管他的笔下总是有带有讽刺成分的“郁闷的机器人”,“不合作的电梯”,“电子僧侣”和“易经计算器”,他对于科幻作品与科学的热情却毫不留情地在纸页间出卖了他。他和《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是好朋友; 他是苹果公司的狂热粉丝;他毫不隐瞒自己的无神论立场,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亚当斯的祖母是“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 的成员。在他参与的纪实广播节目《最后一眼》(Last Chance to See)中,他携手动物学家Mark Carwardine一起去拜访了那些即将消失的物种。20年之后,当年同他一起在书房里摆弄Macintosh电脑的Stephen Fry又代替亚当斯重新上路,制作了一部同名电视纪录片以致敬亚当斯。在书中,《犀牛登山队》一篇记述的是他在1994年参与犀牛救护组织 (Save the Rhino International) 在乞力马扎罗登山的经历;在《骑鲼而行》一篇,亚当斯详细地描写了在大堡礁潜水见到蝠鲼的激动心情——而看到蝠鲼之后,他却像一个怀着敬畏之心的小男孩:“我明白不该骑它们。”
讲到这里,你也许发现,亚当斯的字里行间,不仅有幽默与讽刺,更有关切与真诚。他为艾滋病信托基金会的慈善项目'Hockey`s Alphabet' 写作,编写‘喜剧救济’ (Comic Relief) 图画书 'The Utterly Utterly Merry Comic Relief Christmas Book';他关于科技与宗教的论辩出于他对宇宙的热爱;他帮David Gilmour选出Pink Floyd的专辑名字,给Procol Harum的音乐会写介绍辞,还会为披头士乐队打抱不平;他给小孩子讲故事,也给大人讲故事——还在故事中间偷偷捅你的咯吱窝。
翻开本书便知:道格拉斯·亚当斯其实和你一样,爱喝茶,喜欢披头士,和小狗建立了深厚情谊,心里藏着中学时候穿短裤的糗事。兜兜转转的琐碎生活之后,是他暗藏心底的热爱与坚持:
quot;I may not have gone where I intended to go, but I think I have ended up where I needed to be."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七):搭上道格拉斯的车,进行最后一次漫游
创作《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作品的天才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于2001年因心脏病逝世,年仅49岁。
他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能再写第六本“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小说(后面简称“银河系”小说),以积极的方式来结束这个系列,一个是没能完成以侦探德克·简特利为主角的《全能侦探社》系列的第三本书《困惑的三文鱼》。
原本“银河系”小说在第五本书《基本无害》已经完结了,道格拉斯之所以还要写一本,是因为读者普遍反馈这是一本丧气十足的小说。作者的状态会影响小说呈现出来的氛围,过得十分糊涂的道格拉斯,也就创作出了很丧气的小说,以此来对抗生活。
过后,他状态好了,想要以另一种方式来结束“搭车客”小说。有意思的是,他觉得“5这个数字似乎不太好看,而6就比较讨人喜欢”。
至于《全能侦探社》系列的第三本《困惑的三文鱼》,与这第六本小说也是有关系的。在他看来,《困惑的三文鱼》中的一些点子更适合于“银河系”小说。他想他可以把里面的点子拿出来,再重新组装成新的小说。
可惜,在他完成这两本小说之前,他就去世了,只能留下遗憾。作家的遗憾也是读者的遗憾。还好,他的朋友和编辑从他的电脑中找到了一些文稿,让我们能看到《困惑的三文鱼》的内容,即使它是未完成的作品。就这样,让遗憾最大化地减少了。
与小说《困惑的三文鱼》同名的作品集,除了小说外,还有道格拉斯·亚当斯生前一些演讲稿、介绍辞、访谈录以及应邀的文章。
《困惑的三文鱼》封面还有一个小标题,叫“在银河系的 最后一次搭车”。我们阅读道格拉斯这些零零散散的文章,也是最后一次搭上他车,这次在他的生命中旅行,能了解到他的许多方面。
关于《困惑的三文鱼》
这是《全能侦探社》系列的第三篇小说,前两本分别是《全能侦探社》和《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与第二本的书名一样,这篇小说的名字同样令人困惑,即使你看完了小说,你也不知道小说与“茶点时间”有什么关系,小说与“三文鱼”有什么关系。
这也许是他的风格,以一种漫谈的姿态来讲述故事,书名可能只是他创作的触发点,只是他创作的状态,只是他创作时的灵光一闪,故事则是由这一点发展到线、面。
“银河系”小说不是传统的科幻小说,它直接脱离“地球中心论”的视角,是完全脱离地球(地球已经毁灭了),进行宇宙视角的叙述。但它的内容依旧没脱离地球,还是在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现实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全能侦探社》系列小说既不是传统的科幻小说,也不是传统的推理小说。它在科幻体系中加入了神话元素,使得故事多了许多神秘色彩。虽然故事中有一个侦探德克·简特利,也有他去处理案件的情节,但并不具备十分严谨的推理过程和巧妙的阴谋诡计。
阅读《全能侦探社》系列小说的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更像是罪犯与侦探关系,作者从头开始一点点留下线索与痕迹,我们则需要小心地搜集起来,最后才能理解它整个故事。德克·简特利可不会帮你解开疑惑,他只是直接地说出他的结论。
《全能侦探社》系列小说前两部联系并不紧密,除了有侦探德克·简特利外,故事上没有承接。而《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与《困惑的三文鱼》有着承接关系,在后者中,德克·简特利会再次回顾在其前者中的一些故事。
如“一架狂风喷气式战斗机以德克的邻居完全不愿见到的方式在德克的屋子前爆炸,然后呼啸着坠毁在芬斯伯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看过《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就知道了。那是因为雷神托尔把战斗机变成暴躁的巨鹰,这只鹰又被德克·简特利关在屋子里,等到最后雷神解除魔法,结果就出现了灾难。
现存的《困惑的三文鱼》只有十一章,以前两部内容的体量来看,这只是一个开端。
侦探德克·简特利依然困顿潦倒,没什么案子,然后遇到一个稀奇古怪的现象。这次他遇到的案子是找半只猫。是的,不是一只两只猫,而是半只猫。
梅琳达笼子里的猫身体从第九根肋骨以下完全缺失了,不是隐形,而是不存在了。你用手在那个位置下面来回穿梭,不会感到阻碍。可是,猫完全没有不适的反应,依然能走动、蹦跳、小跑、坐下。
是不是很神奇,对德克·简特利来说,更奇怪的是每周都有人给他的账户汇钱,而他并不知道对方是谁,要他做什么,他就只能随便找些事情来做。
因为他依然遵循着他“万物之间本质性的相互联系”,所以他做事都不会仅凭表明上联系来判断,而是跟着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去联系。
书中有一段话算是这种联系的理论基础,“逻辑只能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前提和假设进行推断,我们只会像发条玩具一样没完没了地兜圈子。我们需要舞动的形状来提点自己,但这年头很难找到这些东西了。”
这可看成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想法,一种抛弃逻辑为主的想法,一种直觉式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来自周围一切事物的触发。你难以说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全能侦探社》整个系列其实也透着作者对当今以理性和逻辑为主的时代特性的一种对抗与批评。
正如前面对《全能侦探社》系列特点的分析,如果作者没有写完整个故事,我们是很难完整地理解故事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作者抛出来的一个个点子、一个个线索,但并不能形成把它们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认识。所以看《困惑的三文鱼》,我们只能去欣赏道格拉斯的脑洞了。
关于写作
“写作是一项折磨人的孤独工作”,折磨人意味着它不是轻松的事情,考验着人的耐性与创造力,也考验着人独处的能力。或者说,这里的写作不是简单地写一篇文章,而是文学创作,所以它就更加困难了。它完全靠你一个人去完成,别人很难帮到你。
“你必须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想从事这一行”,作者用了三个“非常”来强调这个意愿。我与他是同样的态度,对于别人写不出来,总在抱怨的时候,我则表示那你可以不去写的,如果你真的想去写,那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正因为这是一项孤独的工作,所以要坚持写下去,需要的往往不是天赋,而是意愿。
“你必须写点什么”,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说自己梦想是成为作家,可是很少看到他去写什么。去写吧,把你心中所想的写出来吧。写作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只要你开始写了,一切就会想滚雪球一样扑面而来。你的思维指导着写作,而写作过程也推动着思维过程。
我们总会去问作家写小说的灵感来自何处,其实,“任何一个作家都不知道。”
“假如你写的是小说,那么真正的答案就只可能是往死里喝咖啡和买一张无论你怎么拿脑袋撞也不会塌的好桌子了。”这里有点夸张,其实想表达也正是前面提到的“你必须写点什么”,你得集中注意力,你得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
创作前的时间也很重要,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你平静,也可以给你灵感。你也可以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去做事情,倒咖啡,烤土司,擦眼睛等都行。有的创作者还能在做家务的时候,去思考如何写作。
关于艺术
“我认为艺术的概念杀死了创造力。”
道格拉斯强调的是“概念”,不是“艺术”。也就是当一样事物或作品被赋予了艺术的概念,那它就相当于被定型了,被推上了神坛了。艺术的概念会让我们望而却步,也会让我们谨小慎微。
当一样事物在被称为艺术之前,它还只是不为人知的垃圾,这在道格拉斯眼里是最有意思的,也是又富有可能性的。
“世上最糟糕的行为莫过于坐下来写小说,然后说:‘好的,我要做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事情了。’”这是可笑的,这是在给自己的行为赋予过多的价值与意义。事实上,许多作家他们只知道自己写了一个故事,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至于艺术价值多高,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是艺术,但不要用艺术的概念去限制自己的创作。道格拉斯把创作拉下神坛,视作一个优秀工匠的行为,他运用他的工具去创作,仅此而已。
.G.伍德豪斯是道格拉斯喜欢的作家,他最后一本小说也是未完成的小说。道格拉斯认为我们不能P.G.伍德豪斯的小说中看到其伟大的天赋,一方面是作品还未完成,一方面是作者已经很老了。
而对于我们读者呢,小说《困惑的三文鱼》依然能体现作者的天赋,因为当时作者还年轻,他才四十几岁,正处于一个作者的全盛期。
作品集《困惑的三文鱼》的内容很丰富,我们能看到道格拉斯一贯的幽默风格,能看到他对麦金塔电脑的喜爱,能看到他对宗教与科学的看法,能看到他对保护犀牛的观点等等。
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了但通过这本书也许我们能走进道格拉斯这个人了。
《困惑的三文鱼》读后感(八):震惊!道格拉斯最喜欢的居然是这些——
哈哈,请原谅我的恶趣味,突然想标题党一下。
在收到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了《困惑的三文鱼》是未完成的状态,我预想会读完这半部小说,并在它戛然而止时浑身难受。 并没有想到,这本书里还收录了很多道格拉斯的短文、访谈、介绍辞,很多之前在 Wiki上读到的他的只言片语,如今看到了出处。我也得以更加了解道格拉斯的观点、喜好、过往。这点实在让人愉快,如果你认为喜欢一个人是一个好品味,你当然无比好奇这个好品味有哪些好品味。
这本书读的很慢,道格拉斯说喜欢披头士,我就去听听披头士;道格拉斯说喜欢伍德豪斯,我就去查查伍德豪斯,甚至还看了半部《万能管家》的电视剧。
就《困惑的三文鱼》本身来说,故事离《茶点时间》仅过去了几周,凯特、雷神与德克还会打电话聊天,德克遇到了慷慨又神秘的客户,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如何,非常遗憾。因此,除了列上几句小说中有趣的内容外,在这篇小文里,我想主要总结一下道格拉斯喜爱的那些人和物,如果你对道格拉斯感兴趣,或许你也愿意去探索一下他的所爱~
一、道格拉斯喜欢的
1. 音乐:
- 披头士:
为了聆听披头士的歌曲——我现在意识到那就是艺术——付出这点代价不算什么。 就个人而言,我愿意和巴赫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生活在历史上的其他时代意味着会错过披头士乐队,而我打心底里并不认为我真的愿意……我认为没有什么比披头士对我的影响更大。 祝你生日快乐,保罗。拿全世界和我换,我都不会错过你的生日。披头士(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成员有约翰 · 列侬(John Lennon, 1940),保罗 · 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 1942),乔治 · 哈里森(George Harrison, 1943),林戈 · 斯塔尔(Ringo Starr, 1940)。由列侬于1960年组建,解散于1970年。 我对披头士不是很熟悉,就我看到的介绍,乐队解散时麦卡特尼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乐队不许重组,读来还是很唏嘘。 对我来说,这个乐队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四个人都唱歌,而不是1个主唱+几位乐器手。
道格拉斯提到了披头士的"Can't Buy Me Love", "You Can't Do That", "Another Girl", "Good Day Sunshine", "Drive My Car", "Hey Jude",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Blackbird",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欢迎听一听。
从左到右分别是麦卡特尼、列侬、林戈、乔治- 普洛柯哈伦乐队(Procol Harum)
自从三十年前他们突然从天晓得的哪个角落里跳出来,用有史以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从未制作过的最热门的歌曲之一(《苍白的浅影》,"A Whiter Shade of Pale")震惊了全世界,我就成了盖瑞 · 布鲁克和普洛柯哈伦乐队的忠实乐迷。道格拉斯还提到了"A Rum Tale"和"Grand Hotel",宇宙尽头的餐馆的灵感就来自后者。
- 巴赫:
我认为巴赫错了,但这并不能改变我认为《B小调弥撒》(Mass in B Minor)是人类成就巅峰的事实,听到它我依然会感动地流泪。 我们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熟悉不该让我们忘记他的宏伟。我深信巴赫是曾经行走于人间的最伟大的天才,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在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写出的作品。在《全能侦探社》第一部里,也能发现道格拉斯对巴赫的喜爱。
2. 书籍
- 《盲眼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理查德 · 道金斯著)
我会把它推荐给所有人、每一个人。 道金斯为我们带来了阳光和新鲜空气,向我们展示进化论的结构中有着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清晰性。道格拉斯也很推荐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两本书都对他了解进化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 伍德豪斯(P.G. Wodehouse)的书
伍德豪斯写出的是纯粹的文字音乐……他是英语这种语言最了不起的音乐家。 光看弗雷迪 · 斯瑞普伍德的一句台词“我这个袋子里只有几只普通的老鼠”,你不会知道,当你在上下文中读到这句话时,正身处整个英语文学中最无与伦比的崇高时刻。 在那个纯粹、创造性的戏耍王国里,你同样可以找到的人有巴赫、莫扎特、爱因斯坦、费曼和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道格拉斯对伍德豪斯真是不吝赞美,搞得我十分感兴趣。本文提到了《日落布兰丁斯城堡》(Sunset at Blandings)、《弗雷德叔叔飞掠而过》(Uncle Fred Filts By)、《珍珠、女郎和蒙蒂 · 鲍德金》(Pearls, Girls and Monty Bodkin)、《猪长翅膀》(Pig Have Wings)。 我也是马上去孔夫子旧书网搜了一下,然而......
嘶……好贵然后我查了一下,根据著作权法,伍德豪斯的作品可以在 Project Gutenberg 上自行下载了,所以大家不需要买贵贵的原版书了,地址见: http://www.gutenberg.org/ebooks/author/783 。 如果觉得一本本下载比较麻烦,可以到豆瓣的 P.G.WodeHouse小组看看,有小伙伴(几年前)提供了打包的下载(而且现在还没失效): https://www.douban.com/group/166598/ 伍德豪斯的作品有没有中文翻译呢?有的,五本《万能管家吉夫斯》可以买到,我也是刚收到书,之后再反馈。 剧版的《万能管家》由 Stephen Fry 和 Hugh Laurie 出演,我看了三集,觉得蛮好看的~
- 《皮埃尔 · 梅纳尔,〈 堂吉诃德〉的作者》(Pierre Menard, Author of Don Quixote)
只有六页长,读完了你会想写明信片向我表示感谢的。- 《真实世界的脉络》(The Fabric of Reality,戴维 · 多伊奇著),P151 提到的
- 最喜欢的作家:查尔斯 · 狄更斯、简 · 奥斯丁、库尔特 · 冯内古特、P.G. 伍德豪斯、鲁斯 · 伦德尔
3. 其他喜欢的
- 酒: 威士忌、玛格丽塔酒、苏联红伏特加兑的马天尼、血腥玛丽
- 演员:肖恩 · 康纳利、约翰 · 克利斯、歌蒂 · 韩、鲍勃 · 霍斯金斯
- 摇滚音乐家:盖瑞 · 布鲁克、大卫 · 吉尔摩、罗比 · 麦金托什、斯蒂夫 · 加德、雷 · 库珀、保罗 · “威克斯” · 威肯斯
- 城市:最喜欢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我喜欢那儿的高原沙漠空气、玛格丽塔鸡尾酒和鳄梨酱、银质皮带扣以及咖啡馆里邻桌的人说不定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感觉。” (事实上这本书里,圣达菲的出现率极高,德克看到的“或有阵风”的牌子,就是 P50 道格拉斯自己看到的牌子。)
- 小时候喜欢的喜剧节目:《不得而知》(Beyond Our Ken)、《全民超人汉考克》(Hancock)、《海军百灵鸟》(The Navy Lark)、《克利索孩子》(Clitheroe Kid)、《对不起,我再看一遍》(I'm Sorry I'll Read That Again),还有巨蟒剧团。
二、关于道格拉斯
1. 第一篇已知作品发表于12岁,是给《雄鹰》科幻杂志寄的信。
2. 道格拉斯1米94,从小就非常非常高。
3. 打橄榄球时撞断了鼻子,从此鼻子完全不通气。
4. 可以看出道格拉斯非常喜欢科技领域的知识与产品,这本书里也有很多他的思考。
三、有趣的句子
1. P15
他就像火烈鸟和老式农具的杂交体,一旦碰到大风,走路就相当不稳。 He resembled a cross between a flamingo and an old-fashioned farming implement and walked rather unsteadily in crosswinds.2. P32
顺便问一句,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事实证明”是个特别好用的表达方式吗?它能让你迅速而简洁地在毫无关联的陈述之间建立看似权威的关联,同时还省去了你解释消息来源和你到底有什么权威的麻烦。 Incidentally, am I alone in finding the expression "it turns out" to be incredibly useful? It allows you to make swift, succinct, and authorit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otherwise randomly unconnected statements without the trouble of explaining what your source or authority actually is.3. P55
我找不到任何东西来读。旅馆商店只有两本书比较像样,而作者凑巧都是我。 I couldn't even find anything to read. The hotel shop only had two decent books, and I'd written both of them.(哈哈哈) 另外这篇小文是讲蝠鲼(fen, 四声)的,贴个图:
蝠鲼4. P120
事实上,光是飞到密歇根州大瀑布城就够受的了。假如你是密歇根州大瀑布城的居民,就当我是在开玩笑好了。而除此之外的所有人,都会明白我绝没有开玩笑。 In fact, it's enough just to have flown into Grand Rapids, Michigan. If you are a native of Grand Rapids, Michigan, then please assume that I am just kidding. Anyone else will surely realise that I am not.5. P147 不是好笑的,而是很有趣的,也被写在了《基本无害》的开头
因此,我们有可能偶然发现了最终答案:它是唯一的东西,唯一的力量,无疑也是我们知道的最强大的力量,它不需要其他输入,不需要其他支持,它不证自明,因而同义反复,但它的效果惊人地强大。你不太可能找到与此相当的事物,所以我把它放在我的一本小说的开头。我将它简化到我认为只剩下核心原理的地步,很像我提到的那个人总结的那句话,也就是:“发生了的,已经发生。发生时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在发生时引起其他事情发生。发生时引起本身再次发生的,本身再次发生。” So we may have accidentally stumbled upon the ultimate answer; it's the only thing, the only force, arguably the most powerful of which we are aware, which requires no other input, no other support from any other place, is self-evident, hence tautological, but nevertheless astonishingly powerful in its effects. It's hard to find anything that corresponds to that, and I therefore put it at the beginning of one of my books. I reduced it to what I thought were the bare essentials, which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ones you came up with earlier, which were "Anything that happens happens, anything that in happening causes something else to happen causes something else to happen and anything that in happening causes itself to happen again, happens again."6. P197 描写赞法德的(终于又见到赞法德啦)
几分钟后,他悠悠醒转,假装不知道自己是谁、他在哪儿和怎么会在这儿,可惜无法令任何人信服。他又假装记忆忽然恢复,震惊害得他再次昏厥,然而空潜水服违背他的意愿,拖着他站起来——他发现他越来越认真地不喜欢这个鬼东西了——强迫他适应周围的环境。 He came to a few minutes later, and pretended not to know who he was, where he was, or how he had got there, but was not able to convince anybody. He then pretended that his memory suddenly returned with a rush and that the shock caused him to pass out again, but he was helped unwillingly to his feet by the empty suit -- which he was beginning to take a serious dislike to -- and forced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surroundings.7. P200
他们声称这是为了他们的祖辈和子孙,但实际上当然是为了他们祖辈的子孙和子孙的祖辈。 They claimed it was for the sake of their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but it was of course for the sake of their grandparents' grandchildren, and hteir grandchildren's grandparents.(好犀利啊)
四、有趣的小细节
1. P45 为什么道格拉斯说他的梦幻情人是达格南女子风笛乐队?我觉得好像在开车(歪头),但是不确定是什么车。
2. P168
如果你看过我对《再见,谢谢所有的鱼》的书评(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636845/ ),你可能记得我在“有趣的细节”里提到了小饼干的笑话,我说这个小饼干的笑话广为流传,莫非道格拉斯才是第一个写下它的人? 看了这篇《饼干》,发现哇塞还真是,而且还是真实发生在道格拉斯身上的事情,有趣有趣。
3. P204
黄色液体里的男人在叽里咕噜地说什么山巅上的光辉城市。他还听见安全与公民安抚管理局的官员在发布命令,失踪的救生舱里有个“里根(Reagan)”。这个我查了一下,是指美国总统罗纳德 · 里根,“山巅上的光辉城市”是他对美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