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唤爱》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唤爱》的观后感10篇

2019-12-11 23: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唤爱》的观后感10篇

  《唤爱》是一部由王焮执导,杨欣 / 张博翔 / 李松珂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唤爱》观后感(一):导演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在贩卖悲情换取个人利益

  很难想象导演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贩卖苦难的小片,你说是拍纪实片放在电视台社会真情之类栏目中还可以,放到电影院是什么意思

  恕我不怀好意揣测,导演就是要拍摄这种老少边穷、“苦难悲情”的题材去讨好外国人,还能在地方上拿到赞助。但我想说,这种黑中国片子领导们你们怎么能放任它到外国丢我们国家的脸?你说里面都是好人好事,我看到的是哭哭啼啼,小孩子母亲死了,爸爸瘫痪,还得自己撑起这个家,不禁要问,街道居委去哪儿了(电影中居委最后出现了,还有学校)?妇联呢?关工会呢?民政部门呢?这不是在挑仇恨吗?这不是在说我们这个国家多不幸老百姓凄惨没人理吗?

  全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那女的在哭哭啼啼,也是服了,烦不烦?代演员可怜,这一部戏下来,把一辈子眼泪流光了吧?

  《唤爱》观后感(二):到底什么是煽情

  这部电影剧情其实很简单,单从剧情上看也很感人,但导演似乎把电影当成了一场宣泄大会,从头哭到尾,每五分钟就要大嚎小哭一下子。

  煽情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电影里的人物哭的死去活来观众们才会感动

  比如韩国电影《思悼》末尾,世孙的一场扇舞,无声胜有声的催泪,相比哭的泪流满面,不是更好吗?

  又比如国产电影《嘉年华》,从头到尾不卖惨,甚至让观众觉得受到性侵的女童“和没事人一样”,但正是电影的克制,给了观众更多思考空间

  试问,如此这部哭过来哭过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花钱买电影票消耗时间不是来看别人有多惨的。

  我不是心如死灰冷面人,但我也实在看不下这般“眼泪流淌成河”的催泪大法

  遂决定三星减一星。

  《唤爱》观后感(三):平凡的爱

  这一类悲情故事的题材上映的不多,感觉上一次看这种还是学校给电影票免费看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可是时隔这么多年,讲故事的方式依然没有变,还是那么老套,那么主旋律

  电影的故事可以,各个演员的演技都算到位,看来是导演说故事的方式不是那么被大众接受。感觉有些地方煽情得用力过猛,越是到后面的采访和开全校大会偏往主旋律说教的方式,而有些地方则确实刻画

  最让我感动的是家宝一个人捡瓶子、做饭和给父亲擦背等的采用的是远镜头的方式,似乎是在客观记录这件事情,这个表现手法不会煽情,而是很客观,让人看了心里有点堵堵的,但这就是生活啊,看似平凡枯燥需要极强的韧力。导演没有给孙家宝过多特写,他的苦难是通过身边的人表现出来,例如同学大姑,爸爸,兰姨等

  《唤爱》观后感(四):这是我拿矫情泪炮制成的强效催泪丸,你快服下治治便秘

  如果不是在《亲爱的》的推荐栏里看到此片排第一我绝对不会上这当,《小时代》都比这玩意感人一百倍,且不说乏味透顶的剧情,从头到尾下来都在翻白眼女主就是个神经病,啥也不会只会哭,大街上也哭医院里也哭家里也哭,陪老公轮椅散步也能哭,这部电影就凭她尴尬的哭把那廉价催泪弹往观众脸上射,不讲逻辑,不讲铺垫,不讲道理,每五分钟矫情台词一句每三分钟哭鼻子一次,男主更是个脑残,得了残疾就要自杀,想出的自杀方法竟然是把毛巾塞进嘴里下咽,我说你要自杀倒是来个痛快的呀?里面还不能少了特别中特社主的阳光人物——孩子长大啦懂事啦,满脸微笑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优良品质,我去你马勒戈壁啊,编辑你是从小缺少家庭关爱才想出这么一个剧本是不是?在海报上我还看见了“据xxx为原型改编”,呵,这一招我太熟了,传说中一部国产电影只要凑齐了“催泪”“亲情”“真实事件改编”“父/母生重病”“母/父挑起艰辛大梁”“奋发自强体贴父母”“长大成人品质优秀引学习”这七颗龙珠,就可以羽化登仙,成为绝世烂片

  《唤爱》观后感(五):珍惜生活

  我这么多年,看了无数电影,这不是第一次写影评。 但却是第一次公开写,以前都写到日记里面。 之所以这次在豆掰公开写篇,是因为看了下其他影评,实在过不了眼。 我是无意之间,在今日头条APP上,看到有人发了一段剪辑很感兴趣搜索才得知这部电影。 看的过程中,心里有很多共鸣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6岁的我回家肚子饿了,在家里做饭给弟弟吃。 妈妈回家以后,我开心的对妈妈说:“我做好饭了。” 我妈看到一锅饭(肯定不怎么样),立马哭的不成样子,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哭。

  这部电影,我今天第一次看,晚上和媳妇又看了一遍。 第一篇看完的时候,我觉的佳宝的表演太用力过猛了,有些太虚。 看完后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背景主人公年龄是5岁。 我有一个3岁多的女儿,我把女儿平常和我说话的方式代入进去,重新回顾了一下剧情。 剧情又是无比真实,很符合5岁孩子的三观表现。 因为女儿每天回家以后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回家啦。” 女儿一上学,就跟我说:“爸爸,再见,还和我摆摆手。”

  5岁的孩子,确实不明白什么是瘫了!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会说话了!对这些东西概念! 女儿每次去了超市,都要跟她妈妈说:“妈妈,爸爸最喜欢八宝粥,我们买两个,爸爸一个,我一个。” 回家以后,就把八宝粥拿到我面前对我说:“爸爸,我给你买了你最喜欢的八宝粥。” 前几天女儿对我说:“爸爸,等我长大了,我要赚好多钱,给妈妈买漂亮衣服,把你打扮帅帅的。 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前段时间看到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我大脑曾经模糊想到过,却一闪而过,并没有非常深刻捕捉到那一瞬间的灵感,也没有继续深思下去,更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才能描述记录。

  不过某天还是有幸看到网友分享出来了。 在网上阅读经常这样,脑子里面的一个想法,自己不知道怎么描述,但某天突然看到某个人把自己心中所感悟模糊的想法用一针见血,透彻的文字清晰精准的写出来了。

  孩子最美好的地方是: 无论父母是个善良还是恶毒的人。 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无论是身患各种先天疾病,甚至因为自己曾经过去不自尊自爱,吸毒,身染艾滋。 孩子都会毫无保留信任你,爱你依赖你,甚至照顾你。 生活中的你,在朋友眼里也许非常平凡无趣,甚至奸诈无比,极其势利,相当不靠谱的一个人。 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是伟大无所不能的人。 你是孩子的全部,也是孩子的牵挂。 而一个人可能这辈子,再也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这样一份纯净的爱。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女人压力太大,不想活了。 女人两个孩子说自己不想活了,两个孩子就这样心甘情愿的跟着母亲一起跳楼自杀了。 他们并不明白死是什么,但却知道妈妈去哪里,自己也要跟着去哪里。

  更重要的是,我有时候觉的, 很多大人,活着还不如5岁的孩子。 谈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前段时间所遇的一件事情,就多扯扯吧。

  我读初中那会,因为迷恋网络游戏,总是逃课上网,那一年我14岁。 在网吧玩游戏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晃悠。 后来他被网吧老板收留,成了网管。 慢慢的,我们越来越熟悉,成为了朋友,成为了哥们。 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我听他说的过去。 原来他从小父母离婚,妈跑了改嫁了,再也没联系。 而父亲脾气暴躁,还有癫痫,整天打骂他,不让他回家。 所以他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常常一个人在大街上饿着肚子发呆,都不敢回家。 即使这样,他依然发了工资,时不时的买一些东西给他的父亲,甚至给他父亲钱花。 这一干,就干了六七年,一转眼他十六七岁了。 他觉得在网吧做下去没前途,辞别了网吧老板。 自己去饭店服务员,去工厂打工,做过很多工作,期间谈过几个女朋友。 可能是因为从小缺少关爱,他有了女朋友后特别开心,给对方买这买那。 但因为他的情况,很难接触到太优质的女生,往往都是服务员,或者其他打工妹。 一是本身家环境也不是很好,父母也很现实,不同意和他交往。 二是碰到一些条件好的,物质优越的,也都离开他了跟着别人跑了。 就这样谈了几个后,他也认清了现实,不再对爱情向往。 几个月前他辞去了一家饭店领班的职位,去送美团外卖,他跟我说要攒钱在家乡买一套房子。(大概40万)这样子就可以娶媳妇了。

  没想到的是他刚刚风雨无阻,一天都舍不得休息奋斗了三个月,有人给他打电话,说他那个癫痫父亲玩滑梯摔倒了,不能动了,在医院。

  他赶紧放下工作,就匆匆买了飞机票人生第一次坐飞机)赶了回来。

  在医院吃喝拉撒照顾他的那个人渣父亲。

  我去了医院的时候,亲耳听到这个人渣父亲对他说:“你怎么没给我从上海带东西回来?两手空空啊。” 我作为朋友忍无可忍,非常重的语气对他说:“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的,可这种父亲,就是做爱的时候,射精了一下,对你没有任何养育之恩,甚至你的奶奶愿意出钱给你上学,每天打骂你,不让你回家,已经把你的前半生毁了,不能再让他把你后半生毁了,你别管这种垃圾了,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要求孝顺,甚至骂你。”

  可他依然照顾,后来回家(他爸租的房子),跟垃圾堆一样,臭死了。 他把家里全部收拾干净,都不知道倒了多少垃圾,我陪他买新床单,新床垫,又铺好。 我有时候开玩笑:“要是随便生个孩子,什么也不用管,老了以后生病了就能有你这样的儿子孝顺,别说二胎了,十胎我都敢生。”

  后来我知道了一件事更加愤怒。 他的爷爷,以前也是有本事的人,给他的父亲留下了房子和一份退休金,每个月可以领3000元。 也就是说,他的父亲什么也不干,每个月可以领3000元,还有房子住。 但是他父亲都贱卖了,每个月的3000元,自己混吃混喝等死,都花完了还不够,还问别人借钱。 要知道我们这十八线的小地方,老人们一个月1000就够花了。

  后来他也耗不起了,整天开销,没钱。 他爸也可以自己走路上厕所了,就是手不太方便,不能端碗吃饭不方便。 他给他爸找了一家养老院,一个月2000元,他出这笔费用。 他爸死活不去,就要耗着他。 很多人劝他别管这个人渣了,蠢狗一个。 否则怎么能混成像个叫花子一样,都是自己作死的。 他爸又骂他了。他气的一个人哭的跑出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我陪他吃饭,安慰他。 还和他一起出去玩了玩,逛了逛。

  ---------------------------------分隔线-----------------------

  真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也感谢导演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促成了这部电影。 有时候不想工作,感觉生活艰难的时候,再想想这个孩子,这点苦算什么。 至少自己身体健康,家里也没有瘫痪的亲人需要照顾,就值得感恩珍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