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10篇

2019-12-13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10篇

  《真故·女性叙事》是一本由真实故事计划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8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一):我们都是最强大病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人类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但是我觉得,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人类的悲欢是可以想通的。《真故》之所以能感动我,是因为它的真实与发自肺腑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困难。每个人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状态不是是独立的,断裂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故事感动得稀里哗啦,是因为,很多人在文学作品里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了。《真故》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直截我的内心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烦心事情,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读一些正能量的作品给自己鼓励,《真故》里的故事,似乎有一个共同点,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悲”的,但结局总能回到“乐”。这些故事,既能让人感同身受,又能给读者力量

  当打击接踵而至,我们总幻想在平行人生里,有更好的际遇,却忽略了在千疮百孔现实里,也有始终放不下的东西。在王婧的《最强大的病人》里,残疾父亲多次轻生失败,但她却用了“强大”这个词来形容父亲。很多人看惯了那种成功人士的励志书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配不上“强大”这个词。在我看来,这样的父亲才是真实的,他的确配得上“强大”这个形容词。人是脆弱的,是不完全的,所以才值得托付,被托付着继续走下去,无论是多么艰难的道路,只要他最后走出来了,他就是强大的。《真故》里的故事之所以真实,是因为这些故事,把人性弱点描绘淋漓精致。在《有两对父母女孩》里,作者青春期那种虚荣感写得非常入味,非常真实。

  优秀小说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对思维有很大启发作用

  台海出版社的《真故》,虽然是一个个小故事,但主题都非常鲜明:遇到超强掌控欲的父母如何扳回主动权童年遭受性侵如何与世界和解?男朋友在北京买不起房要不要结婚?有为了变瘦,选择催吐的“兔子们";也有去参加暗恋男生婚礼勇敢女孩,还有在职场逆风翻盘的职场小白等等。

  《女性叙事》主要分原生家庭、青春记忆情感叙事、中年困境四个部分,囊括女性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通过21个非虚构短篇故事,聚焦和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下,当代女性群体在成长、生存过程中所遭遇困惑挣扎以及面临的绝境,其中有破釜沉舟的进击,有重头来过的勇气,也有泥沙俱下悲哀、求仁得仁的欢喜

  好的故事同样需要适合的读者去读,只有经历才能丰富阅历。能在《真故》里找到共鸣的读者,一定都是“最强大的病人”,即使现实里遇到再多的磨难,我们也能像书中的“父亲”一样坚强地活下去,活出自己的人生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二):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本书给你21种不同的答案

  还记得那个曾经引发热烈讨论甚至让鲁迅发表了一篇演讲的《玩偶之家》吗?

  在《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不甘忍受丈夫日复一日操控,最终愤而出走,受这篇戏剧的感召,鲁迅发表了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却在演讲中却指出,身为女性的娜拉最后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堕落,要么回家。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女性亘古不变的命运了,屈服于不幸,隐身于幕后。然而,140年后的今天,《真故·女性叙事》却用截然不同角度新书写了这个命题

  真实故事计划是一个著名的非虚构故事创作平台,solgan为“用真实打动世界“,在这个平台,你可以借助手中的笔,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点一滴地化为文字,没有人会嘲笑你的文笔多么朴素叙述多么平实,因为在这里,要的只是“真实”,这其中,女性创作者们大放光彩

  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地看到了21位女性各自跌宕的人生。

  她们有的是从小身患难以启齿疾病,有的是突然遭受飞来横祸的暴击,故事有时也不仅仅只围绕她们自己,还有那些熟悉的身边人,比如朝夕相对却沉迷网购退货的舍友,再比如人到中年忽然放飞自我的母亲……总之,每一位都是女性,都有着千姿百态的人生经历。

  但是没有哪一位女性的人生是一片坦途

  很多时候,当你生而为“女”,你的人生不可避免地与坎坷挂上了钩,仿佛一档电视节目,只有一位名叫“坎坷”的冠名商。

  这让我想起了那部叩问了无数女性心灵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真故·女性叙事》中的女性,与金智英何其相似

  小时候,要承受重男轻女生出的失望目光;再大点,又会因成绩突出得到“女孩子学习好有什么用,还不是早早嫁人”的评价工作了,职场上无休无止性别歧视向你压来;生活中,针孔摄像头性骚扰、家庭暴力无处不在

  当你成为女性,压倒你的远不仅仅是那一棵稻草

  但是就这样放弃吗?像臆想中的娜拉那样向生活妥协低头重返家庭吗?

  《真故·女性叙事》的回答是——当然不!

  21位女性,纷纷化身娜拉,浓墨重彩地提交上生活的另一份答卷

  独身一人北漂却被黑中介网贷骗钱?没关系,可以抗争到底,直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父亲不慎撞人欠下巨额欠款?没关系,可以用五年的时间去拼,一分一分还清。沉迷“要么瘦要么死”的催吐?没关系,迷失只是一时,改变却是细水长流。为爱痴狂希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没关系,最后总会看清,人生中重要永远自尊

  就像巴尔扎克说的:“一个能思想女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纵然人生布满荆棘,我自有我的不言弃。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三):情感叙事,感悟生命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中大多为虚构的故事居多,鲜见以自己的真实故事见睹文学作品之中者,而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和家庭环境的文学形式,正日益成为现今提倡的性灵文学。讲述真实的人生经历,从这些平凡生活中讲出最珍贵的真实情感。

  《女性叙事》就是讲述真实故事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21个女性的真实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为爱而写,对爱情亲情友情生死深沉思索,痛彻心扉,让人不得不重新反思活着的意义。读来令人感动泪下。这些女性在艰难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将自己遭遇爱、婚姻、职场等遇到的伤痛、困惑讲述出来。虽然她们经受了很多折磨,也最终成就了她们,让她们变得强大而又从容

  无论是从事业上、家庭里、情感上等方面,讲述者分享了应该面对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坦然面对,迎刃而解的。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懂得珍惜才是真。

  在《有两对父母的女孩》中讲述了湖南西北山村一个女孩,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成为众多的留守孩子之一。因为亲情的分隔,缺少母爱使她与母亲的关系很疏远,进而影响了她的人生走向。其实,这样的例子农村很多,也讲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很有代表性。而讲述者以留守儿童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的故事,令读者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随时失踪的父亲》一文中,讲述一个女孩的父亲爱赌博,经常赌输,使家里生活很困难,而赌瘾不绝,每次还不上赌债就会玩失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在精神各方面都受到困惑和影响,渴望逃离这样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女孩的哥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学坏。这个故事也是教育广大的父母,不要赌博,爱护家庭,使孩子过上幸福生活。

  《女性叙事》书中的讲述者们都经历世事沧桑人间冷暖和对生命感悟。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喜悦,也会有悲伤。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懂得珍惜才是真。无论什么荣华富贵,什么锦衣玉食,其实都没有一颗安定的心重要。人生虽然充满了坎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生活终是美好的,不要轻言放弃。有着很多值得期待人和事,每个人也都有过的美好回忆,想起来也会让泪水湿巾,这就是我们曾经的青春,曾经的生活。

  《女性叙事》中这些平凡的女性,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喜悦,也会有悲伤。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亲情、爱情、友情,生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终极命题,只有痛彻心扉地失去,才懂得拥有的珍贵,所以,我们痛惜失去,也深感爱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辽阔。而这恰是这本书,给我们最深刻的意义。人生虽然充满了坎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着很多值得期待的人和事,每个人也都有过的美好或痛苦的回忆,想起来也会让泪水湿巾,她们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曾经的青春,曾经的生活,记录在这本作品之中。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四):21个真实女性故事的背后,是女性成长之殇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诱惑包围着。——波伏娃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职场生活和婚姻生活,女性的成长路上布满了带刺的玫瑰诱人而又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伤了手。可若是能在这片玫瑰中傲然挺立,女性将会长成最美最艳的玫瑰。

  《真故・女性叙事》这本书是21个真实女性故事的汇编。她们有的先天外貌缺陷,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家庭条件非常拮据,她们在不幸的家庭环境中苦苦挣扎,走过糟糕的校园生活,又走入糟糕的职场生活、婚姻生活。

  每一个故事都是她们的人生,也是当下万千女性的真实写照

一、在和现实的撕扯中,我们是该认输还是反抗

  都说人生而平等,可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被上帝眷顾,生下来就有缺陷。

  有一个女生,生下来就有占据大半边脸的太田痣。人丑就要多读书,她拼了命地读书,试图弥补外貌带来的自卑感

  心理学上称这样的行为心理补偿,即当一个人特别缺失一样东西或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时,她就会通过努力发展其他的方面,获得足够成就感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感。

  可在遇上爱情的那一刻,这样的心理补偿完全失去了效果,她一度陷入了自我否定中。可当她放弃爱情时,她才猛然发现,没有人会因为她的外貌,而否定她整个人。

  缺陷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恰如断臂的维纳斯,耳聋的海伦・凯勒,带着太田痣的她,因为她们独一无二

  敢于直面现实的她,光芒万丈

  有一个女生,因为家里贫穷,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卑种子缓缓发芽,毁掉她的自信

  为了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一双新鞋子,她拼了命地赚钱,还不慎弄丢了自己的眼镜。丢了眼镜后,她才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

  没有鞋无伤大雅,可没有眼镜,我们会看不清前方的路。

  面对现实,看清脚下的路,方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还有一个女生承受着沉重的逼婚压力,父母觉得女孩子嫁的好比学得好更重要,这是为她好。

  她不堪重负决定反击,最后成功地收获了爱情。

  “为你好”是一剂最毒的毒药,父母将自己的择偶观强加于子女,却造成了她们的痛苦。

  我们都有权利,用自己喜欢方式过完一生。如果现实是阻碍,我们就同它抗争到底!

  我们都有做梦的权利,过上美好生活的权利。外貌的缺陷和物质上的贫穷,我们暂时无力改变,因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直面现实,稳扎稳打走好我们自己的路。前进路上,我们有权利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我们的决定。

二、不服输的背后是完美的桎梏

  每一个女生都有一个公主梦,为了心中的梦而努力向前,永不服输,这种精神值得褒奖。可往往她们面对的不是精彩的人生,而是完美的桎梏。

  要么瘦,要么死。

  这是一位女生的至理名言。现代社会推崇以瘦为美,很多女性为了变瘦,没有克制饮食,却采取了催吐的方式,吐出吃下的食物

  这种不健康的变美方式,带给她们是身体的崩溃。

  有个女生为了追求梦幻一般的公主生活,从淘宝买新的衣服,不拆吊牌,穿过一次后退货。

  这样的美丽就像灰姑娘华丽衣裳,过了午夜就会被打回原形。后来她被嫉妒的同学算计,不得不付清衣服款,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

  就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为一时的虚荣心,过了十年节衣缩食的生活,付出惨痛代价

  当光鲜秘密被戳破时,剩下的是毁灭泡沫

  当《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女性意识觉醒,想要离开海面,想要爱情,到人类世界去过新的生活时,她便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巨大隐患

  而在现代,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她们渴望在更多的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她们选择北漂、上漂,可前方的陷阱早等着他们跳入。

  租房是坑,工作是坑,甚至连婚姻都可能是一场骗局。她们拼命地想扎根于城市,却被虐得体无完肤

  老舍笔下的月牙儿不愿走母亲的老路,想自力更生,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她还是走上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道路——成为暗娼。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决定出走,同旧家庭分裂,不做丈夫的傀儡。

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其实结局只有两个:堕落或回来。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本领,所谓的独立只会是一个荒唐的梦。

  梦境与现实的边界,不过是“清醒”二字而已,梦境碎了是现实,可是碎了的现实,却永远无法拼接成圆满的梦境。不服输的精神气儿,用错了方式,将是最完美的桎梏。

三、你才是人生的支点

  纵观女性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种种问题,不外乎是家庭压力、职业发展和婚姻情感状况。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健康成长起来是每个女生要面临的人生课题。这里有三点建议。

  第一个是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尽管有关对象专一、始终不渝的爱情的概念十分迷惑人,尽管人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幸福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人,但是这并不意味应该如此--那是不恰当,不可能的。——《理智与情感》

  亲情、友情和爱情面前,我们都不能被爱的表象所蒙蔽,幸福的背后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矛盾凸显时,因为爱,不敢反抗父母、朋友和爱人,压抑自己的情绪,摧毁了自己的人生,是不可取的。

  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是有足够的实力不依附任何人。原生家庭“为你好”的绑架,婚姻中的不幸,归根结底都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走出困境。

“今天的相亲你必须去!” “不!我自己可以找到喜欢的人,这件事不用你插手。”

  或是

“你再这么不听话,就从这个家里滚出去!” “可以,但这房子是我买的,你得把租金付给我。”

  拥有足够的底气,娜拉出走才会有圆满的结局。

  第二个是学会高自尊的生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应该因为缺点而自卑,更不应该因为贫穷而自卑。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我现在与你说话,是我的精神与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历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

  简・爱在表兄欺辱和舅妈冷眼下长大,可她并没有妄自菲薄,而是自立自强,还积累了不凡的学识修养,成年后成为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

  每一个女性都该像简・爱一般,不卑不亢,没有财富,没有美貌又如何?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第三个是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认为人生已经走完了,未来的路还很长。

  现实从来都是残酷的,受到嘲讽,被人看扁,委屈和不公都是家常便饭,我们要做的是绝不低头认输,只是要注意使用正当手段。

  贫穷是暂时的,没钱买新鞋我们可以稍稍忍耐,学会延迟满足,努力脱贫,有足够实力后再购置新鞋。而不要为虚荣心迷了眼,做出淘宝退货的事情来。

  如果犯了错,也要有重新再来的勇气。

  因为你,才是人生的支点。

  《真故·女性叙事》读后感(五):真实故事肩负的使命:请相信,那些离你很远的人生,是真的存在

  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都挺好》播出时,很多人被苏明玉的经历戳中泪点,只是因为身为女孩,就被父母区别对待;只是因为身为女孩,就不配有更好的读书机会;只是因为是女孩,就活该给兄长们的前程让路.......

  近期热门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一书,更是将女性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心酸和坎坷悉数罗列了出来,并把这些艰难时刻集中到“金智英”身上,这本书让无数女性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可同样是这本书,却遭到了很多男人的唾骂和抵制,说这书简直是在制造男女矛盾。要求被同等对待而已,怎么就成了制造矛盾了?

  而这些,也确实是很多女孩的真实经历,可令人不解的是,一旦有女性谈到因为性别遭遇到的差别化对待,总会有人跳出来狂喷:“你们女人咋不上天呢?现在女人的地位不要太高啊,你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我私以为,这样的人非蠢即坏,要么是跪久了站不起来,要么是习惯了当男权的帮凶。直到偶然跟朋友聊起这件事,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也有第三种可能,就是有的人或许真的没见识过这样的人生,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样的现象根本就是编剧们杜撰出来、骗人眼泪的狗血桥段呢?”

  也对,总有人的人生太过顺遂,他们一出生就被保护得太好,这个世界其他角落的阴暗、坎坷、艰难,他们怎么会知晓?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怎么会懂得被风霜摧残的花朵都经历了什么呢?

  我相信,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不蠢、也不坏,他们只是太天真,太现世安好。所以,对于《都挺好》《82年生的金智英》这类的虚构作品,他们不会相信主人公的遭遇是真的,是此时此刻正在被很多人经历着的。

  无论是苏明玉、还是金智英,都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遥远到只能被他们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和谈资,你永远别指望他们能够真的理解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

一、真实故事弥补了虚构类作品的“不足”

  《真故·女性叙事》同样是讲述女性人生和经历的书籍,不同的是,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百分百真实、没有半点虚构的,本书由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主编,21个短篇非虚构故事,讲述了21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挣扎。

  这21个故事又被细分为原生家庭、青春记忆、情感叙事、中年困境四个部分,囊括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跟虚构类作品不同的是,《真故 女性叙事》里的故事没有太多技巧可言,它们就是一个个平凡人的讲述,跟虚构类作品对比,你会发现,这些故事没有刻意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节奏紧凑的悬念和高潮,有的就只是平凡人的遭遇、迷茫、伤痛、妥协、成长......

  《南方周末》调查记者出身的雷磊,在南方周末工作几年后辞职,之后又在优酷做过制片人,在时尚杂志GQ撰写过长文,在传统媒体摸爬滚打几年后,他选择了进入新媒体创业,成立“真实故事计划”。

  那是2016年,27岁的雷磊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感到局促不安,因为眼下的工作状态太舒适了,他觉得自己快要触摸到职场天花板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他选择破釜沉舟,辞了职,远离了舒适区,一腔孤勇地开始了非虚构类故事的创作。

  雷磊认为,人们其实还是更加重视真实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事件和经历,读者在虚构类作品中读到,和在非虚构类作品中读到,感触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在虚构类作品中看到一个备受父母冷遇的女孩(比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我们可能也会报以最深的同情,但那样的心理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故事一旦读完,我们很容易抽身出来,之后更多的是夸赞作者好会写故事。

  毕竟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嘛,“樊胜美”也好,“苏明玉”也罢,她们不过都是作者笔下的一个虚拟人物,没有人会为一个虚拟的人物悲伤太久,这不是冷血,而是人性使然。

  可类似的情节如果换成真实故事,哪怕故事并不比很多虚拟故事起伏,我们还是会忍不住为主人公的境遇潸然落泪、心揪成一团。这种感觉就像突然看到的新闻报道,明明是跟我们毫无交集的人,可当我们知道有人因为地震失去了家人、有人因为飞机失事再也回不了家、有人因为遇到歹人而遭遇不幸......

  我们就是会控制不住的跟着难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只是因为,他们是跟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啊。你看,这就是真实故事的魅力,它不需要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每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讲给你听,这就够了。

二、非虚构类写作和虚构类写作的区别

  何为非虚构类写作?雷磊给出的定义是: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基于事实素材的写作,所有的表达都不能超出原有的事实材料,这不仅要求你的整个故事是真实的,同时故事里所使用的所有素材和细节都要是真实的。

  也就是说,非虚构写作要完全基于事实本身,来不得半点虚假,它不仅要求整个故事的大纲是真实的,对于人物的性格、经历、成长背景,甚至是某一句话、某一个事件发生的诱因等等,都要绝对还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算是非虚构写作。

  而这些,在虚构类写作里是完全不存在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中写道:“简单来说,文学作品可以用‘虚构’和‘非虚构’来两分。所有的小说都在‘虚构’与‘非虚构’,或者在它们之间选择自己的阵营。

  《哈利·波特》、《魔戒》、《暮光之城》都是虚构作品,因为现实中没有可以不考虑就业问题的魔法学校,没有精灵,高中女生更不可能在校园里邂逅一位帅到爆的吸血鬼男生。更多的作品是处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这个领域很广阔,作家最能发挥才情,作品也不胜枚举。

  当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一圈,回到现实生活中,遗憾地发现,我们终究是生活在‘非虚构’文学来帮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现实,更勇敢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诚然,虚构类的经典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像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白夜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春上村树的《海边的卡夫卡》等等,这些经典之作留给世人的深远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但非虚构类写作的意义依然是虚构类写作所无法替代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非虚构类写作,很多不起眼的个体才有了发声的机会,用真实故事的形式,让每一个有倾诉欲望的人倾诉,让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来倾听,用故事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驱使我们看到更多我们未曾经历的人生,理解我们曾经无法理解的生活,也让我们变得更包容、更清醒,更勇敢。

  所以,在我看来,非虚构类写作和虚构类写作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非虚构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更接地气,更能让平凡人的困境被看到吧。

  好了,有关虚构类写作和非虚构类写作的问题就先探讨到这里,下面来说说《真故·女性叙事》中最打动我的两个故事吧。

三、《有两对父母的女孩》:只给钱的爱低级吗?

  “亲子关系就像是一座天平,父母和子女分别处于天平的两端。不断叠加的爱意、愤怒、折磨、控诉,让这个衡器难有真正对等的一天。”

  这个故事并不特别,其实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的故事。因为贫穷,父母不得不远赴他乡打工赚钱,年幼的拉拉只能丢给爷爷奶奶照顾,距离的鸿沟,造就了亲情的缺失。

  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也不了解孩子。尤其是母女二人之间,能够找寻的母爱痕迹,竟只有一串串的汇款记录。两人的关系有多冷淡,可想而知。

  直到母亲升职去了越南,有一次家长会,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要面子,拉拉希望母亲能来参加家长会,一通长途电话,母亲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学校,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穿着薄外套坐在一群穿棉袄的家长中间,分外突兀,第一次,拉拉红了眼眶。

  那一刻,她好想做回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可是,她不能。人生的前18年,陪她长大、为她操心、关心她学习和温饱的是爷爷奶奶,那些她最需要的时候,爸妈都不在。

  爱妈妈就背叛了爷爷奶奶,这种身份上的两难,让她困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直到后来,母亲调回了国内,拉拉大学也快毕业,想要出国念书。拿到可以申请的语言资格后,拉拉坐车从学校去往父母的住处,眼看着窗外繁华的电影广告逐渐被破败不堪的电线杆小广告取代......

  心情沉重地下车后,拉拉远远看见母亲大中午吃着八宝粥,电视柜上还放着成排的八宝粥和泡面,以及她淘汰的卡到爆的旧手机......没想到,为了送女儿出国,母亲竟如此苛待自己。

  拉拉终于明白,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生活其实并没有给我们另外的选择机会,只给钱的爱未必就是低级的,正如网上那句话说的那样“搬起砖我抱不了你,放下砖我养不活你”,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个父母愿意缺席孩子的童年?

  很喜欢拉拉文章最后的那句话:“其实留守儿童不一定要活得像新闻里那么悲惨,我就是有两对父母的女孩子嘛,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终于,她接纳了母亲,也放过了自己。

  世界不是非黑既白,我们看到的也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所以,当我们指责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时,是不是也该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

  文章中还有一点也挺值得人反思的,同样在外打工,对孩子缺乏陪伴,但爷爷奶奶只会埋怨母亲,却从不曾说过做父亲的半点不是。这也是当下特别典型的问题,男人只要踏实工作、偶尔陪孩子玩一下就是好丈夫、好父亲了;可女人呢?你最好既能貌美如花,又能赚钱养家,还不能在孩子的养育上落后分毫......

四、《妈妈的第二人生》:谁规定妈妈都要一个样?

  这是一个关于“不靠谱母亲”的故事,这位母亲很另类,她顶着一头棕黄色爆炸头、脚踩10厘米的金色恨天高、穿着浮夸的破洞牛仔裤和外套,脸上还画着扎眼的烟熏妆.......

  她还常常K歌到深夜,对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家里的东西坏了,也以“没钱”拒绝修理,但却有钱添置新衣和昂贵的香水。可是,母亲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不靠谱的,她是43岁才变成这样的。

  年轻时的母亲很爱美,嫁给父亲后,为了攒钱买房,一向爱打扮的母亲收起了爱美的天性,省吃俭用,操持家务,养育孩子,是世人眼中标准的“贤妻良母”。

  但其实,那些年,作为贤妻良母的母亲一直活得很压抑,一方面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现状让她泄气,另一方面是当公务员的姐姐的冷嘲热讽让她憋屈。最要命的是,当母亲跟父亲哭诉心中的委屈时,父亲竟然觉得这有什么呀,家庭主妇不都这样嘛。

  经年累月的委屈在母亲心中堆积,直到她43岁这一年,夫妻二人终于在镇上买下了一套100平方的房子,母亲开始了报复式的蜕变。她开始化妆、烫发、去酒吧、穿镇上人觉得招摇的衣服,一时间,闲言碎语纷至沓来。

  这一次,父亲依旧没有理解母亲,他在电话里语带责备:“我又不在家,你打扮给谁看啊?”母亲那位一向看不起她的姐姐也指责道:“你妈以前能存钱,能持家,还带着两个孩子,怎么现在变成这样啦?”

  就连“我”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向母亲发问:“你还有个做母亲的样子吗?”

  可是母亲应该什么样?谁规定,成为母亲的女人都该一个样?母亲不过是一个女人多重身份中的一个,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是职工......可她们,更是自己啊!

  这个43岁突然“叛逆”的母亲,你能说她就不是一位好母亲吗?

  欣慰的是,无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儿子最终选择了理解,在母亲又一次离经叛道、整容回来时,没有一句责怪,而是心疼地看着她那满脸的纱布,无奈地说了句:“妈,你开心够了,记得回家。”

  生活中这样的母亲何其之多?好像从生完孩子那一刻开始,你就必须跟“自己”诀别,无论从前的你是个性十足的酷女孩,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公主,一句“为母则刚”既是赞美,又是逼着女孩们不得不变身钢铁女超人的魔咒。

  但,母亲也爱美,母亲也有脆弱的一面啊,收起“当妈的就该有个当妈的样”这样无礼的话,让母亲们自由一点、自在一点吧,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母亲也是一样。

  不仅是这两个故事,《真故·女性叙事》里收录的故事皆是如此,既平凡、又动人,这些故事无不将焦点聚集在平凡女性身上,每看一个故事就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女性,看到她们的困惑、挣扎、力量和勇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