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屁民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纽约屁民 第一季》是一部由Mike Luciano / Phil Matarese / 韦执导,菲尔·马塔里斯 / 迈克·卢奇安诺 / 凯蒂·阿赛尔顿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屁民 第一季》观后感(一):这是我看过最「丧」的成人动画,马男都比不上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HBO出品的美剧,大多都是精品。
那种经过粉饰过的乌托邦世界才是真的不真实,而这部剧只是换了一个视角来观察这座城市,
纽约屁民的意思字幕组给的解释:类似我们自身这样身处繁华就无比卑微的存在.
剧中出现的在垃圾堆里的老鼠,公园里的狗,天台上的鸽子,马路草堆里的毛毛虫,
很贴近我们身处的这个操蛋的社会,
毛毛虫1号以前一直是个自卑的boy,遇上喜欢的毛毛虫也不敢上去搭讪,
你可以好,但是不能比我好,
还有心理变态的家猫,跟自己喜欢的母老鼠一说话就会硬的老鼠!(让我笑一会)
我看评论里不止一个打了一星..
可能大家get的点不一样,看的感觉也不一样,反正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纽约屁民 第一季》观后感(三):浮牲录||你不过是脱离了高级趣味,换个角度自嘲
2016-06-04 学姐不娘 不良学姐之局关注我,你的眼睛会怀孕
看不见图片的直接点
浮牲录||你不过是脱离了高级趣味,换个角度自嘲
《纽约屁民 第一季》观后感(四):浮牲肥皂剧
为何要用动物拟人化来拍,很多时候自然是增加讽刺的力度,激化矛盾与冲突。相对于自然界,相对于生物的本质,人类已经独自走了很远。所谓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食物链,生存繁衍这些东西早已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人类内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链条,包括种族,阶级,地域,宗教,物欲等等更加复杂和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看到这部动画,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那幅清末的《时局图》。用动物来代表一类人,是把人们的文明外表撕去,将兽性和欲望表现出来的绝佳方式。
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本剧利用了这么一个想法,但是在一些故事中,你会发现把动物们换成真人好像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如果你用动物拟人化但并没有体现这种拟人化的优势,只是几个同种动物的嘴炮胡闹,我想这就浪费了这种方式,甚至没有那幅《时局图》令人震撼。 我不否认每个故事都很精彩,通篇看下来,你会发现十集里的主题基本不超出“家庭”,“成长”,“受挫与成熟”。讽刺与冲突似乎永远也无法在本剧中担任一个核心的作用。我想,如果尝试让各种不同动物之间增强互动会怎样?或者减少动物数量,增强它们自身的代表性。我想,想要把底层人民的众生相表达出来,各自独立的生活是削弱力量的方式。对于市长这一条真人线,是贯穿十集,但也只停留在背景这一层上了。我不否认浮生最难表达,更何况浮牲。我希望看到联系更加紧密的,矛盾更加激化的纽约浮牲录。
《纽约屁民》
看到第五集
就坚持不住的睡着啦
动画掉帧严重
而且语速有非常快
真的是想机关枪一样
第一感受
“我爱你”
让他上台表演蠕动舞
然后在台下为他喝彩
这是目前为止看到的除了口头之外的行动啦
其它老鼠篇,鸽子篇,狗篇基本就是表面朋友
第二感受
老鼠们都特别喜欢靠party
还特别喜欢去洗手间造孩子…
第三感受
是狗篇,一群姐妹狗逛街
然后一只狗告诉另一种狗她自己怀孕了
然后走到了另一个聚会点
另外两台狗说漏了嘴(把怀孕的事说了出来)
那条怀孕狗“哦,我的天,我就告诉了一个人,我还以为你能守住秘密的…巴拉巴拉一大推…”
(我心想你说给一条狗,不就是为了让她告诉其他姐妹吗……装什么bitch!)
“我只是怕自己怀孕了,再也不能想现在这样和你们出来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一天之中最宝贵和珍惜的…”
第四感受
但是就像人和动物的区别一般
人做人的事
有哪个人会去关心动物在想什么?
动物也只是关心着自己的问题
政治离他们就像是垮了一个物种那么远
第五感受
这个动物有老鼠,毛毛虫,蝴蝶,鸽子,狗,家猫,野猫,天鹅,大雁。
这也算是社会的一个个分层吧……
底层的老鼠,毛毛虫,蝴蝶,野猫,大雁
上流阶层的天鹅
其中一段:大雁厌恶了朋友想复读机一样的一遍一遍欢乐的讲飞行途中一只大雁的被飞机吸走后满天空飘着这只鸟的碎片(对于其他个体死亡的漠视)然后走到了中央公园深处,冒充大雁结识天鹅并擦出了火花
结果尼玛……这狗逼的大雁就这么怂了……看清了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回到了“朋友”身边继续听那只大雁怎么死的故事
或许“他会拿自己的这段经历不停的给朋友吹嘘自己”一遍一遍又一遍…
《纽约屁民 第一季》观后感(六):Are you gonna make a brand new start of it, in old New York
美东时间凌晨三点。我看完了animals第一季最后一集。刷了一会逐渐热闹起来的豆瓣,想了一下还是想为它写长评。
这部动画国外怎么样不知道,国内是挺冷门的,相对于第三季刚出premiere就有五百多人打分的rick and morty,相对于台词截图在朋友圈刷屏的bojack,animals真的是冷。B站上一集不超过十条弹幕,最后一集没有铺天盖地的完结撒花和时间打卡,我最喜欢的EP7弹幕里寥寥的“这集太棒”“是啊”的回应,观众都心照不宣一般。
看了一下烂番茄和IMDB,烂番茄观众评分88%,IMDB7.2,其实不算高,但是我觉得好几位影评人打分的理由都挺牵强的...总之这部动画我很喜欢。它的画风,音乐,隐线我都很喜欢。
故事总是从Phil和Mike开始。有时是地下铁的老鼠,有时是中央公园的松鼠,south ferry的鸽子,苍蝇,这些纽约随处可见的动物。Phil总是那个在派对角落戴着眼镜不敢和女孩搭讪的怂逼,Mike则是那个和Phil一起吹牛喝酒会做Phil坚强后盾但其实也是个loser的死宅。最喜欢的还是那对叫Phil和Mike的绿头蝇,正当我心想完了这动画彻底和虫子恐惧症患者过不去了的时候,Mike递给Phil的那块砖头竟然让我有些迷之感动。家庭背景不错的Mike读了康奈尔,看上去家庭美满,其实孩子满嘴脏话离经叛道,自己也不记得年轻时要成为萤火虫的梦想了。父亲酗酒的Phil和命挣扎了一生,孩子还是进了戒毒所。最后垂垂老矣的他俩互道再见的时候,我知道他们不会再见了,但是又有新的小苍蝇开始了新的轮回……我知道这故事看上去很老套,但是当Mike和Phil过完一生时,时间其实只过了几个小时。想想人类的历史,帝国大厦在第五大道静静伫立了几十年,曼哈顿的地下铁投入使用了过百年钢铁轨道都磨到发光,百老汇音乐剧换了一批批观众和演员,成千上万人的目光在MOMA馆藏的星空上驻足停留过。十几年前我的父辈求学时所见之景,和我现在看到的并没有太大不同,而我下一次在纽约的停留,那时我又会成什么样?未来对于我来说是捉摸不定的,可是对于纽约城来说不是。纽约城太大了,每天都有新的面孔涌入,可是日光底下,其实并无新事。我们看苍蝇的一生短若浮萍,纽约城看我们的一生又何尝不是。
用动物来象征人的主意其实也不算有创意,但是EP10时我看到象征着不同肤色的大雁和天鹅一起飞过天空,有性别认知障碍的雄鸽子怀里抱着一个蛋,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竟然浮上来一点点感动。尽管这部剧制作成本明显肯定很低,但是我还蛮喜欢它的一些细节,包括EP7两只绿头苍蝇一直在变的发型,包括finale出演员表时主创写的“we made it”“it's a boy”,尽管没钱可是这些细节还是让注意到的观众嘴角上扬。
这部动画的色彩一直是灰蒙蒙的,好像雾霾笼罩的北京。其实纽约天气没这么差,蓝天白云的天气去中央公园散步时还是感觉挺好的,但是这部剧中的中央公园却给人一种被各种建筑挤得偏安一隅的逼仄感。确实,很多人向往纽约,觉得踩在纽约的地上像踩在钱上一样,可是纽约也确实有不好的地方。冬天街边融化的残雪和大袋的垃圾,漫长的严寒,地铁里无处不在的尿味,脏乱差,时代广场合影之后就追着你要钱的玩偶,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物价,每个人到这座城市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这让你觉得自己的一切一文不值。对很多人来说纽约城是梦想,但纽约城不是他们的家。
那么你的家又在哪里呢?出国之后总有这种感觉,每个人在努力地适应这边的生活,但是家乡又在自己身后日新月异地巨变着。偶尔回国一次,会因为飞机上旅客让自己小孩叫你“阿姨”的称呼皱眉,却又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在便利店使用移动支付而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