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摘抄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是一本由直树桑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一):实用有效的工具指南
有两个Kindle都在家落灰了,直到遇到这本神奇的书,Kindle摇身变为移动学习神器,让我get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隐藏功能,和手机、电脑多端点联动使用更方便。作者是Kindle资深用户,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达人的直树桑,毫无保留地公开多年以来研究和使用Kindle的独家秘籍,这本书太值了,超赞!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二):需要实践加深理解
对于Kindle的新手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指导书,开拓了软件的眼界,将一些常见但不熟悉的软件就行了详细的讲解。但看的过程中,我在想,有必要把用Kindle读书搞得那么复杂么?需要用到那么多的软件。而且整本书是一种偏向实践性的书,仅仅是看,其实不能完全理解,还需要把软件下载下来,进行大量的运用和练习才可以真正的理解。
Kindle本来就是用来看书,排除干扰的,过多华丽的内容反而分心。这本介绍Kindle功能的合集写得很细致,paperwhite版本用得很上手,配合部书里的检索介绍,很多功能一下子就能看明白。感谢作者!
平时下载书都是通过电脑链接,Wi-Fi功能使用较少,Kindle的内存其实够用了,每次下载好一两本书看完再去更新更好,要不然囤积一大堆,又造成看不完心虚的感觉。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四):《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
我自己也是一个资深kindler,2012年底Kindle正式进入中国之后,我就开始使用。国行的Kindle我几乎都用过,自认为Kindle本机的用法已经熟悉得差不多了。我就要看看,直树桑能写出什么新花样让我对Kindle的认识更深。所以即使Kindle版的这本书刚上架挺贵,我还是买了。
目录还是挺中规中矩的,让我很惊喜的是,关于纸书的发源,并没有啰嗦,但是点出了古登堡计划,为后面公版书的获得做了铺垫。
第2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Kindle,对我来说参考意义不大,我就选新的贵的,这样更好用。但是他的决策分析树,还是一个挺好的分析方法。
第3章如何打造理想的Kindle阅读环境,很多看法我们不谋而合。少量不同的是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不用强求,但是他以自己为例子,说明了怎么综合设置Kindle,挺好的。
Kindle的自带功能和找优质的Kindle内容,我有我自己的体系,没他那么复杂,但是他总结出来的理论挺好。
最干货、最和我不一样的地方是第6章如何利用Kindle学外语,第7章这样用Kindle读书才有效。我虽然也用Kindle学英语,也用Kindle输出,但是他综合利用了很多其他手机和电脑软件,办法真是多,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两章可以在我使用他的方法时当作说明书去用。
其实作者的文笔也是很不错的呀,文字流畅简洁,我晚上一口气读完。当然我知道的地方就略看,我觉得好的就仔细看看。对于我能看,并且给我帮助的书,几十块钱不算什么。以前我喜欢在Kindle上找便宜的书,一做活动就囤书,实际上不看也是没用的。真的需要看,就不要为了几十块钱犹豫,耽误的学习时间,可不止几十块钱。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五):实践意义很大,你只要认真实践,就一定有收获
我认为,看一本书值不值得阅读,首先要看作者在他研究的领域研究得深不深。
而本书正是作者多年探索数字阅读领域的结果,书里讲的方法,是经过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意义很大。你只要认真阅读此书并按照书里的方法去实践,就一定有所收获。
本书我阅读了三遍,第一、二遍读得比较快,没有按照书里的内容去实践。第三遍则读得比较认真,还做了实践,读完收获很大。
说下我很喜欢的内容——第5、6、7章,这几章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如何高效学习来讲,前面几章是对如何高效学习做的铺垫。
关于第5章,我尤其喜欢“个人文档”这一大节。这一大节主要讲的是:
推荐了两个很棒的工具:一个RSS(聚合信息)资源库和一个RSS同步工具。RSS资源库有来自国内外的优质内容,RSS同步工具则能将我们订阅的RSS同步到Kindle,这两个工具让我们没花多少就能阅读到来自国内外有价值的内容,极大的解决了我们到各个网站阅读的不便。告诉我们一个把喜欢的微信文章、图片或文字发送到Kindle的方法。这个方法解放了我们的微信收藏夹,让保存了很多内容到微信收藏夹的读者们能够好好阅读他们收藏的内容了。推荐了一个结合各大平台(微信、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等)内容的App,我们可以在App上将喜欢的内容发送到Kindle,然后在Kindle上慢慢阅读。有人通过美剧学习英语,有人结合纸质书+纸质辞典/手机/PC学习英语,这些学习方式的确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效率不高。在第6章,作者介绍了一个更直接、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结合Kindle、原版书和Anki。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真有种要读英文原著的冲动。
有的人读了书,很快就能将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或生活。而有的人即使读了很多书,也像没读过一样。后者是读书方法不对。在第7章,作者提出了当下普遍存在的有误的读书观念和低效的读书方法,介绍了一套将整个读书环节串联起来的有效的读书方案,分别对选书、输入、加工、输出四大块进行非常详细地讲解,可以说,第7章是本书核心中的核心。
在选书环节上,我们要以阅读目的/需求去选书。有了Kindle之后,我总有种想买书的冲动,一是因为和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便宜很多,买起来不心疼;二是知道了更多值得阅读的好书。但看了作者的建议后,我忍住了。我先把与我目前要提高的技能(我的阅读目的)有关的好书列出来,再增加我想读但和我目前需求没关的书,这样做就能避免本末倒置。总之选书要先考虑阅读需求。
先以与阅读需求有关的书为核心选书,再结合图书评分网站、作者知名度、对应圈子KOL的意见和购买渠道对图书做筛选,这样做出来的书单更优质,你的阅读效果更大。
关于输出环节,这部分内容是第7章的核心,内容很强大,对有输出困难症的读者可以说是福音了。这里讲了三个有效的输出形式:文章输出、框架输出、卡片输出。每个输出形式都结合一到两个工具使用,让你的输出更有成效。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在输出环节上我终于有些头绪了。
本书给我的一些启发:
一定要找一件你喜欢做的事,一直专研下去,不管是工作技能还是兴趣爱好。当你觉得某件事这么做效率很低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去改变这种低效的现象;当你对生活某些方面很不满意的时候,你一定要努力去改变那些让你不满意的地方。人只有多思考,才能多进步。只有多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只空想,不行动,一切等于零。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如果你认真阅读它并实践书里的内容,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六):利用kindle及配套工具做知识管理
本书结构
第一部分阐述了kindle作为阅读工具的优点。包括图书馆的分类管理。
第二部分是重点内容。解释了两个具体使用方法,一是怎么用kindle学英语,二是kindle“读记流”。
感悟
从小到现在看过的书也有近百本,然而就算是书名,要在一分钟内说出5本怕都有难度。读完一本书最后留下的也许只是作者的名字而已,被我忽略的知识内化过程,在这本书中被作者清晰的展示出来。“读记流”这一方法完整覆盖了从最初的选书到最终输出知识的读书流程,从而使读书这件原本单一的输入性活动形成脑力闭环。
书名是用kindle高效学习,其实方法也适用于纸书。
几个核心观点:
如何用kindle学英语:生词本导出到anki管理我的图书馆:在年初建立书单,建立每月书单,略读书单,精读书单如何读书:使用”读记流“好用的标记管理app:clippings,knotes,ankindle书摘
什么是读记流?
“读记流”是一个帮助我们有目标的阅读以真正领悟一本书精髓的方法。其过程一共分为四大块,分为“选书”“输入”“加工”和“输出”。如何选书?
选书流程:[确定阅读目的/需求]→[借助豆瓣读书/Goodreads等网站建立基础书单]→[寻求专业人士建议对书单进行优化改进]→[买买买]。如何输入?
输入过程要牢记两个要领:“一个思维”和“两个意识”。一个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先在豆瓣、Goodreads、知乎等平台对准备读的书以及作者进行深入探索,查阅相关书评、读书笔记,然后梳理出一系列问题。两个意识:“标注意识”和“笔记意识”。“笔记意识”是最重要的,搭配标注的内容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提问、回答的框架,也就是所谓的“A/B面”,它是对我们后续的“加工”环节的一个很好的铺垫。如何加工?
加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叫“管理”,另一个叫“整合”。管理层面至少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1)对标注中多余或欠缺的部分进行增减,以达到修整书摘的目的;(2)对笔记中的简单记录进行深度提炼,将内容完整化、具象化。把它们都整合在一个方便随时调用的移动笔记中十分重要,这也就是“标注/笔记”的第二个维度“整合”。何谓输出?
要深入掌握一个领域的内容,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度的摸索,这种摸索就是“输出”,输出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最提升能力的时候。我们常会因为没办法进行很好的输出而去恶补更多知识、看更多书,这就是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的学习方式。输出可以有哪些形式?
输出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从文章、卡片、框架图、思维导图甚至言传身教的分享。两种文章输出形式 一种是“总结性的书评”,写书评往往以摘录大量书摘为基础。一种则是结合自身阅历的“开放性输出”。做法是看完一遍后确认输出方向,再结合这个方向去梳理书中对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以及你过往经历中要写的内容相关的信息,然后就可以输出内容了。框架输出,即通过归类的形式将书的内容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设计。比如读完一本书,你可以把它分为“主干结构”“收获”以及“书摘”等,通过整合自己的需求和已有信息来把书中的内容打碎再重组。如何优化已搭建的框架?
一级框架:主干结构。每本书的结构呈现形式都不太一样,有的直接在目录中就呈现了,有的则需要通过作者在前言或者在书中的总结获得。二级框架:我的收获。即本书核心内容总结。此处结合自己需求以及笔记内容,重新确认“二级框架”的搭建,这个搭建过程又是你重新梳理本书内容的过程。三级框架:书摘。根据标注/笔记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好设计成“一问一答”或者“一个总结一个解释”模式。《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读后感(七):实用的小窍门提升阅读体验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周末阅读了《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给我使用kindle打开了不少思路。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作者直树桑回望自己探索Kindle的历程,发现它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不仅可以看书、阅读资讯、看杂志或报纸、看漫画,还能学外语,甚至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了用来看书、看漫画,kindle的其他功能我都没开发过,当然更没有用kindle泡泡面。“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最吸引我阅读这本书的一点。
阅读这本书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收获:
01 为什么选择kindle?
a. Kindle的正版书库最多,适配kindle的网络资源也是最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 软件生态。由于kindle的知名度,非常多国内外的开发者专门为其定制了相应的轻工具。这一块以前了解的不少,现在熟悉几个转移kindle笔记标注的工具,解决做笔记麻烦的问题。
c. Kindle主打的是沉浸式阅读,即通过单一化的功能来实现阅读的专注。一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看书这件事上;另一方面,电子墨水屏不伤眼的特性也减少了我们的眼睛受到的屏幕刺激。沉浸式阅读和不伤眼睛的水墨屏是2年前吸引我购买kindle的主要原因。
d. 多设备支持。
02 kindle的一些小窍门,提升阅读和使用体验
a. 改字体
以前没注意固件升级后,kindle可以修改字体。过去kindle只有4种中文字体,能够自定义增加字体后,阅读体验提升不少。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时间给自己的kindle增加了思源宋体、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两种字体。
另外,通过手势可以直接控制字体的大小。
. 截屏功能
让我非常意外地,kindle居然有有截屏功能。对角线按住kindle的两个对角就能截屏,以png的格式保存界面。
c. 新建收藏夹
这个功能早就有,只不过我没想到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收藏夹来建立阅读书单,比如主题书单、时间书单。日常阅读一些投资相关的书籍,所以建立了一个“投资文件夹”,便于kindle文件管理。
以上3个小窍门就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窍门,它们对于提升阅读体验有很大帮助。
d. 笔记导出
阅读过程中的标注和笔记在kindle上可以直接传到邮箱里面。当然我比较习惯kindle适配软件,有不少工具可以直接将笔记导出或者传到印象笔记上。
03 kindle的优质阅读资源
a. 亚马逊的正版书籍,亚马逊有个KU会员,有不少书籍可以免费借阅。这个我有办过,不过遗憾有不少书籍不在会员里,还是需要购买。
. 网络资源,百度贴吧还有一些网站都能找到一些kindle的资源,目前适配kindle的格式主要有azw3、mobi、txt、pdf。PDF的阅读体验不太好,试过一次都没再使用了。
c. 自制资源,有些书没有正版资源,可以通过软件calibre制作。
d. 聚合信息RSS。这个RSS我第一次接触,发现可以订阅不少时效性很强的信息。比如说利用书中提到的RSS资源库——Inoreader订阅了知乎每日精选、左岸读书、豆瓣最受欢迎的书评等频道。
e. 公众号上比较好的文章可以直接推送(通过公众号发送)到kindle上阅读。
了解到这些阅读资源后,感觉kindle可以全方位的包揽了所有的阅读。
04 kindle的阅读方法
Kindle读书方法分为:选书→输入→加工→输出
“千万不要忘记读书的主体是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作者二志诚
因为研究投资的原因,近2年的阅读主要以金融投资领域的书籍为主。所以选书的时候,我会尽量选择比较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投资书籍。
输入:带着问题去阅读是个很好的思维方式。
直树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思维方式,对于准备读的书以及作者进行深入探索,查阅相关书评、读书笔记,然后梳理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如何能使自己的需求和作者想传达的内容进行碰撞,等等。
加工
利用笔记软件导出kindle标注和笔记,在印象笔记里重新对笔记进行整理和加工。然后通过思维导图梳笔记,能够帮助理解记忆。
输出
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写作,文章的输出是最能体验我们收获知识程度的一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