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践踏、孩子睡墓地……战争里比死人更痛苦的,是活下来的人
文:刘渣糖
1 月 3 日,我们刚刚结束跨年狂欢,计划着 2020 年第一个周末安排时,伊拉克的新年,却在经历着爆炸带来的恐慌。
美国的导弹精准地击中了伊拉克首都机场旁的一辆车,车上 8 人死亡,这场发生在伊拉克的爆炸,引发了伊朗全国的众怒。
因为其中一名死者,是伊朗「二号人物」苏莱曼尼,伊朗军中的头号人物。
原先,伊拉克本想作为中间人,邀请苏莱曼尼来伊拉克缓和伊朗和沙特的关系,结果却让苏莱曼尼死在了本国,这难保不会让伊朗军队将迁怒于伊拉克。
如果伊朗和美国的战争开启,作为夹在两国之间的伊拉克,将会处于两端为难的境地,极有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距离上一次的伊拉克战争结束的时间,才过了不到 10 年,战后重建还未完成,但大战却好像又要再次发生。
历史总在重复地验证:战争,必然会造成上万人的牺牲,无数家庭的破裂和血染遍地的惨状。
在这场利益争夺中,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从来不是什么,而是无辜的人民。
01
这是一组土耳其艺术家 Uğur Gallenkuş 设计的图片,主题是「平行世界里的孩子」。
在其他国家孩子是花朵,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开心地上课,回家有父母的温暖关怀,而叙利亚的孩子却活成了角落的杂草,只能追随着缝隙仅有的亮光,艰难顽强地生长。
他们的父母,在战争中早早地就过世了。
自己的家,也被炮火炸成断壁残垣。无处可去的他们,为了生存,早已习惯了肮脏、灰尘和孤独的角落。
所以,这些孩子们最爱的玩具,从来不是奥特曼,而是废墟里炸弹的残骸,或者是未爆炸的弹药、铁片。
但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弹药」随时可能炸伤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早就没有人会再会担心他们。
到了晚上,有些孩子玩累了弹药,就会习惯性地躺在乱葬岗旁边睡一觉。
即使睡前还有点饿,他们也会乖乖地睡着,睡着了就不会饿了,最饱的一顿是在梦里。
因为坟墓里躺着的不是别人,是世界上最爱他们的父母。
里面没有已经腐烂的肉,也没肮脏尘土,「吃完」他们就回安心睡去。
但谁也不知道,第二天,叫醒他们的,到底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此起彼伏的爆炸。
这些成为孤儿的孩子,四处流浪,如果没有炮火、利益纠纷、权力争斗。他们本可以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可以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可以不必为食物和水发愁……
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在满是尸体的废墟里觅食,学会了举高双手向敌人求饶,下跪。学会了拿着比自己手臂还粗的枪杀人。
这所有的一切,只为了让自己活下去。
他们经常质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每天生活在炮火轰炸中,才有人想杀死自己?
他们祈祷着战争结束,让所有罪恶消失,也许这样自己就能回到以前平静的生活。
可即使战争结束了,战争带来的重创就会痊愈吗?
02
2019 年,长达 8 年的叙利亚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是战争带来伤痛,却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无法抹灭。
在一段反战的影片里,叙利亚一个才刚满的九岁的小女孩,经历了一场战争结束。
原本的她拥有简单快乐的生活,在父母关爱的呼唤中起床,在对世界好奇中成长,关于未来她有许多的幻想和期待。
但一声炮火,击碎了她所有的幻想,她还没来得及问清父母到底发生了什么? 父母就抱着女孩连夜逃跑。
耳边一声又一声炮火的轰鸣,已经告诉了她答案。
战争彻底改变了女孩的生活,她喝着旁边脏水,吃捡到的果子,闻着战火的硝烟味,踏过满是尸体的道路。
离死亡最近的一次,爆炸就发生在离她不足 50 米的地方,生死一线。
比其他孩子幸运的是,她终于等来了战争结束。
女孩迎来了自己 9 岁的生日,但看到蛋糕时,她的眼神早已不是期待,而是有些害怕。
而是一颗颗还未燃尽的炸弹。
战争前
战争后
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刚从 ISIS 控制区逃出来的小姑娘,她满脸微笑地看着镜头,等待着记者的提问。
小女孩从没上过电视,她天真地以为上电视就一定要微笑,无论问题多么残酷,即使被问及过世的父亲,也要保持着微笑。
每一次回答问题时,她都能想起父亲死去的样子,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眼泪再也憋不住了,因为不能在镜头前哭,她选择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父亲的离世,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悲痛事实。
时间无法治愈伤痛,独自存活的女孩,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被时间拖着向前成长。
看似天真的孩子,已经不再相信童话,不再相信愿望,不再期待着生日,因为他们知道,吹灭了蜡烛,也换不回过世的朋友、亲人和自己被炸毁的手臂。
许下不会实现的愿望,只是不断重复回忆着失去的痛苦和留下渺茫的幻想。
这些孩子成为了战争中,无辜的牺牲品。
他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像生活在炼狱之中。
03
在阿拉伯世界有句话:「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与之齐名」。
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就是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而战乱中曾经的天堂,却变成了地狱。
在伊拉克五六百个女孩被暴徒抓走,她们被囚禁在小黑屋里,沦为作恶者泄欲的工具。
一开始,女孩们还会试图反抗,但是一次次反抗的结果,只是换来更严重的暴打。
反抗,暴打,再反抗,再暴打……
也有许多女性在前往他国避难的途中,都会离奇地消失,而剩下的女孩们只能默默地彼此保护着。
在战乱中,许多地方都存在着黑市,女性成为了市场里自由流动的商品,有的人是被人拐来的,而有的人则是被父母卖到黑市的,年纪越小的女孩,价格也越高。
一个瘦弱的女孩被父亲卖给约旦人做老婆,父亲走之前只说了一句:「好好照顾她,我没有钱再喂养一张嘴了。」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在市场里,女性就像牲口一样被绑着,最贵的女孩,也只能卖到 600 元,甚至不够在当地买一台冰箱。
是家里没钱时,能贩售的货品。
04
但是当这些残酷的现状摆在发难者面前时,他们早就给这场战争安上了「正义」的说辞。
美国记者在叙利亚,看到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惨状时,却给出这样的评论:「虽然他们失去了家园,但他们赢得了自由。」
不带有一丝同情、不带有一点善意,舆论成为了战争中的一把对敌的枪。
这用血写成的自由,不是叙利亚的自由,而是美国的自由,是自由地掠夺,自由地杀戮。
当时,美国攻打叙利亚,在联合国的休息厅里,叙利亚外交官只能沉默地坐在一旁,低头不语,尽管他在会议上奋力为国家声讨正义,但是战火并不会停息。
1999 年,那时的我们期待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于明天有无限美好的遐想,而在南斯拉夫境内,却是战火连天的场面,明天对于在战乱的人都是一种奢望。
美国则趁乱袭击中国大使馆,3 名记者为了保护国家的重要物资,被压在了废墟下,永远留在了那个可怕的夜里。
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众怒,所有人都想为 3 名爱国的记者,讨回一个公道。
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走上了街头游行,抗议美国的行为,中国政府也立即发表声明责问美国。
但,最后我们等来的回应却是:「这是误炸,不好意思,我们使用了旧地图,深表遗憾。」
一句敷衍的「深表遗憾」,就回应了 3 条人命的牺牲。
可当时,我们和美国实力悬殊,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只能忍气接受这个理由。
也就像如今的伊拉克,弱小的国家,接受着美国的霸权。
这段历史,已经离我们过去了二十多年,我们的国家渐渐地强大。战争,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已经渐渐模糊,我们开始觉得战争离我们很遥远。
现在,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力量全面加速发展,我们享受着风平浪静的生活。
但战争却从未远离这个世界。
如果没有战争,
那个躺在坟墓边的孩子,可以拥有温床。
那个强颜欢笑的女孩,可以躲在父亲身后。
让战争远离中国。
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吹灭蜡烛的那刻,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可以快乐地闭上眼睛,
面带微笑地,许下自己的生日愿望。
今日作者
点个「在看」
希望战争不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