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丈量世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丈量世界读后感精选

2020-01-27 23:22: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丈量世界读后感精选

  《丈量世界》是一本由[英] 萨拉·巴克斯特(Sarah Baxter)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4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丈量世界》读后感(一):优缺点随便几句

  1、以“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为名但其实只是按地质形成或登陆/发现时间排序而已,不严谨就不说了,除此外并太多有观察参考价值历史性背景差不多不超过搜索引擎可以告诉的导览介绍

  2、因为没有一份500项的具体目录实在不便分类查找。不知道会不会真有人按史前-古代世界-中世纪-19世纪…的顺序搜索选择目的地,但个人认为按所在大洲/目的地、或地貌类型、或徒步时间、或适宜季节等等划分,都更适合在出行时翻翻有无合适的徒步路线,以及统筹制定行动计划。否则,就像新西兰南北岛分别入选至少3条以上步道,却被分别放置在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不同章节,一旦你合上书,再想找其中某项,已经无所依凭。

  3、中国入选的徒步路线包括:华山、黄山、峨眉山、西安城墙、九龙溪(在哪?)等,对了,还有韶山(被划归到20世纪这一章因为它跟中国某位主席有关)——看不懂入选标准。可以说所有入选罗列的中国目的地,都不是中国顶尖的徒步路线(它们或许是中国最好的旅游景点之一)。

  4、看到说John Muir的真爱是“约塞米蒂”并促成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国家公园时,才知道是说Yosemite——翻译如果能尊重约定俗成译文,就更好了。而且显然“优胜美地”是更好的译文。

  优点也很明显我们有了更多的怀想之地。山在那里,路在脚下。

  《丈量世界》读后感(二):在步行中学习

  据说从古希腊时代起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就赶着骆驼,从默克莱徒步去300千米以外有地狱之称的达纳基勒盐漠,这趟行程要走天七夜,他们与盐厂中的阿尔法人交易,通过脚力赚取10倍的收益。阿尔法人采盐,提格雷人运盐,这种默契已经延续几百年。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已经不再依赖于徒步来完成迁徙追寻历史最好的方式,是以历史的方式去生活。提格雷人传承家族文化的方式是带着男孩重走默克莱到达纳基勒的运盐之路,而普通人想去了解一段段历史中破碎时光,那你可以翻开《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从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去寻找一段你感兴趣的徒步路线,感受世界史中一段星的碎片

  从身体灵的详细攻略

  作为徒步旅行攻略,路线提供了可量化、可定义的的数据起点终点距离,每条路线的名字,数百幅详细路线图与照片,路线涉及地名中英文对照提炼路线长度、耗时、难度、徒步最佳月份等基本信息

  路线中的重要提示很重要,比如乌卢鲁山脚徒步道

  还会在注释中,标注一些政策息。

  如果你在城市中,也能找到经典徒步路线。比如中国香港的凤凰径,日本本州岛的古道,美国波士顿的自由步道。

  以徒步路线串取历史中的故事

  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旅行书籍,《丈量世界》以徒步路线串取历史中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那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到不一样的世界史。作者萨拉·巴克斯特以年代顺序编排,从史前时代到现代,让这些经典徒步路线沿着这个星球的时间轴移动

  你可以从古老山脉中那些光辉地质奇迹中,去感受那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那些失落的世界。沿着我们祖先脚步,去追寻神话中的人物遗迹,在传说中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分中,长城路线的提示是避开10月的第一周。如果你对十字军东征感兴趣,那可别错过中世纪的经典路线。想采风绘画者会喜欢第4章现代世界的画家之路以及泰姬陵的自然步道。

  轻松有趣延伸阅读

  作者萨拉·巴克斯特作为旅行家作家,的确见多识广,虽然《丈量世界》是本徒步旅行攻略书,却包含大量的知识,从作史蒂文森到勋爵默里·麦理浩,这些世界各地经典徒步路线中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徒步中,你可以想象这些人物当年走过这条路的情景

  《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更像是引导读者在步行中学习,以历史为纵轴,用徒步建立横轴来画出旅行的意义,通过一个个故事,那些历史中零星的人物,串起了这本大书,看似出于寻找自我的行走中,那些美丽景色,历史的印记地理变迁都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丈量世界》读后感(三):引言

  你随便问任何一个人最想拥有什么超能力,我打赌时间旅行在大多数人的前三名之列。这是多么诱人愿景:你有机会偷看一眼早已消逝的时代,可以亲眼目睹重要的时刻理解我们的现代世界,而正是这些时刻将我们送达今天;能看到协约国在“一战”的战壕战斗,或者看到罗马帝国兴衰,那真会让人大开眼界!想象一下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的时代:非洲的早期人种头一次直立,或者恐龙还在世界上漫步。

  然而,你可以选择正确传输模式让时光倒流—那就是走路,再发挥一点点想象力。走路这件事跟早期人种一样古老。摒弃了汽车飞机火车,我们与祖先处在同一水平竞技场上,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即便视野环境已经在几千年间变化,踩在往日士兵国王先驱者朝圣者踏过的大地上,还是能让我们与他们产生联结

  所以,就让这本书做你的时间旅行向导吧。《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是一个路线的纲要——距离、难度各异,跨越全球——目的在于帮助你与过去联结。本书以年代顺序编排,分为6章,沿着我们这个星球的时间轴移动。我们就从最初的起点——史前时代——开始,那是个书面记录尚未出现神秘时代,时的世界还在忙着塑造自我:板块在移位,火山在喷发,山脉在缓慢升高和侵蚀风化,人类首次开始“入侵”世界。

  我们从地质学的光辉岁月,来到文明破晓的起点,并且经由澳大利亚原住民、布须曼人、古希腊人、罗马皇帝佛陀耶稣,最终纵身投入公元后(AD)。过去的这2000年是与朝圣之旅、贸易路线、战争行军及伟大探险家的冒险大量交织的。我们追随著名远征记述革命文艺复兴见证休闲旅游(即单纯为了走路而走路)的兴起,甚至与宇航员一同漫步。每一条小径,不论它是1000米还是1000千米,都对这个星球的起源有话可说。

  所以,要从哪里开始呢?本书中有500条独立的步道,部分附有激发灵感地图与照片。它们基本都是可量化、可定义的路径:已知起点、终点与距离,或许还有引起共鸣的名字,比如南非的逃亡步道(第279~281页),日本的哲学家小道(第382页),或者意大利的恐龙步道(第19页)。一些徒步路线包括了更多的细节,能让你更好地了解将会面对什么;其他的仅提供一些迷人片段,让你心动脚痒,想象力爆棚。所有路线都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全都仿佛最棒的教科书,在眼前鲜活地展开:全彩、环绕立体声、嗅觉影视及3D影像简单来说,世界历史在这些路线中栩栩如生

  我在为这本书收集路线时,有几条路线立刻脱颖而出。比如印加小道(第181~183页),这是一条四天的徒步路线,穿过秘鲁安第斯山脉,沿着15世纪精确铺砌的人行步道来到摇摇欲坠的城市马丘比丘,这里从未被西班牙征服者发现过。要理解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南美洲文明的工程天才社会结构及精神信仰,没有比走路更好的方式了,走在过去500年里几乎没有变化、他们称之为“家”的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同样,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南北穿越路线似乎也必须在列(第25~27页)。从这片令人陶醉的峡谷边缘的一边下降,再从另一边爬上来,可以极近地观察数百万年的岩石形成与侵蚀。这比任何地理课都更加生动,触手可及。

  然后是柏林墙步道(第340~342页),它讲述了一个更加当代的故事。1989年,柏林墙才轰然倒下,而这条环道正是沿着曾经环绕西柏林的屏障延伸,它展现了一段最为原始、刚刚形成的新鲜历史。站在查理检查站或者如今欣欣向荣的城市里大块涂鸦混凝土旁,你会感觉后背一阵发麻。

  本书收集了很多迷人的路线,能满足各种兴趣与心境。有你的心头好吗?格陵兰的超棒北极圈步道怎么样?(第56~58页)既包含数世纪以来大自然的慢工细琢,也反映了现代气候变化的问题。或者约旦的达纳-佩特拉徒步路线呢?(第88~89页)这条线路经由贝都因小道穿过沙漠,再经一条鲜为人知通道抵达拥有2000年历史的岩凿城市。还有英格兰壮观的西南海岸路径(第307~309页),与19世纪的走私贩一同在沿岸漫游,还有喊号子的海员、姥鲨和与康沃尔烘饼。以及希拉里步道(第380~381页),它从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的新西兰风景中穿过。希拉里爵士是第一批征服珠峰的人之一。

  徒步登上一片山腰,你或许会赞叹它的绿草如茵,或白雪皑皑戏剧性场面。但如果你知道曾有一个军团在这里行军,或者这些山坡启发一位作曲家写出旷世杰作,那么整幅场景就变了。这座山仍有戏剧性,但现在,它变成了一个战略要塞或音乐灵感。

  我从写作这本书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到处都能发现历史。无论你何时走在何地—经常步行去各处本身就很好—总有前人往事来过,发生过。这不是坏事,它充实了每一次漫步。这意味着我们在地热活动创造出的美妙奇异的风景中大步前进。我们可以在摇摇欲坠的城堡里、囚禁人们高墙内、阻隔人们的高墙外、奴隶与逃亡者挖出的沟垄里、两侧林立定义新纪元建筑街道上,或者非常非常古老的树林间散步。

  地球如果会说话就好了。尽管如果你看得真切——观看细垄与山岗,观看四散的废墟保存完好的遗迹——你会发现它真的在说话……

  《丈量世界》读后感(四):看世界——助成长

  最近收到悟空问答的“丈量中国巅峰之巅峰”活动信息,并没有什么想法指尖划过就放下来。昨天收到朋友发来的 “亮眼”新书《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读了前几页不由得怦然心动,与以前看的书不同,他是从史前时代开始以年代顺序来编排的,把地质、文明、政治历史延革、经济发展等融为一体的,看似简单,读起来却有要去看世界的冲动图文并茂书。前后两个地图上标识出书中介绍的位置,以历史为主线,把遗存的经典最佳观景点串联起来。刚开始我想500个呀,估计我一个都没有去过呢!

  翻开书,精美的照片映入眼帘惊喜中发现还真有我去过的地方啊!

心动不如行动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美国和日本比较多,所以对书中介绍的一部分景区比较熟悉,比如:美国的加州山脉和东海岸、夏威夷火山岛、日本的寺庙。。。。。。中国共介绍了16处,我竟然去过一半,读过全书惊讶的发现500个景点里我还真去过不少呢!

  我夏天打算去新西兰,看到书中的介绍马上更改了行程计划,增加二个景点。。。同时有了下一个旅行的冲动,11月富士山已经约好;在下一个,2020年美国加州的John Muir Trail。。。

  为了方便做出行计划,我把书中的景点按国家写在小卡片上方便进行检索,见下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课

  波士顿我去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去年夏天,书中P213,第264景点介绍的所有内容我都细细按城市地面景点标识路线走过,读这到此处时仿佛把我带回了波士顿,熟悉的照片和地图(注:我所到之处都会保留一张地图作为纪念历历在目

  2007年我在波士顿遇到了美国小学生上历史课的情景,当时的小学生围着一个穿美国独立战争时传统服装男士,看上去好像在做街头表演,其实是现场实景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语言生动、易懂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上课的形式使我大开眼界,出于好奇自觉中我跟随着小朋友队伍完整的听了一次美国人的历史故事课,至今印象深刻

黄山——我的最爱

  在中国,我最喜欢的地方尚属黄山了,它不仅是我们蜜月圣地,也是赏日出、观夕阳的绝地, “八仙过海”处观斜阳,让人如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可以说黄山是我一年四季都喜欢的地方,百登不厌,冬天山上的是最让人心旷神怡景观了,一次在山上巧遇大雪封山,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一会儿就没过了脚面,树上冰雪覆盖真真银光素裹,第二天冰雪在阳光下开始融化,其松柏叶上冰雪融化的过程我们肉眼可见。。。晶莹剔透堪称奇观,让人终生难忘,只是当时不比现在可以录像,我们只有手动相机设备,连拍下来很多不可复制的照片,这些照片保留到现在,我一直视为家宝!

  ——建议带孩子去登黄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世界——成长的必修课

  记得我和先生结婚时就有个小计划,每年寒暑假带孩子周游中国,30年过去了,回想起来真的实现了。我们儿子从三岁起,每年寒暑假都带他去各地旅游。90年代,出行都靠绿皮火车,比如:去张家界要从北京坐一宿的火车到长沙,再从长沙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张家界;车上的条件比较艰苦,费时费力。现在就方便了直接坐高铁当天就到了,车上也环境也不错。当时张家界全部景点都要步行,一天下来很辛苦,而且非常容易迷路,因为当时没有完整的清晰路标。记得那天已经黄昏,我们找不到出山的方向了。。。情急之下,儿子拿起我的摄影包说:“跟我走,半小时一定找到出山的路口!”我们一行7个人(3个小孩),在这个小大人(当时他10岁,我独自带儿出行)的带领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真的找到了出山的主路,大家松了口气。。。在韶山(书中P381,第482景点)附近,我们顺河流漂流而下,坐在简单的皮筏子(后来想想挺可怕的)上一共8个人,每个人都要求穿上救生衣,记得我让儿子坐我前面比较安全,而儿子坚持他坐我后面,当时我不懂他为什么坚持。。。后来他告诉我——因为他游泳好,可以保护我!从那次旅行以后我觉得我儿是个男子汉了,特别有方向感,遇到事情非常沉稳,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强;而且方方面面会考虑安全周到。儿子高中以后就和同学自己组织出游了,独立生活能力很强。

  ——带上《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走出去,看世界,不仅使人开阔眼界,收获各种人文、历史、文化、地质地貌、环境等等知识,而且也为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世界方方面面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你是孩童还是成人,你会发现不经意中渐渐在成长!

  《丈量世界》读后感(五):500条能带你穿越时空的虫洞,隐藏在这个星球的角落,等你去发现

01 穿越时空的行者

  对于热衷于探险的旅行者来说,今天的世界,实在是一个毫无悬念、且乏味的世界,这个星球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人类的足迹不曾踏入的。就连死亡之地百慕大三角、挑战者深渊马里亚纳海沟,都已经被人类所征服。

  如果一场旅行仅仅意味着,到户外的野地上散散步,去异国的城市里逛逛街,在风景区的门口摆个到此一游的姿势照照相,那我觉得,还不如待在家里看一本好书呢。

  那么,还有什么玩法,可以让我们的旅行与众不同,玩出新意呢?还真的有,那就是时间旅行!

  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

  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

  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

  昔人何处去?孤云独徜徉。

  站在岁月彼端,回望来时之路,时间的长河浩浩荡荡,奔腾而去,流经之处,烟波浩渺,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人顿生追索向往之意?

  时间旅行,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从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到好莱坞的经典科幻大作《回到未来》,人们总希望,能够拥有一次时间旅行,回到那些早已逝去的年代,亲眼见证历史的光辉和消亡。

  但怎样才能穿越时空呢?按照相对论的原理,在茫茫宇宙之中,很可能存在许多条狭窄的隧道,每一条隧道的两端,都连接着两个不同的时空,这条隧道的入口,被物理学家称为“虫洞”。这些虫洞就像时间之海里面偶然激起的漩涡,无处不在,但又转瞬即逝。

  那岂不是说,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虫洞,就可以拥有一次令人梦寐以求的穿越之旅了吗?

  但是,世界这么大,虫洞在哪里呢?

  作为风行全球的旅行读物《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的编辑之一,萨拉·巴克斯特痴迷于户外旅行,这位女作家,曾经独自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也曾与虎鲸一起浮潜。

  当我读到巴克斯特的新作——《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之后,才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个星球上,竟然还隐藏着500条虫洞!

  只不过,这些虫洞存在的时间太久了,它们的能量即将消耗殆尽,因此,它们只能带着我们的想象力,去穿越时空。站在这些虫洞所在的土地上,我们就能与所有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物种,产生心灵感应。

  现在,闭上你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吧。你将借用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耳朵,去看、去听他们生活着的那个世界。这一瞬间,在你的眼眸之中,闪过的是万载的悠悠时光!

02 遍地黄金的帝国

  地处南美洲的秘鲁,是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的中心之一。在这里,曾经孕育出闻名于世的小北文明、莫切文化和印加文明。其中的印加文明,更是一手建立了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印加帝国。

  在秘鲁与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是南美洲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它也是南美的“母亲湖”。据说,印加人的开国帝王曼科·卡帕克就是从这里启程的。因此,的的喀喀湖也被印第安人称为“圣湖”。

  曼科·卡帕克自称“太阳神之子”,他带领着自己的忠实子民们,在秘鲁的库斯科建立了印加王国。接着,用了三百年的时间,这个神秘的文明几乎征服了整个南美洲,成为这片广袤大陆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到了15世纪的时候,印加帝国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其版图范围以帝国首都库斯科为中心,南北延伸4000公里,包含了现在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阿根廷和智利等五个国家的全部疆域。

  那是印加帝国的高光时刻!

  然而,和平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6世纪中期,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带着枪炮和火药,踏上了这片大陆。

  早在西班牙人到来的很多年前,在美洲大陆上就流传着一个古老的预言:印第安人的世界,终将被回归的仁慈之神所接管。

  而印加帝国的伟大君王----第八任印加王维拉科查,也曾从梦境中得到预兆:未来会有神灵降临美洲大陆,终止印加人的太阳神信仰,还将终结印加政权。

  1532年,在首领皮萨罗的率领下,169个西班牙士兵踏上了美洲大陆的土地。那一年,恰好是印加历法中的神灵回归年。

  区区100多个西班牙人,是怎么打败坐拥八万大军的印加人的呢?

  据说,在西班牙人刚与印加人进行接触时,对这个古老的文明还是心存敬畏的。但是,对黄金的贪欲,使得西班牙人不惜铤而走险。

  皮萨罗设计邀请印加君王阿塔瓦尔帕到自己的营地来赴宴。按理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同为古文明的印加人应该也懂,但这位印加王偏偏就像中邪了一样,还真的前来赴宴了。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宴无好宴”。这话不假。这位阿塔瓦尔帕,既然没有关二爷那点满了的武力值,还偏偏要去赴西班牙人的鸿门宴,结果,被皮萨罗俘虏不说,手下的印加大军群龙无首,被西班牙士兵砍瓜切菜一样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后,西班牙人用印加王做人质,向印加帝国索要高额赎金。

  要不然说呢,世界上那几个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走到了最后,还真是有道理的。就拿“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朝来说吧,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也被对面的蒙古人俘虏了,然后明朝是怎么做的呢?立刻另立新君——这就是摆明了告诉对面,你手上那个已经不是皇帝了,爱咋咋地!

  而印加帝国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竟然怂不拉几地答应了西班牙人的要求,用堆满一间屋子那么多的黄金去赎人。

  结果呢,西班牙人可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海盗,根本不和你讲信用——他们刚收了钱,一转身就把肉票给撕了!

  之后,西班牙征服者就从宗教和文化上,对美洲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仅仅几十年的工夫,印加文明那漫长的历史,就这样随风散去了……

03 失落之城的余音

  时过境迁,印加帝国曾经的荣光,如今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所留下的印迹,依然让世人惊叹不已。

  穿越横亘于秘鲁国土中间的安第斯山脉,进入深幽的山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传说中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是印加贵族们的休养消遣场所——就像承德之于清朝皇帝一样。当你站在海拔2400米的悬崖峭壁上,向下看去,马丘比丘就在云海之间若隐若现,如同虚浮在天空中的仙境。

  在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西班牙征服者都没有发现这座古城的存在。而秘鲁独立之后的100年间,也从来没有人涉足过这片圣地。因此,马丘比丘也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所有幸运地去过那里的人都公认,这个由古印加人打造的“天空之城”,完全就是奇迹的代名词。因此,2007年,马丘比丘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走进马丘比丘,你会发现,这实在是一座庞大无比的城市。整个城市的遗迹,由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在内的140座建筑物组成,还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一级阶梯都由一块完整的花岗岩凿成,你完全无法想象,那些巨大的石块,是如何仅依靠人力,被运到如此陡峭的山峰之上的。

  整座古城的石材拼合,并没有使用任何黏合剂,而是通过精心打磨,让石材变得光滑无比,再利用卯榫原理,将一块块巨大的石材,拼合得紧密无间。毫不夸张地说,就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

  南美诗人聂鲁达曾写过一首题为《马丘比丘之巅》的长诗,来歌颂他心中的圣地:

  等到所有的人都陷进他们的洞穴,于是就只剩下这高耸的精确的建筑,这人类曙光的崇高位置,这充盈着静寂的最高的容器,如此众多生命之后的一个石头的生命……于是,我在茂密纠结的灌木林莽中,攀登大地的梯级,向你,马克丘·毕克丘,走去……

  要想走到这座失落之城,你需要走过一条印加小道——要知道,在秘鲁境内,有许多条印加小道,但我现在所说的,是那条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唯一能通往那座失落之城的印加小道。

  走在这条全长45公里的印加小道上,就像是走在一条通往神圣城堡的朝圣之路上。当然,走在这条几百年前修建的古道上的感觉,本身就像是在朝圣。

  为了保护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秘鲁政府规定:游客不允许自行登山,必须跟随有资质的旅行社组织的登山团。而且,每天进山的人数严格限制在五百人,其中游客不超过200人,其他的300人则是导游、厨师和挑夫。

  由于名额有限,徒步印加小道的旅程常常一票难求。每年的5月到9月,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如果你想要徒步穿越印加小道,抵达马丘比丘,那至少要提前半年预订门票才有希望!

  为了满足更多游客到失落之城参观的愿望,秘鲁开通了一条火车路线。现在,你完全可以从库斯科附近的波罗伊出发,乘坐古老的蒸汽机车,抵达马丘比丘遗址。

  但无论如何,到这座失落之城旅行,最棒、最有氛围、最有满足感的方式,还是像几百年前的印加人一样——徒步穿越整条印加古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