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二四
文/黄小平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前进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这就是我在中学时代一堂地理课上收获的人生启示。(摘自《广州日报》 2009年11月8日)
文/黄小平
一日,朋友给我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题:有一个人从海边的沙滩走过,他的身后为什么没有留下脚印?
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答案。最后,我只得摇头说答不出来。
“你知道你为什么答不出来吗?”朋友说,“通常,我们总习惯于向前看,向前走,即使撞上了南墙也不知回头,即使走进了死胡同也不肯往回走。有时,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它会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周旋空间,更大的成功舞台。电视剧《潜伏》有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退,是为了避开锋芒,避开障碍,解决问题,以便最终抵达目标,赢得胜利。这道题你之所以答不出来,就是因为你的思维不知道‘撤退’,结果钻进了死胡同。”
朋友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一个人在海边的沙滩上倒着走,他的身后还会有脚印吗?
有时候,倒着走、向后退,也是人生通向成功、解决问题的一条通道啊!(摘自《广州日报》2010年9月4日)
埋没时请一粒种子
文/黄小平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上司找我谈心,问:“如果你工作出色,但有人嫉妒你,埋没你的才能,你该怎么办?”
“我将做一块金子。” 我自信地说,“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金子就会被人发现。”
“但金子不会自动掀掉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人挖掘和发现。如果永远没有被人挖掘,永远没有被人发现,那就有可能永远被埋没,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上司说。
“那该怎么办呢?”我问。
“当别人埋没你时,请做一粒种子。”上司说,“把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当作自己成长的土壤,不断地汲取养料,积蓄力量,让自己的梦想生根,让自己的希望发芽,让自己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参天的树!”(摘自《广州日报》 2010年9月19日)
先把水烧开
文/黄小平
读中学时,有一次母亲出差,我只好自己下厨,解决吃饭问题。可每次煮面条,我都把面条给煮糊了,面条与面条粘结在一起,而面汤就像浓浓的浆糊,吃那面条就像是在吃面糊团。
母亲回家后,我把煮面条的事说了。母亲要我说说煮面条的过程。我说,煮面条,不就是把水和面条一起放到锅里去煮吗?
“煮面条,看似简单,但里面也有着学问呢。”母亲说,“面条不能和水一起下锅,而要先等水烧开了,再放面条,这样煮出来的面条,才柔韧,才不会纠结成一团,汤也清爽,不会煮成像你说的面糊状。”
煮面条,目的就是把面条煮熟,先把面条放到水里煮,煮的时间长,面条不也就熟得更快吗?我把这个想法说给母亲听。“不错,把面条煮熟是目的,但做任何事情,如果直奔目的,往往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只有先把基础打牢,把关键的环节做好,才能事半功倍。先把水烧开,这就是煮好面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母亲的这番话,表面上好像是在给我讲述煮面条的技巧,但我心里清楚,实际上她是在为我传授人生成功的经验。
“先把水烧开”,是我们做好一件事情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我们成就一项事业所应具备的智慧。(摘自《广州日报》 2010年10月9日)
摔死的青蛙
文/黄小平
一只已经成为二栖明星的青蛙,并不满足,它想:“我能在水中游,陆上跳,如果再能在天上飞,就成为一只三栖明星的青蛙了!到那时,我就成了所有青蛙崇拜的偶像。”
于是,这只青蛙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飞翔计划。照着计划,青蛙每天苦练飞翔的本领。可无论它怎么练习,却没有什么效果。
青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想:是不是自己的练习方法不对?它细心地观察着鸟类的飞翔,发现雄鹰都在高高的悬崖上起飞,小鸟都在高高的枝头上起飞。青蛙明白了,自己之所以飞不起来,是没有找到一个起飞的平台。于是,青蛙沿着一棵树的树干,爬上了高高的枝头。青蛙雄心壮志地仰望着蓝天,向上奋力一跃。就在它以为自己飞起来了的时候突然身体不听使唤地向下坠落,最后重重地摔死在地上。
面对这只摔死的青蛙,青蛙们想不明白:不是说成功离不开梦想,离不开计划,离不开苦练,离不开坚持,离不开方法吗?这一切,在这只摔死的青蛙身上都具备,具备了如此成功条件的青蛙,最后为什么会活活地摔死呢?
“自己没有翅膀,却偏偏要去练习飞翔,怎么会不摔死呢?”老青蛙的一句话,使众青蛙恍然大悟。(摘自《广州日报》 2009年10月25日)
做种子,成大树
文/黄小平
企业家问学员:“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学员回答。
“不对。”企业家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淘尽千千万万矿渣成为金子的,同样,天下的人才,也是“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失败、坎坷和挫折等“矿渣”才成为人才的。
一次,听一位企业家讲课。企业家问,金子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企业家说,金子最大的价值在用。如果一块金子不用出去,不交换出去,那么它就只是一块金属,一块普通的金属,失去了其作为金子的价值。
一个人,哪怕是一块发光的金子,如果不被人使用,或者不去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再珍贵的人才,也只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失去了其作为人才的价值。
金子和人才,不是用来搁置的,也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用的。
企业家问:“一个人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让人发现自己是个人才呢?”
“做一块金子。” 学员说,“因为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金子就会被人发现。”
“如果金子被埋没了,金子会自动掀掉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吗?不会!如果被埋没的金子永远没有被人挖掘,永远没有被人发现,那就有可能永远被埋没,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企业家说。
“那该怎么办呢?”学员问。
“当别人埋没你时,请做一粒种子。”企业家说,“把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当作自己成长的土壤,不断地汲取养料,积蓄力量,让自己的梦想生根,让自己的希望发芽,让自己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参天的大树!”(摘自《广州日报》 2014年9月11日)
担当才不会摔倒
文/黄小平
小时候,每当农忙季节,我都会到田间帮父亲干些农活。
一次,天飘着毛毛细雨,路很滑。父亲挑着一担谷子走在田埂上,跟在身后的我,却不断地滑倒。
回到家里,我问父亲,为什么他挑着一担谷子走得稳稳的,而我两手空空却一路摔倒呢?父亲说,正因为他肩上有了一副担子,内心也就有了一份责任,生怕因自己摔倒而撒了谷子,所以每一步也就走得格外小心,格外谨慎。再说,肩上有了一副担子,也就增加了身体的重量,脚下也就踩得更踏实、更沉稳,所以也就不容易滑倒。
现在回想起父亲说的话,觉得他这些朴素的话语,阐述的其实是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担当责任,脚踏实地,人生之路会走得更稳健、更顺畅、更成功。(摘自《广州日报》 200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