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广岛倒计时》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锦集

2020-03-03 23: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锦集

  《广倒计时》是一本由[英] 史蒂芬·沃克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广岛倒计时》精选点评

  ●一气呵成,睡觉时候都在想着杜鲁门知道小男孩成功爆炸后的喜悦。从格罗夫斯到奥本海姆,前前后后10万人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作者导演,所以写得太有节奏画面感,时间精确到10秒,群像聚焦,甚至不放过广岛河边的依依杨柳。多少惊心动魄,全被一朵蘑菇云一声巨响带过,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不公平的。

  ●《广岛倒计时》特别纪录片,作者也是干这一行出身,在结构安排上,时间节点把控炉火纯青,特别是搜集采访到了特别多当事人资料,使得对研究原子弹时的冲突投放子弹时的准备,投放过后各方的反应都有特别真实描述。 但不知为何,这本作品不如约翰·赫西《广岛》打动人可能是赫西从小个体故事切入,描述广岛受难前后的变化,更加触动人心。而《广岛倒计时》太多对美军的描述,只还原他们做了什么,没有去特意写出来,他们想法究竟如何。

  ●与书名标题一样,每个环节都"惊心动魄"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也知道了其中很多细节

  ●作者纪录片导演的身份让这本书格外具有画面感,几条线索切换自如命运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存在

  ●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与之相关的一切都很生动具体脑海中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景。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刻,是无数命运之线交错又齐刷刷断裂的时刻

  ●真实的历史,比很多小说精彩。希望世界和平

  ●像是一个故事,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比历史书细腻,比故事书更让人有现实感。好像是在观影,又是在经历总的来说给人留下记录战争中,少有一面印象效果不错,让人更能将整个战争历程局部放眼整体回归局部,对二战缘由经过更加清晰体会也更加深刻

  ●十分精彩,可谓“惊动魄”,画面感超强。因此十分期待改编电影。一个大众所周知事件背后竟然有着如此复杂的种种,看来历史确实需要人们去深入了解,只有了解过后,才能更加懂得。不愧是戴顿奖获奖作品,完全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思考。话说prologue就完全吸引了我。。。P.S. 作为曾经的“幕后人员”,深知这本书中文版引进的来之不易选题人员跟踪追寻了近两年时间,后期的编辑加工也是争分夺秒,只是为了让中国读者能尽早读到本书(话说负责选题和编辑的其实是同一个人)。可以说,如果没有编辑的努力,中文版的引入至少要延迟三五年。光是这点就值得五星。最后,对参与本书的全体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就错过了可以细致入微地了解人类历史"大时刻”的机会。

  ●战时,日本国民就是军国主义的战略物资罢了。。。。

  ●真实是最有冲击力的。在大历史下,一个决定在道德上的对与错好像根本就无关紧要,个人的遭遇同样改变不了任何事情。问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到底是什么位置呢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一):更喜欢后半部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的剪裁上,更多的似乎是集中在美军的幕后筹备上面,而广岛遭袭的部分却相对较少,我本人比较对后者感兴趣。炸弹投下后的时间维度似乎被拉长了——每一刻似乎都能被单独成其章节。似乎更可以想想民族和历史吧。我们模糊的仇视一个民族时,却还是不可抗拒的对历史中的个人报以同情。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二):没有刻意渲染仇恨,却处处彰显战争恐怖

  视角独特,锁定爆炸前的21天以及爆炸后的18h,紧张氛围渲染十足,时间流逝感真实;画面感强,狂风暴雨中的准备,广岛恋人的一夜,飞行动作的练习,与爆炸后的“行尸走肉”对比明显。历史真实感强,作者所参考的资料以及书中的插图,来源权威而真实,但文字读来毫不晦涩。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大力推荐!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三):一段历史与人生

  是一个故事,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比历史书更细腻,比故事书更让人有现实感。好像是在观影,又是在经历。总的来说给人留下记录战争中,少有另一面的印象效果不错,让人更能将整个战争历程从局部放眼整体再回归局部,对二战的缘由经过更加清晰,体会也更加深刻。从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心情、角度去看待一段历史的前行,在茫茫天地间成为许多主体,值得感受并一读的书。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四):苦难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家的手段,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却要无辜的百姓接受,也不得不接受。读书时,从历史书记载了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觉得相当痛快。可能被历史书上的近现代史憋屈的不行,又或者那时候真的年轻不能更客观的看问题。今又读到此书,谁又怜悯平凡的人们。 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 美军选定日本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潟等城市作为投掷原子弹的备选目标。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政府却拒绝了。天皇也还在鼓动日本民众,负隅顽抗,加速了美国对日本的行动。

  二战末期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了日本30多万人死亡。其后的伤害更是难以想象。

  全书详细记录了原子弹在筹备,投射,爆炸,炸后的许多细节。可以说冰冷的原子弹仓促的投射,带了绵延持久的伤害,无辜的生命陨落,满目疮痍的土地雪上加霜。

  书中用平常人的一举一动来侧面描写了爆炸前爆炸后的景象。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爆炸后的那五张照片。拍照人松重美人也永远留在了历史中,不是照片有多么凄美,而是第一时间记录了原子弹爆发后人民的孤独。

  战争的残忍冷酷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我无法想象的,珍爱和平!

  《广岛倒计时》读后感(五):历史没有如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二战,我总是忍不住想到:如果1945年8月,那两颗原子弹没有在太平洋上空爆炸,这个世界还会是现在的样子么?还会不会有冷战?会不会有核军备竞赛?以至于会不会有打着“核不扩散”名号的各种制裁?每次答案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应该不会改变——也许苏联会更晚开始核试验,也许很多国家的核武器开发都会滞后一些,但这个世界迟早会陷入核战争的泥沼,所以发生在哪一时刻,似乎又没那么重要了。

  《广岛倒计时》这部出版于2005年的书,goodreads评分4.32,用300页篇幅描述了广岛核爆前三周到投弹后24小时的故事。作者采访了超过40名广岛核爆的亲历者,从美国本土、太平洋舰队到日本,画面跨越半个地球切换,瞄准一个个普通人——尽职的一线技术人员,焦虑的曼哈顿计划中的科学家,斡旋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各路政客,即将以身犯险的美军飞行员,对未来充满焦虑又一无所知的广岛民众——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在改变命运的一刻到来之前,每个人都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进。

  Goodreads上面读者对本书最多的评价是欲罢不能。这并不是因为情节有多么曲折,更不是像国内所谓“秘史、口述”类书籍那样充满阴谋论的腔调。相反的,全书语言极为克制,以最大的人文关怀客观记录了每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语言极具画面感,这可能与作者本人是一名纪录片导演有关。记录以一对生活在广岛的日本恋人故事为引子:20岁的坪井直和18岁的玲子互相倾慕,但在战时环境却不被允许相恋,1945年8月5日夜间,距离“小男孩”爆炸只有不到24小时,即将入伍的坪井直和爱人在微缩景园诀别时,不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入伍了,就如他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恋人。60年后,站在广岛市中心,坪井直回忆着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夜晚。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你也许会相信什么都没改变”——却直击人心,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永远地改变了。

  我们这些后世的旁观者无休止的讨论着对错,而对于事件亲历者,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的人生,让后世知道这个星球在1945年8月6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很难忘记书中投弹的一瞬间的描述——广岛的天塌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