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远处的拉莫》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1000字

2020-03-08 23:0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1000字

  《远处的拉莫》是一本由胡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远处的拉莫》精选点评

  ●“总是有这样的事,人们不能控制自己,在每个地方都不能控制自己。”

  ●<一艘船>是失落愤怒,穷途末路的救赎,每一个人都互相伤害。 <黯淡>是岔路死胡同,将生又死的无力。 <响起敲门声>是一场辉煌的自伐,死比活更轻松,也更艰难。 <陷阱>确实是无穷无尽的陷阱,一个无能的人的挣扎,暂凭杯酒长精神。 <海鸥>,无力的爆发与血腥的暴力杀戮,人的灵魂天空中荡漾。 <抵达>,看我们这群死人。死是结束也是开始,死是陨落也是生华,绝望令人万分恐惧。 ————————————————————————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564631439/

  ●“远处的拉莫在看着,那是你的神,他总是在看着你,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有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他。但是一生只有那么几个瞬间。”

  ●孤独少年去远方寻找存在的神。依旧是少年气质满溢的一部作品,少年意味偏执理想主义,也意味着清澈天真。但现实世界里,神已经全部破灭了。这就是胡迁永远的母题吧。少年寻找神袛,神袛并不存在。剩下的只有脏污的世界和满眼杀人犯

  ●“永久性解决方案,他从来不感兴趣。他继续东修西补,这儿一点,那儿一点,永不让他的船沉没,但也一直不给机会浮起来。”

  ●想了一想 还是加一星给最后的访谈

  ●我看过很多书,所以我知道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把你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你是能清晰感受到你的不同。你看一本书,不仅仅是看这本书,还看到书背后的人,他的一部分成为了你。上一次让我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的是韩寒,那时候我问我的老师借钱,想把韩寒所有的书都买来,可老师只给了我50。到今天,我想买更多他的书,可是。谢谢你活到我身上来。

  ●很矛盾 压抑 虚伪 自卑

  ●天才之处

  ●拉莫也许就是满洲里的那头象吧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一):厌烦

  现在书内容差不多的会使人一看就厌,没有新鲜感全是老套路看起很不爽,现在人学凭高都是虛的,没有一个真证有写做能力的人,哎!好好学习吧,不要为了钱瞎编胡造了,影响社会的。就连评书也非要一百四十个字以上,你们这些无聊人编造无聊事骗取钱财的坏货早该去西天了。有没有好的作品推向大家,把那些垃圾东西统统去掉,希望你们也都观察下社会的动向,不要损人利己,为大众想想,为下一代多想想。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二):我在政治课上看到一个掉了耳朵的人

  有一阵子我尝试过用胡波的感觉写文章 当然这不能用像不像来作为评价标准 因为感觉本身就是种隐喻 我们只是用文字这个媒介让它限定可能而已

  我的文章里写了仓库里的装着人体的福尔马林 废弃的老工业区 还有一座不入流的学校 当然这些都是被人为遗弃的 而在其中的人忧郁的浪费人生 绝望的自我放逐 对了 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结果我写完后 有人给我评论 说好一篇青春伤痛文学 还蛮有意思的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三):拉莫是什么

  先前看完其短篇《远处的拉莫》是满满的震撼与惋惜,却一直不明白拉莫为何物,神?且在人最绝望的时候召唤你。主角每次听见拉莫的召唤,是在几乎无依无靠万念俱灰之时,可拉莫是什么?

  今天终于在芥川龙之介的《齿轮》看见了拉莫的意思,这很可能就是胡迁想说的东西。

  “‘Mole’在英文里是鼹鼠的意思。这个联想令我很不愉快。可也就是两三秒钟吧,我把‘Mole’拼成了‘la mort’。‘la mort’在法语里是死亡的意思,这突然又让我不安起来。”

  胡迁消费的正是死亡。我再一次震撼了。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四):远处的拉莫

  书没有序,《海鸥》在别的地方看过,只是不知道作者是他。据说根据事实改编, 是1983年,发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牙克石镇林管局所属的林业设计院红旗沟农场的大屠杀。

  下笔很重,没留任何温情,比《大裂》极端。

  书里面看到的是黑暗,他在黑暗里待了太久,暴力死亡都没能平复他,虽有力但是黑暗。

  《黯淡》有同题材作品,只是没这么直接。印象中不知名的那篇只是提到经济对信仰的冲击,这篇更好,是写实背后的隐喻。这不是本末倒置,是另一种途径。

  《祖父》两代人,让我想到《大裂》里的一篇,对人类繁衍的看法,从一个失败者走向另一个失败者,持刀相对,仿佛两不相欠。而这篇开始向前走,有了交流,即使是焦虑和无效的,但仍在寻找。

  看到了他面对黑暗的挣扎,还有《我们四块儿废铁》打完霓虹牌后走入熟悉的楼房,女孩、锉刀还有废铁,完美。

  黑暗、大裂、远处

  文学是安全的出口,文学没有目的性,不会概括任何事物。——胡迁

  《远处的拉莫》读后感(五):于力透纸背的灰暗里溅出一抹腥红

  黑暗极简主义

  胡迁的文字,简洁、准确,像手握一把剪刀,利落地划过颈部的皮肤,在模糊的空气中飞溅起几滴鲜血,口子开得更大了,鲜血潺潺地流出,似忘记扭紧的红色油画管。

  他笔下的配角人物,简笔描绘,仅仅突出必要特征,高个、穿黄裙子的女孩,仿佛被锁在主角的时空中,一成不变,只围绕着主角而存在。也许主角沉溺在某种痛苦的时空里,除了痛苦在不断剧增,一切都无关紧要。

  “我被拖着的时候,只能仰着头看着夜空,我从来没有这样过,背上像是被锉刀磨着一般疼,但睁开眼,全是星空,可以看到星星连成的线条,我触碰那一根根的线条回到家。”“女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房子在黑暗的田野上燃烧,火光照亮一圈龟裂的土地。女孩凝望着房子,她手里的东西掉落。这是入冬以来最暖和的夜晚。”

  他们对生命充满绝望,却仍能在绝望的灰烬里看见星星点点的火苗。关于生命中悄然出现的治愈,在胡迁那儿,得绕十八个弯,绕过灰暗的人间,绕过腐烂的皮肤,绕过绝望的灵魂,才能缓慢地生发出滋滋的声响,让黑幽幽的瞳孔浮现一瞬的光亮。

  而人与人之间呢,短暂的欢愉过后,各自的剩下的冗长的灰色的生命依旧黏着于已经腐烂的孤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