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摘抄

2020-03-17 23: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摘抄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是一本由申荷永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0-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一):中国文化与中国理学的集大成者:“ 核心心理学”(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 核心心理学”(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是申荷永教授多年来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结晶,可谓中国文化与中国心理学的集大成者!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读,即使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也可作为“为人、处事、理心”的哲思读物推荐!!!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二):种子在发芽

  数十年前,申老埋下了核心心理学的种子,从此打开了东方心理学灵魂世界大门,追溯中华精神文化之根。书中关于东西方“心理”与“理心”,“治疗”与“治愈概念关系叙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别具心裁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心理学者探索成长之路。荣格曾说“汉字是可读的原型”,申老在书中对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心灵意义的汉字进行深入浅出释义,让读者耳目一新,对汉字的精神魂魄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的领悟。卫礼贤曾说“荣格从未来过中国,但我确实在中国遇到了荣格。”读完了这本书,我想申老做到的是不仅带我们在中国去触碰到了荣格,更是为东西方精神文化世界创造更美好遇见。毫无疑问,这颗种子终将成为苍天大树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三):为心理学找回心的意义

  申荷永教授新著《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可谓是申教授多年来治学研究精髓所在,亦反映作者在其数十年作为中国首屈一指荣格学者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感所得。作者以其心理分析师专业背景结合深厚的中国文化与哲学理论功底,用精炼文字将核心心理学从播种、萌芽、成長、發展过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梳理了荣格心理分析在中国与核心心理学同步發展軌跡。

  本书观念新颖,极具可读性,不仅力求让心理学专业读者亦或是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掌握核心心理学的全貌,并且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反思前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局限。诚如作者所言:“我们将在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背景中,来探索心的智慧,核心心理学的意象与意义”。让我们从此书中一起体会申教授如何“为心理学找回心的意义”,从而认识我们自己、反思我们自己,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最终抵达洗心”。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四):核心心理学书评

  看到《核心心理学》这部书的封面,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核心心理学”的提出有两个背景:1. 探寻中国文化心理学之根源,阐释心理分析之文化基础;2. 申荷永斐恩讲座。读者不免好奇:斐恩讲座是什么?一个讲座就能成就一部书?那就让我们带着好奇来阅读吧!

  先说说这个汉字“根”,是个重要的心理意象,《说文解字》云:“根,木株也。从木艮声。”“木”,冒地而生,起于东方;“艮”,八卦之一,代表山地。“根”,就是山中之木,本义为草木之根。后引申为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寓意为子孙后代。也是佛教名词,佛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门户,故称为“根门”)。中华民族历来都有“认祖归宗”的传统,以及“落叶归根”的意识;寻根求源,也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内容。在学科上,去寻根探源,找寻本质与规律,也是学问之道。那么,如果您也想探寻中国文化心理学之根源,这部书一定会给您不一样的答案!

  若从总体上来把握这部书,可以从目录入手一看究竟:全书包括序言、致谢、引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更为重要的是,全书围绕一个字展开!哪一个字呢?一个字就能写就一部书?慢慢往下读就知道了。如果您是翻译爱好者,就仅仅是书中的中英文目录就值得您仔细揣摩与玩味了,比如“心斋”、“学理心”、“感应”、“忠恕”,以及“明心见性”、“慈悲疗法”、“惠心有孚”,即使是专业翻译者,对照品读中英文目录,也不免赞叹不已。

  目录之后就是“斐恩讲座简介”,算是满足了读者第一个好奇心了。虽是简介,读罢,您一定会了解到斐恩讲座的重要性,让笔者印象至深的是:“原创思想”!这也是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让我们来径直走进中间三章吧!那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概括起来讲,分别为心义、心法、心意等三个篇章,作者首先讲述了核心心理学的理论缘起、由来,“核”之义、“心理学”、“学理心”等义理分析,特别是“心理学”之义的独特解读,让人拍案叫绝。第二章“心法”部分,作者更是融汇百家,独具匠心。心法之法,包含有《易经》之“感应”,儒家之“忠恕”,道家之“心斋”,佛家之“明心见性”,以及五行“心药”。“心意”部分,也即“心之意象”,作者用了五节来阐释,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愈”、“聽”、“爱”、“慈”、“悲”。这五个字都有心,是原型“心”意之演化,之解读,最终落脚在“自性化”上,亦如佛家之“觉悟”,“悟”亦有心。

  是什么促使一位年逾六旬的长者笔耕不辍?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学者?我们深入书中,慢慢体会。即是序言也会一下子引人入胜。心心相传,娓娓道来,百家之言,尽在心中。“山湖”故事中的“心”,亦属思考用心。“荣格相信,美丽的印第安人,缘起于远古的中国人。”

  书中引人入胜的还有作者本人的学问经历贯穿其中,读书、思考、研究、游学、访学、讨论、交往、沉思、对话、内省、记梦、拜师、反思、采访、演讲、觉悟,传承、实践、发展,即是学术佳作,也是个人自传。文以载道,书以咏志,观感化物,且行且思。

  书中第三个特色是文史资料丰富,引证详实。仅仅读一读每页的注脚,读者一定会受益良多,言之有据,持之以故,特别对于那些资料缺乏的研究者们,不失为一种福音。每每阅读申老师的作品,无不感叹于申老师的知识渊博,无不感动于申老师为学力勤的精神。

  人贵相知,书贵细读。有心的读者,如果您也对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感兴趣,如果您也对自性化感兴趣,品读《核心心理学》,一定让您如获至宝,眼界大开。沉浸在书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真。”“唯道集虚”、“善心安爱”。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五):《核心心理学》书评

  看到《核心心理学》这部书的封面,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核心心理学”的提出有两个背景:1. 探寻中国文化心理学之根源,阐释心理分析之文化基础;2. 申荷永斐恩讲座。读者不免好奇:斐恩讲座是什么?一个讲座就能成就一部书?那就让我们带着好奇来阅读吧!

  先说说这个汉字“根”,是个重要的心理意象,《说文解字》云:“根,木株也。从木艮声。”“木”,冒地而生,起于东方;“艮”,八卦之一,代表山地。“根”,就是山中之木,本义为草木之根。后引申为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寓意为子孙后代。也是佛教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门户,故称为“根门”)。中华民族历来都有“认祖归宗”的传统,以及“落叶归根”的意识;寻根求源,也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内容。在学科上,去寻根探源,找寻本质与规律,也是学问之道。那么,如果您也想探寻中国文化心理学之根源,这部书一定会给您不一样的答案!

  若从总体上来把握这部书,可以从目录入手一看究竟:全书包括序言、致谢、引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更为重要的是,全书围绕一个字展开!哪一个字呢?一个字就能写就一部书?慢慢往下读就知道了。如果您是翻译爱好者,就仅仅是书中的中英文目录就值得您仔细揣摩与玩味了,比如“心斋”、“学理心”、“感应”、“忠恕”,以及“明心见性”、“慈悲疗法”、“惠心有孚”,即使是专业翻译者,对照品读中英文目录,也不免赞叹不已。

  目录之后就是“斐恩讲座简介”,算是满足了读者第一个好奇心了。虽是简介,读罢,您一定会了解到斐恩讲座的重要性,让笔者印象至深的是:“原创思想”!这也是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让我们来径直走进中间三章吧!那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概括起来讲,分别为心义、心法、心意等三个篇章,作者首先讲述了核心心理学的理论缘起、由来,“核”之义、“心理学”、“学理心”等义理分析,特别是“心理学”之义的独特解读,让人拍案叫绝。第二章“心法”部分,作者更是融汇百家,独具匠心。心法之法,包含有《易经》之“感应”,儒家之“忠恕”,道家之“心斋”,佛家之“明心见性”,以及五行“心药”。“心意”部分,也即“心之意象”,作者用了五节来阐释,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愈”、“聽”、“爱”、“慈”、“悲”。这五个字都有心,是原型“心”意之演化,之解读,最终落脚在“自性化”上,亦如佛家之“觉悟”,“悟”亦有心。

  是什么促使一位年逾六旬的长者笔耕不辍?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学者?我们深入书中,慢慢体会。即是序言也会一下子引人入胜。心心相传,娓娓道来,百家之言,尽在心中。“山湖”故事中的“心”,亦属思考用心。“荣格相信,美丽的印第安人,缘起于远古的中国人。”

  书中引人入胜的还有作者本人的学问经历贯穿其中,读书、思考、研究、游学、访学、讨论、交往、沉思、对话、内省、记梦、拜师、反思、采访、演讲、觉悟,传承、实践、发展,即是学术佳作,也是个人自传。文以载道,书以咏志,观感化物,且行且思。

  书中第三个特色是文史资料丰富,引证详实。仅仅读一读每页的注脚,读者一定会受益良多,言之有据,持之以故,特别对于那些资料缺乏的研究者们,不失为一种福音。每每阅读申老师的作品,无不感叹于申老师的知识渊博,无不感动于申老师为学力勤的精神。

  人贵相知,书贵细读。有心的读者,如果您也对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感兴趣,如果您也对自性化感兴趣,品读《核心心理学》,一定让您如获至宝,眼界大开。沉浸在书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真。”“唯道集虚”、“善心安爱”。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读后感(六):永恒之心 - 王凯

  我曾读老师的《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到第四遍的时候,方才看到一些“东西”,之所以用“东西”来表达,是因为很难用文字或语言去形容具体是什么。前三遍没有读懂,是因为那个时候并不知道怎么用心,等到稍微会用一点心的时候,就越过了具体的文字看到了后面的世界。老师写书如其人一般,挥洒恣意,灵动如龙,因为这些文字不是写给脑的,而是呈现给心的,因此所用皆是心的语言,营造出广如宇宙浩渺,微如柔丝轻颤一般的意象,恍惚之间,突然明白了“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的妙处。

  2020年春节期间,幸得老师新作《核心心理学》书稿,虽处疫情爆发之际,亦能每日抱书安坐,犹如在惶恐焦虑的当下得老师“心药”一般。若说最好的文字只是载体,盛放的东西才是重要所在,而老师新作文字如诗若画,亦非以心不能得之。从“缘起,在梦中播种”,获得心斋体验,继而在《易经》中获得心之感应,在儒家传统中体悟“忠恕”所表达的本质,在道家“唯道集虚”中获得心之虚以近天的容纳,在佛家“明心见性”获得不二法门,在五行之中觅得“心药”以愈心病的济世之用。如老子所言: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师将核心心理学的根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才得以中国人之名从自己心中获取治愈的道路,因此,“心上之舟,听之以心,爱心无尽藏,慧心有孚”就成为自然而然的果,如在澳城大东方心理研究院文化墙上所书:得心应手,观感化物;亦如天地大道无中生有。老师将核心心理学最初的种子和现在的花朵蕴含在这本书中,也将自己觉悟和自性化的历程尽数展现。老师诚心正意,虚心守中,从获得心之种的那一刻出发,如天命、如使命,以己之心,沿着时光逆流而上,沿着《中庸》《心经》《道德经》《易经》与中国精神中的诸君子汇合,与孔子、佛陀、老子、文王、伏羲汇合,一起体悟天地之心,完整之心,永恒之心。

  读完《核心心理学》,掩卷而思,心中渐渐升腾起万千意象,它们似乎都在向我诉说:五千年来,只此一心。

  自伏羲一画开天,便将天地纳入心灵,也经由心灵将自己交于天地,从而完成了最伟大的完整,也由此诞生了中华民族延续千年不灭的火种,将与天地完整的这一基因深深埋进了全体中华民族心灵之中,让华夏一脉始终围绕这一黄金图腾,仰望和生活,一批批的圣贤以此心点燃精神的火炬,引领全体东方心灵行走在大道之中。

  尧舜禹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经将完整之心与种代代相传;文王拘而演周易,用六十四卦洞悉天机,让心灵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变化之中感悟天地运行,与天地沟通,达成心灵的和谐完整;老子以道的意象超越天地万物之“有”,在“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之中以心体悟天地之“无”,以心守道而获完整与永恒;庄子物我两忘,虚以心斋纳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尽入其心,化身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心齐物,物我两忘,逍遥天地间;待到孔子以心守“中”,得“忠恕”二字,心无二心,孟子仁义礼智植根于心,以心养浩然之气充塞天地;及至周敦颐以无极与太极的意象与意义,并以阴阳配合五行,演绎天地与心灵的变化规律,淬炼天地之心;王阳明以心获理,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并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己心入圣人之道......这千古之心,永恒之心,若五千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一颗心。这一颗心装着天地奥义,这一颗心又被历代无数圣人先贤传承与淬炼,是中华民族与天地沟通达成完整实现自性的中点。它曾经被奉为精神之明珠,也曾因脑的过度唯一而蒙尘。如今《核心心理学》重拾这一颗永恒之心,擦拭上面的尘埃,让她重放光彩。也唯有如此,才能觅得心之解药,拯救东方与西方破碎的心灵。如荣格在《回忆.梦.思考》中表达心与天地和谐完整的运行不辍,生生不息:“惟那一刻,我才逐渐感悟真正的曼陀罗‘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恒创造’而这便是自性,也即人格的完整性;若一切顺利,自性便是和谐.....”老师透过五千年的文化,获得核心之种,以己之心穿越时光和历史,以象会意越过传统经典文字的局限,与圣贤之心互感,与天地互感,成就自己的永恒之心,在这永恒之心中获得完整,也为我们营造了真实的梦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会用自己的心,获取永恒之心种,聆听千年的召唤,唤醒心中沉睡的远古基因,在天命和使命中不断自性,不断完整。

  永恒之心

  千古惟一心

  是伏羲的一画

  人与天地完整

  从此便将完整与永恒

  凝结成心之种

  种入华夏的心灵

  于是

  这颗心照亮文王的眼睛

  让他用八卦看见天地运行

  于是

  这颗心模糊了老子的视听

  让他在恍惚间触摸道的踪影

  于是

  这颗心安慰了庄周的梦

  让他忘我与天地之中

  于是

  这颗心燃起佛前的灯

  在跪拜的虔诚中点化不灵

  于是这颗心

  又在

  孔子、孟子胸膛跳动

  又在

  全体华夏民族胸膛跳动

  又在

  东方与西方跳动

  这颗心

  蕴含阴阳 运转五行

  在有与无间隐隐

  在欲望的火里治愈心病

  唯有触摸着自己的心灵

  才能

  逆着时光的流向

  寻觅圣贤的行踪

  才能

  聆听天命的召唤

  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颗心

  来自远古

  去往将来

  完整的奥义不曾改变

  自性的神灵永在呼唤

  听吧

  千古一脉

  正在胸膛跳动

  跟随自然的律动

  在意义和无意义之中

  在这心中

  慢慢完整

  渐渐永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