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尘里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风尘里读后感1000字

2020-03-21 23: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尘里读后感1000字

  《风尘里》是一本由海飞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20-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风尘里》读后感(一):风尘里

  海飞作品一以贯之的,还有对小说英雄人物设计,就像是《惊蛰》里的陈山是混迹在上海街头的“包打听”,说的不好听一些,连正经八百工作也没有,就是这样一个混混角色,在上海复杂格局出色完成卧底任务。《风尘里》里的田小七也是如此,海飞说田小不可一世却也温良谦和”,作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特征分明朗——“他提着一盏灯笼,提着一只竹梆和铜锣,在万历年间的北京街头巡行。他的肩头还停着一只从国外搭远洋船偷渡过来的豹猫”,他还喜欢欢乐坊闯荡,见见自己的无恙姑娘,问她买酒喝,或者看看别的姑娘跳舞。这样肆意洒脱的街头人士,简直是泯然众人矣。但是,海飞偏喜欢把他这样的人作英雄来写,约莫是这样市面上的闲杂人等,反而特具谍者鲜活灵魂,这样的“不安分”看似简单,却能为后面的情节添置情理上的可能

  《风尘里》读后感(二):匿于市井风尘里的英雄

  《风尘里》是海飞“锦衣英雄系列”的首部作品,也是其开启“古代谍战题材延续拓展。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在小说中,作者并不热衷于塑造武功高强或是身世显赫的英雄式主人公,而是围绕一个绰号为“小铜锣”的街头更夫展开,通过编织复杂诡谲的人物关系丰富街头平民英雄的形象,从而突显“军人使命”这个大主题。 小说以明朝万历年间为时代背景同时期的日本正处于丰臣秀吉统一全国一方对抗大明,一方面与朝鲜剑拔弩张企图开辟疆土年代。但是在关键时期,丰臣秀吉病逝,日本套。新上台的德川家康巩固政权,派出使团与大明议和。因此中、日、朝三国之间,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危险境地,一场精彩的古代谍战也就此开始全书的精彩之一在于角色多重身份的塑造和转换,海飞一贯继承以往风格进行大胆虚构想象,赋予主人公田小七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风尘里街区的一名更夫;第二重身份是帮人劫狱谋取营生罪犯鬼脚遁师;第三重身份是“锦衣卫北斗小组秘密成员。但不论是何种身份,田小七身后始终都有一个“联盟”在和他一起并肩战斗:唐胭脂,因开胭脂店而得名,用得一手暗器;刘一刀,以卖猪肉为生,有一身刀法;土拔枪枪,擅长钻洞。这四个人都是在战死在辽东战场平叛将士孩子,他们各有本领取长补短,同时也都隐匿在市井风尘之中,在“普通人”身份的掩饰下,开展一次次的秘密活动。以现代眼光来看,颇有些加里森敢死队的“英雄联盟”的味道。 更吸引我的,是流藏于全书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田小七身份的不断反转:从更夫,到劫狱高手,最后变身为救国于水火的锦衣英雄。从这些转换中,可以品读出英雄不问出处的深刻道理,平民家出就的英雄是更加接地气,也是更加具有生命力的。除了绝命搏杀、惊天反转之外,海飞还为田小七和甘左严安排了“官配”,在家国情怀下的爱情最是绵长和深刻。在血流成河的不断征战中,这两段爱情如植物一样新鲜而蓬勃,但同时也沾染上了鲜血,带有浪漫主义的悲剧色彩。 作为“海飞谍战世界”系列的组成部分,《风尘里》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海飞在故事阐述时对于脉络把握的极其精妙的特点,在推理、悬疑和爱情的不断融合发展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烧脑的反转,深深抓住读者眼球。同时更为刻画锦衣卫形象的作品,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

  《风尘里》读后感(三):别来无恙风尘里

  “风尘里”是小说家海飞虚构的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的一条街道,《风尘里》则是海飞开启其古代谍战小说的一部长篇。作为“锦衣英雄系列”的首部作品,海飞将一场惊天暗战置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背景中,情节的剥茧抽丝、人物的多面身份,以及在文字中氤氲不散的迷雾氛围,无一不让读者沉浸其中,一步步向前摸索着,与那近在眼前又好像触不可及的一切明朝往事相遇。 君着锦衣行,出没风尘里。这部中篇小说共三个篇章,全文以故事主人公田小七夜行风尘里街区打更为始,此时的他还有闲暇陶醉在春风漫然而过的夜色之中,敲出一长四短的几声锣响好似是他所负的全部使命,殊不知于他侧身而过的着飞鱼服之人将会和他未来的命途产生何等紧密的联系。正如打更人只是田小七的一个身份,这风尘里也仅仅是庞大故事结构中一个小小的扣结,许多秘密和往事就如同风中之叶,每掉下一片都是旧的枯叶,每掉下一片也都是新的落叶。在“军人使命”这个强大主题的引领下,锦衣卫北斗小组的行动成为这部小说的主体内容,从欢乐坊、郑国仲府、吉祥院、翊坤宫到险象环生的月镇、暗藏斗争的观礼台,重重案件的侦破和行进让读者不得不对那在故事中所见之事存留疑惑,思考耳闻之语孰真孰假,因为真相总是半隐而不现,埋藏在最后的答案中。 纵使英雄无问刀刃落处,也有万般似水柔情,情到深处往往是只言片语,却是如诗的温柔。那个叫无恙的姑娘一双眼始终坚定地望着田小七,她知道他会来,不论在梦中还是面前;那个始终觉得谁跟着他就倒霉的甘左严心里一直住着一位赤脚舞蹈的少女,住着她如春天般的名字——春小九,想着一起去有着石头房子的南麂岛;捡孩子捡到老的孤儿院院长马候炮选择最后再穿一次戎装,她的眼睛看到着火后风尘里一片通红,她的生命终于和晚霞一样,忧伤而又宽广。当所有喧嚣归复于平静,肆虐的大火消失于废墟后,这样片刻的安宁让人顿生迷惘之感,原来那些人、那些事曾如此生动鲜活地存在过。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没有实现的愿望终究继续安静地睡在了风尘里,它好像一个收藏着太多故事的故乡,起风时会有淡淡的愁飘起来,一切都好像田小七离开时在欢乐坊门口用炭字写下的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这是一部有声、有色、有味的小说,凝练而又张弛有度的叙述能够将读者完全带入到历史场景的一端,畅然穿梭其中。在后记里作者写到,两位故人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再次重逢,此时的风尘里不再有那青涩时期的田小七,而现在的田小七有没有机会再道一句“别来无恙”?无论如何,故事中曾有过如此酒香和夜色,那留在记忆中的风尘里,就已是绝美。

  《风尘里》读后感(四):每个人都翻滚在风尘里

  海飞小说《锦衣英雄之风尘里》以明朝万历二十八年为故事发生背景。主人公田小七表面上是更夫,暗中则是专门助人越狱的鬼脚遁师,后来亦成为锦衣卫“北斗门”的秘密成员。全书通过营救被困日本议和使团,侦破一系列诡秘案件,挫败阅兵阴谋大逃生等事件,以及饱满、鲜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的设置,引发出故事中的烧脑情节和极具张力的事件冲突,展现了锦衣卫队伍中的特别行动小组在中、日、朝三国秘密战线上的惊天暗战。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原本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管辖,拥有特权,制造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统治,有论者认为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然而在近年来的影视文学作品中,锦衣卫成为了一种既黑暗阴郁而又充满魅力的形象。锦衣卫形象的演变史有似于日本的新选组。新选组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在主流史学中,他们是被视为反抗政府的朝敌贼军一员,评价很低。然而在文学影视演绎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悲壮色彩,逐渐成为精强忠勇但无力回天的悲剧英雄形象。

  取材于锦衣卫的影视作品就有无数部,从1984年的经典老版锦衣卫到2010年导演李仁港的新演绎。而以锦衣卫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则更是层出不穷,近期令观众印象深刻的锦衣卫形象当属《绣春刀》系列电影中张震扮演的千户沈炼。

  而海飞小说《风尘里》则延续了锦衣卫题材一贯悲情与矛盾的基调,人物被围困在野心、阴谋和政治风云中,亦正亦邪,徘徊在灰色地带,并且如锦衣卫这一华美的名字般,它的吸引人之处正在于衣绣夜行,沉痛、混沌的同时令人血脉贲张。文中描绘了一个鬼市式的地方:一条叫风尘里的街市。这里白天没有人迹,到了夜晚就开始大放异彩,各色人等在这里通宵达旦地饮酒,看歌舞,寻欢作乐,暗中则在打探各种消息,交换情报。而这个波谲云诡的地方,也隐藏着故事的主人公们,他们每个人都有阴阳面,怀抱着不为人知的过去。风尘里仿佛是对这个尘世的一种隐喻,鬼脚遁师田小七,欢乐坊的首领无恙,胡子拉碴的大叔甘左严,每个人都仿佛泥足深陷,越挣扎越无法自拔。

  这个泥潭一面是现实世界的官场与政治的斗争,外有隔海邻国的威胁,德川家康为稳固摇摇欲坠的政权派出使团与明朝议和,而丰臣秀吉的残余力量依旧对明朝虎视眈眈,风尘里中便潜伏着无数谍海下隐藏的危险旋涡……内忧朝局的动荡,东宫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在皇长子与皇三子之争中,大臣各有心机,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而另一面则是属于幽冥的命运纠葛,仿佛无形的神秘力量,包围着所有蝼蚁般的人们。追逐、纠缠、厮杀,风尘里在战火和滚烫的鲜血中被搅碎,田小七们就是这样释放出内心躁动的野兽,把落幕打造成悲剧性的有力一击。

  海飞的小说《风尘里》选取古代谍战题材,在这里你能看到的是不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间谍对决、情报传递与智谋博弈。听瓮传音,舞蹈的节拍中暗含密码,训练萤火虫传递音讯,在惊险的暗战中隐含着悠长烂漫的古典美学,在浓墨重彩中又不失战斗与搏命的豪情壮志,抛洒头颅的热血激荡。孤儿吉祥,虽是哑巴,却能和动物交流,洞悉人世的秘密;豹猫,风尘里的小萌物,专门用于传递情报;唐胭脂,一个卖胭脂的娘娘腔,却是侠骨柔情,身负使命……这些别具一格的人物穿行于这幅明代风俗画卷,编织着各自的传奇,他们就这样决绝地一路走下去,走下去,走向了风尘滚滚的结局。

  《风尘里》读后感(五):万历年间的谍战攻略

  明朝是个有趣的朝代,前有神隐深宫三十年的宅男皇帝朱翊钧,后有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翩翩特务锦衣卫,而当这两者恰好还处于同一个年代,那就更是趣味横生了。海飞把自己的古代谍战系列定位在明朝万历年间,除却里面特殊的人物性质,当然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此时正值日本人和大明开战的关键期,然而日本主事的丰臣秀吉翘了辫子,是故战事一下子乱了套,日方决定派三十人的小分队前来议和。当时的朝鲜也并不平静,正处于鸣梁海峡之战中,因此,三国之间暗流涌动,一触即发。

  于是,海飞笔下的《锦衣英雄之风尘里》逐渐成型,它与另外一部长篇小说《战春秋》共同成为海飞古代谍战系列的组成部分,由此,海飞逐渐开始开始构建自己的古代谍战空间,形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古装谱系的世界观。其实,不难看出,无论是以往的《惊蛰》《捕风者》《麻雀》等民国之作,还是海飞目前正在探索的古代谍战系列,他们都源于特定的时间定点下,即中国与日本兵戎相见的时期,每逢这种战火硝烟的背景,总有许多能人志士愿意不顾生死,为民族大义奉献终身。所以,我想,海飞作品下的情感内核,始终是那份纯粹而炽热的爱国情深。

  海飞作品里一以贯之的,还有对小说中英雄的人物设计,就像是《惊蛰》里的陈山是混迹在上海街头的“包打听”,说的不好听一些,连正经八百的工作也没有,就是这样一个混混的角色,在上海复杂的格局下出色地完成了卧底的任务。《风尘里》里的田小七也是如此,海飞说田小七“不可一世却也温良谦和”,作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特征十分明朗——“他提着一盏灯笼,提着一只竹梆和铜锣,在万历年间的北京街头巡行。他的肩头还停着一只从国外搭远洋船偷渡过来的豹猫”,他还喜欢去欢乐坊闯荡,见见自己心爱的无恙姑娘,问她买酒喝,或者看看别的姑娘跳舞。这样肆意洒脱的街头人士,简直是泯然众人矣。但是,海飞偏喜欢把他这样的人当作英雄来写,约莫是这样市面上的闲杂人等,反而特具谍者鲜活的灵魂,这样的“不安分”看似简单,却能为后面的情节添置情理上的可能。

  且看田小七这位后期晋升的锦衣卫千户大人,是如何在万历谍战中成为赢家的。表面上,他的身份是京城里头的一名更夫,绰号叫小铜锣。不过他还有个隐秘的身份,就是以帮人劫狱谋取营生的鬼脚遁师。他能帮助犯人在诏狱中无声无息地消失,所以,在暗地里,他的名头十分敞亮。这样的功夫帮助他成功救出了朱棍,从此开启了他的救援任务。然而,海飞似乎不喜“孤胆英雄”,这样的设定从他的民国谍战小说就能隐约窥见,就像《唐山海》里的贵良、万金油,《麻雀》中的李小男、徐碧城等,他们复杂而多面,但是海飞将他们的际遇以波澜不惊的文字呈现,催化出奇异的想象效果。这样的团队模式在《风尘里》亦有体现,与田小七一起谋生的兄弟不少,有开胭脂店的唐胭脂,卖猪肉的刘一刀,还有擅长钻洞的“土拨鼠”土拔枪枪,他们都是辽东战场上平叛将士的孩子。这样的组合各有所长,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又颇具血性与耐力,是以在救援计划中他们通过配合,解救了被满月教囚禁的议和小组。

  平民英雄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让紧张的氛围中多了幽默的质感,不过,许是为了增加浪漫的色彩,所以,海飞也将爱情的支线嵌入到谍战架构中。犹记得在《战春秋》中,西施、郑旦作为古代女性的谍者,均有自己坎坷波折的情感路径,而《风尘里》主攻古时的男性谍者群像,也是为其注入了十分民间、热烈的爱情因素,让这些隐于暗处的身影尤显凄苦、无奈!所以,海飞用文字编织的,不仅仅是离间与反间的斗智故事,他还和书中人一起,细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不过,小说中出现最大的反转,竟不是由田小七一行人所带来的,万历君主朱翊钧或成街头英雄背后的高端玩家。他喜爱玩乐,还将阅兵大典变成了可笑的斗鸡游戏。但事实上,最厉害的谍者不仅能够骗过身边人,甚至能将天下人蒙在鼓里。作为“北斗门”的最后一个锦衣卫,朱翊钧乔装身份行于市集,还指挥元规双面潜伏,一举破除了日本人蓄谋多年的计划。这是海飞在古代谍战小说中的一大突破,他不仅实现了英雄的平民化、街头化,更是让执棋之人实现了多方的卧底,在不断逆转的情节中,制造了其独有的谍战攻略!

  《风尘里》读后感(六):君着锦衣行,出没风尘里

  在我们的印象中,仿佛民国才是谍战约定俗成的发生时期,那时社会动荡,情报战线风起云涌,多种势力盘踞在中华大地上,城市的街巷中暗流涌动,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地下情报提供者。但实际上,谍报在战争中的运用是自古而来的传统,很多学者甚至认为战国时的西施、三国时的貂蝉便是早期的谍报人员。小说家海飞的最新力作《风尘里》便是一部将视角投射到明朝万历年间,向读者描绘古代谍战世界的小说。

  《风尘里》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当时东宫之位悬而未决,朝中文武大臣费尽心机想要将自己支持的皇子推上皇位,闹得朝廷上下人心涣散。而海外的日韩政权、辽东的女真一族和南方的黑帮邪教也在默默积蓄力量,并试图将势力渗透到大明王朝的内部。主人公小铜锣表面上风尘里毫不起眼的打更人,实际上却是专门帮人越狱收高额酬金的鬼脚遁师田小七,还阴差阳错成为“锦衣卫北斗门”的秘密成员。他和他的三个发小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前往月镇迎回被困的日本议和使团。原以为为任务已到此结束,但一系列诡秘案件依旧在京城上演,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惊天密谋。最后田小七和他的伙伴成功挫败了这个险恶的阅兵阴谋,但却发现这一切尽在懒理朝政的万历皇帝掌握中……

  从悬念的设置上看,《风尘里》似乎已经达到某种了极致,读者想要看到的任何一种情节这部小说几乎都能呈现——帝王与臣子间的勾心斗角,侠士与佳人的爱情绝唱,中华英雄与日本谋士的终极对决。除此之外,现在读者普遍喜欢的是“烧脑型”的作品,作品的反转越多、越不按套路出牌,往往越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蕴含的一个又一个的惊天反转也让人拍案叫绝。因此,从读者的接受心理看,这部小说完全能够满足现下读者的阅读趣味。

  人物的设置方面,海飞也是煞费苦心。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仿佛都有两幅面孔,主人公田小七表面上是一名普通的更夫,实际上却是万历年间的街头英雄的终极写照;无恙姑娘表面上欢乐坊里的艺人,实际上一直在为速把亥在辽东的残部收集明军的军情;阿苏表面上是郑贵妃的贴身侍女,实际上却暗中为郑太傅做事;马候炮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嬷嬷,实际上却是当年辽东战场上的存活女兵;郝富贵表面上是一个赌鬼,实际上却为丰臣秀吉效忠……就连万历皇帝自己也非同一般,他是穿梭在风尘里的斯文赌客柳章台,也是那个从不上朝、无视国政的昏庸皇帝,还是“北斗门”锦衣卫组织中最神秘的一员。万历皇帝这般多样的身份转化,其实会让很多读者大感惊讶,尤其是像我这样钟情于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的读者,刚开始也难以消化这两部作品中所描绘的皇帝是同一个人的事实。但细细想来,这种可能并非没有,黄仁宇是基于史料刻画万历皇帝被体制所束缚的外在困境,将笔锋对准外在环境;而海飞则是试图重构处于困境之中的万历皇帝的内心世界,将视角投向万历的个人理想,猜想万历皇帝不在朝堂时的真实生活状态。过去我们所看的谍战小说,似乎从来没有一种是最高统治者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在《风尘里》中,万历不但身陷其中,他还是一切事件的幕后主宰,是所有卷入谍战中的人中看得最通透、活得最潇洒的一个。一直以来积压在田小七和郑郎中心中的大石在万历皇帝的一笑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日本丰臣秀吉余党的险恶用心在万历皇帝眼里也不过是人生必由的风风雨雨,或许在这个洞若观火的帝王心里,皇帝的尊位是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锁,锦衣侠士和风流赌客才是它最想活成的模样。

  在所有的谍战作品中,唯有不断的考验才能激励主人公不断的成长,这种考验既是生死一线的危机,也是刻骨铭心的情爱。小说中,主人公田小七和甘左严都被设置了情感线,与田小七有关的两名女性是无恙和郑云锦。在海飞的创作谈中,他说他给田小七分配的女性是无恙,但我基于个人的阅读体验认为郑云锦在田小七心中必然占据着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那是一种自童年时期就已经萌芽的隐秘感情,也许是亲情,也许是爱情。田小七和郑云锦之间的关系总让我想到李寻欢和林诗音,一往情深最后却难以结果,一眼万年之后却是擦肩而过。而无恙对田小七的爱,春小九、阿庆对甘左严的爱在我看来又是另一种爱情,我在反复剖析这种爱情产生的原因,却无从寻觅,好像这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爱,作为读者,我甚至不清楚无恙为何会爱上田小七,也不清楚春小九、阿庆为何会爱上甘左严。后来我觉得只有陈寅恪先生的“四等爱情”中的第一等能够对此作出解释,世上有一种情爱出于最纯洁、最伟大的理想,“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无恙、春小九、阿庆这些可爱烂漫的女孩眼里,她们眼中的情情爱爱根本不像我们今人所想的那般弯弯绕绕,她们被田小七的英名所打动,被甘左严的正直所震撼,从此便在心里埋下了深重的情根。所以无恙才会在众人的调笑中谈起田小七而羞红了脸,所以春小九才会在甘左严的耳边说想要去南麂岛上一座漏风的石头房子里生活,所以阿庆才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本该飞向甘左严的箭。这些美丽的少女是盛开在乱世里最纯洁的花朵,远方的风走过,带着“哒哒”的清脆马蹄,便轻易的带走了她们身上所有的香气,这些如植物一般美好而生机勃勃的爱情,或许就是那些街头英雄酒里最纯粹的眼泪,或许就是那纷繁芜杂的年代里最动人的传说。

  我相信很多读者之所以喜欢看海飞的谍战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总是能够从中窥见浪漫的元素。首先,本书中海飞所有的大胆的构思与想象在我看来皆是浪漫。海飞曾说过:“有许多时候,我们回头观望古代,会发现那其实是我们仰头时看到的星空。在这星空背后的更深遂处,深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这需要我们去大胆的虚构与想象。”大明王朝的血脉、锦衣卫腰间的绣春刀、民间赤脚舞女摇曳的裙摆、南方邪教的古老仪式、日本使团的秘密、这些单独的元素都是我们仰头能够看到的星辰,他们彼此之间看似毫无瓜葛,所以我们不敢轻易去想去触碰。但是海飞敢这样做,他看到了或是想到了这些星辰背后的隐秘的联系,于是他用笔将他们连缀了起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便是一个完整的谍战故事。其次,海飞的谍战小说里往往能够让人看到很多在那个时代看来非常新奇的事物,比如民国谍战小说《棋手》中的译意风电影元素,比如这部以明朝为背景的小说里出现的名为“叆叇”的墨镜,名为“豹房”的皇家动物园,还有传教士利玛窦送的西洋自鸣钟。这些物象出现在一本古代小说中非但没有让我感到青黄不接,反而让我觉得非常的融洽,从中可以窥见作者海飞对那个时代世界格局的认知,以及他广阔的写作视野。

  拨开历史的迷雾,让目光落在万历二十八年的风尘里,依稀还能看到锦衣少年踏碎月光打马而过,酒香深处赤脚的少女玲珑曼妙的舞姿,翠绿色的烟雨与竹影的掩映下负手而立的男子和风尘里一掷千金却眉眼清冷的玩世君王。在这个庞大的故事里,这些人曾经这样生动的生活着,又这样轰轰烈烈的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但冥冥之中尚有一种预感,在海飞的下一部古代谍战系列著作里,我们一定能够再与这些人平行相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风尘里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