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之疫读后感精选
《1918年之疫》是一本由[英]凯瑟琳•阿诺德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18年之疫》读后感(一):不值得浪费时间阅读的“无声无图像纪录片”
我是2020年3月13日在当当网上购买的此书。购买之前,各大电商网站都没看到商品评价,在豆瓣上也未看到任何书评,毕竟是新鲜出版,于是冒险买来尝鲜。果然,时髦不是随便赶的……
整书看完,作者没有任何观点,全文基本都是由参考文献的书摘堆叠而成,全书331页,从265页至331页整整66页全是参考文献的清单……
作者对整个疫情发展过程的描述,有头无尾,哪怕疫情最终莫名消失与终止,也该有个介绍吧?然而并没有……整书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轴的发展而展开,也没有倒序的描述手法,更多的是杂乱无章的根据地理位置(不同的国家与城市)沿着大概的时间顺序进行切换,每个章节的内容,也基本都是围绕“西班牙流感”疫情有关的报纸、书摘、访谈的内容节选,基本上一目十行是不影响全书内容的阅读与理解的……
或者这样描述可能更加直观,阅读这本书,就仿佛在看一部纪录片,一部只有字幕、没有画面、没有声音的纪录片……
如果你仅是想要了解“西班牙流感”的历史,完全没必要阅读这本书,只要去网上随便搜索点相关的材料看看都比读这本书要强得多。
时间是宝贵的,应该用在刀刃上。
《1918年之疫》读后感(二):责编的几句感言
同样,如果没有当下的疫情,这本原本就打算在2020年春季出版的引进版作品,也就是一本很难引起大众共鸣的书。
然而,现实的凑巧却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百年前的悲剧与当下的不幸,在这本历史新书中产生了交集。
讲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中文作品不多,但这本书内含的情感却是十分凸出的,因为这本书既没有从医学角度解读这场传染病,也没有解剖疫情下的政治,而是向我们呈现了100年前这场疫情中的众生命运,我们能看到一些名流政要的不幸遭遇,也能看到更多平民百姓的悲惨命运。
其中有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件事。
一是费城疫情严重,为了及时收尸,六驾马车开遍全城收取尸体,而人们要把家里的死者放到街上,以方便让马车取走。我想起了网上那个追着殡仪车撕心裂肺哭喊的视频。每一个死去的人都曾是别人的亲人啊,在疫情之下竟如尘土飘去。
在疫情之下推销这样的书,可能会有人不认可。但我想说,有时候,根本不是有些人吐槽的那样,人们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而是人们已经遗忘了历史。希望这本书能让人们记起历史,永远牢记历史中的痛与泪。
最后,说一下,我们没有为了赶热点而草草出书,实际上这本书作为“医疗与社会”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年前已经出校样了,我们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当然,最感谢的是,田奥老师的优秀翻译。流畅的翻译+字斟句酌的编校,这本书的可读性真的很强。
新书不日上市,敬请期待。
《1918年之疫》读后感(三):[背景资料.译自HistoryExtra]为什么1918-1919年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大流行疫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为什么1918-1919年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大流行疫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文/ History Extra 译/韬子
[原文按]据估计,西班牙流感在1918-1919年间的三次致命浪潮中,夺去了5000万人生命,感染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但是这种致命病毒并不是起源于西班牙。那么为什么它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呢?另外,我们该如何谈论眼前这场正在全球传播的新病毒Covid-19呢?
(原文发表于2020-03-19, 10:00am)
原文配图为什么西班牙流感被称为西班牙流感?H1N1流感病毒是历史上最致命的灾难之一,它在更多的时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多。但人们对那场疫情大流行有许多误解。首先,5000万死亡人数是一个保守估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比这个数字高许多倍。
尽管大家通常认为一战中卫生条件恶劣、疾病横行的战壕是重要原因、但到今天为止,那场“西班牙流感”的准确起源还是没有定论。老鼠经常出没的航脏的环境条件,毫无疑问也会影响士兵的免疫系统,使得他们更容易被感染。
据认为,病毒在以惊人速度传播到欧洲之前,第一例病例发生在美国的军事要塞。但这次疫情被仍然称为“西班牙流感”——这也是战争的结果。
与一战中其他国家相比,疫情对西班牙的冲击并不严重,但是战时的审查制度夸大了病毒在那里的影响。当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对较早的疫情报道进行审查和限制时,在作为中立国家的西班牙,其报纸可以自由地报道和传播那场流感大流行的所有恐怖细节。
这使西班牙看起来比其他地方都更糟,所以这个不幸的名字就和这场疫情一起,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新的疾病进行命名呢?
我们最近为制作HistoryExtra的播客内容,采访了劳拉.斯宾尼(Laura Spinney)讨论了关于流行病的话题。以下内容是她对“西班牙流感”这个名字由来的看法,以及为什么我们在谈论眼下被称为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特别小心谨慎……
劳拉.斯宾尼:关于“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我们仅有的几个非常确定的方面之一,就是这场疫情不是发源于西班牙。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的——但它肯定不是从西班牙开始的。西班牙人觉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个名字污名化了。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发布了规范,以指导如何命名一种疾病。我认为这样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避免类似的疾病污名化情况。当某种疾病首次出现在某个地方、或是人群和动物,这种污名化就会本能反应地出现。因为要记住,2009年,H1N1流感最开始被称为“猪流感”。
你也可以思考一下艾滋病,它最初被称为与同性恋有关的免疫缺陷,使得同性恋社区被污名化。但这种污名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毫无帮助,包括那些异性恋。没有人去想过这种病毒是如何在这些社区中传播的。但与此同时,同性恋者被污名化——传播艾滋病毒的罪魁祸首。所以这对每个人都没有帮助。
以上。
(本文版权归HistoryExtra所有,谢绝转载。HistoryExtra是BBC History, BBC History Revealed以及BBC World Histories杂志的官方网站)
(译文无删节,仅供学习研究用途。翻译内容不代表译者任何立场、观点或态度,我只是个翻译)
原文标题:Why was the 1918-19 pandemic that killed 50 million people known as ‘Spanish Flu’?
原文链接: https://www.historyextra.com/period/first-world-war/why-was-spanish-flu-pandemic-known-called-that-where-did-name-come-from-spain-myth-coronavirus-covid-19-name/
《1918年之疫》读后感(四):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让“1918流感”“西班牙大流感”等词语在网络上的搜索排名快速提升。1918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折腾了两年才结束,人们在担心当年大流感那可怕的一幕会重现。
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我们,可能多不知道这1918西班牙大流感疫情,因为那时的中国正陷入南北分裂、军阀割据、相互混战的年代,疫情于这种种而来的灾难来说,显得有些渺小。而本书正是通过记录了100多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中的一些人的际遇历程,通过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呈现出当时各个国家的社会状态、医疗状态、精神状态等等,这些记录着西班牙流感的文字有其独特的重要的医学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书中她既记录了一些当时的社会名流的遭遇,也记录了许多普通人乃至无名氏的遭遇。
第一波流感,发生于1918年春季,重视的只是一些医生和军队。因为这一波病毒来袭并不是特别厉害,高烧和浑身无力通常只维持三天,死亡率和以往的流感也没太大差异。
流感也在学校传播了,约翰·斯坦贝克也感染了,这一次经历让他对脆弱拥有极其强烈的感知,他后来写出了《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描写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
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人们,他们觉得疫情无关紧要,当各国局也越来越不重视。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在此之前流感一直是被视为一种细菌疾病,由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并没有“病毒”概念。所以即使法国的弗莱彻医生和格林伍德医生向上级预测了第二波感染潮的出现,却仍旧没有被陆军部重视。
到了1918年的秋季,西班牙流感以欧洲为起点,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随着一战的人员流动就被带到世界各地,各地死亡率就开始飙升了。这一波病毒可以导致完全健康的年轻人在出现症状后的24小时内死亡。仅在当年的10月,美国就有19.5万人因流感死亡。这种情形让美国的沃恩医生感到绝望:“我生命中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军营里好几百个士兵死去,却什么都做不了。从那以后,我决定再也不夸耀现代医学的辉煌成就了,而是谦卑地承认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一无所知。”
托马斯的《天使,望故乡》中对西班牙流感有着最直截了当的描述:“每个人都得了病,你永远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凯瑟琳在扛过流感之后对自己进行了重新的认知:“别无选择,不依靠别人,只能为自己而活。”这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得了普利策奖。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还是政府的做事风格。
当人们被死亡的恐惧所控制时,就会思考关于人生及命运的问题
在距离这过去了的西班牙流感快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多国领导、演艺界名流皆有人感染上。
意大利女护士比安卡在网络上愤怒地开撕:
——当疫情最开始爆发时,意大利政府、人民并没有认真对待,他们一直说只是流感,大号流感而已。
——就在政府封禁意大利之前,我还看到优哉游哉的人们,在社交网络晒自己在伦巴第和利古里海滩度假的照片,他们照常喝酒、会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
当人们被死亡的恐惧所控制时,就会思考关于人生及命运的问题,就会开始积极地研究并制定各种政策,去预防下一次全球流行病的发生。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保鲜期很短,短到人们只是会在其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去重视。因为人们最擅长的是遗忘,那些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事情就如同镜花水月一般,慢慢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等到下一次事件来临之时,就又开始了周而复始地试错之旅。那些官员的不作为、民众的无知、商人的唯利是图……无论时间流逝了多久,众生百态一直都未曾改变过。
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疫情之初,外媒在唱衰中国经济。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多月过去了,中国的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
新西兰100多吨龙虾滞销,他们每年出口中国的龙虾在渔业中的占比极大,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4亿人民币。
澳洲龙虾对华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90%-95%,因为疫情导致所有的订单都被取消了,整个澳洲龙虾出口行业都陷入停滞。
对于年货必备的智利车厘子,智利出口协会表示,因为疫情或将导致智利方面损失超过1亿美元,而这些损失中樱桃对华出口的损失占据绝大比重。
泰国官员表示当地近八成水果出口中国,如果三个月内疫情还没完,香蕉、榴莲、山竹、龙眼的出口业务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
看着网上这些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场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世界,它对于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不可逆的。雪崩以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最好的做法是,大家能摒弃前嫌,不要去互相歧视,借鉴一下已经有的成功经验,众志成城,扛过这一切,不要重蹈1918年的那个人类历史上的至暗事件,不要再让无数年轻人在泥泞的战壕中却不知为何而战斗。那些用生命的代价敲响的警钟,希望在每一个以后都所价值。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用一个媒体的呼吁来完结:非必要情况,要待在家里乖乖地隔离!好好地养好身体,等疫情一结束,到时候我们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满足口腹之欲,我们吃货那是在拯救世界啊!
《1918年之疫》读后感(五):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让“1918流感”“西班牙大流感”等词语在网络上的搜索排名快速提升。1918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折腾了两年才结束,人们在担心当年大流感那可怕的一幕会重现。
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我们,可能多不知道这1918西班牙大流感疫情,因为那时的中国正陷入南北分裂、军阀割据、相互混战之中。疫情于这种种而来的灾难来说,显得有些渺小。而本书正是通过记录了100多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中的一些人的际遇历程,通过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呈现出当时各个国家的社会状态、医疗状态、精神状态等等,这些记录着西班牙流感的文字有其独特的重要的医学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书中她既记录了一些当时的社会名流的遭遇,也记录了许多普通人乃至无名氏的遭遇。
第一波流感,发生于1918年春季,重视的只是一些医生和军队。因为这一波病毒来袭并不是特别厉害,高烧和浑身无力通常只维持三天,死亡率和以往的流感也没太大差异。
流感也在学校传播了,约翰·斯坦贝克也感染了,这一次经历让他对脆弱拥有极其强烈的感知,他后来写出了《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描写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
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人们,觉得疫情无关紧要,当各国局也越来越不重视。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在此之前流感一直是被视为一种细菌疾病,由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并没有“病毒”概念。所以即使法国的弗莱彻医生和格林伍德医生向上级预测了第二波感染潮的出现,但却没有被陆军部重视。
到了1918年的秋季,西班牙流感以欧洲为起点,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随着一战的人员流动就被带到世界各地,各地死亡率就开始飙升了。这一波病毒可以导致完全健康的年轻人在出现症状后的24小时内死亡。仅在当年的10月,美国就有19.5万人因流感死亡。这种情形让美国的沃恩医生感到绝望:“我生命中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军营里好几百个士兵死去,却什么都做不了。从那以后,我决定再也不夸耀现代医学的辉煌成就了,而是谦卑地承认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一无所知。”
托马斯的《天使,望故乡》中对西班牙流感有着最直截了当的描述:“每个人都得了病,你永远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凯瑟琳在扛过流感之后对自己进行了重新的认知:“别无选择,不依靠别人,只能为自己而活。”这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得了普利策奖。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还是政府的做事风格。
l 当人们被死亡的恐惧所控制时,就会思考关于人生及命运的问题。
在距离这过去了的西班牙流感快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多国领导、演艺界名流皆有人感染上。
意大利女护士比安卡在网络上愤怒地开撕:
——当疫情最开始爆发时,意大利政府、人民并没有认真对待,他们一直说只是流感,大号流感而已。
——就在政府封禁意大利之前,我还看到优哉游哉的人们,在社交网络晒自己在伦巴第和利古里海滩度假的照片,他们照常喝酒、会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
当人们被死亡的恐惧所控制时,就会思考关于人生及命运的问题,就会开始积极地研究并制定各种政策,去预防下一次全球流行病的发生。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保鲜期很短,短到人们只是会在其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去重视。因为人们最擅长的是遗忘,那些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事情就如同镜花水月一般,慢慢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等到下一次事件来临之时,就又开始了周而复始地试错之旅。那些官员的不作为、民众的无知、商人的唯利是图……无论时间流逝了多久,众生百态一直都未曾改变过。
l 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疫情之初,外媒在唱衰中国经济。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多月过去了,中国的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
新西兰100多吨龙虾滞销,他们每年出口中国的龙虾在渔业中的占比极大,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4亿人民币。
澳洲龙虾对华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90%-95%,因为疫情导致所有的订单都被取消了,整个澳洲龙虾出口行业都陷入停滞。
对于年货必备的智利车厘子,智利出口协会表示,因为疫情或将导致智利方面损失超过1亿美元,而这些损失中樱桃对华出口的损失占据绝大比重。
泰国官员表示当地近八成水果出口中国,如果三个月内疫情还没完,香蕉、榴莲、山竹、龙眼的出口业务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
看着网上这些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场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世界,它对于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不可逆的。雪崩以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最好的做法是,大家能摒弃前嫌,不要去互相歧视,借鉴一下已经有的成功经验,众志成城,扛过这一切,不要重蹈1918年的那个人类历史上的至暗事件,不要再让无数年轻人在泥泞的战壕中却不知为何而战斗。那些用生命的代价敲响的警钟,希望在每一个以后都所价值。当瘟疫来袭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用一个媒体的呼吁来完结:非必要情况,要待在家里乖乖地隔离!好好地养好身体,等疫情一结束,到时候我们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满足口腹之欲,我们吃货那是在拯救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