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经典观后感有感
《碧云天》是一部由李行执导,林凤娇 / 张艾嘉 / 秦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剧情,影片讨论的婚姻问题和代孕问题也很深刻,演员都演技都还行,秦汉那个角色有点渣。。。。。
●三位主角这超高的颜值,演了个奇葩的三角畸恋,不知怎么吐槽,只想说那时的台湾影星真是光彩照人~
●曾为你想过伟大一次,退出这爱情行开一次,到你真的变心,我却心酸失意。不敢相信和你恋爱无默契,不经意被旁人代替。停留于,回旋处,任由爱,全部超出估计。
●看了巨沮丧,觉得顿时丧失了所有对爱情美好的期待,男人真是可以同时爱上很多人啊,琼瑶最变态的作品.
●前阵子在《沈春华的Life Show》看到张艾嘉和秦汉回忆《碧云天》的拍摄,令我无限神往。而真正进入电影荒诞不经和离经叛道的剧情后,让我只能以看看大明星就好的心态忍耐完天映频道播出的这部戏,所以,除了张艾嘉、林凤娇和秦汉三个年轻漂亮的主角之外,我现在只记得那尖酸刻薄的“灭绝师太”、典型大男子沙文主义的“李公甫”和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生孩子的侯主播的妈妈…… 对了,《碧云天》取自戏中三位主角碧菡、依云和皓天名字组合而成,即使片名有如诗画、演员表演精致,但仍难掩本片的糟粕本质。
●一般般把
●琼瑶阿姨的异想世界~~她的道德观真是扯,第三者还成受害人了!
●应该重新设计一下,出走的人部应该是避寒,而应是依云,然后让高浩天后悔自己部懂得珍惜,最后才发现自己深爱的始终是依云,至于避寒可以给她些补偿,她在故事里年龄很小,高家那么有钱不如就送她出国留学吧,这样的结局才符合琼瑶阿姨的风格啊,才子配家人,情有独钟,相信大家也很期待把
●还珠三入画就是用的碧云天……三观碎一地
《碧云天》观后感(一):荒唐的爱情
幸亏当年没看这本小说,不然小小年纪非得受其流毒影响。绝大多数男人,包括我在内,大概都不会拒绝有这样两个绝色美女同时喜欢自己,即使没有,想像中众多情人艳遇也是免不了的。可像琼瑶笔下这样一个口是心非的男人,楼上楼下,在两个痴心美女之间快活,还要装出一副无辜样,仿佛多么耻辱似的,真正是让人气闷,也辜负了林凤娇和张艾嘉,男权之卑琐让男人都叹气。不可理喻的是,以那个时代的台湾,以琼瑶阿姨这样的知识人,还赞美着这样荒唐的爱情之伟大,两女事一夫的故事灌输着她的爱情观念,并以宗教之名,更让人气结。这张碟(导演李行!)唯一的价值,就是空着校服的张艾嘉。其实彼时她已二十有三,演过好几部戏了,但这个由国中女生到公司职员、少妇,再到风尘女的角色,为她赢得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金马奖。
《碧云天》观后感(二):可怕的传统
在诸多的琼瑶故事里,<碧云天>是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的一个.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男权的社会;毫无疑问,中国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酿成了太多的人间悲剧.没有生育能力,或是不想要孩子,简直成为家庭的罪人,要承担所有的愧疚自责.所以,才会有这种荒唐的家庭关系的存在,才会有萧逸云这样自残婚姻,将爱人拱手相让. 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了,可是如今,人们的观念还是如此...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余碧涵不只一次的问过这个问题.影片给出的答案是"爱",就是在传统意义下,妻子由于没有生育能力而可以一手导演第三者登台;而另一个身世飘零的女孩,可以将忍受骨肉分离---我极其怀疑这种"善行"的存在性,现实中,张艾嘉的角色一般都会鸠占鹊巢,让可怜的萧逸云"绕树三匝,无处可栖".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拍得还是比较紧凑.虽然,片子里不乏俗套,但较之七十年代的大多数文艺片的简单浅薄,看了二十分钟就基本上知道结局,这部影片算是小有波折. 李行的作品多少还是有一点深度吧.
《碧云天》观后感(三):无一幸免
一个女人究竟有多爱一个男人,会忍得将他推给另一个女人,只为求得一个孩子?
一个女人究竟有多爱一个男人,忍得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最后还将孩子给了他们?
究竟一个男人有多幸运多无耻,才会堂而皇之地享受这两个女人的感情和肉体?
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善人。
萧逸云为自己不能生育而自卑,即使她受过高等教育,即使她拥有林凤娇的美貌与气韵。她放不开高浩天,所以提议借腹生子。原本是为了挽救夫妻关系,结果自设牢笼,又丝毫没有埋怨的理由。可是她偏偏不够豁达,本想守着爱情这个底线,但是男人还是沦陷,躺在她的身边,呼唤着余碧涵的名字。萧逸云爆发的晚上,余碧涵只消楚楚可怜地说:“姐姐,是你和妈同意我才答应的。”真是高招啊,以退为进,你还有什么可以反驳,全是你答应你提议的,你如今怪我,是你的问题。眼前这个男人的情和精都给了我,你还有什么地位可以和我争?我退是我宽容,你退是你没本事,我进是我应得,你进是你不可理喻,算来算去,都是你的不是我的功劳。
当初买这张碟不是为了重温录像带画质,不仅想重温林凤娇的美丽温柔,更多的是想看看当年初登银幕的张艾嘉。看过她演林黛玉和本片中的余碧涵,你绝对想象不出真实世界中的她那么放浪大胆。她温柔俭良的外表下终究会透出铮铮铁气,才会让人觉得那林妹妹不会为情所伤,这余碧涵仿佛也有着重重心机。
秦汉演的高浩天,说着琼瑶最俗套的台词追求着萧逸云,情绪激烈地拒绝借腹生子的计划,而当余碧涵赤条条地躺在他身旁时,便只有逍遥在眼前,一晌贪欢。
本来是一夜求种,慢慢演变成百日之恩,看小老婆与男人情深意笃,大老婆难掩憔悴黯然,引得一夜家变。余碧涵最高招的自然是琼瑶最爱用的离家出走。惹得男人女人老人皆牵肠挂肚,众人寻她,各个懊悔。明明她夺人所爱,答应这桩荒唐买卖,无非了了自己的暗恋之情,却搞得她自己仿佛受害者。难怪后来有人借此揶揄琼瑶——当年做第三者的琼瑶,极力为第三者辩护,而到后来她扶正大业完成,第三者便难逃笔墨诛杀。
最可笑的莫过于高浩天找到离家出走后当陪舞小姐的余碧涵,误会她与舞厅歌手陈源有染大发雷霆。我的天啊,可怕的男性双重标准!你怀中拥双娇惬意无双,惹人妒羡便是美是艺术,而女人不过是在房间收纳了一个男人的打火机而已,就是无耻不羞贱人了。
如果不育,我大概早就离婚了,或者,我压根就不会结婚。婚姻的形式是为了更优良的保护和培育后代。背负着生育罪责的女人,永远不能奢望从家庭中获得幸福,只能转求事业和恋爱。现在的女作家们是绝对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李行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导演之一,依稀记得看他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当时年纪尚小,记忆深刻。一直很好奇像他这样的导演为什么拍了那么多琼瑶作品改编的“三厅”电影(客厅、餐厅、咖啡厅)。现在发现,即使是琼瑶那悲悲戚戚缠缠绵绵的小女人电影,他也能拍出人性变化的惊心动魄来,虽然母题意不在此。
本故事的母题,本来是“生命的意义是爱、喜悦和希望”。但是,婚姻和爱情往往是个悖论,孩子则是悖论的实体论据。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多年后林凤娇在“小龙女”事件中的恬退隐忍,多年后张艾嘉未婚产子,横刀夺爱的预演,算不算一片成谶?
精子是游泳高手,锻炼强健的体魄,只有千挑万选的那一只才能争得和那宝贵的一颗卵子结合的机会。而身为卵子的主人的女人们,却往往为了一个男人使劲手腕气力和尊严,拼得你死我活遍体鳞伤。做爱的时候,男人挑选女人,进入女人的身体,而受孕的时候,是卵子挑选精子,吞下精子,并阉割他的尾巴,生命的起源在两性的斗争和融和之中。
《碧云天》观后感(四):看的很痛心
看的很心痛纠结。
男女之间一旦发生了肌肤之亲,相互之间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之前高皓天和碧菡之间的关系是朦胧不明确的,相互之间有好感,但能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一旦有了肉体的关联,之后的感情是不能控制了,相互爱上是很自然的事情。肉体是两人结合最亲密的关系。依云没有女人的敏感,这样一个漂亮的女生,怎么可以带到家里来,同住同吃,还让丈夫每天带着她上班,朝朝暮暮的一起?即使依云能够生孩子,这样的安排也是足够的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给她租个房子,让她自己谋生,偶尔关怀下,只有自己出现,不要带上丈夫。一切要防患于未然,因为感情一旦开始,就像绝提的大坝,是每个人所不能控制的了。何况,后面要碧菡生孩子,他们两一直睡在一起,由心疼到怜爱,感情已经不可控了。碧菡说不要名分不要地位,要皓天多爱姐姐一点,能够感觉到时她心里的话;可以看到他们两个在眼前你侬我侬,皓天在梦里喊着碧菡的名字,依云终于崩溃了。爱情实在是不能分享的。
女人的敏感是对自己的保护。依云太大意了。女人的敏感或者说第六感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高中时,隔壁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还有一个痞气的帅男生,刚开始分别看到他们两个,就觉得他们会在一起。还有一个长发飘飘,温柔可人的女孩子,报名第一天看到她,就觉得我们当时的班长会喜欢上她。结果半年后,都被我言中了。有时想想觉得很神奇。
能够理解一个男人能够同时爱上两个女人,两个都不想失去。双方都是持重清白的人(不是那种风月的人),一旦发生了关系,男方
总是觉得有种责任在,更重要的是,觉得那个女人是我的了,要对她负责,要爱她。如果女人同时爱上两个男人,会让人觉得是脚踏两条船;但对于有经济地位的男人,一切却是那么的可接受。然后两个女人如果很爱这个男人,将是心灵的煎熬---这个男人再怎么样觉得两碗水端平,每个女人在他心里都只有50%,而不是100%;而女人又是一种多么软弱、需要依靠的动物,50%的牢固度实在太轻,太没有安全感。
想起几个故事。
一个是《为奴隶的母亲》,不能生育的太太给老爷典了一个生过孩子的女人。在3年的典期内生个孩子,然后女人再回自己的家。女人在第二年生了个大胖儿子,老爷也表现出了些许怜爱,甚至跟太太提出让女人留下来。可惜老爷是个惧内的,太太坚决不许留下,指桑骂槐赶女人走。最后女人走了,留下她的骨肉。刚开始固然觉得太太可恶,身不由己的女人实在可怜。可是,突然也觉得太太也是身不由己,如果她不凶悍,不坚决,留下女人,或许她就是个外人了,老爷,女人,孩子不是很好的一家三口吗?“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女人只能为难女人!
《金鲤鱼的百裥裙》,太太一直生了5个女儿,然后把身边的丫头金鲤鱼给老爷。金鲤鱼很争气,生了个儿子,但一生下来就被太太抱走了。到死,她是个“姨太”的名分,棺材不能从大门抬出,要从侧门走。还好她的儿子有良心,“便冲动地,一下子跑到母亲的灵堂,趴伏在棺木上,捶打痛喊着说‘我可以走大门,那么就让我妈连着我走一回大门吧!就这么一回!就这么一回!’”金鲤鱼也算是死能瞑目了。当时看到这里,眼泪不住的往下掉。
还有一个是现实中的故事。一个老板赌钱赢了万把很高兴,藏做私房钱要给前妻。他现在的妻子是前妻的亲妹妹,从前妻手里把他抢过来,对他的经济控制的很紧。前妻是生了个儿子的。好在前妻也再婚了,可是瞧,他记挂着。想想他前妻也是伤的千仓百孔,只是我们不能身临其境,也千万不要。好在他还有点爱有点良心。
更广为人知的是谭咏麟。他的妻子只能在青灯古佛中度过她的余生,那是怎样的一种哀怨和对人生的绝望。
还可以随随便便的举出很多故事或现实中的例子,比《碧云天》残酷的多。琼瑶还是很诗意很善良的述说这个故事,虽然小说的描写还是让人心痛难过。因为有爱,所以更让人难过吧。比如,碧菡的命是依云救的,所以她还是懂得分寸,懂得依云的难过和痛,所以她送来了孩子,之后相信她也不会再出现在他们的生命中。皓天爱着依云爱着碧菡,没有有了碧菡就忘了依云。而碧菡,她已经占得了皓天的很多爱,用孩子来偿还了救命之恩,怎么说她的命都是他们给的,让姐姐平静的过日子,她的下半生也该是宁静祥和的----不要跟姐姐争。
写到这里,觉得古代的那种一妻多妾的伦理制度挺好的。妻子代表着尊严、地位、家族联系,而妾只是满足丈夫的肉体需要。那样长幼有序,就不会难过和痛心。现代人的要求和境界都不一样了,对于感情有很高的要求,而男人还想三妻四妾,于是,痛苦的只有女人。
还好,小说或电影的安慰在于,虽然感同身受难过的要死,但是毕竟不是真的。^^
《碧云天》观后感(五):碧云天,一部谈“孝”的电影
很好的电影,那些说三观不正,你们知道三观是什么意思吗?这电影跟三观有个毛关系啊!电影说的很清楚,一切都是因为父母,谈的是“孝”,高皓天跟余碧菡在一起即不是爱情,也不是贪恋男女肉欲,他们在一起是为了孝顺父母,如果你连这都看不明白,那只能说你没看懂这部电影。男主角,女主角,包括女二张艾嘉都是为了这两个老人要抱孙子!你们要骂就得骂这两个老人,三个年轻人做的事完全符合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性事在古典意义上,第一个优先级是传宗接代,其次才是鱼水之欢!其实西方古时候也是如此,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甚至规定了男女办事的姿势,必须男上女下,你说我不喜欢这个姿势,我和我老婆不舒服。不行,教会会来干涉你们的床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荒唐,但教会的理由就是为了受孕,因为当时连年战争欧洲的人口凋零,教会不仅强调生殖第一,还把追求性爱的快乐视作“不纯”,魔鬼行径,这比中国文化还要没有人性。今天你们如此在乎鱼水之欢,把本片当做爱情片来看,那是生搬硬套。他们实际上的的确确就是在“尽孝”,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里你们的“床笫之事”不仅是你们的事,也是一个家族的事,成功受孕是家族的荣耀,反之就是耻辱。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孩子,这是对自己父母最大的不孝!这不是小三与原配的斗争,纵然肉体出轨导致感情转移,内有矛盾,两个女人有猜忌这没错,但罪魁祸首不是三个年轻人,你们不去反封建陋习,反礼教,而是骂那个苦命的女孩子,惊讶“渣男”楼上楼下好不快活,你们才是下半身的动物。你们只盯着男女之事的那点小心思,难道三观就正了?可笑,没文化,不懂封建社会的伦理就老实说嘛,这电影拍得很符合至今还有这种思想的老年人的胃口,你们要发狠,就去骂自己的长辈去吧!电影说得很清楚,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情况不孕不育的家庭,最正常的做法就是领养一个孩子!只有在中国,还有一个“是不是高家的种”的问题,根据老法思想,高家必须要留“高家的种”,所以你才会看到有一个借腹生子的故事,古代为什么可以做“借腹生子”,因为古代不是一夫一妻制,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古代男人通过无上限的“纳妾”得以所谓“香火延续”,老太太也是把女二看做自己儿子的“妾”,在古代伦理中妾也是高家的人,虽然地位比妻低,但也是自家人,不是外人,“妾”与插足拆散两口子的那个“小三”的概念是不同的!电影结尾如果张艾嘉主动愿意回去和他们过,两个老人也会很高兴的,只是法律不允许,所以电影从头到尾说的都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和处境,坚持这种文化的强势力量主要表现在上一代人身上,你们揪着三个年轻人上纲上线,简直是本末倒置。老夫妻俩对女二很好,张艾嘉那是“报恩”,这部电影和三观没有关系,只和一个东西有关系,它叫义理,不懂“义理”是什么含义的人可以自己先去补一下知识。台湾之所以有这样的电影,说明台湾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社会,我们实际上已经变味儿了,不传统了。也许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更现代,更现代好像就意味着“更好”,但其实在我看来是更物质,更不懂人伦,也就更不像“人”,你去看好了,当今世界凡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人口都是负增长,活着的人只是关注自己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生殖不是一种必须的义务。回到“孝亲”概念,且不说高家人会主动收养这个苦命的女孩,这就是善,就是说得到善那个女孩,也是很懂义理的,非常识趣。知道这种平白无故的给予必然会出发义理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必然会触发一种补偿,在这部电影里指代“孩子”的降生就是补偿,你们无法接受,但如果是张艾嘉只是一辈子的侍奉老人,你们肯定也就没有异议了。这,就是你们古怪的地方,没有人要害这新生命,老人们只是不接受现代文明罢了,他们要延续高家的香火,“香火”是什么东西?呵呵,别以为我自己也被父母逼婚,被他们逼着生孩子,抱孙子,我就高兴了。并不是这样,而是这一切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我曾经也和父亲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我没孩子怎么办,我父母是赞同领养的,也就是说我的父母要比电影中的父母现代一点,电影里的老两口要更保守一点,仅此而已。比我父母更现代的父母是可以接受子女没有后代的,甚至某些极个别家庭都可以接受子女是同性恋,这就更夸张了,每个家庭不同。电影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现实主义题材。问题自于你自己,你对我们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你的祖国了解多少呢,其实你只要看看印度,你会更加震惊,那是一个族人可以随便处死女婴的国度,因此这个国家至今都解决不了男女比例失衡导致性犯罪的问题,这就是所有东方文明的通病,日本也是如此,古代的日本婆婆对儿媳是最刻薄的,不生育,那就是虐待,是要被赶出家门的,被全村的人欺负的。还好我们不是生活在古代世界,但我们要走进现代文明也很难,只能慢慢来,就像建国后想一步到位,消灭娼妓业,事实证明也不可能,不是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急不得。不能强求,也不能不求,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直面问题,不逃避,诚实待之。《碧云天》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片,而是一部谈孝道的电影,张艾嘉,秦汉,林凤娇这是三个孝顺父母的孩子,被继母虐待的女二张艾嘉,无论那泼妇怎么打,请注意,她没有还手,这里体现的也是“孝”的含义,我知道有人也会说我“三观扭曲”就像骂琼瑶一样,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传统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民国年间才会有新文化运动,你若真心要改变它,请从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别老想一蹴而就。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合理性在于它保证了家族的繁衍,缺点是助长了直男癌,大男子主义,一个男权社会的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合理性在于它解决了“性资源”分配的公平问题,你再穷,只要努力奋斗,你也能娶一个老婆,反之你再富有,你也不能胡来,纵欲,法律规定你也必须只能娶一个老婆,如此设计,社会矛盾就会少很多。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电影中表现的东西,按照中国古代传统伦理,电影中的三个年轻人是道德楷模,是要被《孝经》一类的东西记载并歌颂的人。因为,于世,他们保证了人类的繁衍,于家,他们保证了高家人香火的延续,虽然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发展至今每一个人的所谓“血统”早已经不纯了,但捍卫它存在的心理,原始本能从古至今在东方人的文化中没有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