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胡》影评摘抄
《皮胡》是一部由Kapri Vinod执导,Rahul Bagga / Pihu Myra Vishwakarma / Prerna Vishw主演的一部印度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ihu baby演技炸裂啊
●“我盖了两个房子,爸爸,叫醒妈妈,我在造一个美丽的家。”最讽刺的莫过于此,母亲的短见,父亲的出走,空留皮胡一个人在家。房间里的任何东西,这对于两三岁的小女孩都是危机四伏:一层层的楼梯,积水的水池,高大的壁橱,满地的安眠药,露出的电源插孔,关不了的煤气火苗,阳台的栏杆,当然还有滚烫的电熨斗,处处心惊胆战。一声声的呼喊妈妈你快醒来,一次次的失望,幸好啊,她还不懂事,不知道妈妈再也睁不开眼睛。幸好啊,爸爸生着气还打电话回家。 电影主角只是一个小女孩和躺着的妈妈,所有镜头也没再出现第三张面孔。很想法的电影,但当能预想到结果的时候,所有铺垫都失去了兴奋和紧张。
●快进看完。
●题材新颖,本人也为人父了,剧中孩子的行为感同身受,分分钟犯心脏病,还是那句,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共勉之。
●当所有人说,幸好小皮胡没事的时候,皮胡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事。当所有人说皮胡妈妈不负责任时,皮胡妈妈脸上的伤,皮胡爸爸电话里伤人的话,无不向人诉说,她是有多么绝望才选择了死亡。电影中,邻居之间的冷漠,小区安保的不负责任,都向死神之手在卡着小皮胡的脖子。小皮胡能在重重危机中活下来,仿佛有幸运之神在眷顾着。电影所展示的每一处危机,都在警示着为人父母的人们。电影拍摄手法略显粗糙,小成本电影自然不能与大制作相比。至于是灾难还是惊悚,这个就看个人理解。能脱颖而出,主要是导演拍摄角度新颖,题材新颖。
●想法很独特,这是恐怖片吧,更恐怖的是,小女孩的母亲这样的人怎么配做父母的
●前面说了是基于真实故事的灵感,看了知道后怕的人自然感觉到了警示作用,不负责任的放弃生命,不负责任将小孩置于危险的境地,留下的人只能后悔,看这演员名字是让真实的父女皮胡和爸爸去演啊,那这么引导小孩接触这么多危险也太恐怖了。
●想到一句话,自杀是把自己的骷髅放到别人的衣柜里。剧中妈妈自杀,虽然没有带走女儿,但是也没有安置好宝宝。让宝宝与自己的尸体待在一起一整天,没精力再想孩子能否吃饱穿暖,这个妈妈大概是绝望了吧(也许还有家暴加剧下的产后抑郁)。如果她的灵魂还在屋子里飘荡,眼看着女儿一次次与死神照面,她还会后悔自杀么?父亲就不提了,慈父面具下的家暴男,呵呵……
●一个两岁孩子在家里会面对的所有危险与可能性都呈现了。每一个危险场景的出现,都是抚养人在哪?每一个错失的转机都是,扶养人为何没有教过她?
《皮胡》影评(一):这就是生活啊
皮胡的妈妈舍不得自杀的时候带走孩子。
爸爸在电话里,一开始责备妈妈,然后说sorry,然后担心他们。
小皮胡才两岁多,不知道什么是死,她给妈妈吃吐司,她想要关掉流水的水龙头,是多么可爱呀。
爸爸妈妈第一次为人父母,为人夫妇,彼此爱着一家人,只是面对生活的琐碎有时候会慌了手脚,说错话,伤了彼此,然后,就再也没机会say sorry 了。这就是生活啊,有小可爱,也有琐碎,有小确幸,也有痛彻心扉。要好好对我们爱的人,别人无意的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幸。
《皮胡》影评(二):2岁的孩子怎么完成拍摄
难道就我一个人很想知道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怎么拍的这个电影吗?一个两岁的孩子再牛能有多高的演技?孩子连活着都不懂是什么概念,当然不会懂死亡是什么意思,在她一步步独立去做的这件惊险的事件其实看来,完全真的像是一个孩子顺着逻辑能一步步做出来的行为。最想提问的是现场没有拍摄人员吗?孩子会演技好到真的看不到任何人吗?注意力不会被吸引到?孩子演技好到会懂怎么拍最自然吗?我的天呢?想想她一次次独自面对危险时的画面,导演会说什么 摄像师会怎么做才能让皮胡把现场的人员示视为空气,怎么能把架起来的摄像机视若无睹,满脑子都在想这个事儿。搜了半天也不知道孩子怎么拍。幻想中难道家里有个跟踪摄像头 如果有 孩子可能不被镜头吸引吗?一万个问号❓在脑子里打转。
《皮胡》影评(三):人性之丑陋自私,贪婪,
学不会自律,学不会包容,学不会去付出,就不要踏足情感生活中,连自己情绪都处理不好的人有何资格去要求别人?这电影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结婚不是因为相爱吗?为什么结婚后又是吵架,又是打架,甚至还要离婚?我是不明白。’不要总是一副全世界都欠你的样子,你的情绪,你的脾气并不会让生活变得好一些,相反如果你无条件的去相信,不计得失的去付出,你会发现慢慢所有的一切都在无形之中按照你想象中的美好方向改变着。人性之丑陋自私、贪婪,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外表光鲜亮丽,内心丑陋不堪,有些人活面子喜欢油光满面,有些人重内在喜欢发觉心灵美,选择不同罢了,人总是会变的,但变成怎样或好或坏都是他身边的人影响的,有时候谁先退一步并不会表现的软弱,婚姻中没有谁强谁弱,没有谁高谁低,心中有家家自成,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虽然很难但一定值得。
《皮胡》影评(四):是绝望把她们推向深渊
开始点开电影的封面,觉得色彩很压抑。看着一只垂下的手,让我好奇地点开了。
印入眼帘的是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里有着不同于同年龄孩子的成熟。她一个人在家跟过山车一样,揪心的同时也为这个母亲不值。一个丈夫何以会说出"你们女人是我们男人一生中最烂的存在,不管你是死是活",这男的与妻子在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不平等,无时无刻不要求女人付出,哪怕是生命的终点。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朋友与丈夫的双双背叛让这位悲哀的妻子绝望地走上了不归路。
不论哪个国家,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有,家庭、婚姻、爱情唾手可得又遥不可及。没有爱情的婚姻又能走多远,控制不了欲望的家庭又有多坚固?全身心地付出换来的会是什么?人心是最深不可测的,唯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与希望,无论何时不要放弃自己。生命的路还长,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努力生活的人。共勉。
《皮胡》影评(五):小女孩和死神的对手独角戏
小女孩皮胡的父母因为父亲晚回家给她庆祝生日而发生争吵,次日父亲忙着赶飞机出差,忘了拔下电熨斗的插头,电熨头自动开关失灵,隐约一场火灾迫在眉睫。而母亲却因为争吵服了安眠药寻短见,只有懵懂无知以为母亲熟睡的皮胡一个人在家里四处玩耍。不知道妻子寻死的父亲在飞机起飞前想起来电熨斗没拔,不停的焦急的打电话回家,但电话皮胡够不着,好不容易拨下来却又摔到橱柜下面,好不容易拿到电话的皮胡又因为父亲飞机起飞没能完成通话……电熨斗不时因为电压过高断电,又时不时因为电闸被拉上接通电源……降临与否的火灾,小女孩皮胡的安危时刻揪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百无聊赖的皮胡带着娃娃来到阳台上,娃娃不慎坠下阳台,皮胡试图去拿回娃娃,终于被邻楼的人发现“危险啊,就没人看着这孩子吗?”……火灾终于发生,过程影片并没有展现,影片结尾部分就是邻人和父亲撞开了房门,在床底下找到了还在无忧无虑玩着玩具的皮胡。事件很简单,全片几乎就是小女孩一个人在表演,演技非常出色。留给观众的思考也是深邃的。但部分故事逻辑较为牵强,损害了电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