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锦集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是一本由永田カビ著作,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4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5,作者自我表达太多,百合不是主线,也没有看到什么深入的情感交流。作为倾诉可以理解抑郁症很痛苦,作为作品我不是很喜欢。
●原来抑郁症是这样啊,原来自残是这样的心情呀。去看心理医生时心里想着“这些都无所谓,快来拥抱我啊!”,好心疼。做了这么多努力,不过为了过上最普通的生活。能够常常去拥抱和享受拥抱的我好幸运呀。
●本来只是因为题目猎奇引发了好奇心,看了两话之后情绪激动得抖成筛子,眼泪啪啪啪地掉下来。对抑郁症的描写很真实。觉得很神奇,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很多难以言说的想法、情绪都被具象地表现出来,有很多“原来如此”的moments. 原来我之前不吃饭到饿出胆囊炎是因为这个,是啊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我也说过妈妈求求你抱抱我这样的话;原来我不喜欢之前的自己是因为这个;我确实也觉得自己不值得很多东西,别人给我一丁点阳光我就夸张地觉得得到了全世界。小姐姐如何振作起来的部分要是能多画就好。但简而言之,好好吃饭睡觉,每天都为自己做点什么比什么都强。人生好长啊,慢慢来就好了吧。
●作者很努力的想要克服精神障碍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的过程,真是艰难又辛酸。并没有恶意,我觉得如果余下的钱的话,要不要好好去看看精神科呢,作者这个样子真让人担心啊。希望事情会好起来。
●想要拥抱,想要被爱,想要进行深层次地交流,却只是颤抖着碰了碰对方后背的肩胛骨,在探索自己心理和感情世界上勇敢的跑出了一大步,竟然还画出来了,真是神奇的漫画。风俗店小姐姐又温柔又可爱ww
●「想要擁抱」小姐姐可愛極了 以及譯者也很可愛 以及同被叔本華影響 也不知道現在算過去了還是沒有( ‾᷄꒫‾᷅ )
●和温柔的风俗店姐姐拥抱,手牵手像朋友一样走在街上,回家被送到车站,看起来好治愈....
●扎心 然后后面竟然有点羡慕起作者来了(。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一):唉
看到一篇书评,满嘴作者是懦夫、骗子......真的是感叹哈姆雷特之间的体验差也太大了。这书的重点根本就不是百不百合,作者自己都说了。而且她从头到尾也没有定义过自己的性取向,只是在事后查资料发现自己的倾向可能是从恋母情结发展过来的。她在《一人交换日记》里对家庭情况的描绘也很能解释她的心理从何而来,她的确就是很缺爱,所以一直寻找能够填满自己内心沟壑的东西。“拥抱”是一个代表。真的感到很遗憾,真心真切,崩溃的心态在画里一展无遗,被人说成是噱头,被人盖棺定论不要脸。这本书的重点明明是一个人渴望自爱与被爱的曲折之路。对爱的形式和正当性套上枷锁还道德施压的人到底是谁?
共情能力有限可以理解,偶尔也怀疑一下自己的笃定吧。一直这样子说话会遭报应的。如果为与众人情感体验不同而欣喜骄傲,那某些地方多半也是坏掉了。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二):皮格马利翁的苦吃不消,哪里来的脸要求别人爱你们
先说清楚,我没有任何追求真爱是不对的不光荣不荣耀不伟大的意思,我只是说你们把真爱这样的光荣伟大厉害的东西当成一碗一块五毛钱三分钟泡好的泡面,这样不好吧。
望冷静面对,不要往自己和别人头上泼shit。
相信我你们见过的shit绝壁都没我吃过的多。
以下正文
「我只是想找一個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認同我的歸屬」,摘自该书简介,作者心路历程中的金句。
“只想”?明明不管怎样也会站在你那一边是绝对真爱的标志了吧,对真爱这种奇迹用“只是想”这么轻描淡写地许愿,我是不是应该说,作者你脸真够大。
皮格马利翁也是先爱上石像尝尽痛苦才得救,你们摸摸良心你们爱过谁。不可能的。爱过他人你们才不会这么大脸要求(划重点)别人为你们痛苦。
梦想用爱解救自己的人是永远不能得救的。你自己都放弃了救自己,靠运气和钱买她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互相做戏罢了。
不信看一看歌剧院的魅影。人家也只是想让他人能正视他,然而最后救了他的是他自己对别人无私的爱。
我很抱歉,但是你们的这种期待只有神可以满足。所以,去信教吧。基督教比恋爱更适合你,无论从哪一种角度来说,耶稣都更适合担任这种完美包容的恋人角色。
当然,耶稣没法跟你上床。唯一的遗憾之处。
但是我相信诸君可以接受这一点,因为灵魂的被包容才是人的追求,肉体的被包容是可以通过婚姻和物质购买来满足的。
也就是说,请正视风俗业。不是因为生计,谁会自愿出卖自己的肉体?你们更不要希望别人也在卖她们的灵魂。既然你们不追求银座的卖笑哥哥卖他们的灵魂,为什么要要求蕾丝边,向你们出卖她们的灵魂?
和在银座靠卖她人来满足自己得到幸福的日本社会适应不良中年男人一样,你们真的很搞笑。
这本书唯一的代表性,就在于现在女性拥有的人权足够买她人的灵魂来为自己服务了。可喜可贺。:-)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三):我也好想一头埋进丰满的胸部里
想不顾一切地一头埋进丰满的胸部里,这个念头在我的生命里,大概出现过不下一百次。 最近读永田小姐的自传《我可以被拥抱吗?因为太过寂寞而叫了蕾丝边应召》突然愣住,啊原来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女孩子这么想。
漫画里的永田小姐28岁,大学读了一半退学,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工作,与此同时她深受暴食症和抑郁症的折磨,每天都陷入无可救药的自我嫌弃里,过着泥沼般的人生。 起床,按时工作,维持朋友,这样名为"普通人的生活",对永田小姐来说却是地狱模式。
总是受伤,身上永远破破烂烂,永田小姐却很满意,因为人们会承认她可以不做某些事,让生活降低难度,还能获得照顾。
不断的自我否定,没有归属感,在无边无际的自怜里找不到坐标: "我这种人怎么有资格。我做了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永田小姐的心理描写有世间少有的坦诚,老实讲,这是我第一次在文艺作品里触摸到抑郁症真实的痛感。在简单可爱的画风下,每一页都发出痛苦的尖叫声。 面对困境的时候,抑郁症患者无法用常人所具备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去应对,注意是"无法",不是"不愿"。最后所有的应对方案都变成消极选项,最后一个永远是死掉。 就在永田小姐快要绝望的一瞬间,突然冒出了"就这样死掉,意外地感到不甘心"的念头。 她决定再挣扎一次。
永田小姐非常非常渴望拥抱,在打工的便利店里无比想要逃离的时候,想着只要两秒就好,谁来紧紧抱住我,这样她就有勇气坚持下去了。 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也想着:这些都无所谓,快来拥抱我吧。
想被丰满的熟女拥抱,想触碰女人柔软的地方。像被母亲抱在怀里。
quot;母亲"这个词应该更广义才对,永田小姐真正想找的是"一个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认同我的归属"。
想到这理,她壮着胆,打开了风俗店的网站。被一个有经验的女人拥抱,亲吻,抚摸,做这件事完完全全而是为了自己。 她突然感到激动而充实!
仅仅迈出第一步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事情,就是拯救的开始。预约完小姐姐之后,永田小姐开始更关注自己,她开始更注意卫生,穿得更精神,工作的时候也变得更专注。
但是她的孤注一掷,结果好像与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 与陌生人接触的紧张感完全压过了性的快感。
最后她明白,"如果常年封闭自己的感受,从未对人敞开过心扉,就算此刻两人赤诚相待,就算距离为负,也依然身处寂静山谷。" "性爱果然是高难度的交流",她感叹道。
尽管风俗初体验不是特别顺利,尽管她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感和解脱,但她的生活仍然因为这段经历找到了新的出口。
看完这本书,我被永田小姐对于拥抱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说好的小黄书,干嘛要惹我哭? 我也是。我也是如此地渴望着拥抱。 生而为人,必须努力,在拼命往前的时候,总有一些时刻好想停下来,好想有人不问理由地抱住我,好想拥有一个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包容我的归属。 那些灯红酒绿中的男男女女,说不定都在借着sex之名寻找拥抱,寻找这个归属而已。
除此之外,永田小姐对于性别的描述也很有意思。 此前性经验为0的永田小姐唯一接触过的性读物就是耽美读物,佐证了喜欢看两个男人啪啪啪的实质也许就是为了把生理上作为女性的自己摘取在性爱之外。 还有,永田小姐在解释为什么叫蕾丝边服务的时候提到, "我害怕在作为我自己之前,总是先被定义为女人"。 这里的"女人"还可以替换成很多词。比如,"我害怕在作为我自己之前,总是先被定义成同性恋"。
中国没有拥抱文化,日常生活普遍缺乏拥抱体验,可我无时无刻都想要被拥抱着。所以我要在这里许一个小小的愿望: 任何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如果遇见我,希望你抱抱我。
Rebecca的好物分享 分享一切好用之物,书影音剧,还有 可爱的想法和闪着光的点子 欢迎来找我玩呀~~~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四):抱抱我自己 + “慢慢来吧?”
因为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只有把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才最保险、稳妥。因为无法原谅自己,是最容易做到的。
写这篇东西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今天看了《我可以被拥抱吗?因为太过寂寞而叫了蕾丝边应召》这一漫画,而主要原因是好像我也确实应该自我梳理一下,尤其在终于因为状态糟糕而退学之后。
看这一漫画的时候是在咖啡店里。本来是想干活。甲方把我交上去的东西打了回来,提了一堆修改建议。我心情不怎么好,因为本来对自己交上去的东西非常满意,结果现在又多了没有预想过的工作量。心烦意乱地刷豆瓣,看到有友邻给这本漫画打了五星。因为题目猎奇,我点开看了一下。与抑郁症抗争的漫画家去找了蕾丝风俗店的大姐姐“疗伤”的奇妙自传式故事。读了两话,在咖啡馆里极力忍住要掉下来的眼泪,我抖得像个筛子。
因为这篇评论俨然有要变成日记的趋势,我先把关于漫画的部分写了吧。不想去吐槽为了夺眼球而取的标题,也不想过多评价与之相对应的情节。该作胜在对抑郁症的描绘真实且细腻。无论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抑或是对抑郁症不甚了解而想要去了解更多的人,看完多少都能够对这一精神疾病有更深的了解。我相信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候,可能自己有时候也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痛苦,也不明白他人怎么就抑郁了。该作最为可贵之处,就是给予读者一个学会理解自己、懂得他人的机会。缺点当然也很明显,如何振作起来的部分要是能多画就好。中间过渡的省略不知是忌于边幅还是有意为之,总之有点给人感觉作者去了一次风俗店就豁然开朗很多的感觉。If things are really that easy.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好作品。节选几处我觉得画的很好的地方。
关于他人的否定对自我认同所带来的
关于自残 - 这是我看过关于自残心理最清楚的解释了
关于自己不断想要去取悦父母的心理习惯
去看心理咨询时想要医生抱抱自己的强烈想法
读着读着实在触动。看着可爱的漫画人物把自己心里很多难以言说的想法、情绪具象地表现出来,读起来觉得很神奇。因为抑郁话题和可爱画风之间的反差,似乎又带点要人命的、日本影视、漫画作品独有的那种“明明哭了,还要笑”,“明明笑了,却流泪了”的动人。
有很多“原来如此”的moments。原来我以前不吃饭到饿出胆囊炎是因为这个,是啊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我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吃饭,所以每次到了饭点就压力很大,宁愿不吃;原来我不喜欢之前的自己是因为这个,我确实也觉得自己不值得很多东西,别人给我一丁点阳光我就夸张地觉得得到了全世界;我对拥抱也有着非常奇怪的执念。明明不喜欢身体接触,被拥抱了之后却会下意识地还想被拥抱。
这本书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是作者心路历程中的金句(同时也是饱受豆瓣上关于改作的另外一篇评论所诟病的一句话):
「我只是想找一個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認同我的歸屬」
该评论回应道:“梦想用爱解救自己的人是永远不能得救的。你自己都放弃了救自己,靠运气和钱买她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互相做戏罢了”应该主要是吐槽漫画作者通过去风俗店找应召而疗伤的这一做法。
我对这一做法持保留意见,但我下意识地同意评论所说。我不相信Unconditional love的存在。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我看不起什么都不做就渴望被爱的人。人还是要努力。你不做一个好的自己,你怎么能要求被人爱你。“不管发生什么都会认同我的归属?”这个世界不欠你的。
这么说着,我忽然不知道这话我到底是说给谁听的。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嘛?
这样的自我否定难道不是长久以来最让我自己难受的原因?
自我否定再前进,再去自我否定来前进,简直黑格尔上身。现在发现我一直有这样的习惯。好像体内有两个我。每当我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感到得意,抑或每当我有一些真实迫切的心理的诉求,露出示弱的疲态,另一个我就会很快跳出来,嚷嚷着我没有资格开心,戳着我的脊背要我不要得意,抑或破口大骂哭什么哭,我应该努力努力再努力。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我总会第一时间把问题原因内化。
因为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只有把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才最保险、稳妥。因为无法原谅自己,是最容易做到的。
比如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得失心很重,总觉得拿不到第一就是输了,而如果输了,那就是我不够优秀,我是个垃圾;比如爸妈长达十几年的争吵、我每次回国都要面对的撕破脸皮,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了“都是因为我家里才这样”的扭曲认识;比如和supposedly感情很好的前男友谈了四年恋爱,在我毕业之后他却忽然说道,“对不起,我选择的路太难了(音乐...),我没有资格让你陪我一起吃苦”这样不知所云的话,留下我以必须理解他为由去要求自己自我消化一个分手决定的尴尬境地,直接导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爱人,无法原谅自己很久....
缺乏“当一个问题出现,不压抑自己而跳出自我去看待问题”的心理机制,导致很多时候恶性循环就出现了。最基本的就是遇到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基本上哭不出来,一哭就骂自己。
快进到最近。因为很多原因导致心态终于垮了,连骂完自己之后再起身努力的力气都没了,结果直接变成只会终日平躺了骂自己,状态糟糕到我觉得不退学不行的地步。然而到了这步田地,有时候还是没办法放弃自我厌恶、否定的坏习惯。比如,虽然我很喜欢去看我的心理医生,因为和她聊完总是会感到轻松很多,可我回到家里,马上会害怕起来:不对不对,她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定是为了让我好受些才说的那些话,怎么办,连我的医生都没有正视我真的还是一个很糟糕的人这一点;再比如越是亲近的朋友,有时我越是会故意去说一些伤害性的话,好像只有说了、推开别人了自己才爽。当别人退后一步了,我对自己说,你看吧,我都跟你说了,你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总而言之,我很多时候我依然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好过。说出来都很可笑,一种“我执”很重、又自恋又自虐的作茧自缚。
可极为在意他人想法,对这么多东西的忌惮难道不是因为我其实真的渴望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能真正包容、理解的我的地方吗。
快进到前几日。大手一挥退了学的我,在很多人眼里看上去好帅好酷(当然我也觉得自己很帅很酷!因为是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痛定思痛作的for the best的决定,不是逃避,而是终于愿意直面自己的问题了,所以做出这个暂时休息一阵子的决定之后觉得很开心)但其实自己心里压力还是很大的。“实在对不起父母”这一想法很长时间挥之不去,是妨碍我最后真正下定决心的最大因素。直到现在退学手续办完了,也还是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前几天跟父母视频,写了四页的“发言稿”,来跟他们"汇报"我对自己未来今后的规划。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已经投了多少份简历,我跟之前的哪个喜欢我的公司的HR又联系上了,我接下来几月几号要视频面试, blah blah blah. 我紧张但固作镇定地说了一堆。真不知道这些计划是说给父母,还是说给自己听的。
说着说着,我妈忽然打断我:
“你先别想那么多,回来先好好休息一阵子?慢慢来吧?”
靠。
靠靠靠。
我差一点就哭了。
于是现在重新去看作者的这句话
「我只是想找一個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認同我的歸屬」
虽然我似乎依然是“生而为人,必须努力”派,我并不期待平躺着就能获得无条件的理解、包容一切的爱情、友情、亲情,因为我首先想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人生在世,我最看重我能为他人带去什么。这好像无法改变了。
虽然如此吧。但我想说,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不存在这样的归属,但“想找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认同我的归属”,这样的渴望到底又有什么错。
我想把自己“清醒”的、“理性”的、“刻薄”的想法都丢一边,因为我也好累了。我不想再否定自己、讨厌自己了,我想好好抱抱我自己。
因为如果不那么执着地凡事都以我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的话,我其实还是很棒的一个人啊,我还是一个非常优秀、可爱的人锕!我可歇歇吧,试着去活得轻松一点。更何况,退一百步来讲,不优秀也没关系不是嘛。
而另外一方面,我知道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就算竭尽全力,好像也使不上一点力气。现在的我已经做了要好好努力的决定。但我仍然希望在我使不上力气向后倒下的时候,有一个怀抱能够接住我,有一个声音温柔地告诉我:
“慢慢来吧?”
仅此而已。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读后感(五):说好的小黄书,干嘛惹人哭!
有人问:“为何拥抱如此治愈?” 答案在这本漫画里——
《因为太寂寞了而叫了百合风俗小姐的报告》
应召小姐姐,开房,百合……
翻开这本漫画,迎面而来的就是这样辣眼睛的场景。
嘿嘿,不错,可以拿来撸!
但画风一转,作者开始回忆过去十年间的辛酸。
一本六章的漫画,除了开篇的诱饵以外,前四章都没有小姐姐的身影——
喂,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回头再搜这本漫画,它的英文名叫 My Lesbian Experience with Loneliness
真是妙不可言的翻译!原来——
你不是在搞基 你搞的是寂寞
(此处不是冯巩蔡明春晚脸好吗!)
↓ 前方剧透 ↓
漫画里的“我”是一个典型的废柴宅女,28岁,没有恋爱经验,没接过吻,没过啪啪啪。
大学读了一半退学,跟父母住在一起。
除了零零散散的打工, 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作。
一度患上抑郁症和进食障碍。厌食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用食物。之后又转为暴食,遏制不住的吃东西的冲动,甚至在打工的超市偷吃食物,也因此被开除。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就在快要绝望的一瞬间,突然冒出了“就这样死掉,意外地感到不甘心”的念头,决定死前再拼一把。
她开始找工作,但缕缕受挫。
面试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所以你自己最喜欢/擅长做什么呢?” 她这才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还是画漫画。虽然还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好像只要能画着就很开心。
至此,“百合”、“风俗店”依然没有影子。但你读着好像也不是那么心急火燎想要撸一把了。因为女主的故事很熟悉,似乎你身上也有她的影子——
明明对自己已经很苛刻了,却还在不断自我否定。 明明需要大量的爱,得到的却只有脑中不断责骂自己无能的声音。
你心疼这样的妹子,也心疼这样的自己。
女主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感到孤独和渺小,是因为“被承认的需要”从来没有好好被满足过。
父母总是很严厉、不满意的样子。在他们眼里,她就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画漫画是不务正业。而她也相信了父母的评价,从未肯定、珍视过自己。
她偶然读到一本关于青春期和心理疾病的书,发现自己跟一些有过家庭创伤的孩子很像。
虽然自己没有被虐待过,但“很黏很黏母亲”,哪怕很厌恶嫌弃对方,却打心底里无法摆脱依赖。甚至“身体接触会产生性欲,因此努力拒绝与对方接触”。
或许人的性欲里,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对接触的渴求吧,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安与退缩。
只是在她这里,“妈妈”是广义的,是“能够包容我一切的存在”。
她跟许多人一样
“想被丰满的熟女拥抱”
也想触碰女人柔软的地方,比如胳肢窝,比如胸部。
她也慢慢发现,这不仅仅是想要母爱和承认,也有色色的想法。
然而,28年以来,连最简单的“被拥抱”的愿望都很少实现。
那些在都市里寻寻觅觅XXOO的男男女女,到头来不也是在辗转着寻求一个拥抱吗。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总是在做讨好父母的事情,却从未珍惜过自己。
这样做并没有给她带来开心,她也从未了解过自己真实的想法。
尤其是,面对“性”这个“大人”才会接触的话题,她从未好好思考过。
或许潜意识里一直不想要长大成人,这样可以永远得到父母的疼爱。也不用去努力,也就没有努力失败后的沮丧了。
一辈子都在讨好父母,难怪过得这么战战兢兢!也难怪没有性生活!
想到这,她壮着胆,打开了风俗店的网站,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贵。数了数钱包,之前打工的存款支付一次体验绰绰有余。
被一个有经验的女人拥抱,亲吻,抚摸,且做这件事不是在讨好父母,而是为了自己。
她突然感到激动而充实!
而在迈出这一步的过程中,改变已经悄然发生了。
她开始洗澡(以前废柴的时候邋里邋遢,身上都是臭臭的),穿得更精神,在画画的时候也变得更专注和投入。
当然,也时不时有不安全感冒出来——我头发秃了一块,小姐姐不会嘲笑我吧?我这样做是大逆不道吗?父母知道了会替我蒙羞吧?……
离预约的日子越来越近。对外貌的自卑常常跳出来宣示,对父母的罪恶感也加入进来。
但她很快想通:作为一个成年人,找风俗店小姐姐这种事,并不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啊!
终于到了和小姐姐开房这一天。
然而,现实才不是百合漫画呢,它只会踹你一逼。
幻想已久的拥抱和释然并没有发生,有的只是紧张和僵硬。
小姐姐娴熟地替她洗澡,亲吻她的全身,她却只能回应以“难以描述的表情”。
小姐姐上下其手,巧舌如簧,她却完全没有小说里写过的“本应该有的”刺激。
她开始慌张起来——
我怎么想的!脑子进水了吗!这尼玛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
明明社交就有障碍,明明从来没有性交经验,还偏偏选了一个hard模式:
社交 + 性交!!
简直就是一场“尬啪”好吗!!
“性爱果然是高难度的交流!”她内心崩溃地想。
此前觉得,只要付了费,就能得到小姐姐全部的关心和承认,这才发现——
如果常年封闭自己的感受,从未对人敞开过心扉,就算此刻两人赤诚相待,就算距离为负,也依然身处寂静山谷。
尽管风俗初体验不是特别顺利,尽管她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感和解脱,但她的生活找到了新的出口。
她把这段经历画下来,投给出版社,第一次搁置了“死”的念头,甚至找到了自己珍视的“甘蜜”,那就是——
【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传达给他人】
【搬出父母家,精神上断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大人】
Jess的碎碎念
这阵子常跟对职业生涯有困惑的朋友聊天,我总是会说一句挺鸡汤的话,
“所有的找工作,都是找自己。”
看完这本漫画,才发现——
原来就连*** 也都还是在找自己啊
这本《因为太寂寞了而叫了百合风俗小姐的报告》是作者永田的自传。她用画笔直言自己的孤独和怯懦,颓丧中又总有打不倒的劲儿。
它端上一份孤苦,又佐之以甘蜜。
“渴望被承认”、“渴望拥抱”、“不断讨好他人却疲惫不堪”、“想要亲密却又不知从何下手”,这些私密感受,何尝不是当代都市生活的缩影?
钢筋水泥,地铁里挤得喘不过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陌陌探探摇一摇让419唾手可得,但也让人越来越空虚。
三年前,我也曾几近抑郁。
那时虽然跟云老师住在一起,做饭聊天看康熙,日子还算滋润,自己却常常感觉身处孤岛。孤岛上的有个纸片人,她已经与世隔绝多年,快要长出苔藓。她声嘶力竭地向经过的船只呼救。
然而,呼救只是想象中的场景。现实中的我,面无表情,看着对面最亲爱的人,“我感觉很不好,能不能抱抱我”这句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我在等着有人走过来给我一个拥抱。
只消一个拥抱,就足够融化冰山一角。但我嘴唇紧闭,四肢如同丧尸,任何人看到这个样子,大概都以为我想要他们走远一点,我想一个人待着。
我身边也有抑郁的朋友,他们也有类似的体验。
相信没抑郁的“健康人”,对此也并不陌生。
如今的我,偶尔还是有"孤岛"感,但这更像是人生底色,无需过多着墨于斯。
我发现了孤岛和孤岛之间的暗流,涌动着,让它们连成群岛,借鱼儿传递讯息。
要说我的“甘蜜”是什么,那就是
【到处浪】
【做婊酱】
想来这两件事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给我提供大量温暖的“拥抱”。
这里的“拥抱”,既包括跟男女老少的肌肤之亲,也有把自己的体验和想法与人分享时的乐趣,还有得到朋友和陌生人鼓励时的抱持感。
这两件事也给我源源不断的力气,去慷慨而坚实地拥抱他人,不管是身边的,还是电台另一端的。
所以,你的“甘蜜”又是什么呢?
有关更多小姐姐的话题,请到网易云音乐收听 婊酱FM
https://music.163.com/djradio?id=5904006
02 我们真的进了荷兰妓院!
37 在荷兰当小姐是什么体验?
62 小姐姐们教会我的事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和节目,请多多评论和转发,打赏我们一点套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