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才之击》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天才之击》影评摘抄

2020-04-08 22:56: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才之击》影评摘抄

  《天才之击》是一部由安德鲁·道格拉斯执导,罗杰·费德勒 / 拉斐尔·纳达尔 / Yves Allegro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之击》影评(一):绝代双骄

  太伟大了两个人,简直重新定义网球这门语言。一个时代的绝代双骄,彼此塑造,共同进步。仿佛看到了竞技体育精神 片里费德勒师傅一句话特别精辟,他说:“费德勒是懂得战斗艺术家,而纳达尔是懂得艺术斗士。” 很幸福出生在这个大师辈出时代 这个片子加深了我对网球的认识发现网球有时候拳击更具有肾上腺素的力量

  《天才之击》影评(二):传奇继续

  草地白色网球服,具有古典英国皇家传统气息的温网,是使网球运动最显高雅赛事。而费德勒又是最能体现这种高雅与力量相结合球员,他挥拍时的动作常让我想起希腊雕塑,是力量与艺术完美的结合。08年的温网是一个经典之战,但也是费德勒的一个转折点,他夺冠之路从此不再一帆风顺。在09年澳网,获得亚军落泪时,我也不禁为他伤感。但他的神话并没有结束,今年他已经37岁,还能重返世界第一,这就是个传奇,并将继续。

  《天才之击》影评(三):《天才之击》费特勒与纳达尔

  《天才之击》费特勒与纳达尔

  对网球不懂,所以看得也不入味,只是增加了一点儿网球的知识作为纪录片,不是按时间的顺或倒序,也不是按两位天才球手的讲述顺序,都是以赛事的场面展示,东穿西插,感觉有点,或许对网球迷来说是容易理解的吧。

  看后感受深刻的是,两位球手强劲体能精准的落点,体能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绝了。

  ————————————————penss 20180730

  《天才之击》影评(四):我认同费德勒不显露自己情绪观点

  对这场比赛结果有个大概印象,但还是看得若悬河。而且,最终证明我的记忆是错的,长盘纳达尔赢了。

  除了有如神迹一波三折的比赛和两人命降临般的表现,单从影片来说,仍有相当不同凡响之处。两个仿佛被神格化的网球天才被展现出作为人灵魂情感进,而且真实合理。其他网球选手教练家人的讲述也非常克制和准确。

  费德勒的教练Pierre说得尤其好,将费的球技训练还有性格特征上升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说他一直在“做什么”和“他是谁”之间寻找平衡。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些装逼过度,但越听越对,包括他说:费德勒是一名艺术同时知道如何去战斗。而纳达尔是一名斗士,但也知道如何做一名艺术家。还包括对intensity和adversity的看法等等,确实有点精神导师意味,而这也可以理解,以费所达到的高度,单纯刻苦训练是解释不了的。

  片中还提到纳达尔一直愿意回到他的家乡,在那里他能找到放松同时能够集中注意力。也有道理。

  作为根深蒂固的费粉和纳黑,事隔多年,平心而论,其实纳达尔也有着一副赤诚de、坚定的甚至是金子般的灵魂。但不知为何还是不希望他赢,尤其是和费德勒对决的时候。可能源于不喜欢那种特别孜孜以求的劲头,任何人都欣赏那种毫不费力,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庸碌之人的局限所在。

  [完]

  《天才之击》影评(五):humble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的豆粉 虽然我喜欢的是暴力打法 一拍致胜的那种方式 但是拉法的坚韧 以及每球必争的态度 还有场下谦逊的品行 才是成为偶像的支撑 有时见不得拉法输球的比赛 并不是对爱豆的要求过高 而是会感同身受地品尝失利的滋味

  奶牛并不是我非常喜欢的球员 甚至还在穆雷之后 当数次在半决赛以及两次连续温网亚军的时候 我们何曾想到 GS会冲突17达到20个 一向被拉法抢着打的反拍 更加精进 17年的澳网 击败拉法

  德约 我不太喜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11开始对拉法的决赛7连胜 很痛心 拉法似乎现在阴影都没完全走出来 不管德约状态好坏时 都会替拉法捏一把汗

  逗比蕾蕾 显然大满贯赶不上他们了 澳网的5个盘子 连呼吸都痛 略呆萌

  最后还是拉法 有个评论说 胜利时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努力克制喜悦 是何等的教养 真地不曾见过他砸过拍

  幸运啊 在有四巨头的时代 虽然对其他球员来说 略显残酷 哪怕是西里奇和很爱的大师兄只有一个GS 也是弥足珍贵

  我想是费纳不断提升了网球的高度 才有德约的崛起 蕾蕾的突破 可能想得有点片面

  我也奔三了 四巨头也将先后离场 一直想实现的现场观战 定要实现

  喜欢剧中的话 start respecting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天才之击》影评(六):谢谢

  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精神高度紧张无法吞咽,看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一分心就可能错过一个好球。

  虽然大学选修过网球,也挺喜欢网球,但没有认真了解过它,对这场比赛我处于完全不知情状态,因此观影体验非常好,无剧透。从费德勒一路追击到第四盘开始,我也以为他一定会赢,毕竟大家都称呼他为天才,而纳达尔是很努力的凡人,可最后纳达尔真的错过三个决胜点还拿下冠军后,我也喜不自胜的流泪了,然后意识到其实所谓天才,只是努力和自控到了天才的地步。

  这真是一场极其伟大的比赛,整场比赛步步紧追的节奏,突然下起的两次大雨,观众的呼喊,两位选手的状态,一切都那么的不可多得,多一分少一分都称不上完美。

  这部纪录片并不注重于分析两位大师的技巧,而是侧重描写他俩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信念,通过多个身边人的采访来构筑一个立体的他们,并试图解释他们为何成为了他们。但我觉得不够,采访和内容可以挖掘的更深层,而不是淡淡的几句:「不要表现负能量」「我克服了对失败的恐惧」。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不要表现负能量,你内心想了什么让你克服了失败。如果这部分能够说的详细而深刻一些,我想对我们会是非常大的启示。

  不过因为这是体育纪录片而非人文纪录片,运动员只要用每一次击球说话就可以,不能苛求人家两位除了打球还给咱当人生导师。谢谢他们俩同时出现在这个时代,又都如此努力,谢谢你们成就彼此,也让我们看到如此伟大而美好的一场竞赛。

  《天才之击》影评(七):伟大从来离不开上帝的创造,也离不开人类的攀爬。

  哇哦哇哦哇哦~2008年,是我喜欢网球的第二年,11岁,纵然过了10年也不能说是资深球迷,毕竟中间空了那么多年。我学网球之前,知道的名字就只有越前龙马、手冢国光…幼稚可爱的不像话。

  有一天起出现了两个伟大的名字:费德勒、纳达尔,此后的几年除了娜姐、小德之外,再没有别的名字出现在耳边。(我真真是个伪球迷)。

  08年我还是个孩子,我们那个小城只有市体校有教网球的地方,只有两个室外球场,提供给业余学者上课,网球在落后的老工业城市里是个格格不入的“新奇玩意”,似乎有些显得矫情,冠着资本主义的帽子,那时也更不懂看比赛转播什么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后来第一次的转播观赛给了那年法网冠军的娜姐,北京时间已经进入深夜了,窝在沙发里,为冠军奖杯克制地尖叫,这或许是我上大学之前对网球比赛为数不多的记忆。

  真庆幸我没看过这场世纪之战,在观影的过程中保持着期待和紧张。历史不缺这样棋逢对手、惺惺相惜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精彩到令人亢奋,运动尤甚。

  我爱死费德勒优雅的、孤傲的、冷静的、天赐的王子气概;也爱死纳达尔猛烈的、坚定的、雄壮的、奋进的勇士精神。

  费德勒是有斗士精神的艺术家,纳达尔是懂艺术的斗士。伟大从来离不开上帝的创造,也离不开人类的攀爬。

  TW:我最爱纳达尔的那句话:“也许费德勒会赢,但我不会输。”

  ——————分割线(我好像没在评论片子)

  爱死剪辑,精彩到没话说。

  《天才之击》影评(八):伟大的对手是互相成就

  一直不敢再重看2008温网这场决赛,不管世人如何说他伟大,终究是费德勒输了。不仅输了,也是在这场比赛之后,世界第一易主了。。。

  忘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网球,确切地说是关注费德勒吧。那时大学,买了本英语杂志,费德勒如日中天,而杂志其实讲得是他的语言天赋,会英语,会法语,会瑞士德语。。。好厉害的样子。从此就多关注了他,他被誉为上帝之手的恐怖正手。彼时,看到他的报道最多的就是,费德勒进决赛了,费德勒又拿了大满贯,冠军拿到手软。柳比西奇说,我们努力打进决赛,是为了输给一个叫费德勒的人。足见他当时的统治力有多么恐怖。当时,应该是讨厌纳达尔的,他是那个红土场上的天才少年,仿佛就是为了克制费德勒而生。记不清他让费德勒在法网端了几个盘子。但也只是在红土上捍卫着自己的主权。

  然后,时间到了2008 年,这位红土少年居然在草地上打败了费德勒。似乎费德勒要走下神坛了。。。但世事难料。次年,费德勒的状态满满,不仅拿到了法网完成了全满贯,在草地上也宣示了自己的主权。在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状态起起伏伏,受年龄或伤病的困扰多了,传说中的费纳决就真的快变成了传说。

  然后,时光快进到了2017年的澳网,应该是最开心的春节。我的费德勒,我爱了整个青春的人他终于用一场5盘对决宣告王者归来。他们说,他不可能拿到18个大满贯了,而现在他已经拿了20个了。他们说,以纳达尔的这种打法,撑不了几年了。。。而现在统治着网坛的依然是这两位“老人”,一如十年前。。。年轻的时候不喜欢纳达尔,因为他老是赢了费德勒,很难理解怎么会有人这样打球的,现在却越来越能欣赏他的坚韧不拔,越来越佩服他超于常人的毅力。

  这两位伟大的对手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变得更加强大,技术更加趋于完美。与这样一对伟大的对手生活在同一时代,看到这么场伟大的对决,是球迷的幸事,也是网坛的盛事。

  希望你们一直都在。。。

  《天才之击》影评(九):一个奶粉在2019年温网决赛后的失眠影评

  深吸一口气,抬抬头止住眼眶里差一点就要流出的眼泪,好好地写这篇影评。

  2029年,天才之击2上映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打出5星的,希望那个时候朱春然能在我身边。

  人人都在说08年的那场温网决赛,在今夜之前。

  今夜之后,我想刚刚结束的这场温网决赛,耗时5小时的这场比赛,同样会被世人所铭记。

  天呐,5小时的鏖战,虽然对老牛错失的那2个胜赛点还是觉得扼腕,但是,费德勒足以用表现证明自己有多棒。

  我不知道这篇影评会被多少德约科维奇的球迷看到,但我还是想说,德约科维奇的粗鲁,以及每一次挑战鹰眼之后的打脸,真是让人咋舌。

  拉法和老牛的伟大在于惺惺相惜,那种自然流露出的英雄惜英雄的情感,相爱相杀的两个人,那种彼此激励,彼此鞭策真的让人感到幸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我看球的时候,拉法还是那个网球神童,老牛还是那个不可战胜的王者。

  我真的及其厌恶塞尔维亚人,他有一种招人讨厌的气质,当然,他老爸尤甚。

  下个月8号,老牛就38岁了,能在这样的年龄保持这样的状态,真的除了钦佩以外,没有更多的其他的词语。

  老牛刚开ins的时候,傻傻的,天天发行车记录仪的影像,他在纽约的时候和乔丹合影,那真的是两个运动邻域的史上最佳的会面。

  我去过拉法的老家,廉价航空上全是他的广告,片子里出现西语的时候,虽然笑了笑西语听起来真的有些乡土气息,但是真的让人感到亲切。

  耗时5小时的2019温网男单决赛结束之后,我关掉了直播,我不敢看,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老牛有没有在颁奖仪式上哭鼻子,我倒是先哭了。

  罗杰费德勒足够伟大,失去这个冠军也足够可惜,但我用98分钟的观影治愈了我自己。

  我爱罗杰费德勒,就像爱朱春然一样爱。

  真心希望拉法和罗杰在明年的温布尔顿再相逢一次,两个老友再相爱相杀一次。

  补充一下,希望是在决赛,今年的第40次费纳决也足够的精彩。

  当然,还期待2020年的东京,我牛能成就自己的金满贯。

  我还年轻,我还可以成为和罗杰一样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

  《天才之击》影评(十):是你们让彼此更美好

  终于有时间看完了这部08温网决赛费纳十年回顾史,感慨万千,作为奶粉,何其庆幸却更加遗憾错过了这样一场史诗对决。年轻的牛和豆,不可否认,他们是伟大得对手,更是难得的朋友;他们彼此成就,更精进了网球。想要穿越回十年前告诉当年所有伤心遗憾的奶粉们,不着急啊,没关系啊,你能想象吗,十年后他们依然在网坛顶端,还有17AO让所有奶粉释怀啊。这十年间,比起所有惊心动魄的胜败,休养,付出,最重要的,不是他们还在吗?真心希望牛,还有豆,坚持得再久一点,再久一点。

  很好的一部纪录片,随着比赛的进程,穿插很多人的回忆,看法,一波三折。褶子牛豆回顾当初,怕是也有很多感慨吧。这部影片讲述的,不仅是网球,还有努力,还有生活。托尼叔叔说纳达尔没有一天不在训练,严格要求自己。牛为了提升不断克服脾气改进缺点,即便自己并不喜欢。他们明明就是热血运动漫画的现实版啊。有这样的爱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感谢摄制组,感谢字幕组,感谢牛,这十年间是你的网球撑起了我一个个无趣的日夜,是你让网球虽然不是不看会饿死的必需品,却成为了我的阳光,我的绿洲,让我的生命更加多彩。无论如何,希望你享受网球,享受生活,要快乐。如果能多坚持几年,让我去现场看一次你的温网,那就此生无憾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