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轰炸东京》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轰炸东京》读后感1000字

2020-04-08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轰炸东京》读后感1000字

  《轰炸东京》是一本由詹姆斯·M·斯科特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轰炸东京》精选点评

  ●战史非虚构写作标杆

  ●日本人的欺软怕硬,淋漓尽致

  ●详尽真实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下周去看<决战中途> 希望不输于<血战钢锯岭>

  ●1942年杜立特对东京的空袭战果虽然微乎其微,但对战争双方产生巨大影响。在浙江江西迫降的机组人员,因中国军民救助绝大多数逃出生天。在日军随后的报复行动中有大约25万中国人惨遭毒手。最最痛心地方在于所有这一切,只能作为轰炸东京的背景故事呈现,这些英勇的中国人,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只能湮没在历史之中。

  ●万恶日寇

  ●以人民的血来挑衅和还,屠城者却成了英雄。战争是集体狂热极端复仇成为了视死如归依据。冤冤相报,受苦的永远是人民。

  ●“我想到这些罗圈腿的蟑螂是如何毁掉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时,我就想把日本人的肠子绕到亚洲每一个街灯柱上”,史迪威说。中国对日本的仇恨延续几个世纪,愿战争不再发生

  ●Target: Tokyo

  ●残酷,不乏幽默可惜没有照片...文字错误也不少,校对人员在哪儿

  《轰炸东京》读后感(一):东京大轰炸导致上百万日本人伤亡,25万中国人遇难。

  可怜可恨当时中国国力军力之弱, 不是日本太强或者太残忍,而且中国太弱。 日本是一个什么民族?对于弱者及其所能之残忍,然而把这残忍万分之一还治之身就投降了 日本平民才死一两百万 还有六百万武装部队 居然都全面投降。如果不投降,日本就跟纳粹德国一样被血债血偿,至少死亡上千万日本人,被奸杀上百万日本女人。可恨啊日本为什么要投降 如果不投降多好 可恨侵华日军俘虏为什么都遣返回国 而不是像苏联一样当奴隶虐待 可恨的国民党

  《轰炸东京》读后感(二):事件背后的精彩震撼不遑多让

  《轰炸东京》这一时间曾在电影中《珍珠港》中上演,只是事件背后的热血被电影主人翁之间的感情纠葛所冲淡。而本书则详尽阐述了轰炸东京的起与末,比起东京轰炸时的复仇快感们显得渺小乏味,但同样有着不遑多让的震撼力量。

  比如驾驶轰炸机低空穿越金门大桥在风速35英里/时且颠簸不定的航母甲板维修飞机引擎,在得知极大可能一去无回却义无反顾美军飞行员们,迫降中国后被一头国产驴子狠狠在胸口撂了一蹶子的英雄杜立特,在遭遇日军水刑等酷刑下毫不投降的飞行员尼尔森...中国人在民族气节国家危难面前可以毫不畏惧牺牲自我,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为了民主与自由,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是这一场只具有象征意义的轰炸时间,带来的军事价值微乎其微,并直接导致了日本人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起了报复性复仇,约25万中国人被杀死,把曾帮助过飞行员逃亡的当地人们屠戮殆尽,在当地烧杀抢掠,生生制造了人间地狱。而这,却被美国当局视而不见了,被历史慢慢掩埋了。

  《轰炸东京》读后感(三):心疼祖国

  看完了。原来以为是一部比较燃情的书,然而并不是。除了轰炸东京行动本身,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行动背景、战争局势以及杜立特本人的生平,以及行动之后各机组的下落,包括大部分队员如何通过中国人的帮助重返美国,迫降在苏联的机组如何“偷渡”回国,以及被俘的两个机组在日本人手中受到的非人虐待——三人被枪决、一人饿死,四人生还,还有两名队员在战机坠毁中牺牲。本书的最后对行动本身提出疑问:行动实际打击效果并不大,却导致队员遭受伤残、虐待、死亡在内的严重伤害,更使得中国沿海25万余人被虐杀,是否值得?本书没有给出答案,但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该行动是一种宣言,是射向战争非正义一方的利剑,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的必然结果。杜立特带领16个机组,因为被日本侦查艇发现而不得不冒着有料不足以支撑到中国的危险提前半天起飞,又何其幸运的赶上顺风助其未在大海深处坠毁,因为美国对蒋政府的不信任,未能及时透露行动细节而导致机组没有接到地面指引,所有(飞抵中国境内的)战机坠毁,然而又何其幸运的得到淳朴的中国民众的救助,最终返回祖国。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往往比故事要精彩。文章最后一些篇幅写到了麦克阿瑟对日本战犯的庇护,使其逃避了极刑、重刑,确实令人唏嘘和不解,一如我曾读到:战后麦克阿瑟离开日本时,日本民众倾巢相送,麦令自己也泪眼婆娑,称这是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时的讶异。好吧,也许无论在政治或人性面前,我是真的太幼稚。总之,对二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有点长。不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以及请铭记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曾给予美国人的无私帮助。再说一句,越读历史,越能体会祖国的不易。当特遣队员降落在中国后,以为顺着公路走,找个加油站就能用里面的电话求救,然而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无法想象的贫困落后和满目疮痍———是的,这就是不到100年前的中国———她曾经那么弱,弱到只是战场上的一个棋子,弱到即使美方预见到救助行动可能给中国民众带来灭顶之灾,但仍作出在中国迫降的计划…………所以…………我真的庆幸我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我真心乐见祖国的强大,我要她越来越好,我的力量不大,但至少我能做到真心去爱她,不背叛她。

  《轰炸东京》读后感(四):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给你听

  我在新加坡勿兰的图书馆瞥见了这本书,结果证明了把它带回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向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二战史的朋友推荐这本书。我们都学过历史,也都知道一些历史,但不论是过去在课堂上还是现在在微信的文章里亦或是优酷的视频里,我们了解到的历史都是碎片化的,模糊化的。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缺乏足够的信息把我们知道的联系起来。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珍珠港被轰炸美国人要报复开始,讲如何计划,如何实施,结果如何,后果如何,再后来又怎样。

  记录下我感兴趣的几点:

  1. 从航母上起飞的是陆军轰炸机,在那之前,没有陆军轰炸机在航母上起飞过。

  2. 16架B-25轰炸机参与了行动。全部16架飞机均起飞成功,没有一架在日本被击落,但最终只有一架飞机最终成功着陆,剩下的15架全部在中国境内坠毁。

  3. 轰炸机比计划提前了12个小时执行,也就是说运载着飞机的大黄蜂号航母没有到达预计的位置,因为中途被日军发现了,为了保护航母,必须提前执行任务。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飞机坠毁的原因 — 油用完了还没飞到机场。唯一着陆的飞机,其实是因为飞机漏油,飞行员意识到根本飞不到中国后,违反了原定命令驶向了俄罗斯。

  4. 16架轰炸机,总共炸死了不到100人。有一架没有完成轰炸任务 -炸弹扔到了海里,有另外几架什么也没炸着,这跟日本后来遭受的轰炸跟不不值一提。

  5. 两支航母舰队,1万人参与了行动。80人参与了轰炸,3人坠机时身亡,8人被驻华日军俘虏,其中3人被枪决,一人在狱中受虐饿死,剩下的全部生还。

  6. 大黄蜂号航母是第一次出来执行任务,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日本本土,在后来的海战中被日军击沉了。

  7. 在那之前,日本本土号称2600年没有遭受过外敌的攻击。

  8. 从战术效果看,这次轰炸是失败的,毕竟美国自己的损失摆在那里。但这次轰炸促使日本结束了内部的争论,决定夺取中途岛。而日本在中途岛和美军的对决中损失了4艘航母,从而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从这个层面上讲,以及从提升美国国内军民士气上的层面上讲,这次行动是有战略意义的。

  9. 中国政府事先是不知情的,除了保密,美国也是考虑到中国政府害怕日本的报复从而不敢提供援助。中国的军民向美国的飞行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采取了报复行动,中国损失惨重。

  10. 吉米-杜立特,此次行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特技飞行员,美国历史上的英雄。

  《轰炸东京》读后感(五):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二战的书

  非常精彩的介绍了杜立特空袭整个背景、计划、实施过程以及突袭队员的命运,精彩5颗星!

  印象最深就是Doolittle,名字很有意思,因为他做的事一点也不little,而是勇敢而意义重大!他带领一群年轻的飞行员,明知生还可能性渺茫(飞机被迫提早起飞,轰炸完东京无足够燃油坚持到安全降落),仍毅然决然执行此次任务。16个机组人员的命运各异:幸运者如杜立特本人等,毫发无损的降落在中国,最后回美国接受总统表彰和全美人民的爱戴;几个飞行人员不幸在迫降中丧生;数名在迫降中受伤,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以及中国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受尽了痛苦,有些不得不截肢,但也同时感受到中国百姓的质朴善良(正因为有美国空军降落中国,引发日本对中国鹰潭、衢州等市的疯狂报复,25万人被杀,城市被夷为平地!);一组人员不得已降落在苏联,被软禁数年,经伊朗逃回国内;最不幸的是迫降在日占区的一组飞行员,被日本非人的折磨、关押数年后,有些被枪决、有些死于病痛,最后仅4人在战争结束后被解救。

  看到最后,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幸存的飞行员,在杜立特的号召下,践行了早在1942年就约定却没能实现的聚会,并且每年一次,直至2013年所有人都离去。杜立特曾带来一瓶酒,约定由最后两个在世的飞行员打开,纪念去世的人(最后实际是4名90高龄的老人一块庆祝)。这群年轻人来自美国不同城市,为执行这次绝密任务在一起培训了几个月时间。他们知道这次任务很可能有去无回(有人甚至买了人身保险),但是为了共同理想(轰炸东京)以及对杜立特的信任与崇拜,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即使后来受尽病痛和敌人的折磨。

  另一颠覆我认知的是,原来二战初期美国和日本实力相差那么多,并非我一度认为的“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自量力,竟敢挑战强大的美国”。美国1940年时军备设施如此落后,3000架战斗机仅三分之一可以用于作战,很多士兵甚至没有用过步枪,用扫帚当枪、排水管当迫击炮!连英国代表后来都抱怨,美国的组织架构“还处在乔治·华盛顿时代”。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日本气焰越来越嚣张,也因此觉得美国空袭东京是绝无可能的,放松了警惕(这里也重新认识了山本五十六,众人皆醉我独醒)。也正因为此,杜立特的这次军事行动才有了非凡的意义,虽然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有限(只损毁了一些不甚重要的建筑、少数军用设施,数百人伤亡,与战争后期数万次空袭、数百万伤亡完全不可比)但是却破灭了东京绝无被袭击的信心,提升了美国的士气。这次空袭据称直接推动日本夺取中途岛的计划,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场战胜局势扭转,为美国发动总攻铺平了道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