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讲究派》的观后感大全
《圆桌讲究派》是一部由窦文涛 / 姜文 / 马未都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一):姜文是个讲究人
姜文的电影讲究。马爷讲究。
给赞助商硬凹的硬广不讲究。
谁能告诉我孟广美为什么可以一直上窦文涛的谈话节目?贡献了什么?感觉还没有蒋方舟尽职呢。泡个茶四十分钟就是讲究么?不是矫情吗?孟小姐讲话时的表情为什么这么丰富且夸张?
窦文涛提到的书,不管他读没读过,为什么总感觉他没读过?每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有一种背台本的感觉。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二):姜文的自我人畜无害
之前没看过姜文的访问,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电影作品里,再更新一下,就是最近他抚摸彭于晏肌肉的视频里,显得无比猥琐。一度以为姜文是个无比自我骄傲不可一世的狂人,但是在圆桌派里,周围围坐着一堆朋友,姜文竟然显得特别温和,状态特别清醒,他讲的每句话都有的放矢,顿时改变了对他之前的看法。自我确实有,但是他的自我无伤害性,莫名觉得他这样的性格自我的很有道理,让我突然对他其他作品产生兴趣。
姜文是一个造梦者。
我个人来说并看不懂一步之遥,甚至也不认可他对未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审美会与他趋同的盲目自信。但是我很赞赏姜文的态度,许知远在访谈中提到姜文的封闭,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人心里装着宇宙星河,就忍不大住非要和别人分享,并且尽心尽力地把这些东西用具象的方式还原,在他眼里这已经是美的极致,你有不喜欢的权利,他基于礼貌尊重这个权利但也少不得背地里骂你不识货。
这是赤子之心啊。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拍电影是
他的眼里还有天真,带着一种傲娇感。姜文这个人粗中有细。我喜欢姜文的诚实以及那种天才的孤独感,因为姜文始终觉得自己的作品观众应该能懂,谁曾想,很多人还是不懂。姜文性格直生活节俭,有艺术追求性格牛比。说话方式值得学习,听起来就很靠谱。
姜文是真的有水平,头头是道,而且带一种豪迈之气,看着像匪徒,但是胸中有山河,听姜文说话,耳根和精神上都是一种享受。老姜思维活跃,广阔,血性,气度不凡。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五):讲究才能更好的生活
圆桌讲究派的主题就是就是讲究,在生活中的讲究、在电影中的讲究、北京人的讲究、姜文的讲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讲究,讲究是一个人对这个社会、世界的一种态度。工作中讲究才能有牛逼的作品,生活中讲究才有心灵的陶冶,人生的讲究可以不顾他人眼光去走自己的路!广美讲究用四十分钟去准备一壶上好的茶叶,她认为一盒上好的茶叶也要配得上专注的仪式,她是用心去对待茶叶和喝茶的人。姜文的讲究是用25年的时间拍了六部电影,只为懂我的人去拍,贵在精致和思想。你不需要全世界都看懂我的电影,但是喜欢我的电影的特质的人一定是跟我有相同的频道。其实讲究这个话题选的很好,很适合拍自己电影,走自己风格的姜文。就像姜文说的:我不觉得物质、金钱对我很重要,但是我在电影制作上一定是最讲究的。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六):小记
彭于晏 灵与肉 分开 不做天天说片汤话的事 看球不聊球 善于总结 从第一份47块 买双皮鞋 豁达 精神 物质 能满足所有人吗 创作 拍摄 自主性 你那么有吗 对自己的分析 表达成耗着头发往上拔 有趣 辟谣写的东西 谁是青年 年轻人喜欢的 不是年轻人设计的 没有新不新 只有好不好 人类的技术在进步 人类自己 还在为三顿饭 长不长肉着急 信息多了 你能接受多少 尤其是主持人 哈哈 四书五经 加起来 不比个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字数多 喜欢比喻的老姜 拍电影—吃饭 成人—织背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创作 离不开主观 他眼中的世界,你有幸也可以这样去看 达利,时间的永恒 主观到什么程度,主观从哪来 对生活客观的认识 对文字 绘画 艺术的欣赏 姜文也是个乐观的人 窦文涛给自己定位 下三滥 也是很逗了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七):姜文说的最好的一段话
人类这么多年的进步没多大 就是你可以说人类掌握的技术在进步 人类自己 还因为那三顿饭能不能长肉在着急 你自己这个基因 和进来的能产生的变化 没有变化 要不孔子书你读不懂了 对吧 所以你顶多是书多了 过去学富五车 五车就牛了 这么大一卷书 打开没几个字 他们古代没几本书 说他们读多少书 没马爷读的多 这就是一个不懂 他们天天崇拜古代 这就是傻子 没有几个比马爷读的多的 这是事实 好 现在书比马爷的时候更多了 随便打开什么百度全有 问题是您接受能接受多少 您看到眼睛里 进视网膜 再到大脑里 再到你的理性 记忆 比孔子的时候没进步 你胃口还是那么大 你只能增加更多的焦虑 让你睡不着觉 问题是我不会停在一个事情上,我老琢磨 就是过去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的事 思要通过学补充 学完之后还要思一思 所以这两事要交替 因为有些事呢 我想不明白 我读读 我读读 我再想想 还不能迷信 过去能有几本书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八):列几个要点
昨晚上看了第二集,精彩,列几个睡醒了还能记得的要点。
1、自由。自由是大脑支配身体,做难做又想做的事,很多人理解的自由是可以天天吃睡玩,那不叫自由,是行尸走肉。所以为什么佩服彭于晏,极致的自律,极致的自由。
2、不要看不起俗人,俗人是会成长的,给他们点好东西看,他们回过头来会感激你。别给他们一堆垃圾只想从人家兜里圈钱。现在很多收智商税的付费产品应该好好想想这句话。
3、灵肉分离,灵魂和肉体分开,指导行动就不会觉得痛苦。这有点像哲学里的二元论,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有时间再细说。
4、思考和学习,这俩事是个循环,学完了想一想,想不懂的再接着学。虽然几千年人类的技术发达了,可人的大脑并没有进化得更聪明,古时候说学富五车,现在人得学富500车,可你能吸收多少呢,我们现在还是在学几千年前老祖宗那点东西,底层认知太重要了,不理解不思考,看那么多书没用。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九):主观与客观的叠加
讲究:讲究才是根本
姜文:拍摄的是主观的记忆,即主观现实。其实你更像过去,但你更主观了。
就如梵高的画一般,梵高用自己的眼睛去理解世界,用画去表达世界。但是也影响了其他人。(博尔赫斯、达利)
更多的客观的认识,再主观的表达。
窦文涛:AR,在现实中叠加虚拟的东西。米芾——心印。费里尼 梦是唯一的现实
马未都:上海——东西相融;天津——土洋结合,码头文化;北京——东西文化不交融。
选择:一壶浊酒喜相逢
姜文是真洒脱,活得明白的人。所以他人总会说姜文活得太自我,不懂他人。
《圆桌讲究派》观后感(十):他是姜文
下午把总结报告写完,终于为前段时间画上了句号。然后看完了圆桌讲究派,特别喜欢第二期。确认过眼神,是我喜欢的姜文,他的眼里还有天真,带着一种傲娇感。在那里一本正经的吃东西,一言不合就来个黑幽默。看了姜文的很多采访,还没看过谁hold住他,连窦文涛都被他噎的一愣一愣的。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嘴角始终有笑容,即使偶尔眼角带泪,可我相信他的心中也一直有梦。我今天下午才知道姜文50多岁,大概因为他太皮[捂脸]看他第一眼,可能以为他很糙,可是如果你听过他讲话,你会发现他活得够通透,对这个世界始终怀疑又始终相信着。大部分人都以为姜文爱装逼,狂妄自大,可是我却觉得他的内心是谦卑的。他直男癌却也懂得尊重,他夸自己却不会指名道姓踩低别人,他对世界不满却知道度……大一开始喜欢姜文,他越老反而越有魅力了,是那种以岁月阅历积淀下来的东西。不同于英国知性散文那种以冷淡来表达真诚的风格,姜文是烈酒,是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姜文更是一场少年般的梦,恣意挥洒。他是姜文,那个圆桌派里喝酒喝大了,激扬文字的姜文,也是那个粗中有细的姜文,他始终是姜文,而我们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