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说》影评摘抄
《不可说》是一部由李伦 / 马腾 / 杨瑞春执导,王诺诺 / 吴晓辰 / 陈晓楠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可说》影评(一):思辨的每一集
第一集颜值
第二集癌症
第三集暴富
第四集丁克
先看的这集,很感慨。单身与婚姻,父母与我与孩子。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满意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的人看开了,有的人困在原地再也走不出来。独身主义者说出到65就自我了结的时候,我突然很悲伤。我们没有权利去说她好还是不好,只是突然很悲伤。要孩子不要孩子,要结婚不要结婚,都是自我选择。然后很奇怪的是,有孩子的脸上都带着笑,无论为试管吃了多少苦又或是刚离婚。而丁克们却带着一种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的悲壮。像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碰撞。喜欢黄衣小姐姐。
《不可说》影评(二):我就是喜欢王诺诺不带人设的喜欢
喜欢王诺诺 谈吐举止 甚至是一些她不能自圆其说的观点 至于让这么多人的不如意 我要归罪于人们喜欢贴的标签以及认定的人设 就像是自己消费了这个人设所以赋予能力去批判 妄议罢了 最后 我觉得那张专业人员都说没有可整的地方跟随了近两年流行趋势的脸是我欣赏不了的(个人问题)在看见喜欢王诺诺 谈吐举止 甚至是一些她不能自圆其说的观点 至于让这么多人的不如意 我要归罪于人们喜欢贴的标签以及认定的人设 就像是自己消费了这个人设所以赋予能力去批判 妄议罢了 最后 我觉得那张专业人员都说没有可整的地方跟随了近两年流行趋势的脸是我欣赏不了的(个人问题)在节目中晁然给我的气质就很像林奕含 自己就会给她拟一个优秀的人设 然后翻找她微博发现自己挺失望 但原因何在呢 明明她还是她 我们只不过去相信了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罢了
目前能看到的就是2018年的四期。其中一期是一个先创业现在玩儿冲浪 一直接触自然 的人的对话,两人由于思想完全不同,对话很撞击。这个人算是个自由人。他说 我这些年就是在不停地投我的时间和我的为数不是很庞大的生活费用,我就是把这些东西投放在我擅长我喜欢的方面,我收获回来的是才华和本事还有见识,当我有了这些之后,我心里有底了,我可以去做瑜伽教练,我可以去做健身教练,我可以去交潜水交冲浪,我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如果选定了一件事,我哪个也不会做得很差。他说 第一 我做一个好人 第二 我做一个有才华有本事的好人 第三 我做一个有见识的好人。当我这些都有了,我觉得我不需要做很多很多事儿,我只需要继续提升自我就好了。我觉得第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第二我觉得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我可以是他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这个事儿,一定是发生了以后才知道。
《不可说》影评(四):知识与美貌不是单选题
刚看了聊整形的这一期,一个学霸和整形爱好者的对话。
对我稍微了解的人都猜得到,我肯定站学霸这一边的。但其实看完她们俩的对话后,我觉得自己对整形追求美的这种方式有了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一开始,觉得她俩的对话就像我和我妈的对话,我妈总是让我多注重自己的外在,而我总是说知识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外在美在拥有财富的条件下,显得太过容易得到而让我觉得不值得追求。
但其实自己也是矛盾的,因为我也会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虽然有才华是别人吸引我的重要因素,但外貌也是因素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思考的金钱观的问题。我把自己摆在了太过清高的位置,会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嗤之以鼻,这恰恰反映了我的傲慢以及内心的渴望。
还是做真实的自己,我追求知识,也追求美貌,只不过暂时的优先级是知识,这样想来,就不会像王诺诺那样纠结了。
《不可说》影评(五):为什么王诺诺纠结反观吴晓辰自信
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 对整容和非整容的话题 过来看了一下 跑出去下载 看完 之后40分钟 也没有 说出谁对谁错 当然这个也很难去评判 给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吴晓辰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整容 取悦了 他人 取悦他人 也就取悦了自己 王诺诺 高学历 见过的世面 学习的东西 也很多 会用很多学术上的东西 来证明自己 我认为她也是在乎外貌的 不过 她更希望人们记住她的是她的作品 而不是她的脸 因为她知道太多 历史上出名故事的女人 明明很有内涵 但是却被人们记住的 只有她们的脸 或者用很敷衍的评价
如果按照长时间来看 她的作品 会给她带来很多的人生价值体验 因为做作品 也就是很在乎内涵 是需要很长时间培养的 但短时间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 这些培养是不一定直接见呈现的 会找不到让自己快乐的点
《不可说》影评(六):就承认我们都在乎颜值吧。
这是一场两个陌生人的对话,他们可能观点不同,经历不同,也许无法理解对方,也许不能和解。但是只要是“说了话”就有意义。第一期,说的《颜值》,嘉宾是知乎女神王诺诺,标签是:高学历的美女学霸。和一直不停在整容路上的吴晓辰。
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颜值吧。
即使是口口声声说着反感别人拿自己外表说事情的知乎女神,王诺诺。
看下来,王诺诺说她自己是一个很纠结很拧巴的人,的确如此。她代表的一些人:除了别人对自己外表的赞美,还希望同时收到别人对自己头脑的赞美。她们不会承认外表带来的优势,但又乐在其中,偷偷享受。
而吴晓辰则显得简单和坦率的多,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外表的追求,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欲望。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很有趣的一场对话,不管怎么样,少一点掩饰,生活估计会更轻松一点吧。
时刻记住,不要贴标签。
《不可说》影评(七):《不可说》有感
整容:对话的过程有如一场交锋,谁都想征服对方,但最后发现谁都无改变对方,最多只是不带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因为,两人对外貌和内在的选择都来自家庭或者说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从这点来看现代青年担心的阶级固化不光是财富更有思想认知。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既有家庭,也有学校环境。固化可以说皆来自家庭,而学校则是不同家庭出来的孩子碰撞摩擦改变的场所。但如果将入学与各种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的话,带来认知狭隘与固化。
暴富:看完视频感觉自己与胖子有点像:一样胖,但不至于那么胖;一样的带着块机械表;一样的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公司(产品)没帮助而离开;一样的高中还行,后来放肆过一段时间,现在幡然悔悟,想抓住失去的东西。两个是两种认知,当然更欣赏精干者,但感觉很难达到这种境界。胖子着重与比较更实际,精干者着眼于内心世界的构建。特别被问到以后以何为生,我的认识里现在努力工作学习,为了将来有一技之长不被辞职,养活自己;而精干者认为自己这样旅行冲浪,到时候什么不能干?导游,冲浪教练,健身教练,什么不能干。这就是认知上的不同。而他的问题是“你现在快乐吗?”
《不可说》影评(八):为什么王诺诺纠结反观吴晓辰自信
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 对整容和非整容的话题 过来看了一下 跑出去下载 看完 之后40分钟 也没有 说出谁对谁错 当然这个也很难去评判 给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吴晓辰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整容 取悦了 他人 取悦他人 也就取悦了自己 王诺诺 高学历 见过的世面 学习的东西 也很多 会用很多学术上的东西 来证明自己 我认为她也是在乎外貌的 不过 她更希望人们记住她的是她的作品 而不是她的脸 因为她知道太多 历史上出名故事的女人 明明很有内涵 但是却被人们记住的 只有她们的脸 或者用很敷衍的评价
如果按照长时间来看 她的作品 会给她带来很多的人生价值体验 因为做作品 也就是很在乎内涵 是需要很长时间培养的 但短时间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 这些培养是不一定直接见呈现的 会找不到让自己快乐的点
对自己而言 曾经我也是个 特别爱美 每天想着怎么把 自己变好看的人 但是后来我会发现 做 作品 会让我觉得 一种人生的升华 但是 在平常日常生活会觉得很无聊 很难去平衡这两件事
可能看知乎看多了
《不可说》影评(九):第一期 颜值
王诺诺和吴晓辰是两种人。前者有先天姣好的容貌,后者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美丽。前者对这种优越不屑一顾,后者将这种追求美的方式视为自己的快乐。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细节,王诺诺在开拍前想要一个让自己上镜更好看的位置,也参加过选美比赛,也曾将自己的头像设为自己的照片。这些对自己容貌比较关注的行为,似乎和她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
吴晓辰,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纠结但是强迫。她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知道事物具有两面性,也做好了为此付出代价的准备(比如她不害怕整容所带来的风险)。她多次提到活在当下,所以她不考虑那么多,给人的感觉很简单很直白。相比之下,王诺诺(被一些人批评的那样),好像有些伪装一样。但是,给我的感觉是,这不是她故意的,她只是纠结,她没有想清楚“外貌”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她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出于某种考虑,她不想承认,所以显得有些不一致。
这个访谈给我的感受是,吴晓辰的气场太强了。是能给很多人带来影响的那种,相比下,我感觉王诺诺还是有些纠结。我觉得自己很像王诺诺的状态,想的太多,有时候显得非常矛盾。我很佩服吴晓辰的勇往直前,倒不是指整容,我佩服她的决定了就去做的果断和勇于承担后果的勇气。
也许,人可以分三种。第一种,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简单的问题;第二种,用最复杂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第三种,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王诺诺是第二种,但我不确定吴晓辰是是第一种还是第三种。
《不可说》影评(十):整容还是天然?其实她们都一样!
看起来整容红人吴晓辰和天然美女王诺诺像是对立的两个极端,但在这里,我想从心理学上分析她们的共同点。
首先,对于如何看待“美,”她们两人似乎都受到妈妈的影响,并且延续这个影响。
妈妈在童年吴晓辰的印象中,是一个很爱美的人。在她14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去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整形手术,从此她走上了不停整容的路。
王诺诺的妈妈,却从小打击小诺诺的外貌,不想让女儿太关注外表或者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次, 整容整到上瘾VS.不想被注意到脸,背后动因也殊途同归。
十几岁当体育生时,吴晓辰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觉得和他们格格不入,特别没有自信。
而对于王诺诺来说,当被别人认同,她首先会质疑这个赞美,很难因为赞美而感受到纯粹的快乐。
她们都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只是采用了看似截然相反的方式。一个是努力想要隐去自己外表所带来的光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内在。一个是努力地去修饰自己的外表,将外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让人开心的是,在节目最后,一开始看上去在观念上完全对立的两人,似乎更加理解对方,达成了某个方面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