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辜之血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无辜之血读后感100字

2020-04-16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辜之血读后感100字

  《无辜之血》是一本由[英] P·D·詹姆斯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元,页数:4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辜之血》精选点评

  ●亲生父母是强奸杀人犯养父社会学家养母少年法庭治安法官,而女主,就像是在法律福利体制中的一个实验品,这个设定巧妙了。P.D.詹姆斯当年刑法部门负责过少年犯罪案件,看来本书和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P.D.詹姆斯的文笔真的是没话说,文学素养超高,不输各种文坛。对人性洞察更是一针见血,近乎残酷。整部书都氤氲着一股冰冷的气息,尤其是女主和养父母之间那种疏离感

  ●以复仇主线,抽丝剥茧般揭开家庭秘密,逐渐走入诸多社会问题的背后,最后迎来故事高潮,剩下一个令人心碎的救赎……故事融合了非常多冲突坦白掩饰勇敢怯懦与恨,救赎与毁灭。五星

  ●与其说是悬疑小说,不如说是一部立意深刻的文学作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伤害到底能有多大?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极简单的故事,很复杂的文本。童年trauma到底会影响个人多久?出狱后的杀人犯是否已经完成对过去犯罪的救赎?受害者有没有权利自己不幸自主复仇?黑白对错统统无解,聪敏少女和养父母的冰冷疏离写得入木三分,typical british apathy.

  ●喜欢P.D.詹姆斯的书。披着悬疑推理的外壳内核一直很文学,也很有思想性

  ●“幸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吧。其实故事里很多人未来命运曲线,从童年就已经决定了,那是用一生也补不完整性格的无底深洞。

  ●耗时6天,共计381min,约6小时看完。还是值得打五星的。情节上层层递进,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揣摩,而治愈伤痛主旨可能完成的并不是那么好,但也足够了。

  ●又一部P.D.詹姆斯的水准之作。依然是轻悬疑而重人性。女主不太讨喜,但因为身世之谜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迷茫探索得太深刻了。很多时候,“我从哪里来?”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看法

  ●坦与掩饰、勇敢与怯懦、救赎与毁灭,以复仇为主线,抽丝剥茧般揭开家庭的秘密,逐渐走入诸多社会问题的背后,最后只剩下令人碎的事实:幸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阅读时间:2020年1月17日-20日;自评:7.9;推荐指数:★★★★)

  《无辜之血》读后感(一):真的人性

  未生,未完之人生我们其实都是人生围棋的未生之局。 詹姆斯笔下菲利帕是个忏悔的人,于她而言愧疚在于亲父母,同时她呢,也是个弱势群体,是全美边缘人群例子,所以她需要亲情抚慰,需要人关怀,是需要感情一方。 "我"却写给她一个最可怜可悲的背景,亲生父母或是一对强奸杀人犯,这就是生活给她开的玩笑,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真相。身世之谜,多年前的案件,在菲利帕与生母逐渐的亲熟,迷开始被解开,最可怕的人性

  《无辜之血》读后感(二):《无辜之血》

  看完《无辜之血》[英]P.D.詹姆斯,部分剧情刷新我的三观。“悲痛的可怕之处并非悲痛本身,而是熬过悲痛。甚至在悲痛尚未开始之时便意识到这个真相,这感觉着实有些奇怪。”

  主人公菲莉帕·罗斯·帕尔弗里小姐,她的养父是莫里斯·帕尔弗里(海伦娜·帕尔弗的死,奥兰多的死,令莫里斯彻底体会了痛苦的滋味。他庆幸时的无知让他有机会体味最初那几个月的悲痛。直到他和希尔达结婚两年后,二人因为一直没能怀孕寻求医疗诊断时,他才知道了真相——他永远也无法孕育一个孩子。),她的养母是希尔达·帕尔弗里。出生证明记录了一个名叫罗斯·达克顿的女婴出生于一九六〇年五月二十二日埃塞克斯郡赛文金丝班克夫特园街41号,父亲马丁·约翰·达克顿是位职员,母亲玛丽·达克顿是家庭主妇,达克顿强奸了朱莉,玛丽杀了朱莉·梅维斯·斯凯思。朱莉·梅维斯·斯凯思的母亲梅维斯和父亲诺曼·斯凯思计划复仇,但梅维斯因病去世,由诺曼执行计划。菲利帕和玛丽一起生活了五个星期后,因为缺钱准备偷莫里斯的银茶匙,被告知当初是因为被玛丽虐待才被莫里斯收养,两星期后才有朱莉事件。菲利帕和玛丽争吵后离开,玛丽提前了自杀计划,死后又被诺曼在喉咙上捅了一刀。菲利帕让诺曼离开,莫里斯把事情处理的很好,之后菲利帕和莫里斯去意大利旅游,诺曼在英格兰和威尔兰旅游了两年后回到伦敦。最后菲利帕成了小说家,诺曼·斯凯思和失明女孩维奥莱特·赫德利结婚。

  《无辜之血》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道德与虚伪的评判

  有一种很强大的压抑感产生,非常的不适应,非常难受,真正体验到了“不爽”的感觉。没错,这就是看完英国作家P.D.詹姆斯的《无辜之血》后真实的感受。并非是这部小说不够精彩,而是小说所讲述的故事,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挣扎、无所适从的无力感。

  一名年满十八周岁的少女通过合法的手续查询到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原来她的亲生父母竟然是如此的残忍,在十年前强奸并杀死了一名十二岁的女孩,双双入狱,父亲死在狱中,母亲仍然活着,由此,少女丝毫不顾养父母的担忧和阻拦,开始为迎接亲生母亲出狱而做着各种生活准备…

  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列属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伦敦),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社会制度和法治健全上已经做的相当细致,虽然,在表面上是如此,但实际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弊端,贫富差距极大,社会矛盾激增。英国的工会是世界上最牛的工会,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社会中,只是,在这表面的平和现象之下,各种耸人听闻、难以言表的事件不时发生,令人瞠目结舌。

  英国是世界历史上权力和财富的第一把交椅,两次世界大战后才交到了美国手中,但是谁也无法小瞧英国,虽然这只是一个岛国。国家的富裕直接导致了人民的惰性,继而产生出很多的思维,人们的想法逐渐的复杂起来,继而空虚、寂寞,如同空灵的灵魂一样,漂浮不定,无法安心。偏激、变态、毒品、暴力,充斥了整个社会,全国范围内的罢工、骚乱经常性的、不定时性的爆发,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然而事实告诉你,越是发达的国家,不公平的程度就越高,这几乎就是真理。

  我们不用过多的去探讨少女的亲生父母究竟为何非要杀死那名女孩,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杀死女孩之前,这对夫妻就已经打算放弃抚养少女了,但这一切都在少女那摒除了一切不利因素的脑海中视而不见,非常聪明的她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先入为主的认为,亲生父母杀人入狱,自己被收养乃是一种顺序,其实在杀人之前,这名少女就已经被亲生父母了抛弃了。

  少女偏激的性格和思维似乎继承了她的亲生母亲,她根本无视养父母的情感,这也是我看这部小说过程中最为压抑的地方。人都需要感恩,这恐怕毫无疑问,然而少女的做法令人心凉和崩溃;同样令人扼腕的还有死去女孩的父亲,自从女儿逝去之后,这名父亲一直活的像具傀儡,活着只为复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事件的发展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P.D.詹姆斯的水平在这里完美的体现。国家、社会的一切准则并非都是完美的,应该时刻听到人民的呐喊,虽然这只是部小说,但在结局少女和女孩的父亲之间的对话,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个世界上不一样的东西。两人相遇的命运,揭示着各自应该舍去的碌碌无为的过去,接下来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虽然未来无法预知,但总归心向所想,只不过,两个人的心中的那一丝警示,丝毫都没有放松而已。

  少女丝毫没有对亲生母亲是个杀人犯而有过任何反感和震惊,她在意的只是那是她的母亲,但她从她养父那里听闻在成为杀人犯之前,她的母亲就已经放弃了她的抚养权后,她心里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了,她放纵了全身所有的力量,在这一刻,道德与虚伪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无辜之血》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众生迷本心,当处自留碍

  无辜之血的故事并不复杂,如果简单以“浏览”的视角阅读本作,甚至可以看作是一部伦敦观光书籍。跟随菲利帕,可以在伦敦各处浏览。甚至随着菲利帕心情的细微转变,伦敦也有了不同的颜色。

  当然本作绝不是一部浏览史,书中不多的登场人物,每一个人都处于失衡的人生状态中。所谓众生皆苦,PD詹姆斯《无辜之血》当中,究竟有谁是无辜的呢?

  菲利帕与其说在寻找自己的身世,不如说在寻找一种优越感。她需要了解的并不是亲生父母为什么抛弃她,而是想证实亲生父母是不得不抛弃她。无论是她自己最初的想象场景、与养母的谎言共同交织而成的身世故事还是最终与亲生母亲的联系后得到答案,她始终围绕着自己是被需要的去构建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在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一桩惨案的凶手后,她也毫不在意的接纳了刚出狱的母亲。因为直到此刻,她都一直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一个自己始终被需要的梦境。当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当她得知自己并不是被迫被抛弃,而是在事发前已经事实上被抛弃时,内心崩塌了。但是这并不致命,不足以毁灭她的人生。正如封面所说的,童年结束了,童年的伤痛也该结束了。菲利帕在知道这个事实时,她对于童年的自己被需要的梦想是破灭了;但是她敏锐地抓住了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被需要的点。迎接她的,确实是崭新而舒展的生活,甚至是比预期还崭新而舒展的生活。抛开道德的讨论,菲利帕也算是在这个“寻亲记”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故事的另一边围绕着斯凯思展开。斯凯思无辜吗?或许吧。至少他的人生一直背负在责任里。这份责任是自责更是被强加的责任。妻子去世前的斯凯思,是在认真思考复仇的,但是当妻子离开后这个责任变淡了。毕竟,谁不渴望开始新生活呢。与过去相关的人早已淡去,有什么理由不开始新生活呢?然而斯凯思不可以,妻子留下的那封信,始终磨折着他,他的人生也一直沿着“复仇”这个道路前进。最后的最后,并不是强烈的情感推动着他,而是经年累月的惯性推动着他。令他感到不适的或许不是最后的行为,而是行为背后失去自我的自己,以及这半生的时光。所幸,最后的最后,PD还是给了他一个还算温柔的结局。

  这本作品虽然没有了侦探达格里什,没有了需要解决的凶案,但是还是有不变的难以捉摸的人心。如果说对自己生世的寻找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内容,那么人性的淡漠就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背景音。作为女主的菲利帕很难谈得上讨喜,她虽然拥有聪明才智,但是总感觉缺失了“人”的情感。对自己感受的关心是她的全部。PDJ 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但是以这样的人物作为主角却很少见,由此带来的是全书压抑的基调。如果说菲利帕淡漠人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莫里斯的缺乏情感隐藏的更深,无疑也更让人压抑。无论是对于去世的妻子和孩子或是希尔达甚至是对菲利帕,都无法让人感知到他真实的情感。仿佛游离在人类世界之外的莫里斯,却偏偏是研究社会学的。这样的身份与情感,让人不禁想起同样缺乏人类正常情感的罗纳德勋爵。PDJ笔下这样的人物总是让人回忆起来一阵发凉。

  在满足自己“求而不得”心理的过程中,没有无辜。

  《无辜之血》读后感(五):伤痛会继续,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去过想过的生活

  我一向都觉得好的作家不仅仅会写复杂的故事,好的作家也会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

  DJames做到了。

  《无辜之血》的故事很简单,两条线:一条是菲利帕离开养父母的家,去寻找自己的杀人犯生母,在她刑满释放后和她一起居住;另一条是生母当年谋害的小女孩,她的父亲诺曼提前退休,踏上了复仇之路。

  故事分4章进行:第一章讲述菲利帕和诺曼都做好了自己的准备;菲利帕租好了房子,等待生母出狱。诺曼辞掉了工作,准备好了装备,下决心复仇。

  第二章将菲利帕和生母居住在一起的生活,开心幸福;诺曼也进行着跟踪,终于从菲利帕的养母希尔达那里,找到了杀人犯。

  第三章,直到最后几节才真相大白,养母自杀,诺曼在养母自杀后刺杀了她,菲利帕放他走。

  第四章是一个小小的结尾,每个人都得到了和解,背负着自己的伤痛,但却不影响去过幸福的生活。

  故事讲得很好得益于作者的视角切换,诺曼的跟踪偷窥视角和菲利帕母女的生活视角,两种视角切换,两条故事线切换,两条线又不断融合,使得故事非常有趣。

  故事讲得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塑造人物,而且塑造得非常成功,完全撑起了剧情的同时,使得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非常出彩。

  菲利帕:毫无疑问的女主人公。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个角色(不代表James写的不好),但也不至于太批判她,每一个不完美的角色都让人物更加生动。她缺少爱,她不会爱。她完全继承了莫里斯的冷静甚至冷血,当然还有莫里斯的机智、傲慢和自信。正因为这些原因,她要去寻找生母并和她住在一起,哪怕她知道生父强奸了小女孩生母帮忙杀了她。而这也是我最不喜欢她的原因,她的身上缺少道德感。正如她和莫里斯对质时所说到的:“可是你对她一无所知!你不知道她杀害那个孩子的时候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就是这句话让我无可救药讨厌她哈哈)

  她太想要寻求爱以至于不顾母亲杀人凶手的身份,当然她也不懂爱不会爱,希尔达和莫里斯虽然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她一点都看不到甚至故意不去相信他们的关心;她交的所谓的男朋友加布里埃尔只是他开启剑桥社交圈的工具;到最后的结局,她和养父莫里斯终于上了床,她的道德感是淡薄的,她也仍然是高傲的。但是我无法批判她,毕竟她是从未得到过爱也不相信爱的女孩,在开篇中她对社工说的话,是一个已经被伤害到体无完肤的小女孩,被无情抛弃,想要去爱的人。你已经无法对她再做任何要求。

  莫里斯:大学老师,冷静机智高傲,不轻易相信人,拥有社会地位。他的伤痛是前妻和儿子的死,还有之后才知道的自己的不孕。且不知道何时起,将养女菲利帕当成了性幻想对象。在菲利帕和生母在一起的过程中,总是起关键性的作用,随时随地智商在线。当菲利帕回家准备拿钱逃跑时,发现了莫里斯和女学生在一起,随后开启了“真相时刻”。看过这一节之后,我对于两个人会苟合完全不会惊讶。他们说话的语调和傲慢的姿势,相互不愿意妥协的自尊,正是相互吸引对方的东西,他们完全是一类人。

  希尔达:啊~我最喜欢的希尔达。这个角色似乎更写实。她的丈夫不爱她,甚至把不孕的罪名安在希尔达的头上让她自责愧疚,她一辈子的时间都用来让莫里斯满意。相比于父女俩的气场,希尔达是绝对的弱者,她不自信,她不敢自己做决定,她不敢反抗自己的丈夫(得知被丈夫骗了之后反抗过一下),觉得家中响起的电话都是对自己的束缚。家中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她的丈夫不关心她,养女也恨自己,丈夫不停想着前妻,女儿不停想着生母。丈夫也不知道出轨过多少次,甚至最后和女儿苟合,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甚至父女都很自然并合理认为希尔达又蠢又笨。实际上要我说,希尔达自信点吧!你什么都做得很好,你善良的要死,你脾气好的要死,停止对自己的叨逼叨吧!

  诺曼:他走上复仇的道路很不容易,这个可怜人可能早就想放下仇恨过上自己的生活,无奈妻子也病逝,遗愿就是杀人凶手的死。因为童年丑陋的长相和被母亲忽视,他也同样不自信,也许正是这样的气场,让他被希尔达吸引,他是唯一一个关心希尔达过得好不好的人。一个复仇者的该有的怒气、疲惫、迷茫和害怕,都在诺曼身上得到了体现。在复仇的过程中,在跟踪希尔达的过程中,他渴望解脱和自由的本性慢慢苏醒,果然,在复仇以后,他娶妻可能还会生子,环游世界看建筑,注定是幸福的生活。

  生母玛丽:哇~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小说从来没有对她正面进行过剖析,她自己对自己有一套说辞,莫里斯对她有一套说辞。我们所能知道的真相只有两点:她杀掉了被丈夫强奸的小女孩;她虐待过菲利帕然后抛弃了她。至于她在监狱里写的手记还有对自己罪行的辩解,我更倾向于莫里斯的看法:她是个骗子。但她对女儿的感情是真的,不然也不至于自杀。

  莫里斯一家:如果菲利帕不是收养的女孩,只算个普通的家庭。虽然夫妻关系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父母对菲利帕都是最真诚的爱,菲利帕也会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健康成长。

  我不能否认是此书封面上那唬人的宣传语让我进入这本书。

“童年结束了,童年的伤痛也该过去了,迎接你的是崭新而舒展的人生。”

  所以我原以为这是一个和解的故事。但是,对于菲利帕而言,伤痛远远不会过去,她有一生的时间为母亲哭泣,但是她至少能选择去追寻爱的过程中去找到自己。

  “倘若我们只要学会爱就能找到自己的身份,那么他已经找到了。”

  小说里的其他人,也都在这样做。莫里斯的丧子丧妻之痛每每提起总是眼神黯淡,希尔达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徘徊,诺曼儿时的丑陋和母亲对他的贬低已经成为他拜托不掉的回响,甚至菲利帕的生母,从监狱出来之后,也想要好好重新开始。菲利帕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带着伤痛前进,其实也并不可怕,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才能决定未来的生活,而之后的每一步,都掌握在你的手里。

  祝愿大家,可以这样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