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笔墨高峰应当从“动笔”开始
发表时间:2015-12-14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时近岁尾,各类考核、总结、计划纷至沓来。常德市某学校作出规定,教师在填写《个人年度考核登记表》时,一律手写,不得电脑打印。学校负责人解释,写字是教师的基本功,而随着多媒体的应用,一些教师整堂课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更谈不上精美“板书”,此举就是为了督促老师重新拿起笔,练好基本功。
如今像,该校某些老师一样,不愿动笔的人比比皆是,某网站“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经常不动笔”的占42.6%,“因不愿动笔导致写不好字”的占93.5%。一位哲人说过:“世间的事,前提都是去做。”书法更是如此,字是一笔一划写成的,书法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攀登书法艺术高峰,前提是拿起笔来,常写、常练,书写笔墨高峰应当从“动笔”开始。
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在古代,人们进身之阶不多,科举可以说是唯一出路,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果字写得好,就能引起考官的注意,增加登科达仕的分量。如果写不好字,文章作得再好,也可能名落孙山。宋代,考生王旭就因为写了一个错字,被宋仁宗取消状员。为此,古时读书人从小注重练字。特别是在明代,读书人都有意识地练习一种字体,形成了科举考场独特的书写风格——“台阁体”。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仍重视动笔练字,当时《庞中华字帖》风靡一时,印刷达一亿三千万册,在书法史上蔚为奇观。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代替了纸,键盘、手代替了笔,不少人很少动笔了,字写得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写字成了写“天书”,名列“中国四大国粹”的书法逐次式微。如何推动国人动笔写字,让“鼠标手”、“键盘手”重新拿起笔来呢?
其一,要向国人宣传“动笔”的益处。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国人重新拿起笔来,就要加强宣传引导,让他们知道动笔的好处,以思想自觉带动行动自觉。研究表明,书法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有健身功能,正如古人所说“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写字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50多块肌肉的运动,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是一项全身运动。国外有专家说,每个汉字都是“集成电路”,写字还能开发智力。要多向国人宣传这些“动笔”的好处,引导大家主动拿起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