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7版)》读后感1000字
《经济学原理(第7版)》是一本由曼昆 (N.Gregory Mankiw)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怪事拖垮经济。但是比起让经济自我复原,我还是支持给予积极回应。毕竟我们仍是活在当下。这本是在补大学的亏欠了。。。
●最近每天早上在班车上有二十多分钟的看书时间,粗粗读完,感觉宏观经济体感强烈很多,了解了很多常听说的名词,代入时事新闻也可分析一二,整本书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下什么断言,因为『宏观经济学是极为原始的科学』,总的来说就是生产率才是经历长期的决定性因素,其他东西的都没个准话,怎么推都有理。
●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一本需要认真做笔记并必然会收获颇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两年又一遍
●大学里完整阅读完的第一本教材,竟然是经济学教材。(我竟然读完了!!!)
●深入浅出
●曼昆写得很好惹
●【分析经济问题的工具箱】从长期到短期,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从提出问题,简化问题,选择模型,到利用工具分析问题,最后加入变量再调整论述。原理之间的联系,随着内容的展开,慢慢显现出它的魔力来。
在我们经济中,大多数价格往往一直在上升。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如何用消费物价指数(CPI)、GDP平减指数或某些其他物价总水平指数的变动百分比来衡量通货膨胀。
这些年来每年3.6%的通货膨胀率的积累使物价水平上升了17倍。
《经济学原理(第7版)》读后感(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政府不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行为,还可以用财政政策影响经济行为。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指政府对政府购买和税收总水平的选择。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说明了经济可以把支出变动的影响扩大多少。
《经济学原理(第7版)》读后感(三):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政府政策。
另一种是进口配额,即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数量的限制。
贸易政策的微观经济影响大于宏观经济影响。
《经济学原理(第7版)》读后感(四):【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第二部分是货币需求
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
由于货币是经济中的交换媒介,因此根据定义,货币是可以得到的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货币的流动性解释了货币需求: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其他可以提供较高收益率的资产,是因为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
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
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经济学原理(第7版)》读后感(五):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生产与增长
一些国家,经历了每年约7% 的经济增长;
一个经历如此迅速增长的国家,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就可以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一跃跻身于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行列。
富国怎么样才能维持它们的高水平生活呢?穷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来加快经济增长,并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呢?
这些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令人吃惊,一旦考虑这些问题,就很难再考虑其他问题。”
真实的GDP水平是判断经济繁荣与否的一个良好标准,而真实GDP的增长是判断经济进步与否的一个良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