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锦集

2020-04-26 23: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锦集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是一本由[美]克里斯托弗·R·布朗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精选点评

  ●一本读着很恶心但是又很发人深省的书。基本都是白描大屠杀场景之后会有些对可能因素的逐一排除,没有什么特定的结论,但是,“平庸之恶”这种东西远不像名字那么平庸,对每一个直面鲜血研究屠杀理和社会学动机学者,我都有深深敬意,嗯。

  ●细节描写出色全书我一直不断都到“杀人”,“死亡”等等字眼。看得我心里一惊。

  ●没有兴趣理论背景读起来有点枯燥。杀人的描真直白,让人心颤。读完了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什么原因最后变成屠夫。也许是我本人知识浅薄吧!

  ●2018已读42。一项非常精细个案研究,对普通人如何参与屠杀暴行及其各阶段行为反应进行详尽探讨。人终究是存有私欲社会性动物,身处一个奉命施加暴行的群体个体大都会选择合群与遵命,道德自律很少成为首要考虑。在纳粹体制下,人性道德非但不能带来实利,反而使人格格不入、备受歧视甚至遭受惩诫,个体所能做的,无非是自我麻痹+积极参与罢了。

  ●德吹必備的一本手冊。

  ●他的重点人类会被社会影响,那么作为个体应该怎么避免这样无底线的事了?

  ●我还蛮喜欢的,比起结论倒是引用的资料吸引人,详细细致地写了大屠杀的各个步骤,至于结论就比较泯然了。

  ●重新标记一下。党卫军小分队领导开始屠杀前说:“如果未来犹太人复仇,请上帝饶恕我们德国人吧。”现在也这样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做同样的祈祷吧。

  ●越读此类著作越觉得Milgram伟大

  ●恐怖回顾了德国人的暴行,但没有答案二战中德国人所为是20世纪来人类的羞耻。如果真有一个民族要被“抹去”那就应该是德国人。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一):何以证明我们是有罪的?

  我们并不需要一个上帝指出我们是有罪的,只要愿意承认:我们骨子里有着无尽的懦弱、盲从、自负可以明了,读一读我们的这些原罪造成的无耻的、触目惊心后果

  但是,我并不乞求一个我并不能证明其是否存在的上帝的宽恕。即使有宽恕,这个宽恕也毫无价值,除了减轻作恶的心理负担,还有什么?不乞求原谅,唯有时刻面对并警醒自己的罪恶,给自己勇气告诉自己:这是错的!这是错的!这是错的!与任何人无关!如果你错了,你要独自承担后果,而不是把它推给任何人,或神。

  之前读到Levi等都是受害者讲述,有一种侥幸的旁观视角,这本书则让我联想到第一人称的视角。如果是我,我如何选择?我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残忍吗?我会懦弱地逃避还是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懦弱?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我敢反抗吗?我会迫于命令对陌生人开枪吗?我会是一个纳粹分子吗?我对自己没有信心。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二):人性本恶,只是没有得到开发

  这是今年读的第二本书,很想知道平民是如何变成屠夫的,本书的结局总结的是,集体的价值观,同化了你,我感觉不全面,还需要心底的恶被激活了。

  我更想知道,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德国人认为犹太人太坏了。犹太人也是待宰的羔羊不知道反抗,原来懦弱并不是某个民族的劣根性。看到屠杀的惨状,想起南京,多灾多难的南京,因为昨天读天国之秋,曾剃头屠杀了南京,还有小鬼子对南京的大屠杀,让我这两天心情不好,压抑,深深的恨意。

  如何民族变得强大呢,现在还有人思考这个问题吗?全都向钱看,没有点民族大意,不精进,早晚得落后,洪仁轩说,我遇到的外国人,没有一个好人!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三):以集体之名

  本书以一段普通人的历史映射出了个体在集体之中是如何轻易犯下平时难以想象的罪行的。

  集体主义驱使个人无非三个原因:

  1,个体往往受制于自己在集体中的职位。

  那些试图抵触集体命令的人通常会发现这种行为会危害到自己的职位与经济状况,这足以让大多数为此做出让步,来说服自己这只是为了维系自己与人的生计就足以减轻罪恶感。

  2,集体分工极大的减轻了个人作恶时的压力。

  纳粹很早就发现,让士兵直接进行屠杀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心里压力,他们在之后开始将大屠杀分解成了一套派发邮件似的官僚程序,每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小环节,而最肮脏的步骤甚至能外包给集体之外的成员来完成(如本书中的东欧行刑队)。警察们在押送犯人去集中营并不会比他们押送囚犯面临多大的压力,他们总能将责任推到其他环节甚至是“集体”本身。

  3,个体在集体中的从众心理。

  本书中的警察在任务时也曾有过选择机会,少数人退出了,也并没有受到惩罚。但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于集体一致,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他人眼里的“懦夫”“不合群者”。更进一步的人为了在集体内出人头地,则会加倍积极的完成交待的任务。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四):在灭顶之灾与悲天悯人之间,我们只差一份换位思考

  群氓时代,动物庄园,1984,还有这一本书,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告诉人们,当你身处一个荒诞的社会中,而你又是在按照社会规则行事的时候,即使你觉察到不对,你也很难去改变什么。 现在的我,在被书中理论所说服的同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社会没有安全感的深深恐慌。 如果你情景带入,把自己当做荒诞社会所运转的一枚螺丝钉时,当你发现不对时,你会觉得委屈、迷茫,甚至愤怒,但唯一不会有的情绪应该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吧。毕竟,现实赤裸裸地告诉你,你只是万千大众中最普通的那一个,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切都在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转着。那么对于那些因荒诞社会受到伤害的人呢?可能在你心中,心怀慈悲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是生活在这本书的那个年代,又恰恰是一个犹太人,你要怎么办?当你面对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时,当你在德国人的眼皮子底下虽有体面生活但的仍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当你被扒光了塞上火车押进毒气室赶进小树林里的万人坑的时候,当你无力抗击命运的悲剧的时候,你想能怎么办?又能怎么办? 侩子手们胸怀慈悲就不是侩子手了么?对于可怜的犹太人来说,屠刀总会落下来。你的一时慈悲只能让你自欺欺人,该发生的一样没有少。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活了30年,我越活越不明白,也越来越觉得有的人的做法让人恶心又寒心。他们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他所做的事情,终有一日变成别人对他做,他要怎么办? 换位思考有多可怕?本年度让我最毛骨悚然的一句话是:人类现在对地球上动物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当外星生物侵略地球时,最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以前我一句无心的比喻,让我妈,一个活了半辈子的老太太再也不敢吃猪蹄了。我那天突发奇想问正在啃猪蹄的她,“老妈你想过没。如果是猪妈妈跟一群小猪坐在沙发上,边啃你的脚趾头边看电视,那是啥样的?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读后感(五):机会越少的普通人越容易做恶

  圣人即使没有机会,也不会做恶;恶人即使无数机会,也不会不做恶。

  《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这本书认为参与犹太大屠杀的101警察营中有圣人良知的警察不到20%,恶人也不多,大部分人是接受命令的普通人。

  这些人的动机主要是自我保护,他们会看着别人的举动决定自己的行动,从众心理非常强。

  而这些人的经济状况是否依赖警察这份工作,决定了其接受命令的程度。依赖感越不强的人,越会逃避屠杀犹太人的任务,甚至直接退出屠杀任务。当然退出这个屠杀体系,需要极强的勇气。

  他们会面临孤立,甚至被纳粹体系排斥。但是,有些人在市场上有挣钱的机会,就更易坚持住不屠杀的底线。

  机会少的人更易屈服于群体压力,而选择参与屠杀犹太人。他们一些人由于生理上的恐惧反应,可能会退出屠杀体系。

  机会的多少取决于市场交易,而不是行政体系。只有市场存在机会的人才能够自由选择是不是参加大屠杀。

  可怕的是,这种逻辑在日常生活中是存在的。职场工作中,老板吩咐的突破底线的事情要不要做?

  机会少的普通人更容易突破底线,陷害同事。更可怕的是,这种人一旦突破底线,将来即使机会增多,也很难不做恶。但是,他们会选择要不要做恶。这种选择会减少罪恶的发生率。

  减少罪恶的最佳方法就是加强市场发展,给每个人发挥创意的机会,使每个人各显才能,彰显善意,吸引需求者将金钱之票投给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