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南》读后感1000字
《极南》是一本由黄丽如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想攒钱去南极!
●图书馆借书。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的游记,个人认为游记更平白一点为佳。不过南极真是让人神往。
●2014年4月18日读。2014-110。
●南极以及智利,那片遥远陌生的土地,却激发了我想去看一看的愿望,无论路途多么艰辛。
●那地方那么远,那地方那么美。哼着摩托日记看完,有机会还是要去看一看。(*@ο@*)
●很美很神往,可对于这昂贵的价格也只能心驰神往了,我想即使地球升温到全部的冰融化了我也到达不了。
●逼着人看完就想去旅行。。。
●旅行,其实没有那么难
《极南》读后感(一):旅行是一种病,每一个目的地都是一味药
在图书馆里无意中看到这本书,被名字一下都抓住了眼球。《南,到世界尽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借到书后,仅看了序言就因各种作业搁置了好久,到了要还的日子才重新又读了一遍。刚开始感觉有些生涩,没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对自然的敬畏。全球变暖,企鹅的叫声都在散热。适者生存,灭绝繁衍几家同。但是,对于信天翁,却有一分难过。
正如作者所说,物种何必为难另一个物种。也许,在繁华的城市中,我们已变得麻木,就是在这样一个干净的大陆上,才能找回那最初的本心。跨过南极点,便是另一个方向的世界。南极,一切的结束,一切的开始。
看过许多游记、随笔,《极南》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震撼。在雾霾天生活久了,开始对每个蓝天感到幸福。而南极那么极致的蓝就像一味毒药开始让我魂牵梦萦。
南极南极。
你站在这里看着成群的企鹅,周围是茫茫的海水,那些泛蓝的冰山已经历万年。这里是世界的尽头,不是一片荒芜和冷清,只有如梦幻般的景象。在大自然面前,再大的心,也会变得谦卑。
踏上南极的大陆,你才知道人类并非世界的主人,这里的主人是憨憨的企鹅;有些慵懒的海象;具有贵族气质的信天翁,还有浅浅的植被,硕大的冰山……。我始终觉得,大自然的景象,是人类心中的缩影;而南极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但它太过遥远,距离感让人更加生畏,当你来到这片土地上,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样的渺小。
好羡慕阿根廷人,离世界的尽头那样近,感觉来到了阿根廷,就濒临世界的边缘。还有优雅的探戈;闻名的足球。这才是背包客理想中的国度。
极南,从这里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直至回到这个终点。
《极南》读后感(三):不仅是南极,也不仅是南极之美
非常好。文笔清新自然,与当前泛滥的游记不同,没有矫揉做作之气,不但介绍了自然风光,还涉及到了历史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话题。这不仅是南极之旅,还包括与南极最近的两个国家,也是南美最著名的两个国家:智利和阿根廷---它们有着壮丽的高山冰川湖泊与荒漠的国家公园。
图片也很漂亮 。。。。。。。。。。。。。。。。。。。。。。。。。。。。。。。。。。。。。。。。。。。。。。。。。。。。。。。。。。。。。。。。。。。。。。。。。。。。。。。。。。。。。。。。。。。。。。。。。。。。。。。。。。。。。。。。。。。。。。。。。。。。。。。。。。。。。。。。。。。。。。。。。。。。。。。。。。。。。。。。。。。。。。。。。。。。。。。。。。。。。。。。。。。。。。。。。。。。。。。。。。。。。。。。。。。。。。。。。。。。。。。。。。。。。。。。。。。。。。。。。。。。。。。。。。。。。。。。。。。。。。。。。。。。。。。。。。。。。。。。非要个屁字数啊!?
《极南》读后感(四):去世界尽头看不一样的风景
世界的尽头有什么?
在我的想象中,是冰山,是荒芜,是寂寥,是《春光乍泄》里的颓靡色调。然而在黄丽如的眼中,世界尽头是乌斯怀亚小镇上的热闹与繁华,是南极的冰河世界,是南美大陆上人类文明的五光十色,还有“类”太空地区的沙漠奇景、高山湖泊、梦幻天然气、雪白盐湖。在《极南》中,黄丽如用一种敬畏的心态来看待南极大陆上的一切景物,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享受南美大陆上的亲和与热情。
在《极南》之前,我一直在想,冰山有何可看的呢?黄丽如告诉了我冰山世界的壮观和宏伟,冰山的美妙与幻境。且不论那些美伦美焕的图片,光是那干净脱俗的文字,便足够诱惑我展开一场关于南极的终极幻想。未曾沾染人间烟火的冰河世界,海天交错,折射出奇幻的蓝绿色调,将一个无人的冰之天地,幻化成童话中才有的魔幻天堂。
而在这个天堂中居中着的“原住民”们,无论是作为主角的企鹅军团,还是作为配角的海豹、信天翁,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可爱、惬意。可是,那都只是表象,是你我这些从未接近过它们的人的感官想象。事实上,在你我眼中那么可爱无敌的企鹅竟然是臭的,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急剧变化,生命亦是残酷而坚忍的。
最为中意的,还是信天翁,“一夫一妻制,一年只生一胎,一飞就是三千里。一生只徘徊于一个海洋,一降陆地就是返乡,一辈子只回一座岛。”多么忠贞可爱的鸟儿啊!倘若人类也有此精神,这世间便会少了多少纷争!
当然,既然到达了世界的尽头,那么你总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事情,甚至是疯狂的事情,才不枉费走了这一遭。比如在世界尽头滑雪,比如在世界尽头跳海游泳,比如用万年玄冰调制威士忌,让酒精成为体液的一部分。这些平日看起来不会或者说不敢去做的事情,在世界的尽头,何妨疯狂一回呢?
《极南》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手册,而是黄丽如的个人旅行体验。她用她的文字来感受南极的冷漠和南美的热情,用她自己的经验来带领大家体味世界尽头的另类想象。
人这一生,若没有疯狂一回,没有去过那些极致的地方,似乎多少总是有些遗憾的。青春的脚步非常匆忙,以至于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体味便已离去。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两点一线的轮轴生活,每日在那方形大楼的方形格子间里干着重复劳动,我们勾心斗角只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享受,然而精神却荒芜一片。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遗忘了那原本光鲜灿烂的梦想;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习惯了过这种傀儡式的生活?
那么,何不趁着现在重走一遍青春,何不趁着现在立刻出发前往心中的天堂?
心怀梦想,感恩前行。这里是世界的尽头,也是一切的开始。
《极南》读后感(五):面对大自然,心都会变谦卑
被这篇文章的标题所吸引
转:中国时报
南极、巴塔哥尼亚、阿根廷乌斯怀亚(Ushuaia)灯塔……这些象征着“世界尽头”的字眼,让旅游记者黄丽如自2007年起连续三年探访,最近,她将这些自然与人文风景的纪录,整理成新书《极南:南到世界尽头》。
“我其实是想去阿根廷最南的城镇乌斯怀亚看世界尽头的灯塔,才又踏上南极旅程,之前根本没有计划。”黄丽如笑说,1997年念大学时因为看了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从此爱上那个忧郁的遥远国度,更对“世界尽头”四字深深着迷,电脑的收藏夹里总有一个“阿根廷”文件夹;2007年,她到阿根廷采访时终于来到乌苏怀亚,当地有很多南极旅游行程,个性向来说走就走的她,马上决定上路,这是第一次踏上南极。(2010年她再度前往,很幸运地碰上便宜船票,二十天团费原价一万美金,最后时刻(Last Minute)票“只要”4500美金,虽仍是贵,却当场省下几万人民币。)
“去南极之前,我对那里的想象就是一片白,还被朋友骂说都是白的有什么好去玩的?”黄丽如说,去了才发现除了白,还有黑!她强调,南极天候非常不稳,前一秒蓝天白云,后一秒立刻乌云密布,随即又出现美丽的彩虹;有时虽然阳光灿烂,海上却是狂风大浪,使得游船无法登岸,若抱着一定要观赏企鹅、研究站的心情前往,可能会败兴而归。“我是个没准备的人,所以看到什么都算赚到……”
“南极的美,连照片都无法清楚传达,空气很冰,却不是冷,气温很冻,却不是无法活动的冻……”黄丽如从南极回来后好像得了失语症,除了怕说得不够精确,仿佛一说就会把那个美梦戳破,那种想把一段旅程静静保存在心底的感受,似乎是许多旅人的共通症状;所以每当朋友问起,她只好说:“企鹅好可爱……”
看着照片中成群结队在海边散步的企鹅,确实可爱极了,画面美得像是明信片。“企鹅除了可爱,还很臭。南极的空气干净冷冽,企鹅排泄物的味道变得超立体!”她补充,到南极旅游都必须遵守《南极公约》(IAATO),观赏任何动物要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当然也不能触碰,以免人类和动物身上的病菌交叉感染。登岸前还要换上船上准备的雨鞋,才不会把自己鞋子里附着的土让带上岸。若想体验摸企鹅的感觉,南乔治亚博物馆内有一张企鹅皮可以让游客摸个够,“它摸起来很滑,像表面上了蜡、织得很密的绒毛,反摸则会刺刺的……”
游船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有南极梦的人,尤其是欧洲人、美国人,他们热爱南极却没那么多钱,干脆到船上工作;也有一些从事餐饮、客房服务的菲律宾人、洪都拉斯人,上船工作纯粹为了赚钱贴补家用。黄丽如曾问一个洪都拉斯人是否喜欢南极?对方回答她:“才不,这里冷得要死,我在加勒比海晒太阳多好!”
踏上那块冰河大地会发现,原来这世界并不是以人为主的世界,企鹅、海豹的数量远大于人类,人变成相对的少数,黄丽如说:“当你面对大自然时,心也会谦卑起来。”
这位热爱一个人旅行的“世界尽头控”的旅程仍在持续中,举凡没有人的地方、没什么人要去的地方、或是听不懂语言的地方她都想一一探访。不过,还算近的缅甸却出现在她的“to do list”上,她表示:“去了愈多地方就愈发现,很多国家都快被复制成同一个样子了,城市规模就会有星巴克、麦当劳……我想趁它长成那样之前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