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经解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心经解读》读后感摘抄

2020-05-19 23: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经解读》读后感摘抄

  《心经解读》是一本由比尔·波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经解读》精选点评

  ●很棒的作品

  ●最靠谱的心经解读,引用的注解原文很美。

  ●常读常新

  ●独特观点较少,大篇摘抄引用先贤著作和观点,外加主体内容大约为200页,剩下的都是资料索引价格高达28元……由于佛教原著多为梵文,作者译成英文,译者再翻成中文,其中原意流失难以避免,外加佛学高深莫测,读来实在是非拗口艰涩,如果你爱好佛学此书却还嫌不够专业,有点不上不下。

  ●南京。佛教,以过于复杂原理——五蕴、五识五境十色处、六根六尘十二处、四大、三明、十五法、有为法、无为法、十二处加上六识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谛——解释世界,然后将其一一归结为空,似有取巧之嫌。但实际上,若是不能对其世界原理(阿毗达摩)有深刻认识,是不能领悟为何诸法空相的。

  ●两百字的玄机,是读书人亦是所有智慧之人,迟早兴致所起。早于空谷幽兰名噪一时的波特,这本心经解析娓娓道来,在白话之间掀起一番深究的探析。本书可小册子阅读,心经短文每一短句原委殆尽。不但有佛门人物故事的引述,空性分析作为每一个独立小节,作者总能以名家点石成金的语段,最后点明要害升华原文。实际做到引发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体验中,走向“空”的路途。佛学的宗义,或许不能被普通人贯彻通透,但是这样的智慧无异于饮水。这看似虚无的学问,几乎无处不在,像饮用的源泉一般,实则灌溉每一颗随时走向枯萎的心田。这或许才被称为另一种伟大实用

  ●旁征博引 令人敬佩 《空谷幽兰》阅读计划提上日程

  ●有趣

  ●看不懂~但是文字不错

  ●在村里读的~~从现代人视角解空!

  《心经解读》读后感(一):时间玫瑰

  简单看过李居明的关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解释, 读完给人心静的感觉.在方所看到这本书就买来看了,总体评价良好. 里面研究的内容涉及的稍多,如学术研究.看完后,有的地方还是不怎么懂,可能需要慢慢修吧,.感叹地是一个外国人中国东西写得这么好,这么严谨;中国人自己好的东西却静不下心来研究.

  《心经解读》读后感(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这本书也是偶然买下的,最初是因为要买禅的行囊,这本只是因为是同一作者而在网购页面上跳出来相关书籍

  早几年要有人推荐我读这种佛经释注类的书籍,我应该都是外表向他微笑内心咆哮神经病的。在读比尔波特的这三本书里,确实这本书我也是留到最后,抱着翻一翻的心情开始阅读的。

  但很意外,读完发现其实这本书很好读,也很有意思。

  般若波罗蜜心经,虽然有很多版本,但大约都不到一整页的长度。比尔波特在这本书里,从梵文、英文、中文三个角度来解释这部经,而且他逐字逐句释义时,都是从经书里的梵文字词的词根、词义开始。这对于弄清这些经文的字表含义很有帮助,一目了然。然后他再往深了里讲,引用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经释义,他所钟意的一些佛学大师或者学者对这句心经的理解。有些释义直接就是故事,读起来也不会太枯燥。

  看完这本书,其实也只是吞枣,但经过一轮比尔波特逐字逐句的讲经之后,确实这部心经进到了我心里。

  宗教的核心思想,于佛教则更明显一些,其实就是一种哲学。当然它似乎更有一种可操作性,而不是纯理论的,它更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在为人类不断的追问耐心解答。哲学更多面对是问题,而不是人,它不接受提问,更不解答。

  可能对我这样的无神论者,读一下比尔波特的心经解读,并不能起到超度我的作用,但心经里那种对于宇宙的观点,对于色即空,空即色,而且这个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而是一切存在,又不存在的观点,通过这本书,确实咀嚼起来很有意思。

  在读过的比尔波特的四本书里,这本书意外地成了这几本当中最好的一本。

  《心经解读》读后感(三):智慧之经

  我是恋爱失败以后,有一段时间心灵极度需要发泄,心情极度浮躁又极度空虚,非常渴望解脱的情况下,接触到佛学。首先接触的是《心经》,刚开始就被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简短又富有诗意哲理的句子打动,于是打算背诵它。花了两星期在上下班路上背心经以后,终于背了下来,于是每天早上上班时候念《心经》是我的早课。但是背了以后,没有什么了解。

  偶尔也会在网上搜索《心经》的一些解读,但是往往没看几行就看不下去了。

  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我被作者娓娓道来的那种亲切所吸引。从《心经》起源考古,到每一句经文的解释。作者尽可能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以论文的形式来研究。每一句话的解释,作者都尽可能的多引用一些考据,对于经文的解释,可谓无一字无来历。你看完以后就会发现作者没有一句话的解释是瞎掰的,而是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古人怎么解释的。这样每一句你都会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

  我看的是电子书。我看这种学术型的书有一个缺点,看了前一段,如果不马上接着看,可能会忘记。所以看的时候感觉很有道理学了很多,但是看完以后,却仍然对《心经》似乎没有多少了解和感悟。这或许是笔记做得少的原因吧。

  所以看学术型的书,我觉得是一定要做笔记的。只是本来看书就慢,看完一本书再做笔记就更慢了。

  贪多求快的心理得力戒!

  《心经解读》读后感(四):读后感

  之所以会去读《心经》,完全是看梁文道的节目,他在节目里就《心经》第一句的解读贯穿六集,我听得津津有味,觉得佛学果然大有深意,值得接触一下。但是当我自己去读《心经》的时候便发现,根本读不懂,很多词汇完全不知含义。于是,我在网上找寻关于解读《心经》的书,最终找打了这本美国人比尔·波特的《心经解读》。

  当我读完这本书,也没有读懂或者说记住多少,现在问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我还是回答不出。但我通过读这本书获得的,是对佛教乃至佛学的一个更深入的基本认识,我意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平时开玩笑的用法含义。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收获,因为我发现,佛教可能真的是一种能够帮助我参透总感觉无聊无意的人生的最后法门。当然,现阶段的我还没有这个心境去修行佛学,或者说,我并不想继续深入,而只愿借助《心经解读》的内容领悟某些东西,哪怕只是零星半点,也将成为我以后开悟的准备工作。

  说的好像我注定要得道一样,其实不然,我只是意识到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一样看待世界万物是可能的,甚至是真实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不是虚无主义,也不是巴门尼德,而是一种呼吸吐纳,一种既包含又存在的状态。佛学称之为菩萨道,其实,这也是一种本源,一种真切。

  我不想延伸去说,因为不成熟,也因为我有意想让这篇读后感短一点。《心经解读》带给我的感受,是复杂而纯粹的,它为我打开了法门的一条缝隙,这已是莫大的功德,别的也不必多言了。

  最后,念一首读完《心经解读》后自己写的短诗吧,大致就是我的感悟之总结:

  佛陀都从众生来,人人皆可观自在。

  五蕴四空三法印,菩提哪是彼岸开。

  《心经解读》读后感(五):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的经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名

  整段话的概略意思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摩诃”: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比喻宇宙万物大自然之间的规律与特质,约略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指称的道与广义的命。

  “般若”为梵语音译,指通达妙智慧;

  “波罗”为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蜜多”为梵语音译,意为无极。可联想比如蜜蜂采花酿蜜,能融合众多不同来源成分而归纳为一。

  “心”:根本、核心、精髓。一方面表示内容所探讨的主体重心,另一方面也表示全篇内容的重要性。

  “经”:字义是线、路、径,引申为经典。代表前人走过的路途、独特而深入的经历或见解,借口述语言或文字记载来传承后世,以供人们做为参考指引。

  心经经文以“观自在菩萨”开头,以“菩提萨婆诃”结尾(萨婆诃本为祝颂语,亦有观自在的意思,与经文开头相呼应)。 “舍利子(舍利弗)”是心经全文关键字词之一。

  因此经篇幅较短,故后文附上供读者欣赏。

  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