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由埃德温·利非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弗莫尔是一个天才才,他的心路历程总结出的很多观点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新奇,但是对于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市场,如果能够在当时了解到这些经验无疑能够战胜市场战胜大多数人,自然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公司、资本工具、操盘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变换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多数人却仍然步前人失败的后尘。黑格尔说过:“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作为整体概念的人是盲目的,作为个体的个人需要通过思考努力尽量去避免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 ps:市场中精英参与者的出现,会推动市场的不断进步,100年后的市场已经成熟了太多。
●前三章读过几次 看前半本想的都是我要读更多的书更努力的从战略到战术上提升自己 不枉费这么多年交的学费 然读到后半本乃至今天读完 脑子里想的却都是 什么价值投资什么投机什么左侧右侧交易都是屁 散户从起点和操盘手主力大户站的就不是一个台阶 注定就是韭菜 所以正确的应该是再也没有追涨杀跌 不赌为赢 那么谁能做到呢
●传奇
●人性是相通的,从这点讲,美股港股和a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值得不同投资阶段反复看
●百年股市第一人
●很好的版本,有彼得林奇,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批注。原书本来就是一流作品。 今年读过最好的纪实小说(笑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一):独立思考
这本书是按照作者的自述展开的,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作者的每一种思想都有具体的事例相对应。总体来说比较好读,比较容易上手。
股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而不是对具体技术的思考,这也是游戏规则之一。谁也不能在这个市场上一直获利。且股票需要心理素质很好的人,简化起来更多的是考验人性。犹豫不觉的人也最好不要沉迷于这个市场,也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决定有任何的后悔。
关于教育,许许多多经验上的东西是需要“交学费”的,股票的损失就是自己教的学费,而每交一样学费就能学习到一个新的东西。然而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特别使我刚才讲到的经验性的东西。自己也不要不去学习,许许多多的事物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砸中了自己就得交学费,这时的学费不是由你定的,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所以许多的事情千万不要去逃避,这样的学费是要交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直接的还是间接地。
十二章讲到了独立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有些道理以为自己知晓很明白了其实也不一定,不一定真正的理解到核心的思想,也许只是有一个浅显多认识。“人不会和自己坚信的东西对着干,但可能被游说到犹豫不决,无法确定的状态”。特别是在有一些问题的重大抉择方面,越是重大越是要请教别人,就会是自己到犹豫不觉的状态。也就是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犯蠢是不需要理由的,很难分析清楚失败的原因,因为事件是不能再现的,无法改变参量去测试。
千错万错都是我自己的错,市场不可能犯错。就是是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这不是在于我是否能够稳定读盘,而在于准确解读自己。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二):股痴的传奇人生
说实话作为一个股票门外汉去读这本书大抵也只能看个热闹,因为你无法切身体会到作者的在实战中的种种经验之谈,但是道法还是自在其中的,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有其道可循,对于股票的判断也不排除之外。
铁打的股市,流水的股民,财富来来去去,股票此起彼落,而利弗莫尔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盈利,更在于他犯的那些错误。他说:“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该做什么更重要。“每一次错误,都是经验,成长就是试错,而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孕育的希望。大部分在股市赚过钱的,后来都离开去做投资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等,而利弗莫尔,这个只有小学文凭,对数字极其敏感,靠着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在股市中叱咤半个世纪,他说,看到自己的专业方法能够养活自己,一个人总会有一种淡定的自信,换个角度来讲,利弗莫尔也是一位颇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的传记被后人视为炒股圣经。
利弗莫尔非常自律,不会因为纵欲无度而影响他的操作与判断,他是个单打独斗的孤鹰,拒绝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也拒绝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判断,因而外界对他有种种非议,因此这部回忆录的初衷便是想要告诉世人传言他种种辉煌的战绩并非与黑幕交易有关,而都是源自于自己的自信与经验。
然而一个天才注定是孤独的,他用自杀结束了自己传奇般的一生,他的人生是一场场豪赌拼凑而成,有人说华尔街的精英们对于刺激与成就的追求有时胜于金钱,也不难理解天才专一于一件事,而在其他的领域里可能很难处理好。
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在完全注意力着眼于一点时,不妨冷静下来,跳出所在的环境中冷静的判断,理性的分析,这一道离,我想无论在生活的每一处都事受用的。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三):“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读利弗莫尔《股票作手回忆录》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觉得自己太愚蠢了,我就是书中说的想一夜暴富的傻瓜,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到股市里,我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如果牌过三巡,你还不知道牌桌上谁是傻瓜,那你就是那个傻瓜。” “股市不是捡钱的地方,你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我不会盲目的赌博,也不会在专注于掌握游戏的技巧,而是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清晰的思考赢得胜利。人人都有成为傻子的危险,没人可以完全豁免。只要像傻子一样玩,就会得到傻子的报酬,发薪酬的机制永恒的运作,从不会落下任何人的工资。”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多少人是只想一夜暴富的,多少人是不思考的,然而,利弗莫尔告诉我们,就算你思考了,有了自己的体系了,你仍然会做错,何况连思考的懒得做。这样只会成为巴菲特口中的傻子。独立思考这四个字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但是,只有自己研究过,验证该理论是正确的,并且还要坚持自己,自信的操作不受你的榜样、专家的影响,才是正确的。“先做对的事,挣钱只是水到渠成。”利弗莫尔的多次破产,总结出的经验,这经验是由真金白银换回来的。 一百年前的书,讲述了今天的道理。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性都没有变,交易者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他自己,人类有希望和恐慌的本性,你每一天都希望今天是亏损的最后一天,明天就会涨。希望越大就会亏的越多,交易者就是要和自己的本性作斗争。我以前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时,我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包括他的《停止焦虑,开创人生》这类的书对我来说是折磨。可是在看了这本回忆录后,我觉得我应该重新看看卡耐基的智慧。任何的事情,金钱、情爱都是需要心里建设的,没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一个适可而止的态度,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连最后的脸面都不复存在,太难堪。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是我最喜欢作者的地方,当他知道他被威廉森利用后,他没有与之吵架,没有跟任何人吵,只说了他与公司情份已尽就离开了。多说无益,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多少人在知道自己利益受损,或者情感被伤害后能这么淡然说出情分已尽,然后转身离开。不责于人吧,只生自己的气。早点摆脱这种记忆才能让自己不再心烦意乱,为东山再起做准备。 整体,我学会了两件事,一是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独立验证,只要是对的,就自信的去做,别被其他专家左右,作出有悖自己的决定的行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都没有信心,注定不能成功。二是给自己一份豁达,为什么自己会受伤,想想自己的原因,潇洒的说一句情份已尽,转身离开。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四):股票作手回忆录
很有缘分。标记的第五百本书。
4,今天涨跌的原因,也许两三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才知道。 4,董事会早就知道公司的决定,所以即使自己没有卖出,至少也不会买进。内部不买进撑盘,价格没有理由不跌。 12,西部联合铁路公司是他最宠爱的股票之一,因为它一直半死不活,所以让它震荡几个点非常容易。 17,在场内交易,也许我就能根据眼前的情况迅速调整策略了。但我现在的交易规模会对价格产生影响,我的策略还是行不通。 40,它们常放风推荐买卖某只股票,几百封电报频繁发来,建议立即购进某只股票,同时另外几百封频繁发来建议立即卖出同只股票,这是赛马情报贩子们惯用的伎俩。 53,举例来说,牛市刚开始时,我就看多了,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我开始买进。不出所料,股价涨了,至此一切顺利。但我接着做了什么呢?我听了老政治家们的忠告,抑制了年少的冲动,决定要明智一些,谨慎而保守底座,众所周知,这就意味着获利落袋为安,然后静待回档低吸。
53,我常平仓套现后等着股价回踩,结果永远都没有等来。
57,后来当我终于明白了帕特里奇先生一直告诉股友们的那句“现在可是牛市啊,你懂的”,我想那是我所有课程中最长足的进步了。他要告诉人们的是:赚大钱不能靠细碎的波动,而要靠大走势,也就是说,不能靠解读波浪线,而要抓住基本面。
57,我想告诉你的是:读盘能力从没为我赚过大钱。为我赚大钱的策略总是“坚持不动”。
61,彼得林奇:不要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不要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不要相信券商的推荐,不要相信“至少不会损失”的鬼话,你只能相信自己的研究。力伏魔:孤独是投机商的宿命,大势是唯一可靠的盟友。
65,我曾向朋友们说过这些故事,他们有人告诉我说那不是神示,而是潜意识在起作用,也就是富有创造力的那部分心智。正是这部分心智,让艺术家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创造,他们也解释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干。而我之所以会有这种能力,可能是因为我在不断的交易中积累了很多经历,他们单独的作用很小,但合力很大。
66,第三天,旧金山大地震的消息传来。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市场开盘只跌了几个点。多头力量在起作用,股民从不对消息有反应,除非有人领头,从那时到现在都是这种情况。
114,如果朝最小阻力方向交易,你就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从收市到第2天开盘前发布的重大消息,往往与这个方向一致。走势在消息公布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在牛市中,利空消息会被忽略,利多消息则会被夸大,反之亦然。
115,如果价格窄幅波动,波幅小到不值一提,试图预测它的涨跌是毫无意义的,你应该继续等待,观察市场,解读行情以确定波动的上下限,并下定决心,除非价格突破阻力点,否则绝不出手。
117,交易老手们听我这么说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我说我一般会在高价买涨,在低价卖空,否则宁可不做空。我对他们的惊讶感到吃惊。如果交易商坚持等最小阻力方向明确后再操作——行情涨势明确后再做多,行情跌势明确后再做空,赚钱就很容易了。你可以在上涨的过程中一路加仓,先买入总容量的1/5,如果不赚钱就说明操作错误,必须停止加仓。
177,我十分讨厌那些上访的人。
191,人们听信内幕,不是因为他们太蠢,而是像我说的那样,他们喜欢沉湎于希望的酒精之中。
192,他善于做调查,永远在不知疲倦的调查中。他只相信自己的研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需要别人的眼镜。
192,193,人的因素还是很重要的。
201,我发现在游戏中,经验能带来稳定的利润,而观察则会提供最靠谱的内幕。有时你只需要一只个股的行为就够了。你观察它,经验会告诉你,这支股票不正常,可能如何如何。比如,通常我们知道,并非所有股票都同频起伏,但一个板块会一起涨跌。这是最简单的常识,这是不言自明的内幕,证券公司相当清楚,所以会告知任何不明此理的客户。我是说,他们会建议客户购买一个板块中相对落后的股票。所以如果美国钢材涨了,那就可以合理推断,克鲁克贝尔、合众国和伯利恒钢材迟早会涨。同一板块的贸易环境和前景应该相似,一荣俱荣。理论上说,每只股票都会有出头之日,这被无数次经历证实。股民们会买甲钢材,因为乙钢材和丙钢材已经涨了,而它还没涨。
201,即使是牛市,如果板块表现不太对劲,我也不会贸然买进那只股票。好多次,我在确定无疑的牛市买了一只股,但发现同板块中的其他股票并没有表现出涨势,我就会清空。为什么?经历告诉我,背离我所说的“板块走势”这一明显道理进行操作是不明智的。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五):作手言语
这是华尔街传奇人物杰西*利弗莫尔以小说形式,将自身若干成长经历(几次破产而东山再起)和股票操作手法,通过时间和事件顺序,展现给读者一副经典的作手交易史:投机商行(经纪行)做市赚客户的钱、交易商品期货(小麦、棉花、玉米)、采用他人建议而让自己亏损、受他人恩惠而入局托市、替别人操盘等。
华尔街不存在新鲜事物,永远都不可能。因为投机由来已久,像大山一样古老,并恒久不变。今天,股市所发生的一切,过去都曾发生过,并且今后还会继续发生。
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选择时机,不要在市场信号出现之前出手。华尔街有很多高手,在股市上的失败也是处于同样的原因。人们常说凡事都有两面性,然而股市却只有一面,不是牛市的一面或熊市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只有赔钱才能证明是错了。
在投机商行锻炼出来的报价带研读能力和记忆力是一笔宝贵财富。亏钱了,才知道光研究报价带是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经纪人对指令的执行情况。要想知道不该做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全部身家都赔掉。当发现不做某件事就不会赔钱时,也就明白了做什么才能赢钱。要想学习经验,就必须付出学费。玩投机游戏,如果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就走不远。要对整体大势的研究,建立头寸并拿住它。
数字是唯一不会说谎的。大钱并不在个别波动中,而是在主要趋势中。在牛市中,要做到买入并持有一直到牛市进入尾声。要想做到这些,就要对整体大势加以研究,而不是影响个股的消息或特别因素。接着,要把所有的股票都忘掉,为了持稳它们而忘掉。要做的就是等待,一直到发现市场出现了转机,整体大势出现了逆转。
玩投机游戏,如果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就走不远。学到的所有内容就是对整体大势的研究,建立头寸并拿住它。相信直觉,坚信自己是对的。关注市场基本形势,而不只是考虑个股。每当说服自己放弃突如其来的直觉,选择静观其变,事情的结局总会后悔的。反思自己的错误,就能从中受益。找对了出手时机,就成功了一半。
要想掌握股票交易的基本法则绝非易事。在牛市中买涨是最舒服的玩法。关键并不是在最低价位买进,在最高价位卖出,而是在正确的时机买进和卖出。大利润一定在大波动中潜藏着,无论造成大波动的第一动力来源于哪里。大波动的持续,原因绝不是在资金集团的操纵或是金融家的手腕,而是基本大势所致。推动力量决定了大波动能走多远、多快、多长。
熊市并不比牛市令人陶醉,牛市也不比熊市更让人喜欢。如果说有什么固执偏见,那就是非常讨厌出错。必须努力,才能在股市里赚钱。不再盲目赌博,也不再沉迷与追求技巧,而是通过艰苦的钻研和清晰的思维来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可能沦为菜鸟。当你想离场时,一定要离场。需要认真研读报价带,明确阻力点在哪里,还要时刻准备着确定最小阻力线并照此行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准备和许多因素抗争,这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也就是说人性。从长远来看,主宰商品价格的只有一条规律,就是供求的定律。在较窄的市场中,如果市场方向不明确,仅仅在很窄的区间震荡,这时想预测接下来大行情的走向,也就是涨跌的情况,纯粹是做无用功。
要做的是对市场的观察,对报价带的研读,确定无方向震荡的区间的大小,而且还要拿好主意,除非价格向上或向下将这一区间突破,不然的话就静静等待。投机客要考虑的是怎样通过市场来赚钱,不要固执地要求报价带与自己一致。和报价带的争论永远也不要发生,也不要找各种借口或尝试着去解释。在股市中,‘事后诸葛亮’不会带给你利润的。等到最小阻力线彻底显露时才出手。一个成功的交易者要善于控制冲动,不为冲动所左右。
当别人满怀希望时,要小心慎重;当别人恐惧时,要满怀希望。在股市中,抱着像芸芸众生那样的赌博心态是错误的。一个人如何看待事物,这决定了在投机市场中的输赢。职业选手关心的是自己的正确与否,而不是赚钱与否。功到自然成,到那时,利润就会自然产生。犹豫就意味着输。投机者的敌人来自内心。
要弄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和思维习惯。一个人即使可以一辈子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当他遇到一位说服力非凡的人物时,也难以抵御强大的诱惑。在投机者酿成的所有错误里,没有什么能比试图向下摊低成本更严重的了。
卖出亏损的持货,保留盈利的仓位,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卖出亏损的持货,保留盈利的仓位。如果一个人想让股市替他一时兴起的需求买单,那只能期盼和赌博。这样陷入了误区,以为这是均等的机会。最后是不好的结局。如果阅读一下当代关于股市兴衰的记录,一定会惊讶地发现,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股票投机行为和股票投机者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投机游戏还是人性都不曾发生改变。
永远不要妄图卖到最高价。要在回撤之后,价格不再上涨的时候,再卖出。不喜欢暴露自己的交易量,因为有时的交易数字说出来太吓人,别人会觉得在吹牛。而事实上是,喜欢根据自己的财力交易,而且总是留有足够安全的空间给自己。在市场中,判断失误就是亏损,判断对了就是盈利。
内幕的倡导者或操纵者,始终坚信内幕,没有丝毫怀疑。对他们来说,保证内幕的流通是一种高级宣传工作,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因为打探内幕者和传播内幕者都会永不停歇地传递内幕,所以内幕传播就成了一种无休止的连锁广告。传播内幕的人从不担心内幕的可信度,因为打探内幕的人只想得到内幕,并不在意其真伪。内幕发起者有这样一种错觉:只要传播得当,没有哪个大活人能够抵御内幕的诱惑。人们愿意听信内幕,并非因为他们太傻,而是因为他们沉迷于希望之中。
投资有很多种类型,但大部分人极为看重存货、利润数字以及各种其他数据,似乎这些数据就代表着确凿无疑的事实。人们往往会忽略人的因素,很少有人会因为某个人物的出现而做多某只股票。股票作手的训练就像医生的训练一样。一个医生学习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除了理论学习,还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一个成功的交易者需要掌握很多技能,比如观察、经验、记忆和数学等。一个交易者既要有正确的观察力,还要牢记所观察到的东西。对不合理或意料外的事情不能下注,无论对人类的不理性的认识有多么强烈,也不管对意料外频繁发生的事情多么肯定,一定要根据概率下注。
投机操作时,一切无法预料。在投机界经过多年的打拼后,自然就会养成随时把握信息的习惯。一个交易者一定要密切掌握信息,同时对所有市场和一切行情抱有一种纯粹的职业态度。灵感和神秘的行情本能,与成功没有什么关系。
经验是把双刃剑。最好的同盟军就是市场大环境。之所以能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按兵不动,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仓位很正确。没有与整体形势作对,而是顺应整体形势,所以才会确信不自量力的内线集团必败无疑。
投机客的勇气就是自信到足以根据头脑中的决策采取行动。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大作手都心怀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垄断一次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因为不少人的虚荣心过重(他人的智慧、胆量以及财富的认可),其他人则是出于复仇的缘故。一只股票甚至一个板块,可以一时击败,但想要击败股市这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今天的股市操盘手,已无须去想前辈们做过什么与如何做到。但另一方面,现在股票投机商与以前的投机商并无二致,依然充满恐惧和希望。
投机成功的基础原则就是,人们将来会和过去一样犯同样的错误。只要确定了最小阻力线,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交易,这并非因为在这一时刻正在操纵这只股票,而是因为时时刻刻都是一名作手。如果不能引导股民从手中承接股票,那么即便把股价拉抬到很高也完全没有意义。市场正处于跌势中,想要卖出,就必须不计价格,这是唯一的途径。
要想把某只股票分销出去,就必须先操纵到尽可能高的价位,然后再卖出。先把股价拉到最高,然后在打压中出货。作手不会主动提供意见,更不会传播内幕。在操作的过程中,保守秘密没有任何好处。只有报价带才是最优秀、最有说服力的推销员。有影响力的媒体总是力图为市场变化做出解释。公众不仅需要知道股市发生了什么,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想和经验以及常识作对,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在华尔街,称得上菜鸟的不光只有外部人士。股市操纵与在场外销售股票和债券的区别在于客户的性质,而不是手法。摩根公司把债券卖给股民,说是为投资者发行债券;一位作手向股民倾倒大量股票,这种行为称之为投机客在操纵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追求的是安全,看重的是投入的资本带来的利息收入表现;投机者则最求快速增长的利润。
对于一个投机客来说,最致命的敌人就是无知、贪婪、恐惧和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法典以及交易所的规则都不能根除这些欲望。不署名的董事或内幕人士发表了大量的利好文章,传达的信息,绝大多数是不可靠的,属于误导性的信息。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受这些信息的误导而损失上千万美元。因为相信利好消息而盲目买入股票蒙受损失,除了这些,公众的损失还包括听信了别人的话没有卖出股票。在牛市,尤其是在繁荣期时,开始赚钱的公众到后来却全赔光了,原因是在牛市中总是停留时间太长了。正是这种‘空头袭击’的传闻让他们过久停留。对某些解释,公众应提起警觉,因为那不过是匿名的内幕人士诱导公众相信的不可信的‘解释’。
一个交易者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交易亏损永远都会存在,因为作为投机,它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当一只股票上涨时,没有详细的说明来解释上涨的原因,只要买入持续存在,股票就会连续上涨,只要股票上涨,哪怕中间出现偶尔的小幅回落,追高也是非常安全的办法。但是,如果一只股票在经过长期稳步的上涨后突然转而下跌,并且在下跌过程中回升很少,这说明这只股票的最小阻力线已经从上涨变成了下跌。
华尔街的人都清楚,听信内幕消息而导致的盲目操作,将比饥荒、瘟疫、歉收、政局动荡以及其他常见的意外更快地被击倒。在投机生意中,或者说在证券和商品市场的投资事业中,从来没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出现。在有的市场条件下,应当投机;在有的市场条件下,不应当投机。有时候,可以从股市投资或投机中获利,但如果长年在市场中拼搏,就不可能始终获利了,永远不可能有人只赚不赔。意见千错万错,市场永远不错。对投资者或投机者来说,除非市场按照个人意见变化,否则个人意见一文不值。
真正从投机买卖得来的利润,都来自那些从一开始就一直盈利的头寸。每个人都受到一个共同的人性弱点的诱惑:每一次轮流下注时,都想参与,每一手牌都想赢。心怀希望是人类的显著特点之一,恐惧担忧则是另一个显著特点。
每个聪明的投机者都应该对危险信号保持警惕。奇怪的是,大多数投机者碰到的麻烦都是来自自身。内在的弱点阻碍他们在应该离场的时候果断平仓。对于每一位普通投资者或投机者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身的人性弱点。
必须要根除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每个交易日都投机,就不可能成功;良机每年只有寥寥数次,只有在这些时候,才可以建立头寸;在良机之外的空档里,应当做一个淡定的观察者,等待市场酝酿下一场大动作。
‘紧跟领头羊’是股票市场的金科玉律。需要保持思想的灵活。今天的领头羊两年之后很可能已经不是领头羊了。今天的投机者如果既有耐心又有判断力,能够耐心等待最佳行动时机,最终从市场中获得丰厚利润。所有投机者有一个通病,急于求成,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财致富。
投机者唯一能从华尔街赚到的钱,就是当投机者了结一笔成功的交易后从账户里提出来的钱。这个时候的钱具有心理上的价值。通过触摸现今,有一种占有感和满足感,能够变得理智一些,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任性和冲动的投资决定,避免了盈利流失。
运势好的时候,一个投机者本金翻番后,应该马上拿出一半利润作为储备。投机本身就是一门生意,一定不要让自己被情绪、言语或者诱惑影响(例如过度交易)。一定要找准关键点。在运用关键点交易法来预判市场运作的时候,需要牢记一点:如果这只股票在越过关键点之后没有按照应有的模式变动,就是一个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危险信号。
情绪化是投机的大敌。犯下错误就不要找借口。市场会告诉投机者,什么时候是错误的,因为那个时候一定正在赔钱。正确的时候,应该在赚钱。股市并无新鲜事物,虽然不同股票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它们的一般价格形态却是一样的,一直在重复运行。在应当买进或卖出某只股票时,先费劲找个‘好理由’的做法是荒谬的。如果一定要找到好理由再行动,往往会错失良机。
投资者或投机者需要了解的唯一理由,就是市场表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市场的运动不太对劲,就足以让人立即改变自己的思路。切记,股票动作的背后,总有一定的理由。但直到未来某个时间,才能了解这个理由,不过为时已晚,已经无法再从中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