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精短小品文1000篇》系列96
文/黄小平
一位父亲带孩子看喷泉。父亲看着高高喷出的水柱,想借题发挥,教育一番孩子。
“平时,我们看到的水都往低处流,为什么喷泉能让水向高处飞呢?”父亲问。
父亲见教育孩子的机会已到,便说:“水有了压力,就可以向高处飞,在高处开出美丽的水花,产生令人惊叹的奇观。人也一样,也要有压力,有了压力,就能向高处走,走出一条向上的路,取得让人敬仰的奇迹。”
孩子仰头看了一眼飞在喷泉上空的一群飞鸟,对父亲说:“飞鸟是自己在飞,喷泉是被压力逼着在飞,可自己飞的飞鸟,比被逼着飞的喷泉,飞得更高远,飞得更长久。”
父亲本是想教育孩子,想不到最后反而被孩子上了一课。(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文/黄小平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还有呢?”老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土拨鼠哪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