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一种质朴是总理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有一种质朴是总理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2020-05-30 03:15:13 作者:我是罗西 来源:罗西有意思 阅读:载入中…

有一种质朴是总理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质朴本质是真。

  有一种质朴是总理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罗西

  5月28日,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引发关注讨论。李总理说,“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位置”。

  答记者问,总理语言平实直面问题,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听的人心里反而更踏实。我是很感动

  质朴,就是接地气真情实感、诚恳、真挚实事求是素净……

  质朴的本质就一个字:真。

  月收入仅1000元是什么体验?用总理设身处地的良心话说是,“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

  有一种让我泪目的“质朴”是: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我想从审美角度,为“质朴”两个字鼓掌

  日经中文网早前刊出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及研究生国际协力研究教授刘迪的文章《站在“新时代”,将如何纪念改革》。文章回顾伟大的改革开放,指出其政策最大特点之一是“实践主义路线”,是“质朴政治,摈弃宏大虚幻理念……

  前几年,木心的《从前慢》让很多中国人找到一种久违的月色温柔清凉——

  记得早先少年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我觉得,这股“慢”潮流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心理,即对浮躁厌倦,更是对浮夸厌恶而“浮夸”反面,就是诚诚恳恳的“质朴”,换言之,我们不知不觉或花红柳绿中不再质朴或者不再崇尚质朴。

  余光中先生曾经友人说过一段话,他说,他的诗作乡愁原本表达的是淡淡的哀愁,但到内地演员朗诵《乡愁》时,总是激动,激动啊,激动啊,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他很难为情

  浮夸的轻症就是用力过猛,就是朗诵腔。

  前不久看电视剧清平乐》,发现宋仁宗很推崇说“白话”重现实白居易,还叫公主读他的诗。我很好奇这位北宋的皇帝的英明务实,就去搜这方面历史知识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我年轻时候,一度也喜欢丽丽的句字、辞藻。后来,我就返璞归真了,那是一种进步,也开始懂得欣赏那些文字平实而灵魂有趣作家,比如陶渊明林语堂、梁实秋、王小波、蔡康永、三毛、龙应台、汪曾祺、沈从文、阿城……

  “荷花收了朵儿,就该吃晚饭了”,多么质朴的字,却是真真的生活。

  “质朴”两个字,我会想到《诗经》,想到日本的“无印良品”,想到儿子棉质的白衬衣,想到我乡下老实的大姐“美清”,还会想到英国那位头发乱哄哄的骑单车去买东西的平实首相……

  质朴是个形容词,更是一个动词,如同务实,衣食住行……

  早市上,有个朴实的小伙子,很安静,不吆喝。有时卖芦笋,有时卖板栗(栗锥)。他的生意最好,只有一个秘密武器,他手里有一把刀——卖芦笋的时候,他用刀削皮,芦笋根部比较老;卖栗锥的时候,每粒他都用刀横切一下,这样煮(炒)熟后,里面的肉会爆出来,好看,也方便食用。卖东西,还卖服务,这就是他吸引人的地方,质朴、实用。

  质朴就是脚踏实地,是人间烟火,不逃避现实,不害怕真实,“如果刻意逃避所惧怕的东西,到头来会发现只是抄了条近路去见它”。

  质朴是勇敢,是不撒谎,不掩饰,是负责任,是行动派……

  不装神鬼,也不虚声势,有血有肉地做个具体的实诚的“路人甲”,说人话,办实事……比如路边那位小伙子的表白:“我已经交了首付,嫁给我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