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真正的幸福,是母爱有边界,父爱有...
命由我造
福自我求
01
母亲疼爱子女是天性,毕竟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捧到儿女面前,爱着爱着就过了度,成了溺爱。
《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妈妈说:不管儿子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所以她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煮梨汁,背着大闸蟹和铁锅千里迢迢北京只为给30岁的儿子做饭,找遍大半个北京给儿子炒一盘新鲜的鸡毛菜......
这样看起来无私奉献的爱,让人无法狠心去指责,但是她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为了儿子好吗?
这不是爱,是害。
过度的溺爱会弱化孩子的生存能力,使他丧失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还没有灶台高的四岁小女孩,踩着凳子,颤颤巍巍拿起猜刀锅铲,用稚嫩的小手去摆弄锅碗瓢盆,调和油盐酱醋。
无数人斥责其母亲的狠心,让四岁的小女孩洗衣做饭,但是实际上,这位母亲,在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女儿后,癌细胞扩散,生命所剩无几。
所以,在离世之前,她逼迫女儿学会做饭,日后孩子才能够自食其力,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这才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妈妈。
02
之前看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论现在的男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娘气。
父亲忙着赚钱,忙着养家,跟孩子相处是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的,在家里,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妈妈相处,到了学校,所接触的老师也多为女老师,成长难免会受到影响,缺乏阳刚之气。
男性思维往往比女性更为理智,看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所以父亲的教导,是不可缺失的。
我看过无数家长会上,母亲的人数远远大于父亲的人数,甚至有的父亲会因为坐在一些女性中间,觉得十分不自在。
大可不必。
父亲作为孩子们眼中的男性模板,肩负着指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的重任。
据调查,如果孩子的成长路上缺失了父亲的指导,那他的是非观可能会受到影响。
父亲就像一盏明灯,只有父亲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走上光明大道,家庭才会幸福。
03
家庭幸福,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父为阳,母为阴,如果将一个人的成长比作一棵树,那么父亲是树木生长所需的阳光,而母亲是这颗树生长所需要的雨露,二者缺一不可。
家庭之中没有轻重职责之分,每一个角色都至关重要,只有所有人共同努力,家庭才会被幸福包围。
一个母亲,会教给孩子,什么叫做善良与宽容,一个父亲,会教给孩子,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
母亲重感情但不溺爱,父亲讲道理但不强势,孩子生长环境健康自由,家庭自然和谐,这才是一个家庭真正的幸福。
作者:伏君,简介:短暂的人生,却可五彩纷呈的过,愿不负时光,在经典的汪洋中,手捧青书,秉持谦德,时时汲取国学之精髓!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关注了凡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