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1000字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是一本由[日] 尾崎友吏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实用的信息。用过氧碳酸钠清洁衣服?等待验证。 不断简化生活!励志中
●最有效的去污方法并不是使用强力洗涤剂,而是尽早去除。 为了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降低幸福感的临界值也是一个办法。
●简化的生活让人更加放松
●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去除那些多余的物质欲望,生活可以从心开始变得更轻松自在。想想自己每天关注美妆博主视频,不断囤积化妆品的消费观真该好好反省一下。还有,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也想像作者这样打造成既方便生活又整洁舒适的疗愈空间。
●读完审视一下自己家,可以扔掉的又多了一些。今年在断舍离方面,我真的做的好好呀。跟蚂蚁哥约定只买10件衣服3个月了,我现在余额还有11件!
●值得参考的地方不少,而且都做出了数据图表,增加了可信度。许多窍门也很靠谱,但要实行的话得等搬新家扔家具改整体布局了。物欲高涨的时候看看能清心静气。
●业绩月只能靠看这样的书来解压了~
●随手一翻,有点参考价值。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一):一年四季的所有衣服只有14套,大写的服气!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176页,薄薄的1本册子。我花了一个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翻完了。
合上书,脑海里出现这样一个画面:1个5口之家,住在70平米的房子里。女主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一年四季所有的衣服一共只有14套。
整本书,5个部分都在讲一件事:如何精简物品。最近3个月,我一直在看各种极简主义的书、文章和电影,也越来越深信自己将会在极简主义这条路上走下去,把极简主义、zero waste作为我的生活方式。
谈下读完本书感触深的3个点:
1. 我可以拥有的更少,比如只有14套衣服。
目前我有62件外衣,不包含运动衣、居家服和贴身衣物。和周围的人相比,衣服已经算极少。看到作者的衣服数量,我发现我还可以拥有更少,比如14件衣服。倒不是说我想要越来越少的衣服,而是我想体验极致的极简。目前拥有的62件衣服中,还有10多件想要处理,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我喜欢自己留下的每一件衣服,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它。
作者的五口之家,住在70平米的房子里,5个人用4个碗(还有其他餐具),没有电饭锅,五个人一共19双鞋子,大儿子的儿童长柄伞居然可以传给小儿子用。这个细节让我十分惊讶,过去每一年我都要“失踪”不知道多少把伞。原来,再普通的物品好好珍惜,都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2. 简化吃的食物,比如早饭。
不仅物品可以简化,食物也可以简化。不追求每一餐都特别丰盛,按身体所需吃既可。不浪费,也不吃长途运输的物品,多吃当地自然生长的食物。这个点,《黄帝内经》也有讲到:吃居住地的、自然生长的、当季的食物。
3. 买一件东西之前,就要考虑不需要它的时候如何处置。
买东西,人总是图一时开心。不思考是否拥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不思考家里是否放的下,也不思考搬家的时候是不是方便,更不会思考有一天不用的时候,如何处置物品。可是,当我们在下单那一刻,在商场准备刷卡扫码的那一刻,能够想一下有朝一日不用它,应该如何处置,也许就会停下来。
愿我们都能够精简物品,正确认识欲望,过一个极简人生。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二):Less is more,减负打造精致生活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载的信息和疯狂的消费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而物质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满足,人们似乎是像饮鸠止渴一般,始终无法满足却又深陷其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依然感到无所适从。
你是否也有这些烦恼:打开衣橱,发现衣服塞得满满的,中意的却总是那几件;出去下个馆子,满大街的风味和菜系让你眼花缭乱;闲时便在淘宝上乱逛,抱着买便宜货“即使错了也不心疼”的想法,囤下了大量弃置的库存;解锁手机,里面装的几十个App,结果常点开的一屏就能装下……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前不久,《人民日报》载文推崇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引起社会共鸣。极简主义作为一种高于生活之上的凝练和升华,还原了生命本色的纯粹和淡雅,无疑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意识到单纯地购买和拥有更多的东西并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他们觉得,拥有更多的东西实际上反而意味着更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于是极简主义生活便应运而生。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就是这样一本倡导极简主义,为生活减负的佳作。作者是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却并没有因此而让生活一团乱麻。她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提出正是由于现代人积累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积聚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书中,作者提出在多余的物品上投入的过多精力、金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导致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更丰富的人生追求的匮乏。同时,作者也重点提出个人化的自主的实施减负生活的实用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引导你过上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满足感的人生。同时,让你认识到,实际上,越简单的往往才是最美好、最适合自己的。
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干净整洁和井井有条?对许多人来说,做成此事可能是个艰巨任务。但事实是,我们可以利用一大把简单易行的规则完成此事。要知道,从身处不堪重负的杂乱环境,到实现清爽怡人的极简主义,是进展缓慢但回报丰厚的过程。
过多的东西不仅仅是令我们不快乐,更糟糕的事,它们将我们带离了那些真正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一旦我们放弃了那些不重要的事物,就可以自由的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了。
作者提出的减负生活,表达的是自由、和平与喜乐,讲述的是为了全新的可能性而开辟出的空间。它能够帮我们甩掉包袱,清除障碍,让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更为私人化的好处——丢弃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少添置那些多余的东西,正是迈向你真正向往的生活的第一步。
曾有媒体报道,乔布斯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主张的也是这样,删繁就简,让心灵摆脱世俗的牵绊,过真正轻松愉悦的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将自己拥有的物品最大化地进行精简,你将有可能欣赏、追求,或者完成什么?你希望与相爱的人有更深的交流吗?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创造艺术品?改善健康状况?实现财务安全?将自己投身于一项伟大事业?减负生活,意味着我们将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身心的自由,以最大的热情去追寻自己最伟大的梦想。
由此看来,减负生活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或是整理你所拥有的东西,而是通过拥有更少物品让人感到自由,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们充满希望和目标。它使人类在精神层面得以拓展,不仅仅是作为物品的积累者而生活。极简主义的减负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热爱家务的能力,是身为女人的能力;整理房间、做饭,更是爱的能力的体现。爱生活,就是把家整理得舒适、自在,把日子过得简单、丰盛、美好。整理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给生活减负,我们可实现简单、快乐的生活,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智慧地整理,既简单,快乐又得心应手。你会发现机会变多、健康改善、金钱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有效率、更多时间完成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烹饪料理也好,做家务也好,爱生活就要把自身和生活整理好,并调出自己的味道。家的模样,决定你生活的模样,家是快乐生活的地方,居住在舒适自在的房子里的人,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过得充实美好。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拥有更少物品的书,更是一本讲述如何获得更丰盛的人生的书。如果你尚未开始极简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找到更美好的生活,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刻。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三):房子是不是越大越好?
前段时间看完了《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总结了3个触动我的部分。
1.房子大小
对普通人来说房子是不是越大越好?在生完第三个孩子以后,作者又搬家了,出乎意料地搬到了更小的房子里去,从90平减小到了70平,原因有以下5个。
1.卖掉90平的房子,正好够全款买70平的房子,还清了房贷。
2.固定资产税下降了(这条不合中国情况)
3.热效率提高,空调取暖费用下降。
4.每月结余多出来的钱正好存着用作教育经费。
5.同时减少了家务量。(减少了打扫的家务活,当然有钱人住大房子找保姆打扫就好了……)
当然5个人住70平可能想一下还是会觉得有些挤,光是床就放不下的感觉啊,床实在是太占空间了,所以作者干脆在家里取消了床,每天晚上铺床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厨房与做饭
作者家的厨房是小型开放式的,因为小所以橱柜的动线距离相对更短,拿取东西方便,餐桌就放置在灶的后方,带滚轮的桌子可以很方便拖过来直接上菜,家人也更容易一起帮忙。有一点在现代家庭中需要明确的是负责做饭的不单单只有主妇一人,从小培养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是一种生活中的学习与历练。
当然开放式厨房最大的弊端就是油烟问题,对于喜欢爆炒的人来说不太合适,但对于小户型来说安装一个强力抽油烟机+尽量采取爆炒煎炸都易产生大量油烟的烹饪方式未尝不是种解决方式。
因为作者非全职主妇,既要兼顾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能带三个娃的人都不是吃素的。对于家里面的一日三餐,她会琢磨如何制作一些简单且可持续的饮食,并不像INS上的照片一样,每顿都花样百出,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而是区分了餐桌上的隆重与日常,平时做些简单饭菜,但在特别的日里会准备一些特别的菜式来庆祝这个日子。
为了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降低幸福感的临界值也是一个办法。3.洗衣和叠衣
如果你看过那本很有名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就会了解里面介绍了一种叠衣然后竖着存放的方法,强迫症患者看起来会很爽,假模假样地跟自己说这样拿取方便(然而如果很多衣服都是白色的,完全认不出来哪件是哪件啊),
我试过两次,后来再也没那么做了,虽然取拿的时候或者说拍照的时候看着会好看,但是实在是太麻烦了!!!!
终于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我喜欢的存放衣服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当季要穿的衣物挂晾!直接省略叠衣步骤,而且这样的衣服还不容易产生褶皱。
作者作为三个小朋友的妈妈还提到一条是家人统一衣帽间,只需要划分各自区域,衣服干了后统一存放到衣帽间就可以了。如果每人都拥有各自衣柜的话,区分叠衣再送到各自房间就会消耗掉很多精力,这样管理就方便多了。
反季节的衣服和小件物品收纳到抽屉里。
最有效的去污方法并不是使用强力洗涤剂,而是尽早去除。自己的一点舍弃的小感悟:
昨天打扫卫生,换了本来预备给夏天的清新绿四件套,棉质的,体感应该也挺舒服的,然而睡了一晚,发现远不如原先躺着的磨毛四件套绵软,那是本来专属于冬天的件套,因为触感太过于温暖柔软而被判定成为冬日专用,但转念一想,杭州的夏天反正也是要开空调,盖起来也并不会有温度上的差别,为什么要专门区分冬天夏天的四件套呢,所以夏日四件套可以精减掉了。
:当然我们家也没有准备额外的凉席或者空调被这类东西了。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四):Less is more,减负打造精致生活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载的信息和疯狂的消费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而物质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满足,人们似乎是像饮鸠止渴一般,始终无法满足却又深陷其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依然感到无所适从。
你是否也有这些烦恼:打开衣橱,发现衣服塞得满满的,中意的却总是那几件;出去下个馆子,满大街的风味和菜系让你眼花缭乱;闲时便在淘宝上乱逛,抱着买便宜货“即使错了也不心疼”的想法,囤下了大量弃置的库存;解锁手机,里面装的几十个App,结果常点开的一屏就能装下……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前不久,《人民日报》载文推崇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引起社会共鸣。极简主义作为一种高于生活之上的凝练和升华,还原了生命本色的纯粹和淡雅,无疑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意识到单纯地购买和拥有更多的东西并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他们觉得,拥有更多的东西实际上反而意味着更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于是极简主义生活便应运而生。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就是这样一本倡导极简主义,为生活减负的佳作。作者是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却并没有因此而让生活一团乱麻。她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提出正是由于现代人积累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积聚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书中,作者提出在多余的物品上投入的过多精力、金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导致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更丰富的人生追求的匮乏。同时,作者也重点提出个人化的自主的实施减负生活的实用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引导你过上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满足感的人生。同时,让你认识到,实际上,越简单的往往才是最美好、最适合自己的。
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干净整洁和井井有条?对许多人来说,做成此事可能是个艰巨任务。但事实是,我们可以利用一大把简单易行的规则完成此事。要知道,从身处不堪重负的杂乱环境,到实现清爽怡人的极简主义,是进展缓慢但回报丰厚的过程。
过多的东西不仅仅是令我们不快乐,更糟糕的事,它们将我们带离了那些真正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一旦我们放弃了那些不重要的事物,就可以自由的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了。
作者提出的减负生活,表达的是自由、和平与喜乐,讲述的是为了全新的可能性而开辟出的空间。它能够帮我们甩掉包袱,清除障碍,让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更为私人化的好处——丢弃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少添置那些多余的东西,正是迈向你真正向往的生活的第一步。
曾有媒体报道,乔布斯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主张的也是这样,删繁就简,让心灵摆脱世俗的牵绊,过真正轻松愉悦的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将自己拥有的物品最大化地进行精简,你将有可能欣赏、追求,或者完成什么?你希望与相爱的人有更深的交流吗?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创造艺术品?改善健康状况?实现财务安全?将自己投身于一项伟大事业?减负生活,意味着我们将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身心的自由,以最大的热情去追寻自己最伟大的梦想。
由此看来,减负生活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或是整理你所拥有的东西,而是通过拥有更少物品让人感到自由,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们充满希望和目标。它使人类在精神层面得以拓展,不仅仅是作为物品的积累者而生活。极简主义的减负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热爱家务的能力,是身为女人的能力;整理房间、做饭,更是爱的能力的体现。爱生活,就是把家整理得舒适、自在,把日子过得简单、丰盛、美好。整理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给生活减负,我们可实现简单、快乐的生活,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智慧地整理,既简单,快乐又得心应手。你会发现机会变多、健康改善、金钱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有效率、更多时间完成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烹饪料理也好,做家务也好,爱生活就要把自身和生活整理好,并调出自己的味道。家的模样,决定你生活的模样,家是快乐生活的地方,居住在舒适自在的房子里的人,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过得充实美好。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拥有更少物品的书,更是一本讲述如何获得更丰盛的人生的书。如果你尚未开始极简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找到更美好的生活,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刻。
《舍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读后感(五):房子是不是越大越好?
买这本书应该是去年的事情了,看完一遍后放在了一边,今天无意中翻起来,又从头浏览了一遍。
最有颠覆性的问题,其实已经在开始便已经抛出:
一家五口人,从90平米的房子搬到了70平米的房子,居然生活还变得更轻松了?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
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房子越大越好。似乎只有足够大的房子,才能让所有的东西有安身之地。
最近在B站上看豪宅别墅,弹幕上也是一片感叹,原来空间足够大,竟然可以有这么多玩法。开阔的衣帽间,开阔的观景阳台都不算事儿,楼上楼下,车库健身房,还有专门给佣人居住的房间,感觉富贵闲人的生活扑面而来。
但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时刻声色犬马。生活是自己过的,怎么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对上面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70平米的房子里,客厅没有沙发,而是榻榻米,孩子们可以直接在地上打滚,看书,玩游戏。电视机放在地上,旁边是一排简单的矮柜,平时卧室和客厅连在一起,因为没有别的东西摆放,所以看起来非常开阔。
厨房和餐厅也非常简洁。所有的物品都遵循了断舍离的原则,一个器物可以完成的功能,就不会分配给两个器物去承载。
颇有《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风格。
仔细看书的时候,也是慢慢从不可思议的心情,变成了“原来如此”的感叹。
的确,这本书里可以参考的东西有不少,比如选择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衣服,改变“穿过一次就必须要洗衣服”的观念,根据使用频率划分收纳位置,不准备客人专用的餐具和寝具,照片也可以用断舍离的方式进行保存和删除……但也有一些细节,还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况,在参考时按需筛选会更好。比如舍弃沙发和床,改用榻榻米的想法,的确让空间更加开阔,但对不习惯榻榻米的人来说,不一定是让生活舒服的选择。又比如说,用腈纶线自制百洁布等等,对手工不怎么好的我来说,还不如直接购买洗碗海绵来得快捷方便。
的确,清空了不必要的东西会让空间和生活都变得简单,但如果刻意追求少,而增加了一些繁琐的流程,这大概也是违背了让生活更轻松的初衷了。
这类生活书,迄今为止,似乎也入手了不少。对我至今生活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理念理解之后,操作起来也非常麻利,也的确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生活观念。每本书的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有的细节实施起来让我感觉叹为观止,但细节过多也是一种负担,大量而琐碎的操作指导,让人看完脑海一团乱麻,因为嫌麻烦,很多时候看完也就看完了,很少会参照去做。
有时候内心甚至会吐槽一句:对生活的细节,有必要研究这么细吗?
但不久前的一小段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那还是在工作上发生的一件事,创业有四五年了,千头万绪的很多事情都不得不亲力亲为,很多时候都是在努力“开源”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6月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似乎没有对所有已经进行了的项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看看每个合同的付款和到期情况。这个事儿听起来就很繁琐细碎,占用的时间也长,又似乎对未来的项目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但我还是把事情安排在了日程里,也认真去做了。结果,我发现,原来有两个版权早已经到期,可以开拓新的合作,而还有两笔已经可以打款的收入,合作方没有提,我也居然忽略了——明明只是整理琐碎的文件,就多出了几十万的被遗忘的收入,这让我惊讶不已。我再次意识到,光是埋头向前跑是不行的,整理,不仅是工作的常态,也是生活的常态。
听到整理两个字就失去耐心,往往是因为事情已经杂乱到超过了你此时的处理能力。越是这样,越意味着整理对你的必要性。在北京上班的时候,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宁可刷剧,也不愿意做什么整理。结果就是,明明一直很努力,却似乎总在加班,明明感觉也没花多少钱,存款却似乎总也没有多少。
如果再这样盲目地生活下去,或许我的生活也不过是一个循环接着另一个循环。直到自己坐下来耐心梳理了一遍,才知道症结的所在。
所以,归根到底,人生要过成什么样,全看自己。
越是对自己有所期待,越需要对那些让你头大的事情发起挑战。看起来不费力气的事情,对你带来的成长和收益,也不会太多,反而是那些让你想要逃避的东西,当你硬着头皮去解决后,你才会感觉豁然开朗。
舍掉50样东西,是否能找回100分人生,我不知道,但要找到你自己的人生,光是脑补肯定是不行的。
周末第一天,开始你的人生整理魔法吧!